1、周春芳苏群 留守经历、人力资本质量与劳动力市场表现内容提要:“工业 ”时代,人力资本质量是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将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视为人力资本的核心指标,利用北京大学 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留守经历对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长期效应,检验留守时长和留守时机的异质性影响以及人力资本质量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留守经历不利于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主要通过降低认知能力,负向作用于留守者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且留守时间具有“长短效应”和“早晚效应”,发生在 岁、长时间的留守经历,其影响强度更大。为此,应消除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制度根源,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
2、社会支持体系,最大限度规避“拆分型家庭再生产模式”的不利影响。关 键 词:留守经历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劳动力市场表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与文献综述在“工业”时代,随着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与科技进步为互补品的高阶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需求激增(刘骥,),人力资本质量已成为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并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尤其是在当前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力资本质量更是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其成年期的人力资本质量是决定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与民工潮相伴而生,是“拆分型家庭再生产模
3、式”的必然现象。即便在苛刻的界定标准下,年中国 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仍达 万人,且随着一般性制造业的梯度转移,以及城乡二元藩篱的“隐蔽化”和城市化成本节节攀升,“拆分型家庭再生产模式”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那么,这种成就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模式,会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其作用路径是什么?该问题的解答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众多学者从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对处于“留守阶段”的农村儿童进行了全面剖析,发现他们在教育获得、认知发展、营养摄入、身体健康、行为与心理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风险(田旭等,;吴培材,)。那么,留守是否会给农村儿
4、童带来更为持久的影响?生命历程理论表明,早年经历与成长环境是决定个体长期身心健康的关键,基于脑科学的研究亦表明,早年经历和成长环境会改变大脑细胞基因组所含的 序列,因而个体在生命早期所接受的照料质量将对其心理和智力产生深远影响,进而改变其终生行为。那些童年曾与父母长期分离或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仅在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方面落后于那些与父母共同生活长大的儿童,且他们成年后的社会经济地位亦可能处于劣势(和 ,),故此研究个体早期能力的决定因素成为劳动市场绩效政策设计的重点(和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经历的长期效应与社会支持体系研究”(编号:)。北京师范大学
5、中国公益研究院: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 。:童年经历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年月 日。DOI:10.13891/ki.mer.2023.03.005 现代经济探讨 改革发展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开展了有关早期留守经历长期效应的研究(谢东虹,;唐宁和谢勇,;郭亚平,;王亚军等,;郑晓冬等,),考察了早期留守经历对成年期的高等教育获得、就业质量、市民化意愿、主观福祉等的影响,发现留守经历不利于高等教育的获得,且导致成年期的负情绪、低自尊及退缩型人格,因而对大学生非认知技能存在消极影响;还会通过劳动韧性和责任感的下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降低其就业质量和城市融入度,并提高其多维贫困率,最
6、终导致留守者主观幸福感的下降。那么,留守经历对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如何?这是研判“拆分型家庭再生产模式”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重要依据。但此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不够,且大多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难以全面评估留守经历的影响效应。基于此,本图分析框架图文以新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将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视 为 人 力 资 本 质 量 的 核 心,利 用 北 京 大 学 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留守经历对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长期效应,以及留守时间的“早晚效应”“长短效应”,识别人力资本质量中介作用,探寻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支持性资源。
7、二、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早期亲子分离势必会造成个体成长“关键期”的家庭照料“赤字”和家庭教育参与不足,可能制约子代高质量人力资本的生成,在人力资本“信号灯效应”作用下,最终影响子代劳动力市场表现。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分析框架(见图)。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营养状况、成长环境和关爱对其未来人力资本发展具有长期影响(等,)。首先,留守经历通过时空分离,降低了家庭照料质量和家庭教育参与,而高质量的亲子交流、沟通及父母教育参与可以提升儿童学业成绩,并能有效刺激子代认知能力的发展(梁文艳等,)。此外,生活中的亲子互动可通过情绪传染、社会参照和模仿、父母的支持性反馈等途径,直接影响儿童情绪调
8、节能力的发展(,),且在生命早期与父母所构建的亲子依恋关系,内化为一种跨时空的“内部工作模式”(,),将影响个体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因而,发生于“敏感期”的亲子分离,将使子代从情感上疏远父母,无法习得必备技能并难以遵循社会规范,终将影响其社会化进程(朱灵艳,)。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生产具有较强的“乘数效应”,即:人力资本会产生更多的人力资本,更多的人力资本反过来会带来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劣势增强”效应:早期人力资本发展不足的儿童,因后期投资收益率较低,将导致其成年期人力资本“量”与“质”的双重劣势。此外,人力资本生产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跨期互补性”:生命
9、历程中可获取的社会支持性资源也是决定成年期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但农村社会结构解体、农村教育边缘化、社会支持力量不足等结构性和制度性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可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匮乏(谭深,)。可见,无论是早期家庭生活处境,还是成长过程中可获得的社会支持性资源,农村留守儿童均处于不利地位,这可能会导致其成年期人力资本劣 势。由 此,我 们 提 出 以 下假说:早期留守经历降低了个体成年期的人力资本质量。亚当斯密在 国富论 中 指出,人力资本是指“社会居民或成员习得的、有用的能力”(周金燕,)。可见,能力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终极目标。随着能力测量技术的日臻成熟,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经历了由“能力”到“
10、教育”再回归到“能力”的动态演变过程(刘冠军和尹振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的新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学习、语言、高阶认知功能及社会情感等多维能力的共同发展,不仅包括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认知能力,还包括意志力、责任感、动机性、决策力等非认知能力,而在传统人力资本理论中强调的教育和健康则被视为个体基于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进行选择的结果(周金燕,;赵莎莎,)。经验研究表明,学校教育或正规教育是认知能力培育的重要场所,而父母行为、教育投入以及政策干预是影响非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等,)。然而,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不同,其中认知能力
11、发展()的关键期在 岁 左 右(和 ,),而非认知能力在 岁以内均具可塑性(,),且在“关键期”内,大脑对外界的某些刺激比较敏感,此时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较高、“乘数效应”较强。可见,与“可塑期”较长的非认知能力相比,“窗口期”较短的认知能力更易受留守等早期不利因素的干扰。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说:与非认知能力相比,早期留守经历对个体成年期的认知能力具有更大的影响。等()将收入视为劳动生产率及其回报率的乘积,并认为劳动生产率是个体特征和努力程度的增函数,以此为基础,等()发现,人格特征通过影响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收入。一方面,非认知能力强的员工具有更强的时间偏好,更相信努力的重要性,失业带来的羞
12、耻感更强,他们愿意为保留工作而付出更多的努力,由此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且一些与生产技能无关的耐心、风险偏好等非认知特征,亦有利于非均衡租金的获取;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且人力资本专用性越强,该“捆绑”效应就越大。此种情况下,非认知能力较强的员工具有较强的自律性,不仅能降低雇主的监督成本,还会通过营造积极的环境增加其他员工在工作中的努力,这有助于提升雇主的利润水平。因而,非认知能力具有较高的市场回报率。从认知能力看,它可以通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运用,或直接生产新知识、新技术等方式,增加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每小时产出(和 ,),且认知能力可
13、以提高个体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拓宽个体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因而有助于提高科学决策时所必备的风险识别与成本评估的能力(等,),这有助于个体识别劳动市场中的潜在机会。以上均有利于个体劳动力市场表现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说:早期留守经历通过人力资本质量负向作用于个体成年期的劳动力市场表现。时间性是生命历程理论的核心命题之一,即:如果生命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或发生的年龄段不同,因其所引致的优(劣)势及其改变程度不同,它对个体生命历程轨迹的影响亦不同。据此判断,生命事件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具有“长短”效应和“早晚”效应。由于“留守”具有非永久性,因而留守时间是考察“留守”儿童 个 体 福
14、利 差 异 的 不 可 或 缺 的 维 度(谭 深,)。一般来讲,由“留守”导致的“父母缺位”时间越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对留守者人力资本产生更大的冲击。从“早晚效应”来看,岁是儿童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和个性等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而留守越早开始对个体的影响越大(郭亚平,),而始于幼儿期的长期分离,甚至会影响个体人格的形成(谭深,)。在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是劳动力市场表现决定因素的情况下,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留守经历,将通过增强对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冲击力度,负向作用于个体成年期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说:留守发生的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其对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力
15、市场表现的负向冲击越大。三、研究设计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该数据在 年基线调查中设计了 现代经济探讨 改革发展 岁及以上被访者在岁以前及 岁期间的留守 经 历。依 据 个 人 唯 一 编 码,将 与 进行匹配,得到 被访者的留守经历。因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始于 世纪 年代前后,本文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岁时户口性质为农业、年龄在 岁、非在读的被访者。此外,因调查数据缺乏对从事自雇经营者个体收入的统计,故此本文仅能以主要职业为受雇的受访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以上标准,剔除主要变量缺失及异常值后,本文共获得 有 效 样 本 个,其 中 男 性 个、女 性 个。变量选取与测度(
16、)劳动力市场表现。劳动经济学表明,收入是劳动力市场表现的核心指标,本文将其界定为个体年收入,并对数化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因兼业现象普遍存在,加之不少劳动者存在同一年份多次变换工作的行为,故此本文中劳动者的年收入水平为调查前一年主要工作收入与一般工作收入的总和。()人力资本质量。依据新人力资本理论,本文以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测度人力资本质量。其中,以识字测试题得分、数学测试题得分作为认知能力的代理变量,并将两者加总以获取认知能力得分,该值越高则个体认知能力越强。首次对 周岁以上的受访者进行了“大五人格”测量(见表)。本文在该量表的基础上,对逆向指标进行了正向处理,并采取等权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尽责性、亲和性、外向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然后计算受访者的非认知能力总分,数值越高则非认知能力越强。表非认知能力的测量表大五人格主要特征 相对应问题正向逆向指标尽责性体现个体努力程度和自律性做事严谨认真正往往很懒惰逆做事有效率正亲和性体现个体利他性和同理心有时对别人粗鲁、不客气逆天性比较宽容正为他人着想、对几乎每一个人都和蔼正外向性体现个体人际交往能力爱说话正开朗、善社交正含蓄、保守逆开放性体现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