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农田缓冲带建设技术规范天津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基本农田缓冲带建设技术规范编制组2022年10月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10月发布关于下达2021年天津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津市场监管标准(2021)14号),将本标准(项目编号2021-2)列入2021年天津市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和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等单位共同组织标准起草工作。(二)本标准拟解决的问题本标准规定了基本农田缓冲带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要求和管理维护等要求,为保护基本农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三)标准
2、制定的目的及意义农业生态环境是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以及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2020年粮食产量己达到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到960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还不够精细,对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依赖度还较高,不合理水肥管理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还较为突出,成为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可导致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水质恶化。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国内外
3、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领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大障碍。开展以防止农田氮磷流失为主要内容的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非常重要与紧迫。1.基本农田缓冲带建设是控制面源污染的强有力措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化肥的滥用问题比较突出,由此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在进一步加剧。由于农业种植过程中不合理的使用,造成化肥、农药等随降水或灌溉流失,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大气,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以及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在各点的区域内他们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
4、染者的排放量,治理难度相对较大。据统计天津市2020年耕地面积为533万亩,农业生产每年施用化肥约20万吨左右。有资料表明,中国氮肥利用率为30%一35%,磷肥和钾肥分别为10%一20%和35%一50%,低于发达国家15一20个百分点。综合各地试验结果,中国每年农田氮肥的损失率是33.3%一73.6%,平均总损失率约60%。大量流失的化肥,随水流进入沟渠,再汇集江、河、湖、水库及近海域,使水体中的氨、磷等营养元素富集,导致水质的恶化。根据尹澄清等人研究,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生态隔离带等永久性植被缓冲区,能有效地去除水中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缓冲带建设可以控制污染物迁移转化途径,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利用缓冲带植物的吸附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