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2.32MB ,
资源ID:2331470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3314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涉陶篆刻图像的缘起、发展与文化意蕴_刘小兵.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涉陶篆刻图像的缘起、发展与文化意蕴_刘小兵.pdf

1、 15 第39卷 第6期 Vol.39 No.6 2022年12月 Dec.,2022涉陶篆刻图像的缘起、发展与文化意蕴刘小兵1,唐冰华2(1.黄淮学院 天中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2.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目前,书画艺术已经进入交叉学科研究者的视野,然与之相关的印学尤其是文人印章尚未被研究者充分关注。中国印章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代印谱、印人传记、印学理论蔚为大观,其中有不少关涉文学。篆刻与书画艺术一样,也可视为造型艺术或图像艺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意蕴。篆刻艺术中的文人印章与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历代篆刻艺术家取材陶渊明

2、事迹或诗文,留下了数量可观、内容丰富、艺术成就斐然的涉陶“篆刻图像”。故而,不仅书画艺术中的陶渊明元素值得研究,篆刻艺术中的陶渊明元素也值得考察。篆刻中的陶渊明元素主要见于明清文人及艺术家的闲章。相关文献有的见于历代书画图像之中,更多的则保存于印谱、印学著述或印章文物之中。笔者曾搜集整理过与陶渊明相关的篆刻作品,有近 200 枚,印文多取自渊明诗文,如停云、荣木、桃源、东篱、爱吾庐、归去来、松菊犹存、静寄东轩、此中有真意等,不一而足。作为文学及历史人物的陶渊明,是如何进入篆刻艺术领域并产生可观的涉陶篆刻图像的呢?这要联系篆刻艺术的发展史尤其是文人印章史。如学者所言:“篆刻学,不仅是一种艺术,也

3、是一门学术,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发展的印记。古云诗为心声、书为心画、印为心迹,三者均反映作者心意,为华文之精华、国学中一脉相承的三大实学体系,并且从不同角度驾驭汉文字的艺术。”1历览中国书画史,随着宋元文人书画的诞生,诗、书、画、印合璧的现象越来越多,“文人以篆刻为游戏,如作士夫画,山情水意,聊写其胸中之致而已”(陈万言 学山堂印谱序)2507。同时,古代很多书画篆刻家也逐渐意识到读书对书画篆刻艺术的意义,如清代学者、书画篆刻家陈豫钟(17621806)认为:“古来无不读书之书家,无不善书之画家,夫画原从书出,而善书又必本于读书如此则其流露于楮素间者,无非盎摘要:中国古代篆刻艺术中存有数量可观、内

4、容丰富、艺术成就斐然的涉陶“篆刻图像”,值得跨界论陶者关注。涉陶篆刻图像缘起于文人篆刻,主要见于明清文人及书画、篆刻艺术家的闲章艺术。涉陶篆刻图像的发展揭示了历代文人的慕陶情结与隐逸情怀,历代刻陶艺术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意蕴,都有待深入研讨。关键词:篆刻图像;文人篆刻;陶渊明;文化意蕴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22)06-0015-07收稿日期:2022-06-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ZW087)作者简介:刘小兵(1968),男,山东滨州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陶渊明;唐冰华(19

5、94),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引文格式:刘小兵,唐冰华.涉陶篆刻图像的缘起、发展与文化意蕴 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39(6):15-21.因相关篆刻家及作品较多,笔者对此另有专文介绍,兹不赘述。DOI:10.16217/ki.szxbsk.2022.06.003 16 第39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然书味也;无非渊然静趣也;无非古人法则也。而画法在其中焉,余向来持论如此。”(莲庄书画)2739其中,篆刻与文学的结缘,无疑是促成传统诗、书、画、印一体的最后一环。而篆刻艺术中的陶渊明元素,无疑是这种艺术一体化的生动案例,其缘起、发展及文化意蕴值得关注与探讨。一、

6、文人篆刻与“引陶入印”:涉陶篆刻图像的缘起涉陶篆刻图像的传承演变与印章篆刻的发展结伴而行。印章的源头即是图像:先是纹饰,然后逐渐有了动植物和人物图像;随着文字的诞生,又有了文字图像印章即篆刻因此而诞生。“印章是由陶器的陶拍、几何形印模,以至青铜器铸造时的陶制纹饰印模衍化而来的。”328即使是最初陶器上的陶拍,图像非常原始和简单,但也已经在实用之外同时具备了审美的、艺术的元素。因此,篆刻与书画艺术一样,皆可归入图像艺术的范畴。根据现有材料,一般认为书、画、印一体(即在书法或绘画作品上加盖印章)初始于唐,盛行于宋。唐代,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刘绎“彭城侯书画印”、刘知章“刘氏书印”、钟绍京“书印”

7、,另还有“箫公书印”“褚氏书印”等3218。内容、形式俱佳的印章能提升书画本身的艺术价值,这无疑对提升印章的艺术性和审美观赏性有积极推动意义。宋代,书画艺术家及收藏家亦喜欢在自己创作以及收藏的艺术品上钤盖印章,如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都有自己的印章,如米芾有“楚国米芾”“米姓之印”“祝融之后”等印章。沙孟海印学史将“闲章”视为“词句印”,他认为:“后一时期盛行的词句印,也称为成语印、世说印。前后两时期词句印的作用与方式完全不同。前者佩在腰间,取其吉利,有时用它做标志。后者钤在绢纸上,用它来点缀字画到了明朝文彭、何震的时代,由于篆刻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艺术,词句印便大量出现。”4陶渊明诗文进入文人

8、印章也与此有关。简言之,印章早在唐前就与书画艺术结缘,至宋元随文人书画的兴起而尤为盛行。只是相对于元明清,唐宋时期的文人印章流传下来的不多。有学者认为,宋代是中国艺术印章即文人篆刻的萌生期,影响深远,“大量别号印、斋室印、闲文印的出现使得印章的功用从凭信、鉴藏,发展为表达个人情感与志趣的媒介,成为文人阶层可以抒发胸怀、钤用把玩的长物也就成为当时文人参与篆刻创作的重要动力。这类融入了个人思想、感情的文学性词语用印是闲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印章具备了叙事、抒情的功能,成为独立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欣赏对象。这是宋代印章显著与特有的现象,它标志着文人用印体系的真正独立深刻影响着元、明、清直至当代篆刻艺术的

9、发展”529。到了元代,书画家愈加关注印学,赵孟曾为他人作印史序,虽然赵孟、鲜于枢没有留存与陶渊明有关的篆刻作品,但是其印文与形式也是文人印的发端,如赵孟有“澄怀观道”、鲜于枢有“荣辱之主”印章传世6。其他如吴叡有“从吾所好”“俯仰自得”等印章,王逢有“茂林修竹之所”的印章746-47,王冕也有“会稽佳山水”等印章传世753。又如“元赵礼用字彦和,云间人,生平仕履不详,清内府所编的天禄琳琅书目录有其藏书,书上有芸窗清思印。芸是带有强烈气味的草本植物,可入药,也可避蠹驱虫,为书室中常贮之物。芸窗即书窗。清思指人的高洁思维。又有清如许印,语出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又有琴

10、书自娱印,示其以抚琴、读书为乐。这三枚闲章活脱脱地勾画出一个独坐书窗之下,时而正襟阅书,时而散发抚琴,时而托腮深思的文人形象。”8这些篆印作品从容、典雅而富有韵味,是元代文人篆印趋于成熟的表现。以诗词歌赋为印文,是元代 17 2022年第6期后期文人印章的新特色,虽尚未发现有涉陶印章传世,但是无疑为后来陶渊明及其诗文进入篆刻艺术领域打下了基础。同时,元代文学艺术以及书画艺术多隐逸主题,其中赵孟、鲜于枢等都是陶渊明的接受者,都有绘陶或书陶作品传世,故而他们与印的关系也值得关注。今见最早的涉陶印章出现于明代,如文徵明、文嘉、张凤翼、项元汴、范大冲、吴迥、胡正言、江以周、王武、王撰、周亮工、归庄等都

11、有相关作品传世。明代也被学界认为是文人篆刻的自觉和成熟期5101,涉陶篆刻图像发端于明代,也是篆刻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明代文人及书画艺术家除了刻制一般的姓名、字号印章,还创作了大量诗词闲章。使得印章艺术别增情趣的是明代的文彭、何震等人,他们“在牙、石上以楷、行、草书体作上下款,并以诗文句等入之,实由文彭始之。这使诗文、书法与刀刻等艺术手段融为一体,从而开拓了印章边款的新领域,丰富了印章艺术的表现内容与境界”3303。“由于两宋及元人的努力,文人书法和绘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主张尚意,在书画作品完成后常感意犹未尽,便以题款和闲章来补足之。因此诗、书、画、印四者结合,在明代已很普遍,这就直接促进

12、了印章文字内容的诗文化,时间一久,书画中的尚意观也波及印章艺术。于是印章的内容,除姓名印外,多是抒情写意的闲章;在表现技法上则多注意刀意和笔意的表现。这就形成了明代虽强调仿汉,但又不全同于汉印的模式,产生了具有明代特点和个人风格的印章艺术。”3337周应愿印说“游艺篇”曰:“文也,诗也,书也,画也,与印一也然古人虽游艺,不肯佻脱,必令擅场,然后其艺乃已。”995-96印的创作与诗书画一样,虽然游于艺,但同时又都需要付出精力与心血,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总之,陶渊明走进篆刻艺术,与篆刻艺术的文人化风气及文人印章的产生相关。篆刻艺术在宋元时期与文学结盟之后,文人群体加盟印人团队,在追求诗意与“天

13、趣”的发展道路上,印学与诗学发生交汇,涉陶篆刻图像由此产生晋代诗人陶渊明成为明清及近代印学艺术中颇受欢迎的一大主题,产生了数量、质量皆为可观的刻陶图像艺术。二、“以墨林为桃源”:涉陶篆刻图像的发展“以墨林为桃源”出自清代王福庵的印章。到明清时代,篆刻艺术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进入鼎盛时期,流派崛起,代有传人,其中的文人篆刻尤其是闲章艺术与文学关系最为密切,历代印鉴中的刻陶图像对陶渊明元素的吸纳和展示即可说明这一点。周应愿 印说“证今”篇曰:“山林隐退之士自制,或曰某山人,或曰某水,或曰樵,或曰渔。洪笔丽藻之客自制,或取山海经,或取尔雅,或取老 庄,或取骚,或取禅,或取秦汉以来诸稍僻书。理学大儒,

14、则取稗风教者,或周易,或诗 书,或孔、孟,甚或宋人讲学语。道不同不相为谋,夫印亦然。”931篆刻逐渐成为文人抒情言志的独立的艺术样式。明代印学的高度繁荣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表现也是全方位的,如朱天曙在印说 导言中认为:“在明代,涌现了大量的集古印谱,石质印材的使用,印学著作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文人创作印章的兴趣。地域流派印的壮大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印章高手。文人参与印章创作使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成为了可能,这也是明代文人印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吴门画派的书画家为文人印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917其中以文徵明为首的文氏家族对“引陶入印”的贡献最为直接,有开启和引领之功。文徵明不仅在诗文及

15、书画艺术中表现了对陶渊明的接受,其字号(停云生)、书斋名(停云馆)及印章也留下了陶渊明的身影,其有大量的印鉴“停云”传世,据说还刻过“乐琴书以消忧”等闲章以自娱10,其子孙后代刘小兵,等:涉陶篆刻图像的缘起、发展与文化意蕴 18 第39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擅长书画者多受其影响并加以传承。文氏家族热爱藏书,今存最早的陶渊明集中,亦有文氏家族的印章留存。如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库藏有南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十卷,书中依次盖有“文彭之印”“文寿承氏”“毛晋之印”“汲古主人”“黄丕烈”“百宋一廛”“士礼居”“陶陶室”“阆源父”“杨绍和读过”“宋存书室”“海源阁”等印,可见此书传承有序,从钤印可以推测此书应该

16、是经过文彭之手的,此陶集版本中最早的印章即为文氏家族所留11。明代另外一位对引诗词歌赋入篆刻艺术有重大贡献的当属何震。何震的篆刻作品清新纯朴、苍润遒劲,以古朴典雅闻名。何震与文彭并称为“文何”,有何雪渔印海 续学古编传世12207。何震以诗词文赋入印,如“放情诗酒”“听鹂深处”“文章自娱戏”“沽酒听渔歌”“笑谈间气吐霓虹”等,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隐逸、寄情山水的时代特征。此前文人印章偶用典于诗文,而何震却大量刻制诗文原句,开创了篆刻与诗文联姻的风尚,使得印文内容生动雅致,富有诗意,从而让篆刻在“印信”的实用功能之外,具有了独立的审美的艺术功能。何震有一枚印,印文为“笑读古人书”,语出唐人张子容 送孟浩然归襄阳二首(其二)“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13。热爱读书并强调读书对篆刻的意义,成为明代印人的共同意识。如沈野 印谈论印曰:“印虽小技,须是静坐读书,凡百技艺,未有不静坐读书而能入室者。”263何震虽无直接涉陶的印章传世,但他强调读书对篆刻艺术的意义,引诗词歌赋入篆刻,加之其技艺高超,在当时以及后世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无疑间接推动了明清印人引陶渊明入印的发展。从笔者所辑近 200 枚涉陶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