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8 ,大小:32.31MB ,
资源ID:2338056      下载积分:1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3380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萧山窑_浦阳江流域(萧山)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编著.pdf)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萧山窑_浦阳江流域(萧山)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编著.pdf

1、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萧山窑/浦阳江流域(萧山)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编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ISBN978-7-308-12118-7萧浦陶窑遗址介绍杭州市瓷窑遗址介绍杭州市古代陶瓷鉴赏杭州市K878.5K876.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95065号萧山窑浦阳江流域(萧山)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 编著 责任编辑 葛玉丹()封面设计 项梦怡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 310007)(网址:http:/)排 版 杭州林智广告有限公司印 刷 杭州下城教育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 889mm1194mm1/16印 张 6.25字 数 50千版

2、印次 2013年8月第1版 2013年8月第1次印刷书 号 ISBN978-7-308-12118-7定 价 30.00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联系方式:0571-88925591;http:/浦阳江流域(萧山)文化研究丛书 吴金炉 主编浦阳江流域(萧山)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丛书主编:吴金炉副 主 编:程益明丛书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马骥杜伟东陈依诺金伟国胡建权倪琼常小湃裘陆铭本册主编:金关松副 主 编:程益明本册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马骥杜伟东金伟国倪琼裘陆铭总 序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

3、为此,必须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课程是育人的关键。转变育人模式,就必须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直木造梁,弯木造犁,为了满足每位学子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的发展需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提出了“幸福发展”的理念,主要以“幸福课程”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幸福课程”就是学生能在多样的课程中自主地选择喜爱的课程,教师创设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情境,让学生快乐地接受、探究知识

4、,并获取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幸福课程”的建设来培养具有“责任意识、身心健康、学有专长、国际视野”品质的学生。萧山第二高级中学经过六年的课程建设探索,已经形成了“发现兴趣点、夯实衔接点、生成研究点、探索拓展点”的课程建设总思路。学校秉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利用和挖掘校内师生智慧、校友资源、地域文化资源、高校力量等,架构了具有二中特色的多样化的幸福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成长的正能量,启迪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和未来职业取向,为学生未来幸福发展奠定基础。本丛书是学校基于校情、学情,依托地方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等开发的“幸福课程”系列

5、。学校将基于学生兴趣特色不断加强研究,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以形成具有二中特色的课程体系。浦阳江流域(萧山)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前 言1第一章 概 述2第二章 春秋战国的印纹陶与原始瓷20第三章 汉代的陶器与青瓷38第四章 六朝青瓷54附 录 浦阳江流域出土的古陶瓷图录72参考书目91后 记92目 录前 言萧山窑为浦阳江流域(萧山)文化研究丛书之一,主要阐述萧山窑的基本情况及古陶瓷文化。作为中学的选修课程教材,本书力在普及古陶瓷知识,传承历史文化。萧山窑孕育于越地的悠远历史中,又尽占优越的地理环境,众多窑场星星点点分布于浦阳江两岸,浦阳江清澈的水滋育了一代代的萧山窑,也维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计。萧

6、山窑出产的印纹陶、原始瓷和青瓷,无论器形还是纹饰都尽显饱满挺拔、端庄不凡之气度,不仅满足了本地人的需求,而且不断销往外地,深得人们喜爱。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纹陶由彩陶、黑灰陶等普通陶器发展而来,胎质细腻坚硬,器身上拍印各种几何图案,器形饱满丰润,集审美和实用于一身。原始瓷是陶向瓷过渡阶段的产物,器表已有施釉现象,标志着瓷器制作的开始,是古人在实践中的一次创新发展。随着对原料处理的细腻程度和烧制工艺的提高,原始瓷不断蜕变,最终烧制成青瓷,春秋战国时期的茅湾里窑址烧制的原始瓷就已接近成熟青瓷。越州地区的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斑斓广为人们喜爱,不仅满足了人们经济实用的需求,

7、更是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晚唐诗人陆龟蒙曾赋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青瓷类冰似玉。此外,还有众多形容青瓷的华丽辞藻,如“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等,从中我们也可约略窥得青瓷的魅力。本书将按年代先后对萧山窑的几个古窑址和陶瓷制品做一些普及性的介绍,让读者对这一地区的古陶瓷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为普及古陶瓷知识、传承历史文化,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萧 山 窑第一章概 述第一章 概 述萧山位于钱塘江南岸,宁绍平原西部,东邻绍兴,南接诸暨,西连富阳,北濒杭州湾,陆域面积 1420 平方公里。萧山的中部和北部为平原,南部则主要为山地,属低山丘陵,山地面积

8、259.5 平方公里。萧山窑的大部分窑址集中于萧山南部。萧山窑孕育于悠久的历史中,继河姆渡、良渚等史前陶文化而后发,且依托于越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地位,早自春秋,晚迄南朝,前后延续了 1300 多年,为越窑的早期形态,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萧 山 窑萧山窑是萧山南部浦阳江两岸的古陶瓷文化与遗址的统称,始于春秋战国,鼎盛于六朝,隋唐时趋于衰微。萧山窑这一名称源于 1954 年 7 月在萧山发现的三处窑址:一是浦阳江北岸进化镇茅湾里春秋战国时期印纹陶和原始瓷窑址,其余两处是浦阳江南岸戴村镇的上董村和石盖村东汉至南朝时期的窑址。自然地理环境萧山窑的大部分窑址集中于萧山南部的浦阳江两岸。浦阳江流

9、域的下游,多低山丘陵,间有小块河谷平原,非常适宜人类居住。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遗址。经文物部门鉴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四处:进化镇的茅草山遗址、所前镇的金山遗址、义桥镇的傅家山和眠犬山遗址。这四处遗址彼此相距不远,且与发现 8000年前独木舟的跨湖桥遗址仅相隔几公里。萧山窑产生于此,有人类长期生活和劳动积累的主观因素,也有山地、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客观因素。萧山南部的山地是龙门山、会稽山与天目山的分支和余脉,可分为低山、高丘、低丘等,海拔大多在 500 米以下,山体基本呈西南东北方向展布。进化镇 戴村镇 历史上的萧山窑第一章 概 述烧制陶瓷需要摄氏 10

10、00 度以上的高温,大量的低山丘陵为之提供了充足的木材燃料。另一方面,低山丘陵也影响了窑的形制,与北方的馒头窑、葫芦窑不同,萧山窑以龙窑为主。龙窑依山顺势而建,与地平线构成 10 至 20 度角,窑身呈长条形倾斜砌筑,外观上形似一条长龙由下而上,故称龙窑。春秋战国时期萧山窑就已经普遍采用龙窑烧制陶瓷,如茅湾里窑址、安山窑址都是典型的龙窑窑址。龙窑的优势在于:窑炉下部生火,通风力强,而且利用窑炉本身的自然抽力,火势大、升温快,较容易维持窑炉内的温度。另外还可根据生产需要,增加窑的长度,提高窑的装烧量和产量。南部和西南部的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地区,分布着以浦阳江为干流、呈树枝状扩布的河网系统,包括永

11、兴河、凌溪、凰桐江、径游江等。丰富的水流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也便于交通,为陶瓷产品销往外地提供了有利条件。北方的墓葬中都曾发现了越窑青瓷,可见其陶瓷产品销售区域的广阔。当然最为重要的是陶瓷的原料黏土,制作陶瓷的第一步工序便是采石制泥,即开采当地的黏土或岩石碾碎成泥。萧山南部就有丰富的矿藏,如茅湾里窑址附近的紫金土、白墡泥,城隍山窑址附近的红褐色黏土等都是陶瓷的重要原料。龙 窑【黏土】传统陶瓷生产的重要原料。它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含水铝硅酸盐的晶体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硅和铝的氧化物,此外还含有钾、钠、镁、钙、铁、钛等氧化物。黏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容易成形,并且在火的烧炼下能够变得坚硬致

12、密。硅、铝成分是陶瓷的骨架材料,钾、钠、镁、钙、铅等碱性金属氧化物属于易熔和助熔材料,铁、钛氧化物在陶瓷中起呈色作用。萧 山 窑历史环境长江流域有着良好的制陶文化,如余姚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等,这些文化距离萧山都不远(萧山距离余姚 100 公里左右,距离良渚 50 多公里),对于萧山窑的产生有直接影响。河姆渡文化制陶工艺较为原始,多为夹炭黑灰陶,纹饰有绳纹和各种刻划纹,动植物纹及其衍化的图纹也较为普遍。良渚文化以泥质黑陶最具特色,多为灰胎黑衣陶,烧成温度达摄氏 940 度,也有少量彩陶和彩陶绘器。在陶文化承续上,萧山窑继河姆渡、良渚等史前陶文化而后发;在政治文化地位上,萧山窑所处地

13、域为越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据考古发现,4000 多年前海侵(水)淹没了宁绍平原之后,越部落的先民只能选择海平面以上地势较高的地区作为生存的家园。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认为,大禹治水后 100 多年,夏少康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无余于越,建立越国。当时宁绍平原的大部分还在海平面之下,可选择的居住地不多。为方便祭祀大禹,无余以会稽山以南的埤中(今诸暨店口镇与阮市镇一带)为越国都城,后由勾践迁都绍兴。而萧山南部浦阳江北岸的进化镇,与店口镇仅一岭之隔,也就是说,进化镇在春秋时期是越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可以想见当时经济的繁荣和手工业的发达,进化镇成为越国的制陶基地。公元前 333 年,楚灭越,萧山地域

14、属楚国。秦统一中国,置会稽郡,萧山地域属会稽郡。西汉(公元 2 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三国东吴黄武年间,改名永兴,属会稽郡。在这一较长的时间段中,虽然行政区划几经变迁,但进化镇钟家坞汉代早期窑址、浦阳镇树蓬王汉代早期窑址、临浦镇白鹿塘村马面山汉代早期窑址、所前镇大坪阳村孔湖东汉窑【陶器的起源】陶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大成果之一。恩格斯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人类从蒙昧时代过渡到野蛮时代是从“学会制陶术开始的”。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制作工具和使用工具。有了石器后,原始人类非常希望有一种能够盛水和煮食物用的容器。当他们看到雨后地面小水

15、坑内的积水现象,就把这种地表黏土挖出来涂抹到篮筐内,在阳光下晒干后能储存食物,后来发现黏土没有篮筐也能单独成器,这就是陶器的雏形“干陶”。这种干陶还不是盛水和煮食物的理想器物。当人们发现火坑内经过火烧的土块变得很坚硬,便联想到用黏土制成的“干陶”经过火烧也会变得坚硬,便将这种“干陶”放入火中焙烧。于是,一种新的更加耐用的土制容器,可以盛水也可以煮食物的容器陶器诞生了。【夹炭黑灰陶】因原料中含有植物茎叶和稻壳,烧制后便炭化形成夹炭黑灰陶。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都以种植水稻为主业,有较多的植物茎叶和稻壳,夹炭黑灰陶为制陶业之一大创造。第一章 概 述址、进化镇茶叶山东汉窑址、戴村镇大石盖村东汉两晋时期

16、窑址等的发现,证明萧山窑作为制陶基地的地位毋庸置疑,它为中国古代陶瓷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不可低估。萧山窑与越窑萧山窑是越窑的早期形态,其中上董村窑址是典型晋代越窑址,但六朝之后,越窑的生产中心从会稽往明州(今宁波)一带转移。换言之,越窑是萧山窑后续发展的成熟形态。越窑自东汉开始烧制陶瓷,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一直到宋。唐、五代时期是越窑鼎盛时期,代表其最高水平。越窑这一名称在唐代得以确定,并沿用至今。越窑一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茶经 四之器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窑,如邢窑为邢州地区的窑场,以白瓷著称。越窑是指越州窑场,具体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县、萧山、上虞七县)内的窑场,以生产类玉似冰的青瓷著称,超出这个范围的浙江其他地区的窑场,生产越窑风格的青瓷,称为越窑系窑场。现在越窑更多指的是越窑系窑场。越窑系的地理范围,大致包括钱塘江以东的杭州部分地区,绍兴、宁波及台州一些地区,其中宁绍平原地区最为主要。萧山窑虽不能代表越窑的全部,但在中国陶瓷史上,还是留下了辉煌的一页。【陶与瓷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