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52 ,大小:9.02MB ,
资源ID:2334281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3342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_王建新著.pdf)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_王建新著.pdf

1、书书书序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加强了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把干部教育培训视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训中,除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渠道作用以外,还要激活高等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资源,特别强调要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丰富培训内容。根据中央部署,自 2004年开始,陕西省委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在充分发挥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的作用的基础上,还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建立了 3 个高校干部培训基地(后来又增加了 2所大学,增设了 2 个基地)。2004 年 9 月 18 日,在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委领导和 3 所高校的书记校长签订

2、了培训协议,并为 72 位专家学者颁发了陕西省干部教育第一批特聘教师聘书。西北大学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基地的建设,为培训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并召集特聘教师重点研究如何发挥学校教学资源优势,为广大干部提供有品位的培训内容。大家认为作为文理综合性大学,在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方面应该有所作为,而可提供的培训内容之中,文化的主题尤其不可忽视。这是因为,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不仅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生产力。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无不打上

3、了中华文化的烙印,中华文化特色是所谓“中国1模式”的主要特色之一。文化视角是理解和把握中国现实、观察和判断中国未来的重要视角。而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西北大学的历史学、考古学、文学都有一定的积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渗透比较深入。根据大家的共识,我们将“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题之一,并将其设计为四个板块:一是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探索,主要从理论上揭示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精神价值,着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三是传统文化资源与世界现代化进程,主要介绍世界不同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处理文化问题的经验与教训;四是西部开发特别是陕西发展中的

4、重大文化问题。令人高兴的是,以上设想得到省委组织部门的肯定。2005 年 1 月,“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班正式开办。首期研讨班的培训时间为8 天,聘请12 位主讲教师授课,每位主讲教师按4 小时设计教学内容,另外有学员论坛和1 次文化考察。研讨班得到中国思想史家张岂之先生、陕西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赵馥洁先生等著名学者的鼎力支持。5 年多来,参与课程讲授的教授先后有 20 余位。在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探索方面,张岂之先生主讲过 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陈国庆教授主讲过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梁星亮教授主讲过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经验。在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精神价值方面,赵

5、馥洁教授主讲过 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李浩教授主讲过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谢阳举教授主讲过 道家超越哲学的现代价值,张茂泽教授主讲过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特点,方光华教授主讲过 传统核心价值观及其特点。在传统文化资源与世界现代化进程方面,张再林教授主讲过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王铁铮教授主讲过伊斯兰教与中东国家的现代化,2王建新教授主讲过谈谈东亚文明与现代化,陈振昌教授主讲过西方文化传统与欧洲现代化进程。在西部开发特别是陕西发展中的重大文化问题方面,张炜教授主讲过以科学发展观统筹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白永秀教授主讲过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文化比较研究,李刚教授主讲过陕晋徽商帮商业文化比较研究、

6、徐卫民教授主讲过 如何变文化资源大省为文化强省,李利安教授主讲过 宗教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等。为提高培训效果,省委组织部门曾经召开小型研讨会,给本专题以悉心指导。基地也多次召开主讲教师座谈会,介绍培训对象对课程的反映和需求,交流教学体会。为增进主讲教师对培训主题整体结构的理解,更好地把握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基地还要求各位主讲教师编写辅助教学资料,强调教学辅助资料既要提供所讲授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学科背景,体现各文化专题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更要有现实感,使受培训对象在研讨中能够引发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考。基地把这些辅助教学资料统一印发给主讲教师,后来,各位主讲教师

7、都根据教学内容的整体体系,对所讲内容都有不同程度地调整与改进。5 年多来,“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研讨班共计开办过 11次。作为综合性大学服务干部教育培训的一次尝试,我们得到了不少启发。第一点启发是,有深度、有特色的培训内容深得广大干部的喜爱。5 年中先后有 298 位厅局级和处级干部参加本专题的培训。多数干部认为,课程从培养干部的理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把知识传授、观念更新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把前瞻性思维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学习后确实有所收获。第二点启发是,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成果需要转化为领导智慧,但如何转化,尚需要深入探讨。虽然授课的教师术业各有专长,而且有一定的教

8、学经验,但在授课中还是发现,要把研究成果3转化为学员听得懂、想得清、用得着的教学内容,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与学员的互动交流中,教师们发现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迫切需要提高现实穿透力。第三点启发是,培训的效果关键要靠干部自我意识的觉醒,特别是文化培训,有了干部自我意识的觉醒,文化知识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方兴未艾,最近发布的20102020 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 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北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也在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根据省委组织部门的意见和培训基地的安排,我们把“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班的部分讲稿汇集成册,供大家参考,希望得到广大干部和读者

9、的批评。感谢省委组织部对本专题的大力支持。衷心祝愿干部培训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祝愿高等院校为干部培训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2010 年 9 月 1 日4书书书目录构建和谐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张岂之(3)如何构建和谐社会陈国庆(11)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经验梁星亮(38)中国文化精神的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赵馥洁(55)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李浩(68)道家超越哲学的现代价值谢阳举(83)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特点张茂泽(101)文化传统与和谐社会传统核心价值观及其特点方光华(143)宗教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李利安(158)如何变文化资源大省为文化强省徐卫民(17

10、8)中国商帮文化比较研究及其历史启示李刚(213)传统文化资源与世界现代化进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张再林(235)伊斯兰教与中东国家的现代化王铁铮(261)西方文化传统与欧洲现代化进程陈振昌(286)谈谈东亚文明与现代化王建新(316)13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张岂之今天参加这个研讨班,我感到很高兴!我准备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关于构建和谐文化的问题,媒体上已经发表了一些理论文章,比如中央党校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发表了题为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 的文章,认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

11、理论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作一阐述,包括和谐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文化的本质、和谐文化与人类优秀文化等。一、和谐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可以被视作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升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的思想渊源。中国传统文化包罗内容很丰富,贯穿着一定的发展主线。抓住传统文化的主线,就容易把握其实质和精神。这条主线是什么?学人们有不少相关研究成果。我认为这条主线是探讨“天道”与“人道”的关系问题。“道”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原本的意思是“道路”,引申为“法则”“规则”“

12、规律”。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明白“天道”是“天”的“法则”“规律”,“人道”是人自身的内涵,包括人所组成的社会。传统的建筑、艺术、哲学等等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成为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主题,与中国古代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关系密切。我国具有悠久的农耕文4明。现在考古学有个分支,叫做“农业考古”。“农业考古”告诉我们,距离今天七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在长江流域一带已经懂得如何去种植稻米,浙江河姆渡村考古发掘的遗址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然,还有其他许多的遗址和考古发现,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了。这些都说明,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先民通过他们的劳动已构建了农业的基本格局 “南稻北黍”。与世界上其他的

13、古代文明相比,中国的文明形态相当特殊。小麦、高粱、玉米等都不是原产于中国,而稻、黍是我们先民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培育的。农业生产最需要的是风调雨顺,也就是“天道”与“人道”的协调,对于“人道”来讲,就是要生产丰收。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概念、范畴,那就是“和”,主要强调“天道”与“人道”的和谐。在西周,有一本占卜的书,叫周易(易经),提出了“太和”,就是“和的极致”,“和”的最高层次,尽管它对于古人来说还只是一个理想。这在建筑上也有体现,北京故宫“太和殿”,是皇帝登基、祝寿或者册封皇后的地方,也是古代皇宫最重要的场所,说明“太和”很重要。“和”或“和谐”就是在人们长期历史实践

14、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历史跨入文明社会大概有五千多年了。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我们不是最早的,但是唯独中国的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过。史记 记载了黄帝、炎帝,虽然是传说,但却有其历史的现实痕迹。根据气象学家的气象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原来是水草丰美的地方,那里也是部落首领黄帝、炎帝的出生地,在那里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史记五帝本纪 讲:“黄帝崩,葬桥山。”“桥山”的位置,学术界讨论很多。历代祭祀黄帝都在今天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秦汉以降,都是如此,没有在其他的地方。另外,我不赞成炎、黄二帝出生在河南的说法,当然,这不是单纯从地域角度考虑,而是有其历史和现实的证据。总之,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5地之一

15、。“文明”这个词不是来自西方,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了。距离今天三千多年的 尚书 已有“文明”的说法,尚书舜典 认为治国者的道德、才能就像太阳一样,“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周易贲卦象传 里也有“人文”这个词,“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先民很早就创造了“文明”和“人文”的词汇,揭示了“天道”与“人道”协调的重要价值。儒家的创始者孔子,鲁国人,做过会计,放过羊,他好学深思,首创私学。学生将他的谈话记录编为论语 一书。孔子在论语为政 中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五十知天命”就是指知道“天道”

16、与“人道”要和谐。怎么和谐?孔子认为“中庸”是达致“和谐”的重要方式。可见,孔子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知和行相统一的一生。孔子是第一位有系统道德学说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有一个总的纲领,就是“仁”。孔子强调“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就是尊重别人,尤其是在心里尊重别人,今天看来是很难做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些也很难做到。但是孔子说,“仁者无忧”,“无欲则刚”,“仁者寿”。所以“仁”对人本身很重要,但是如何把握那个仁呢?这就是“中庸”,也就是“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这就是和谐。孔子认为人可以达到“仁”的境界,“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但是又指出达到“仁”的境地很难,他用“先天”与“后天”说明这个问题;孟子作了发展,力图将二者统一起来,认为人先天具有“四心”(四种本能):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明代王阳明讲学时,学生对“羞恶之心”感觉不好理解,要求先6生重新讲解。正好有一天抓住一个小偷,王阳明就让他当众脱衣服,当脱到最后一件衣服时,小偷不脱了。王阳明说,此人有“羞恶之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