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220.81KB ,
资源ID:2349430      下载积分:1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3494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朱伟珏.pdf)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朱伟珏.pdf

1、收稿日期:2004-11-02Pierre Bourdieu,1986,The Form of Capital,in J.G.Richardson(ed),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Education,New York,p.241.皮埃尔布迪厄、罗克华康德:实践与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年版,第 160 页。“资 本”的 一 种 非 经 济 学 解 读 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朱伟珏摘要:“文化资本”是布迪厄从象征支配角度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进行非经济学解读之后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布迪厄指出“文化资本”和经

2、济资本一样,也可以投资于各种市场并获取相应的回报。由于“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主要是以一种“继承”方式进行的,所以它同样凝结着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并体现着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关键词:布迪厄;文化资本;再生产;象征支配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05)06-0117-07作者简介:朱伟珏,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副教授(上海200092)布迪厄的“文化资本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与以往任何一种社会学思想不同,布迪厄的文化理论借用了大量经济学术语和概念。也就是说,他的理论主要是通过利用经济学隐喻来揭示现实社会中各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的。布迪

3、厄将其理论称为总体性实践经济学。他认为传统经济学与总体性实践经济学至少存在以下两大区别:第一,传统经济学通常习惯于将能够直接转化为金钱的商品交换视为经济行为,而将其余部分视为非经济行为。而总体性实践经济学则将象征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等)这一非经济行为同样视为一种利益交换行为。第二,传统经济学企图掩盖象征活动的利益倾向,而实践经济学则认为象征活动也同样属于一种交换形式,只不过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换而已。总体性实践经济学正是将那些被传统经济学所忽略的、非经济的实践形式(主要是文化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这无疑是一种非经济学的解读方式。用布迪厄自己的话说,总体性实践经济学与经济学正统观念之间的

4、共同之处仅在于一些用词之上。尽管如此,总体性实践经济学仍然将把握各种形式的资本、即把握社会物理学的能量作为其首要课题。“文化资本”是布迪厄将经济学概念成功地运用于文化研究的典型例子。它是布迪厄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进行非经济学解读之后提出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为了避免陷入经济至上主义的化约论陷阱,布迪厄把资本划分成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或社会关系资本)和文化资本三种形式。经济资本以金钱为符号,以产权为制度化形式。社会资本(社会关系资本)以社会声望、社会头衔为符号,以社会规约为制度化形式。而“文化资本”则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化形态。在这117社会科学2

5、005年第 6 期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三种类型的资本概念中,尤以“文化资本”概念最为重要。它与“惯习”和“场域”共同构筑了布迪厄文化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一、文化资本的三种形态布迪厄指出,任何一个社会场域都有着隶属于自己的正统文化。它是区分场域内各行动者处于有利或不利地位的基本原则、是一种分类标准。例如在学校这一场域内,文化修养、知识水准以及高度专业化的语言表达能力便是一种正统文化、一种分类标准。也就是说,尽管行动者在特定场域内所处的位置 处于有利或不利地位 取决于他本人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高低,以及这些知识和素养与正统文化的吻合程度。但是,这些知识与修养究竟属于哪一类型的文化,即是

6、否属于正统文化却不是行动者所能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它必然要受到所属阶级、阶层以及家庭等多重文化因素的制约。布迪厄认为行动者所处的有利或不利地位除了与经济因素有关之外,还与文化等其他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他用“文化资本”来表现这种受各种社会条件制约的文化上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文化资本”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尽管我们无法像对待经济资本那样对其实行定量化操作,但在日常生活中,它却发挥着与金钱和经济资本相同的作用。不过,“文化资本”不是一个实体性概念。它是表示文化及文化产物究竟能够发挥哪些作用的功能性概念。由于“文化资本”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功能性分析概念,为了便于研究,布迪厄将其划分

7、成身体化形态、客观形态及制度形态三种基本形式。1.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的身体化形态指行动者通过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获得并成为精神与身体一部分的知识、教养、技能、趣味及感性等文化产物。“身体化(incorpor)”一词有“成为精神与身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之意,借用布迪厄本人的话说就是一种“惯习化”。正如行动者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物质财富那样,他同样也能够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提高文化修养。但是,如果这些知识与修养没有经过充分的吸收和消化并最终转化成为行动者精神与身体的一部分的话,那么它就很有可能流于表面形式,成为一种仅仅用来装点门面的临时性知识。只有当这些知识和修养真正成为行动者精神与身体的一个组成

8、部分时,它才有可能转换成一种“身体化”文化资本。身体化文化资本只有通过特定的个人才能得以体现。它既无法由其他人代理执行,也不可能不加任何修正地以完整的形态出让或传授给他人。正如劳动可以转换成一种物质财富那样,时间同样也可以积累文化资本 可以使文化资本身体化。换言之,文化资本的身体化过程必然伴随着大量的时间消费。如同任何物质财富一样,以这一方式获得的身体化文化资本同样可以投资于各种市场(学校市场、学术市场、社交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等)并获取相应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既可以是金钱与社会地位等物质性利润,也可以是他人的尊敬或好评等“象征性利润”。从表面上看,知识与修养等文化资本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

9、既无法私有化也不受法律的保护。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话,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它们。这种表面的公共性也使它更具普遍价值。但实际上,身体化文化资本的积累不118社会科学2005年第 6 期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Pierre Bourdieu,1986,The formsof capital,in J.G.Richardson(ed),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New York,p.244.;(Pierre Bourdieu):(La Distinction

10、),藤原店1991 年版,p.。仅需要花费行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通常还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因此,能够掌握高度专业化知识的人才在任何领域都是十分稀缺的,他们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显然,通过“淘汰与选择”这一本质性区分(卓越化)、以及经历了由共有可能性的显著增大而产生的卓越化的量化过程,随时都可以成为一种分类标准。2.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第二种形态是客观(objectiv)形态,即物化(object)状态。具体的说,就是书籍、绘画、古董、道具、工具及机械等物质性文化财富(biens culturels)。显然,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分类=卓越化标准。行动者的藏品 书籍、绘画和古董等物质性文化

11、财富 越丰富,或者其质量(文化价值)越高,他拥有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就越多。由于客观形态文化资本是一种“物化”资本,所以人们往往以为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就可以立刻得到它们。但这一看法显然是片面的。任何事物如果要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发挥作用,它必然或多或少具备一些身体化文化资本的特征。例如,某收藏者为了丰富自己的藏书,除了要投入大量金钱之外,还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用于挑选书籍。此外,他还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否则的话,他是无法收集到真正具有价值的优秀作品的。总之,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本不是一种与身体化过程毫不相关的完全“物化”的资本。如果行动者的身体化文化资本不投入到具体的市场(特别是文化生产市

12、场)中去的话,那么是无法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发挥作用的。3.制度形态文化资本的制度形态就是将行动者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某种形式(通常以考试的形式)正式予以承认并通过授予合格者文凭和资格认定证书等社会公认的方式将其制度化。这无疑是一种将个体层面的身体化文化资本转换成集体层面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讲,制度化文化资本是一种介于身体化文化资本与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之间的中间状态。文凭是制度化文化资本的典型形式。布迪厄指出,学历资本的积累只有通过经济层面的教育投资才能得以实现。学历资格是经济资本转换为文化资本的典型方式。显然,父母们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入更好的学校就读,那么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经济资本

13、,而且通常情况下,投入的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不过,要使自己的孩子获得较高的学历资本光靠金钱投资显然是不够的。父母除了提供金钱等物质投资之外,还必须想方设法地为自己的孩子收集各种学习信息(尤其是与考试有关的信息)。如果必要的话,他们随时准备投入自己的文化资本,亲自承担起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总之,父母们运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将自己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转换成孩子的学历资本。不过,这一愿望只有在得到孩子们积极配合的前提下方能实现。从以上文化资本的三种形态中我们不难发现,文化资本的积累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不是谁都有条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文化资本的积累的。在社会场域内,富家子弟和平民子弟的机会显然

14、是不均等的。富家子弟不仅远离生存的压力,而且还可以通过接受父母经济援助(教育投资)的方式 把经济资本转换成文化资本 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相比之下,平民子弟的学习机会就要少得多。他们不仅无法获得来自父母的大量经济援助(教育投资),而且经常必须直面生活的重压。所以,对于后者而言,知识与文化修养的积累有时甚至是一种奢望。父母拥有的文化资本总量,即家庭文化背景是造成这种不平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孩子们的人生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父母拥有的经济和文化资本总量的多少。出身于具有强119社会科学2005年第 6 期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大经济和文化资本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即较高起始点

15、优质的初级学校教育进入一流学校接受精英教育获得名校文凭 从事较好的工作 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具有如此优越条件的孩子毕竟只是极少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文化资本属于一种稀缺资源。它总是被极少数有能力进行积累的行动者所垄断,而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获取利润并发挥着特殊的效力。二、文化资本的再生产那么,行动者具体是如何继承和获得以上这三种文化资本的?代与代之间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活动又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得以实现的呢?布迪厄在 区隔 一书中阐述了文化资本的两种主要获得方式:第一种方式“在人们对此还未形成意识的早期就全面展开了。它是通过年幼时期的家庭体验获得的”。第二种方式“从较晚的时期开始,以一种

16、系统的、速成的学习方式进行”。家庭无疑是文化资本最初也最主要的再生产场所。而且它通常都是通过第一种方式,即继承的方式进行的。在充分反映出父母文化素质和兴趣爱好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们竭力仿效的对象。孩子们正是通过这种无意识的模仿行为来继承父母的文化资本并将其身体化的。所以,出身于书香门第或艺术世家的孩子们从小就受到来自父母的文化熏陶并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各种音乐和文学艺术作品。这一最初的人生经历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培养成了具有高贵气质、敏锐感性和良好趣味的文化贵族。与经济资本的继承方式不同,文化资本的继承通常始于人生的初期。行动者从小就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始继承其父母的文化资本了。这种被布迪厄称为提前执行的遗产继承或生前馈赠的资本转移方式,显然不同于经济资本的继承。它不需要履行任何法律手续。而且,由于这种转移通常发生在家庭这一私秘空间内部,所以它始终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以继承的方式所进行的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更具隐蔽性、更容易被人们所忽略。除了家庭以外,文化资本的传承也经常发生于各种公共场域内。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教育市场的学历再生产。布迪厄指出,学校是除家庭之外最重要的产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