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史進程出版前言底本大多選擇該學科的代表著作或歐美大學普及教本兼顧權威性和流行性其中日本學者的論著占據了相當比又囊括對一時代或一問題作特殊研究的還有少部分是對某一專題的史料進行收集的原創與翻譯并重翻譯的答是學術研究的高點民國專題史著作中既包含通論某一學科全部或一時代(區域國別)的變化過程的專題史是對一個學科歷史的總結是學科人門的必備和學科研究的基礎也是對一個時代艱深新鋭問題的解實驗場也是歷史的記録儀編選一專題史一叢書的初衷正是爲了從一個側面展示中國學術從傳統向現代過渡的被納人了全球化的軌道民國時期專題史的研究譯介編纂 出版恰恰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欣欣而發是學術的架結構分明邏輯淸晰較傳統的撰寫體裁容
2、量大系統性强它的傳人使中國現代學術體系從內容到形式有依時間順序按章節編排因事立題分篇綜論 既分門別類又綜合通貫的特點以章 節搭建起論述之框本的編年體紀傳體和紀事本末體等章節體的出現標志着近代西方學術規範的產生和新史學的興起章節體具經後人整理匯編後 方以成册成集的面目出現并持續傳播直到十九世紀末東西方的歷史編撰體裁不外乎多卷伴隨知識轉型和研究範式轉换而來的還有學術著作撰寫方式的創新諱中國古代的著作向來以單篇流傳使中國的學科門類迅速擴展一時間新舊更迭中西交流百花齊放萬壑争流 開創了中國現代學術的源的新學科和自然科學在學習 借鑒乃至移植西方現代學術話語和研究範式的過程中 逐漸建立中國現代學科法引人西
3、方的學術觀念積極改造使史學文學等學科向現代學術方向轉型此外大力推介西方社會科學自由而蓬勃的時代中國傳統學科乃中國學術之根基與著華所在民國學人采用一取今復古别立新宗一之方加之新文化運動帶給國人思想上的空前解放 新學的啓蒙新知識分子的產生民國學術如草長鶯飛 進人一個中國現代學術體系是在晚淸西學東漸的大潮中逐步形成的至民國初建中央政治權威進一步分散和削弱之收藏何要之在中國現代學術史的構建與發展進程中自有其開宗立論之地位一專題史一的著作是民國學者對于那個時代諸問題之探究往往有獨到之處無論其資料觀點短長得失如相最佳的原版圖書作爲底本因而還具有很高的版本收藏價值圖書雖有電子版 但作爲學術研究的經典原著讀本
4、紙質版本更利于記憶和研究之用本叢書精揀版本最早品再版且多數圖書館没有收藏或即便有收藏也是歸于非公開的珍本之列予以保存普通讀者難以借閱部分點本叢書選目首重作者的首創權威和著作影響力尤其注重選本的稀見性所謂稀見 即新中國成立後没有與目前市場已有的一些專題史叢書相比這次一專題史一叢書具有規模大 學科全 選本精 原版影印的特發行方便讀者按需索驥既可作爲大專院校圖書館學術研究機構館藏之必備資源也可滿足個人研讀或興趣學 中國歷史 西方史 自然科學醫學 工業 交通共個學科門類本叢書分輯整理出版內不分科 單本爲標準 計有哲學 宗教 社會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藝術教育語言文字 中國文學外國文一專題史一叢書收録的範
5、圍包括現代各個學科不僅限于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以民國總書目的分科也這種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歷史使命感和國民意識是今人無法漠視和遺忘的及以學術救亡的愛國之心梁任公曾言一史學者學問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國民之明鏡也愛國心之源泉經驗 解决問題爲指歸的專題史出版風潮背後包裹着民國學人企望以西學爲工具拯民族于衰微的探索精神來諱中國的命運就在外侮屢犯諱内亂頻仍的窘境中跌宕彷徨民族存亡仿若命懸一綫這股以創建學科 總結家著戰争史等亦不乏其人民國專題史研究呈現出開放融通跨界撰述的特點與此同時必須看到自晚清以國學術大師諸學科貫通一脉上千年縱橫揮闔之功力自不待冗言外交家著倫理政治史文學家著哲學史化學通不主專貴通人不尚專家一的通識型治學門徑處于過渡轉型期的民國學術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這種特徵民與當代學術研究日趨專業化專門化專家化的一窄化一道路迥乎不同的是中國傳統學術崇尚一學問主轉换的角度看更便于中國借鑒和利用他們的著作因而被時人廣泛引進重日本與中國同屬東亞儒家文化圈他們在接納西方學術思想和研究模式時 已作了某種消化與調適 從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