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国世界文学经典译著文献版出版人的话人的话中国现代书面语言的表述方法和体裁样式的形成,是与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大量翻译外国作品的影响分不开的。那个时期对于外国作品的翻译,逐渐朝着更为白话的方面发展,使语言的通俗性、叙述的完整性、描写的生动性、刻画的可感性以及句子的逻辑性都逐渐摆脱了文言文不可避免的局限,影响着文学或其他著述朝着翻译的语言样式发展。这种日趋成熟的翻译语言,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同时也助推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生成。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一直是以文言文为主体的。传统的文言文用词简练、韵律有致,清末民初还盛行桐城派的义法,讲究“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情
2、感、叙事和论述的表达,特别是面对西式的多有铺陈性的语境。在西方著作大量涌入的民国初期,文言文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取而代之的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兴起的用白话文的句式、文法、词汇等构建的翻译作品。这样的翻译推动了“白话文革命”。白话文的语句应用,正是通过直接借用西方的语言表述方式的翻译和著述,逐渐演进为现代汉语的语法和形式逻辑。著译不分家,著译合一。这是当时的独特现象。这套丛书所选的译著,其译者大多是翻译与创作合一的文章大家,是中国现代书面语言表述和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实践者。如林纾、耿济之、伍光建、戴望舒、曾朴、芳信、李劼人、李葆贞、郑振铎、洪灵菲、洪深、李兰、钟宪民、鲁迅、刘半农、朱生豪、王维克、傅雷等。还有一些重要的翻译与创作合一的大家,因丛书选入的译著不涉及未提。梳理并出版这样一套丛书,是在还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迄今为止,国人对于世界文学经典的认同,大体没有超出那时的翻译范围。当今的翻译可以更加成熟地运用现代汉语的句式、语法及逻辑接轨于外文,有能力超越那时的水准。但也有不及那时译者对中国传统语言精当运用的情形,使译述的语句相对冗长。当今的翻译大多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