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 2 3年1月第3 2卷第1期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J a n.2 0 2 3V o l.3 2N o.1收稿日期:2 0 2 2-0 1-1 3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卫生演进中的媒介参与研究”(AH S KY G 2 0 1 7 D 1 5 1)作者简介:李忠萍(1 9 7 7),女,安徽天长人,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
2、士。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媒介应对*以 苏州明报 在“吴门大疫”前后的宣传报道为考察中心李忠萍(安徽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2 3 0 0 1 2)摘 要:民国时期,苏州时疫频发,特别霍乱横行。逢此情景,以 苏州明报 为代表的本埠报纸往往采取带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宣传策略,运用丰富多样的报道形式,特别是亦正亦“邪”的两面新闻,冷峻与生动兼具、批判与引导并举的报刊评论,建构起了一个个反映疫情态势且利于凝心聚力的新闻舆论场域。由此可以说,媒介充当了疫情危机下苏州社会的观察员,充当了市民大众的教育者,充当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人,对帮助公众迅速了解疫情,摒弃迷信观念,推动政府实施卫生行政
3、,促进城市社会与政府合作应对疫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民国;吴门大疫;苏州明报;新闻;舆论中图分类号:G 2 1;R 1 8;K 2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2 4 6 3(2 0 2 3)0 1-0 1 2 6-0 9D O I:1 0.1 9 7 4 7/j.c n k i.1 0 0 9-2 4 6 3.2 0 2 3.0 1.0 1 7T h eR e s p o n s eo fL o c a lN e w s p a p e r s t oE p i d e m i c s i nS u z h o u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4、do f t h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F o c u s e do nt h eR e p o r t s f r o mS u z h o uM i n g b a oL IZ h o n g p i n g(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A n h u i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H e f e i 2 3 0 0 1 2,C h i n a)A b s t r a c t: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t h e R
5、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S u z h o uh a db e e np l a g u e db yf r e q u e n te p i d e m i c s,e s p e c i a l l yc h o l e r a.U n d e r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t h el o c a ln e w s p a p e r sr e p r e s e n t e db yS u z h o u M i n g b a oo f t e na d o p t e dt h ep u b l i c i t ys t
6、 r a t e g yw i t hc e r t a i nl o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u s e dav a r i e t yo f r e p o r t i n gf o r m s t oc o n s t r u c tas e r i e so ff i e l d so fn e w sa n dp u b l i co p i n i o nt h a tr e f l e c t e d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e p i d e m i ca n dg u i d e ds
7、 o c i a l c o h e s i o n.I nt h i sw a y,t h e l o c a l n e w s p a p e r sh a dp o s i t i v ee f f e c t s i nh e l p i n gc i t i z e n s t ok n o wt h ee p i d e m i cs i t u a t i o nt i m e l ya n da b a n d o ns u p e r s t i t i o n,a n du r g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t oi m p l e m e n th
8、 e a l t h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e v e n i n p r o m o t i n g c o o p e r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u r b a n s o c i e t y a n dg o v e r n m e n t t od e a lw i t ht h ee p i d e m i c.I no t h e rw o r d s,t h ep r e s sa c t e da ss o c i a lo b s e r v e r,p u b l i ce d u c a t o ra n dg
9、o v e r n m e n t s u p e r v i s o rd u r i n gt h ee p i d e m i c.K e yw o r d s:t h ep e r i o do f t h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Wu m e nE p i d e m i c;S u z h o uM i n g b a o;n e w s;p u b l i co p i n i o n 明清以来,由于人口流动和中外交流渐趋频繁,历史上从未缺席的疫疠在中国各地愈加频发,尤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疫情比较严重”14 2 4,气候温润、商贾辐辏、拔来报往
10、的江南名城苏州,成为瘟疫时常“青睐”之地。据 清史稿 记载,清代前期,江苏疫病流行年数在全国位居第四,“主要集 中在苏南地 区和紧邻长 江的苏北部 分地区”14 2 6,其 中 苏 州 有“大 疫”记 录 的 年 份 有4个14 2 6(一说5个)。清末,苏州更是疫病频发、种类繁多。如光绪二十八年(1 9 0 2),苏州“白喉和猩红热流行,天花像往常一样严重,甚至更为突出,紧跟其后的是令人极为恐惧的霍乱的到来痢疾和伤寒病例也大量出现,这个夏天疟疾也非常盛行”23 5。次年(1 9 0 3),苏州“登革热很流行,传染得像其他流行病一样普遍。因此,任何人包括外国人与中国人,都难以幸免。一些中国人全
11、家同时患病,以致到了早晨竟无人出来启门”31 0 7。民国时期,苏州疫情同样高发,既体现全国共性又具有地域特征。对此,当时呈现勃兴气象的本埠大众报纸,始终对疫情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以富有一定特色的宣传报道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的应对。目前学界对于近代报刊尤其是知名大报的疫情报道有些聚焦。然其绝大部分都是立足单纯历史学的视角,将媒介报道视为史料和“镜子”,借此透视其时其地疫情应对机制或公共卫生发展状况,鲜有实质性新闻传播学视角的考量。民国时期苏州报业较为发达,虽缺乏 申报 大公报 那般蜚声全国的大报,然本埠重要报纸 苏州明报等在疫情报道方面亦可圈可点。但现有关于近代苏州报纸特别是 苏州明报 的少量研究,
12、基本集中于广告探察,几无涉及对其相关新闻舆论工作的考量。缘此,立足新闻传播学和历史学相融通的视角和路径,聚焦新闻和评论,将民国苏州疫情危机下地方报刊的相关宣传报道作为重要关切和观照对象,研究其时苏州媒介的应对样态,进而揭示其对于促进苏州公共卫生发展乃至城市社会转型的作用,期望丰富现有研究,并汲取历史启示。一、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疫情报道根据现有史料,民国苏州疫情既投射了“天花、白喉、猩红热、疟疾、痢疾时常流行”31 0 7的全国景象,又彰显了地方特征,即鼠疫这一烈性传染病在苏州几乎从未发生,这与“鼠疫限于东南之闽、浙、赣、粤、滇西及东北数省”43 4 8的空间分布相吻合,但霍乱等烈性胃肠道
13、传染病在苏州却时常流行,甚至“每年都有该病发生在这里,不论穷富,不论阶级,所有人都同样面临这一可怕怪物的袭击和索命。”23 5在民国时期有疫情资料可循的2 1个年份里,苏州霍乱大流行或者说主导性流行达到1 3个年份,占到了一半以上,它给民众带来了严重的心理恐慌,也带来了较大的人口伤亡。“霍乱病是我国一种通行的夏日时疫,而尤其江南一带地方,最易发生,每年因患霍乱病而致死的人数,统计起来实可惊人。”5这与包括江南温润的气候、水网密布的地形以及人们夏季喜食生冷、日常随意洗涤“便器秽物”的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对此,时人就曾作过分析:“正在炎热天气,人民均喜藉瓜果及冷饮品以解暑渴。此类食品,消毒即难周密
14、,而苍蝇尤喜停集,实为助长虎列拉流行之一诱因。考之隔离医院所收容之虎列拉患者十分之八九,病前多由贪食棒冰、冰淇淋、西瓜、生水(未曾煮沸之河井水)、生藕等而致传染,再则苏垣下水道之不良以及河边井旁任意洗涤便器秽物以致饮用水源最易受其污染,尤足促成虎列拉之流行。”6面对疫情肆虐,加上国家层面卫生现代化的擘画和推进,民国时期苏州以政府为主导,绅商各界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逐渐建构起初具体例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作为近代社会转型的新兴产物又通过传播新思想、形塑新观念参与推动社会转型的大众报纸,在这进程中的助推作用不可小觑。苏州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事业“发轫于逊清末叶”7,1 9 0 0年创办的 独立报 新新报
15、 掀开了“苏州日报史”的“第一页”8。民国肇建之后,“言论结社自由 载在临时约法,全国报纸陡然像雨后春笋般茁发”9,在此背景下,苏州新闻事业“顿呈勃兴气象”7。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相继有 平江日报 市乡公报 苏报 新江苏报 益苏报 独一报 明报 正大日报 吴语报 苏州明报 大公报 中报 大光明报 吴县晶报 吴县日报 等近二十种报纸问世8,9,其中有旋刊旋停的,也有刊行数年不断的。这些报纸绝大多数都是面向市场和大众的非党派和非低级趣味报纸,它们聚焦民国苏州社会、关注民生健康,每当疫疠流行,往往采取富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宣传策略,秉持基本独立的公共立场,刊发各种类型的相关报道特别是及时多样的新闻和
16、评论,成为反映疫情态势和社会应对面相的“万花筒”。1 9 2 6年“吴门大疫”前后,苏州报界特别是 苏州明报的职业行动,便可提供一个典型案例。1 9 2 6年4月1 4日,苏州明报 一则“喉痧盛行之可惧”的“本城琐闻”,拉开了“吴门大疫”报道的序幕。随着疫情的流行,6月间诸如“时疫流行之可畏”1 0、“喉痧盛行之可畏”1 1之类新闻渐趋常见。7月至9月,苏州霍乱大暴发期间,以 苏州明报 为代表的本埠各报关于疫情的宣传报道更是铺天盖地(参见表1)。这些报道亦庄亦谐,或采用吴侬软语,或采用时代官话,理性报道与形象描绘、鞭辟入里与积极引导兼容并包,彰显了公共卫生危机中大众媒介的重要角色,呈现了疫情时期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积极样态。721第3 2卷第1期李忠萍:民国时期苏州的疫病流行与媒介应对表1 1 9 2 6年78月 苏州明报 疫情报道概况报道形式报道日期报道数量涉及的主要内容本城要闻7月1日、3日、1 1日、1 5日、2 3日、2 4日、2 6日、2 9日、3 0日、3 1日,以及除8月2 4日、2 7日以外的8月份每日5 2篇疫情态势;官绅防疫会议及其应对举措;时疫医院的组织和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