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64 ,大小:111.23MB ,
资源ID:2323700      下载积分:14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3237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汉字的思考_张克敏著.pdf)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汉字的思考_张克敏著.pdf

1、 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 汉字的思考/张克敏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1 9 I S B N 9 7 8-7-5 5 2 0-2 0 9 3-9 .汉.张.汉字研究.H 1 2 中国版本图书馆C I P数据核字(2 0 1 9)第1 1 2 4 9 8号汉字的思考著 者:张克敏责任编辑:霍 覃封面设计:霍 覃出版发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顺昌路6 2 2号 邮编2 0 0 0 2 5 电话总机0 2 1-6 3 3 1 5 9 0 0 销售热线0 2 1-5 3 0 6 3 7 3 5 h t t p:/w w w.s a s s p.o r g.c n E-m a

2、 i l:s a s s p s a s s.o r g.c n排 版:南京展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印 刷:上海龙腾印务有限公司开 本:8 9 01 2 4 0毫米 1/3 2开印 张:2 0.7 5字 数:4 6 2千字版 次:2 0 1 9年7月第1版 2 0 1 9年7月第1次印刷I S B N 9 7 8-7-5 5 2 0-2 0 9 3-9/H0 5 6 定价:1 0 8.0 0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目 录第一章 绪论 1第一节 汉字问题初探 2第二节 本书对汉字文化的分析思路 30第二章 汉字知识的社会环境发生式理论 35第一节 文字工作执行模型 36第二节 文字活动中的视觉因素和书写

3、因素的分解 37第三节 历史视野中的汉字书写概念 “书写与绘画相混淆”50第三章 古汉字图像结构的活动规律 69第一节 汉字图像结构的社会起源 70第二节 视觉生理对离散性古汉字图像的整合加工 90第三节 有关古汉字的书写组织机制问题 107第四章 汉字的书写起源 125第一节 秦隶属汉字书写性态滋生期文字结构 125第二节 秦简活动中汉字书写性态的滋生过程 149第三节 秦隶书写文化的演变及其发展 1751第五章 汉字书写性态成熟期 魏晋楷书 192第一节 魏晋楷书是秦简书写的强化模式 192第二节 魏晋时期对汉字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书家 309第六章 汉字书写概念模糊应用期 336第一节

4、 汉字书学衰退模式的成因 336第二节 汉字史上四位主要的书学衰退模型 352第七章 汉字书写概念模糊爆发期 498第一节 近代社会对集体书写无意识行为的管制失控 498第二节 书学群体从丑书方向现代书法运动的三个阶段 501第三节 近代汉字改革 522第四节 当代社会汉字文化的思考 6152第一章 绪 论 有人以疼痛为例,作了饶有趣味又十分深刻的论述:一个人感到疼痛时,可以用语言来叙述疼痛,这样当他去找大夫时,他可以记住他疼痛的语言编码;但是,如果当一个人感到疼痛时,他忘了用语言符号的编码来描述他的疼痛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当他去看大夫时,原来的痛感本身已消退,这样他对疼痛的记忆就会变得相当不

5、准确。这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米勒对符号的表达和模拟所作的论述。这段评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当今人们对汉字创造的认知。由于历史太久远,汉字形成的活动实情已被人们遗忘了。几千年来,人们只记住了若干传说:结绳、八卦、仓颉造字。这些说法不仅相当遥远,而且内容空泛、论点模糊,不能作为古人创造汉字的全部活动实情。学术界对于出土古汉字上的文字活动痕迹、古人创造汉字的思考方法及其原理等问题的探究由来已久,但至今还没有一种精确的认知方法与这一世界分析达到相同的精度。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先回顾有史以来汉字研究的发展概况,其次探讨这些研究的实质,最后介1绍本书的汉字研究学术观,以社会历史为背景,从

6、人的生理、心理、物理层面对汉字文字活动的规律,以及该文字的文化本质进行研究。第一节 汉字问题初探文字是一种无声语言。继口头语言之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一种书面的语言符号。文字要刻画、表达和记录语言,它必须具备听、读、看、写这四种功能。这四种功能既与语言结构相配套,又是语言的延伸。因此,文字是一组以听、读、看、写为组织结构的抽象符号。这一抽象符号通过图像或声像再转换为语言,它能记录人的思想、社会事件,将人类重大活动和事件在社会历史上传得更远,时间上保存得更长久,这是文字能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原因。每一种文字发展,其听、读、看、写四种功能并不是在历史的某一时间点上同时出现的,而是在社会历史过

7、程中,根据人对社会环境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心理发展的需求而逐步展开的。因此,人类文字的发展史,就是人对听、读、看、写这四种功能的认知、筛选的组织发展史。汉字结构的成因,是有机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进程中,以本民族特有的生理、心理的感知方式,在把人的思想、生活经验、新的技术记录下来,不断地积累和扩大对听、读、看、写的知识使用,使其适应外部社会环境的需求而产生的。为了这一目标,人们不断尝试对绘画图像进行改造,使其符合本民族的思考和使用习惯。因此,汉字结构是一种复杂的多面体。汉字结构既受社会历史环境条件制约的一面,又是人积极能动创造的一面,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精华的2反映。一、史前的空白

8、早在远古时期,祖先就开始了“结绳而治”的记事方法。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转移到了文字创造活动上来,我们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崖壁、实物器皿上的绘画更能直观地帮助人们提取回忆线索,如一些重要的忌日、姓名和事件。实物契刻、印记比其他方式更容易记忆。因此,从占、图腾、绘画记事等方式逐步发展,这些印记逐步向一种文字符号发展。文字是一切文化知识的载体,它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关系十分重大。汉民族很早就开始探究汉字活动的规律和特征。人们在古汉字结构的成因及其发展的探讨中,逐步形成了两条汉字探究的发展路线:一条是古汉语研究,一条是书法研究。迄今为止,这两者还是相互分离的两个理论体系,它们各自建立起一定

9、的理论价值定向,但始终都没有形成听、读、看、写诸因素综合为一体的理论体系。(一)以听、读、看生理机制为基础建立的说文解字理论“说文解字”是一套较完整的古汉语研究理论体系。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一文中提出了“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形声”“假借”等汉字结构变化,是迄今为止解开古汉字结构变化规律问题上的一个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变化规律可归结为形、义、声三端,而这三端就是与人的听、读、看的感官相对应,在其生理、心理认识论方面的内容。因此,古汉字体系就是建立在人的听、读、看生理感官与社会历史进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上的。后人对古汉语研究,也就是在这三种生理、心理因素与社会发展历程基础上的重复发现。

10、然而,困难的是,在历史3社会的不同地域中,人对汉字图像刺激物的选择不同。人对古汉字结构的反应,从最初繁杂向简洁图形发展,就是生理、心理认识特征在古汉字外显结构变化上最重要的反应。而在当今思维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关人对图像形状的认知思维研究发展极为缓慢,而有关汉字早期发展,人对图像认知心理活动而展开的相关研究更是付之阙如,这就是古汉字文化长期不解之谜。有关古汉字图像结构发展之谜,“一般认为,人类文字发展阶段一般是从表形到表意,最后到表音,汉字发展的实情亦复如是。但是多数文字,三表 的三阶段往往是第三阶段成立,而第二阶段消失,第二阶段确立,则第一阶段消失。汉字则不因第二阶段确立而第一阶段消失,第三

11、阶段确立而第二阶段消失。它是全盘承袭下来,只有增加而无损灭。”为什么汉民族的文字创造会出现与世界主流文字发展方向相反,以一种特定的图像结构的文字发展呢?又是怎样一种思维活动定向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了离散性汉字图像结构的文字发展呢?这一切在古汉语研究中还只是一种现象陈述,人们并没有对该现象的产生原因作出一个清晰的定论。首先,有关视觉对古文字图像检测的心理需求问题。视觉在专注某一对象时,有一种专门的检测心理需求。从表形到表意再到表音的文字创造过程中,汉字结构经历了“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形声”等各种不同阶段的变化。图1-1“古汉字发展活动规律简意图”是古汉语理论的精华之所在。但是,在该图表中

12、,并没有人的视觉生理对文字图像结构检测知4请参考 古文字学 第1 1 2页。图1-1 古汉字发展活动规律简意图觉需求相一致的反映。实际上,古汉字的各种变化,始终紧紧围绕视觉生理活动而展开的。以“山”字为例,如果最初的“山”字画成三峰重叠,“河”字画成一条河流的话,那么,即使汉字发展到了表音文字阶段,该结构上的文字符号特征还是不能呈现出来。可以肯定,“三表六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人对古汉字图像结构组织的视觉检测心理的发展需求。因此,视觉生理对文字图像知觉是有功能层次的。古汉语中的各种学术用语只是古汉字某种外显结构特征的抽象,这些表象背后可能是视觉检测生理的参与和配合。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13、的发展过程中,视觉在摄取社会实物图像意象作为文字图像信息时,通过大脑对形、义、声转换比重关系,以及先后字形出现的时间顺序,形成了种种抽象的命名。从甲骨文绘画文字到小篆结构的演变,也就是由初级的肖像式文字图像,向高级的抽象符号编码结构的视觉检测型文字图像的发展过程,是从可变多样向统一简洁性文字图像的转换,最终形成了一套图像结构的视觉编码系统。这一随视觉生理检测心理而发展的文字组织活动过程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5其次,就是老问题,有关古汉字的书写实情问题。当今我们毛笔书写使用的是“五字执笔法”,然而,古人毛笔书写是不可能使用如此规范的执笔方式的。这里肯定存在汉字书写活动方式的进化过程。古汉字书

14、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书写结构状态?对其书写结构特征的揭示,既是寻找有关古汉字绘画性外显结构成形的原因,也为“五字执笔法”书写结构的进化由来奠定理论基础,这是解释汉字字画分离的根本性理论。虽然史前书写历来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课题,但是,学术界至今尚未真正把史前、史后两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分开来对待。书写是文字结构定型工作的最终参与者。说文解字 有关古汉字书写评价仅有一句名言:“篆字难成。”这一陈述既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篆字难成,也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有关古汉字书写活动实情。因此,“篆字难成”便成了一句历史性“断言”。以后学术界始终延续着“说文”理论的形而上学的说教解释。由于学术界在古汉字与书写之间至今尚未建立起

15、理论探究的方法论,这种系统化的讨论显露出古汉语理论体系的缺陷,有关古汉字结构的形成就成了莫须言的情理之中的事。显然,在古汉字结构背景中,隐含着一个重大的书写活动隐情尚未向世人昭示。这是古汉语理论体系的苍白无力,在其书写机制研究上的一个历史空白点。(二)有关古汉字书法研究想要得知史前人们究竟是怎样从事书写的,我们只能从古汉字书法领域的专家中去寻找答案,从他们的书写心得体会中探知信息。历史上对古汉字书法颇有理论记述的要算清代李瑞清了。李在长期古汉字临摹的书写实践中得出经验:“书学必神游三代,目无二李。”这一书写心得非常有名,被后人奉为古汉字书法理论真髓。那么,李的这6一名言究竟向人们传达了哪些古汉

16、字书写信息?书法真的必须“神游三代”吗?考察历代成功的书家,除了李本人之外,无一人有“神游三代”的书写经验。社会书家群体经验表明,李的陈述并不是书写成功必经之路,更不是什么书写定义。必须指出的是,虽然李长期处于史前古文物环境中,但身处古迹之中与古书写文化环境是有根本区别的。我们说古汉字和魏晋汉字是两种不同图像结构的书写转动匹配,“神游三代”是需要一种特殊的“游法”才能传神。李并没有对古汉字书写要求作出明确的说明。显然,李是以社会既定书写文化环境来替代古汉字的实际书写,他并不具备从已知的文字结构图像去推知当时社会文字背景中的书写手势的识辨能力,而是用社会既定的书写手势去替代古汉字书写的识辨能力。因此,“神游三代”不是书写体验感知,而是一种对虚拟古文化情景的绘画感知;“目无二李”也不是一种古汉字书写真理的发现,而是一种当时解决古汉字书写问题的一种视角,其实质是发现了一种比“二李”更为灵巧的线条式样而已,从而产生了一种审美心理感知。该陈述的本质是一种虚拟书写文化,是一种行为比另一种行为要好的相对主义论。相对论并不带来对古汉字书写“质”的揭示,但彰显了陈述者的某种自信。李的断言本身并不带有任何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