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18MB ,
资源ID:2331612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3316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试论韩寿萱博物馆思想的前瞻性_杜雨婷.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试论韩寿萱博物馆思想的前瞻性_杜雨婷.pdf

1、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1)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doi:10.16703/ki.31-2111/n.2023.01.009杜雨婷.试论韩寿萱博物馆思想的前瞻性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1):51-56.试论韩寿萱博物馆思想的前瞻性*杜雨婷长春博物馆0引言韩寿萱(1899-1974),字蔚生,陕西神木人,北京大学教授,历任博物馆系主任、北平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文系,任中共北大地下支部书记,后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西洋史,同时作为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中文编目员,助力恒慕义研究编订中文书籍目录。1937 年 5

2、 月,应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聘,转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后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远东美术部中国美术研究员。留美期间,他曾到美国众多博物馆进行学习和考察,“美国较进步之博物馆大都亲见”1。1947 年,韩寿萱应恩师北大校长胡适之邀,放弃博士论文答辩,于国内战乱纷争之时毅然选择回国,在北京大学开设博物馆学等科目。新中国成立后,韩寿萱先后担任北京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博物馆教育学家”2。在留学和研究生涯中,韩寿萱对博物馆的理解更为深入,尤其在转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后,对博物馆教育学有了全面了解,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博物馆学

3、思想体系,对我国当时的博物馆发展具有极强的前瞻性意义,从宏观和微观上为我国博物馆事业指引了发展方向。韩寿萱的博物馆思想主要反映在他早期的论文、往来书信及零星报纸报道中。建国后,他逐渐离开了博物馆学专业教育岗位,论著不丰,成果也较为分散。学术界关于韩寿萱的研究极为有限,仅有宋伯胤在文章 中国博物馆教育家韩寿萱 博物馆史事与人物之十一中比较完整地阐述了其博物馆人才教育思想。实际上,除了博物馆人才教育,韩氏对博物馆史、博物馆运营等多个方面均有精彩论述,还有很多颇具闪光性的思想有待挖掘。但包括宋伯胤在内的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对其思想具体内容的研究,对摘要就韩寿萱博物馆思想中所体现的前瞻性加以分析,提出“

4、关注当下”的理念、重视“人”的感受、独具匠心的手工业保护和传承观念、专业性与广博性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法,是其思想前瞻性与开拓性的重要体现。关键词韩寿萱博物馆思想博物馆实践综述与述评*本文系 2021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研究”(项目批准号:21BKG012)的阶段性成果。恒慕义(Hummel Arthur William,18841975),美国牧师,著名汉学家。1915 年任山西汾阳教会附属中学铭义中学校长,1924 年任教燕京大学,1927 年任美国过会图书馆中文部首任主任后,曾聘请一批中国青年留美学者协助他进行编目工作。主编 清代名人传略(16441912)。51-

5、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1)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思想特点的研究十分鲜见。有鉴于此,本文拟对韩寿萱的博物馆思想中所体现的前瞻性作一分析与探索,使其思想更完整、更系统、更立体地展现出来。1“关注当下”的博物馆收藏与社会教育理念博物馆的发展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社会的需要密切结合,更多关注眼前的问题,才会拓宽博物馆的关注面3。对于这种“关注当下”的理念,韩寿萱并没有进行直接点明,但从他的博物馆收藏和社会教育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一理念的遵循。长期以来,我国博物馆界较为重视“古物”的收藏,对博物馆与当下社会间的联系缺乏关注,“贵古贱今”的思想到现在

6、依然根深蒂固。大量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现当代文物,往往还来不及被界定为文物就很快消失,这是非常可惜的。从韩寿萱对博物馆收藏的论述看来,他已经充分意识到现当代文物的潜在价值,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证。藏品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所有职能的实现都离不开藏品。韩寿萱认为,“收藏是博物馆的基础,基础改善,吾人乃可进论其内部的革新”4,其对藏品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他敏锐地看到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指出“中国势将工业化”,现今的手工业产品与旧式工具很快就将消失于历史潮流中。在他看来,不仅要收集古代的器物,也要收集现当代的实物,不可“贵古贱今”,因“时机一过,史料即不易得”,“对于今日俯拾即

7、是的实物史料,亦不容忽视,断不可以现代尚多,遂听其消失”。与当今社会方方面面有关的,“皆应于此时收集”,并对各博物馆发出呼吁,“深望各博物馆,群起收集,幸无忽之”5。在为北大博物馆专修科授课时,韩寿萱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收回东交民巷的这一天的报纸”6,这些观点充分说明韩寿萱存在着立足现实、关注当下的意识。韩寿萱对“收藏当代”的关注可能出于对手工业和旧式工具的保护和热爱,更是基于对传统文化得不到应有重视的痛心。这种关注当下的收藏观念与当代博物馆界提倡的“为了明天收藏今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在韩寿萱对社会服务的论述中,同样可以看到对当下的关注。博物馆社会价值的实现是随着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而逐

8、步扩大的,古代的收藏只在少数人之间欣赏,与社会无关;近代博物馆诞生以后,直至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出现,博物馆社会开放的程度才不断扩大。到了二战后,博物馆进入大发展高潮,博物馆社会化进入更高的阶段7。近年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已被国内博物馆界认可和推广,但韩寿萱的认识与现今的定义似乎不尽相同。马自树指出,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博物馆的办馆思路较为传统,对社会服务虽有所探索,但成效不大,且多数是配合展览和社教活动进行的公众服务8。而在韩氏的行文中,社会服务不仅包括公众服务,还包括战时对国家社会的服务,“凡社会之需要,国家之急务,博物馆皆应全力赴之”9:一是文物保护,“在此次大战中,博物馆之贡献,正自

9、不少.使稀世之珍物,免于炮火之摧毁”;二是对战争的直接贡献,“美军所用之铁盔,即根据纽约都市美术馆之样本制造。空军所用之钢甲,亦由该馆设计而成。当美军轰炸欧陆之前,各博物馆即发起欧洲美术史迹与博物馆保护之组织,将其所在地,详制地图,并编有说明,制就之后,即分送于空军各队,使轰炸使能有所去取今日欧陆史迹与博物馆未遭大量之摧毁,乃该会之功也”;三是后勤工作,战时缺纸,“科学博物馆即陈列纸在战事上之各种用途与其重要,以唤起人民之注意,做省纸之运动”;为了促进国际团结,美术博物馆“或陈列俄国之古画,或展览中国的美术,使国际之结合,益臻密切。”10此外,博物馆还兼任战时休息场所,推销战时公债,可见博物馆

10、的战时服务功能是多样的,且发挥了巨大作用。韩寿萱对于博物馆社会服务的定义的范围更广泛,也更符合当今世界博物馆的主流发展趋势。他对博物馆战时服务功能的传播与普及,很可能是基于当时国内外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是关注当下、立足现实的体现。这也是其他博物馆学家未曾注意的一个方面。博物馆应该关注当代的诉求,应该“关注社会、面向未来”,促进自身及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1,这一理念在当今的博物馆界已经深入人心。韩寿萱提出对当代实物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倡导博物馆的战52-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1)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时服务功能,为博物馆怎样处理与现实社会的关系这一命题

11、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结合时代背景,可以说,韩寿萱对博物馆“关注当下”的探索充分显示了前瞻性。2重视“人”的社会教育与展览策划方法在韩寿萱的思想中,尤为突出的一点是重视“人”的感受,注重个体的差异。在他的社会教育与展览策划方法中,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按照个体的特征、兴趣和意愿,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早期国内传播西方博物馆知识的学者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都有所关注,“五四”后的知识分子以“普及知识、开启民智”为己任,更加重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蔡元培、傅斯年、李济、曾昭燏等都对博物馆社会功能有所思考12,而韩寿萱的思想明显更为先进。他认为,“无教育即无博物馆”,教育是博物馆的天职,博

12、物馆的教育除了有统一的方式,还应该对普通观众、学生、儿童、专业研究者等群体有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式。首先在大众教育上,展览应根据社会的需要经常更换,说明文字要兼具专业性和通俗性,使“一字不识者”也能感受其含义。展览开幕时,要充分运用讲座、广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观众对展览有更进一步理解。其次在分众上,韩寿萱指出,对于学生群体,博物馆应“设专员”与学校联系,了解其需要,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育工作;对于地处偏僻、不便前来参观的观众群体,博物馆应组织特展及各种实物照片,深入其所处地区开展教育;对于儿童群体,应设置“幼年馆”,添置以儿童为主的设施;对于专业研究者,应准备专门的设备、实物、辅助资料等,以

13、供其进一步研究13。他谈到,欧美博物馆的出版物已经根据观众群体做出了具体划分,有通俗的,有为普遍成人教育而做的,也有为专家研究而出版的。通过出版物也可看出,博物馆的教育应该是“多极的”。14这充分说明,韩寿萱意识到博物馆对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教育的重要性,其思想已经出现了“教育分众化”的雏形。对“人”的重视,在韩寿萱对展览策划的论述中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展览研究多散见于当时的通论著作中,此时的展览研究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当时,博物馆展览研究的目光主要聚焦在方法、技术、器具等“物”的层面上,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机械性和同质化特征15。为了使国人对博物馆有更深的了解,提高人们对以实物为

14、基础的教育观念和公开意识的认识,同时也作为“博物馆界改进的参考”,1948年,韩寿萱在北平历史博物馆举办“欧美博物馆介绍展”,该展览由北大博物馆专修科的学生策划设计,并作为他们的实习作业问世。此展览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欧美博物馆的建筑、陈列方法与器具、教育方法等先进经验,也蕴含着韩寿萱本人对博物馆的认识。展览传递出西方博物馆的一些变化:在建筑方面,已由原来的“富丽堂皇”,进化为颇具实用性的博物馆建筑,对于光线、气温、湿度等亦能基本掌控;在陈列方面,由“满墙乱挂”变为“有意义,有系统,富于美感,易于领受”的艺术,陈列器具开始按照展品的“个性”和观众的身高定制,且能凸显展品,不“喧宾夺主”;教育方式趋

15、于多样化,博物馆成为“社会教育的主力军,为大众的服务者”16。可以看出,韩寿萱承继了西方现代博物馆的部分经营思想,他眼中的欧美博物馆展览已从“展示”逐渐向“服务”转变,越来越重视“人”的感受,这大概也是他本人想要传递的一个观念。除了“欧美博物馆介绍展”之外,韩寿萱还策划组织了“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中国漆器展览”等多个展览。比起文献、照片等传统的传播方式,展览无疑能够更直观地展示西方博物馆的先进经验,更易于被国人认可和接受。其中蕴含的博物馆理念,不仅对公众有启蒙作用,对当时国内的博物馆工作者来说,也应该说是耳目一新的,能够启迪、引导他们的博物馆观念与实践。重视“人”的感受,注重个体的差异,这一观

16、念与现代的“以人为本”不谋而合。几十年前,韩寿萱已经开始构想、传播这种观念,并付诸实践。时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工作中。从这方面来讲,韩寿萱的思想已经超越了我国当时的博物馆策展思想。3独具匠心的手工业保护和传承观念韩寿萱博物馆思想的前瞻性还表现在其独具匠53-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1)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心的手工业保护和传承观念。手工艺品折射着能工巧匠们的匠人之心,渗透着智慧与创造的深思熟虑,存续着中国传统技艺的精髓。二战后,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博物馆文化现象和博物馆社会现象。工业越发达,人们越是珍视历史文化遗产,越是珍视原始、质朴的物品17。在这种趋势的启发下,韩寿萱对博物馆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业进行了思考,并清晰地提出了具体措施。中国封建社会自从“独尊儒术”的哲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后,便长期形成重经史文学、轻技艺实践的历史偏见。一般知识分子对技艺之学是不屑一顾的18。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同,韩寿萱敏锐地注意到了手工业实物和技艺的价值,并多次提出利用博物馆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他主张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