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年*本文系 2021 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JGLX222Y)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周丽君(1977-),女,河南许昌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思政课教学与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提高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对于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一、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科学揭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基本内涵,是提升大学生思政课
2、获得感的前提。(一)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出科学揭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需要我们首先了解这个概念提出的过程。作为这一概念核心词汇的“获得感”,最早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讲话中。2015 年 2 月 27 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中充分展示改革方案的含金量,让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一论断不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获得感”逐渐成为各领域改革的重要目标。随着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改革提上了日程。2017 年 5
3、 月,教育部党组通过的 2017 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提出:“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获得感。”1这一方案明确把学生的“获得感”作为是否打赢这场攻坚战的重要判断标准。这是“获得感”首次被运用到教育领域,也标志着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概念的正式提出。(二)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三个主要层次“获得感”既有看得见的物质层面的“获得”,也有看不见的精神层面的“感”。具体到本研究来说,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指大学生通过思政课教学获得的知识、方法、责任意识等方面的综合感受,包括知识获取、方法掌握和责任确立三个主要层次。1.知识获取是大学生思政课
4、获得感的基础层次同高校其他课程一样,思政课的基本作用就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在思政课课堂上,大学生不仅学习人类思想史上最革命、最彻底、最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能够学到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法律、道德常识,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通过思政课的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理论视野,而且可以充实其知识储备,使其知识周丽君摘要: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为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是评价高校思政课建设成效的又一新标准。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要坚持理念先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坚持内容
5、为王,优化教学内容;坚持集成融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关键词: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理念先行;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素质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23)03002805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第 43 卷(2023 年)第 3 期第 28-32 页Vol 43(2023)No3P28P32内涵、价值、路径:刍议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第 3 期体系更加科学完备。2.方法掌握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层次在高校思政课上,教师既要“授人以鱼”传授给大学
6、生专门、系统的科学知识,更要“授人以渔”帮助大学生掌握贯穿在这些知识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大学生在掌握相关原理、方法后,经过消化和吸收将其转化为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既可以用来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用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矛盾。通过这种学以致用的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大学生体会到成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带来的成就感,而且为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担负起更大责任、解决更为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打下坚实基础。3.责任确立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升华层次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通
7、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认清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和民族乃至人类的关系,进而明确个人肩负的责任。根据大学生个体的差异及责任的大小,不同的学生可能确立不同的责任:所有学生都应确立的责任是对自己的责任,即成为一个身心健康、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规范;能够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做到自立自理的合格公民,这是大学生最低层次的责任。在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大学生还应乐于助人、关爱社会,肩负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做一个有助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大学生应确立的第二层次的责任。大学生应确立的第三层次的责任,就是肩负起国家兴亡、民族振兴、人
8、民幸福、人类解放的使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这是大学生肩负的最高责任,也是思政课立德树人追求的最高育人目标。二、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价值意蕴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仅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且对于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科学评价思政课建设成效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渠道的思政课,在培养德才兼备
9、高素质人才方面,尤其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的这种引导作用,就必须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升大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切实让他们感觉到通过思政课学习能够收获满满,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通过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进而增强提高思政课授课内容的说服力,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促进学生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促进其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升华,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为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新方向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育人实
10、效,是高校思政课建设常做常新的重大课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命题的提出,为新时代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成长成才实际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合理诉求,凸显其主体地位。各种教学改革、教学投入要紧紧围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责任的确立精准实施,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教学改革推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教学投入应出尽出,切实做到教学改革不折腾,教学投入不浪费,瞄准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三)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为评价高校思政课建设成效提供了新标准高校思政课建设成效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11、不同评价方式的侧重环节有所区别,由此可将思政课的评价方式分为“以教评教”和“以学评教”两种方式。“以教评教”侧重于教学的投入和过程,主要关注思政课建设的经费投入、教师配备、资源利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研)成果等,这种评价方式标准易量化,实践易观察、好操作,对改善思政课教学环境、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发挥着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这种评价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偏重于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偏重于投入和过程的评价,忽视了产出和结果的评价,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变成周丽君:内涵、价值、路径刍议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29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年对学校财力、物力和教师教研能力的
12、评价,工作中容易诱导学校将精力放在外部资源争取上,教师将精力放在教研成果获取上,从而偏离了思政课建设的初衷。“以学评教”侧重于教学的产出和结果,主要体现为学生获得感的多少。这种评教方式将学生的获得感作为思政课建设质量的根本标准,“获得感是判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3,它不仅关照了思政课建设的初衷,而且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中能够有效引导学校和教师将精力回归教学,回归课堂,回到学生身上,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聚焦学生获得感的提升。三、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取决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实现,是在一定教学理念
13、指导下,思政课教师将特定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的教学过程。这一过程中包括紧密相连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坚持理念先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理念决定成效。思政课教师奉行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思政课的授课效果和大学生的获得感。提高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之中。1.备课要围绕学生实际需求思政课要想得到学生们的青睐,需要思政课教师在备课时深入学生、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专业背景、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备课
14、的针对性,教师准备的课就是学生想上的课,切实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备课实践中。2.课堂要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交流、互动的信息传递过程,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为了增强授课效果、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需要思政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地创设提问、讨论、辩论、试讲、才艺展示、经验分享等环节,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使他们在思政课上不仅收获知识,而且明确目标、锻炼能力、增进友谊、坚定信心。3.评课要听取学生意见思政课上得好不好,学生获得感强不强,学生最有发言权。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评教主体作用,
15、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通过学生评教发现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和缺失,根据学生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思政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在学生评教过程中,教师要有“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胸怀,即使学生的意见不怎么合理,也要耐心向他们解释,决不能“闻誉乐、闻过怒”,更不能打击报复提意见的学生,切实让其感受到评教主体应受到的尊重。(二)坚持内容为王,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对能否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至关重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4。1.区别教材侧重,避免重复讲授大学生必修思政课共有 6
16、 门(2022 年秋季入学开始新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6 门课程在内容上既相互区别,又有交叉重合之处。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但教学中也会出现相同内容多次讲授,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影响育人效果的现象。因此,思政课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沟通,明确每门课程的侧重之处和备课重点,防止相同内容重复出现在不同课堂之上。具体来看,6 门课程的侧重之处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侧重于“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侧重于“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侧重于“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侧重于“史”;思想道德与法治侧重于“德与法”;形势与政策 侧重于“势”,它们之间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又都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统一于思政课全方位育人过程中。2.精化授课内容,避免大水漫灌邓小平曾深有体会地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5高校 6 门思政课的内容覆盖领域之广,跨越时间之长,远高于其他大多数课程。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逐一讲完所有内容,不仅难度大,而且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精化授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