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艺术与哲学(四)陈中浙主编有袋中能2018年北京中国艺术与哲学(四)哲学思考时,身上就会拥有一种富于艺术情思与意趣的独特视角,而当我进行艺术活动时,心里就会出现一种源于哲学智慧的强大自信和动力。这种自由徜徉在艺术与哲学之间、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美妙感觉,却是单纯从事艺术工作或哲学研究的人所难以体验到的。结合卜教授与朱教授的观,点以及我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经历,我十分希望所有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都既能坐在房间里默下苦功,也能有机会走到房间外开阔视野。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想法,我从四年前开始举办“书法与国学”高研班。在这四年中,我的想法与做法得到了很多老师、同道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支持。在课程设置与题目拟定上
2、,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目前,高研班已建立起非常丰富的课程体系,既有对儒释道三家重要经典的导读,也有政治、经济、外交、国际战略以及“互联网+”等时事性专题讲座,更有针对戏曲、绘画、篆刻、电影、诗词等相关艺术领域的讨论。我把这些课程称为“大国学”。只有在“大国学”的浸染下从事书法艺术创作,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书法的意蕴,写出来的字才会显得有内容,有分量,才有资格与古人相较一番。而所有被邀授课的老师,也都表现出了极强的专业精神与极高的品格修养,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们终身受益。四年,相当于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这对于办学者和求学者来说都意义非凡。所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征得每位老师的同意,把四年来所有“大国学”的课程实录都整理成文稿,并集结成这一套丛书。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每篇讲义根据丛书编排的需要,适当做了调整,但书稿对讲课人的上课风貌与语言特征都做了最大限度的保留,以便还原当时讲课的场景与氛围。希望借助这套丛书,让每一位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朋友都能走进哲学的领域,走进“大国学”的课堂,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思考与提升自己作品的格局和意境。同时,我也希望这些散落在书斋里、课堂上的金玉良言,能变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