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51 ,大小:1.83MB ,
资源ID:2357592      下载积分:14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3575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下的幸福:我们并非不快乐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pdf)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下的幸福:我们并非不快乐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pdf

1、当下的幸福我们并非不快乐美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著张定绮 译本书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对本书有兴趣,请购买正版书籍。任何对本书籍的修改、加工、传播自负法律后果。中信出版社版权页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当下的幸福:我们并非不快乐/(美)契克森米哈赖著;张定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6ISBN 9787508627434I.当 II.契 张 III.幸福研究 IV.B8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58490号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by Mihaly CsikszentmihalyiCopyri

2、ght 1990 by J.Mihaly Csikszentmihalyi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edition 2011 by China CITIC PressALL RIGHTS RESERVED本书仅限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销售当下的幸福我们并非不快乐DANGXIA DE XINGFU著 者:美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译 者:张定绮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100029)(CITIC Publishing Group)字 数:204千字版 次:2

3、011年6月第1版京权图字:0120111722书 号:ISBN 9787508627434/F2297定 价:28.00元中信出版社官网:http:/ App:http:/(中信电子书直销平台)目录序一 听见喜悦的声音序二 快乐需要用心学习第一章 新快乐心快乐追寻幸福的青鸟人类不满的根源文化编织的神话善用自己的体验释放内在的生命第二章 意识,快乐的泉源意识的内涵意识的极限注意力:无价的资源关于自我内在失序意识井然有序自我的成长第三章 欢喜三昧幸福的假象享乐与乐趣构成快乐体验的要素目标不假外求第四章 快乐心流何处寻?心流活动心流与社会文化自得其乐的性格在困顿中体验快乐第五章 感官之乐人值多少钱

4、?“动”的乐趣爱到最高点控制的最高境界视觉之乐聆听喜乐的乐音美食乐无穷第六章 知性之乐身体与心灵相辅相成记忆:科学之母心灵游戏文字的游戏挖掘历史宝藏科学的兴味爱智之学业余与专业第七章 工作之乐工作的乐趣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工作与休闲如何有效使用闲暇时间?第八章 人际之乐微妙的人际关系寂寞之苦驯服孤独天伦之乐胸怀大我第九章 改写命运交响曲扭转悲剧纾解压力化腐朽为神奇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第十章 追寻生命的意义何谓意义?培养方向感下定决心重获内心和谐一贯的人生主题喜序一听见喜悦的声音悦可以在笑闹中,可以在成功时,也可以在整体的人生观照中。记得民初的高僧虚云禅师,三步一跪艰辛地朝拜圣山,造成咯血断肠。有一

5、天夜里,他自忖必死无疑,就躺在旅舍的床上,任死神带走。突然,有一位茶房不小心把碗摔落在地,锵然一声,对虚云禅师来说,宛若听到宇宙之音,全身百骸一起舒放。我们可以听几百遍打破碗声而毫无感觉,因为我们生活在表层的世界:浅浅的喜悦、浅浅的心情、浅浅地工作着浅浅地活着。当本书作者契克森米哈赖教授在写博士论文时,他观察那些社会活动家、艺术家那种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当人们在某种有即时反馈的情况下,常会有欲罢不能的趋势就像中国人常说的:“既然洗了头,能不理发吗?”一个步步攀岩的人,能停在半山腰吗?运动员做了起头的动作,能停下来吗?虽然契克森米哈赖教授生活在严肃的实证行为主义盛行的20世纪

6、70年代,依然大胆提出当时学院派学者不敢也不愿追溯的心灵现象人类的最优体验(the optimal experience)。他的“最优体验”理论比另一位更早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高峰体验”(the peak experience)更胜一筹。马斯洛是从人类超越性存在的观点出发,获得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的;这种体验虽然与契克森米哈赖教授的“最优体验”有共同之处,即“忘我”的境界,但起点完全不同马斯洛是从哲学的超越性出发,含有浓厚的意念论倾向;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从现象出发,提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人为什么会专心致志、浑然忘我?”当人心中有个目标,又有足够的“巧力”时,他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会在自己可见的范围

7、内,他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叫做“挑战”(或更确切地说,应是“见猎心喜”)的力量,使个人的行动与环境的反馈之间形成“立即明晰”的互动,个人意识的注意力被即时反馈攫住,而环境也逼迫着个人意识作出回应,就像乒乓球高手相互对打,小球成为两人之间意识流动的媒介。这时的意识状态,契克森米哈赖教授称之为“心流”(flow)。心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很窄的互动范围内。以运动员为例,单独运动的田径选手是以目标意志与自己的身体为心流,身体游于目标意志,或目标意志游于身体,都会偏离心流,其结果是挫败、焦虑或无味无趣。对峙的运动员则以双方的技能相均衡达到心流。心流出现时,我们会感受到行动与意识之间融合无间,整个意识的注意力

8、集中在有限的领域,而准确的行动与即时回馈有不断互流的现象。契克森米哈赖教授指出,几乎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有心流的最优状态:节庆、阅读、静坐、瑜伽、写作、思考、观景、休闲等等。因此,他认为心流是人类普遍生活本质的存在,但是不能把心流视为心灵恒常的现象,更不是“境界”,而是人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瞬间展现的灵光。人若不是苦苦挣扎,最优体验就找不到立足之地。按照契克森米哈赖教授的说法,最优体验是人穿梭于具体的世界与遥远的心智国度间的过程;具体的生活犹如在泥沼中行走,心智的世界则是人类理解生活的灵光。人透过苦涩的生活,尤愿召唤更复杂的心智来理解生活,两者交织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性是由简单的认知到“自我”的复杂

9、化,使我们的心灵不再乞求于简单容易的思考,而是进入自我的彻底私密的体验,先完成主体的思考,再回来俯视自己,使自身在生活与意识之间来回地整合。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产生了“喜悦”。这本书提供了各种生活脉络中的“最优体验”从心流到喜悦,从简单的心灵到复杂的自我,呈现身体与意识之间的最佳心态。如果文化的演化是优胜劣汰,这样的最佳心态是不是人类未来生活的重要风貌呢?本书译者文笔甚佳,流畅易读,亦读者之幸。(余德慧,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快序二快乐需要用心学习乐是人的本能,但人们往往需要经过学习才能得到快乐。既然经过学习能得到快乐,我们为何不努力去追求呢?倘若在追求的过程中,也能体验快乐,享受幸福人生,

10、不是一件更完美的事吗?就如快乐是人的本能一样,自然、放松也是人的本能。但一位音乐表演工作者,往往需要用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学习剔除外在的因素,克服紧张,使自己的表演能够放松、自然、快乐。可见学习快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几年来,打击乐团的演出非常频繁。常常有朋友和听众告诉我们,每次观赏我们的演出,看到团员沉浸在音符、乐器中自得其乐的样子,也不禁感受到这份喜悦。团员在舞台上的默契与交融,甚至感染了台下的所有听众,使大家有融为一体的感觉。所以,看我们的表演是一种享受。这样的结果,其实正是我们想要的。我自从事演奏工作及创办打击乐团开始,就不断要求自己及所有团员注意“演奏”二字。所谓“演

11、奏”,“演”是摆在“奏”之前的。当然,对音乐、音符、乐器等技巧的准确、精致,是本来就必须做到的。随着基本技巧的提高及演奏基础的巩固,演的方面更要注意,也就是如何从内心抒发出对音乐的感受,直接表现在乐器及音符上,使音乐“活起来”,使人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这样不但能享受音乐,自得其乐,还可以加强演出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听众也才能真正享受到聆听的喜悦。这是我不断努力追求的,也是我亲身体验学习快乐的一个例子。另一个例子是除了演奏、巡回推广打击乐之外,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的心得。我一直认为,从事教育是所有推广活动中最重要、最扎实的一项工作,基础教育更是重要的一环。在台湾,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风气很盛行,然而

12、据我所知,80%的小孩儿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中断了。这是因为以往家长太重视技巧及速成,认为学音乐是学一技之长,使小孩儿的学习成为负担,自然无法从中得到快乐。所幸的是,这几年,家长揠苗助长的心态已有逐渐改变的趋势。我一再强调,学音乐不等于学乐器。不论家长让小孩儿学音乐是希望他们将来能够成为音乐家,还是要使音乐成为孩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他们的起步都是相同的。最为重要的是,在音乐教育中,儿童学习把精神集中在优美的节奏与和谐之中,感受音乐、享受音乐,也是学习快乐的一个渠道。如果太强调技巧而不重视感受,家长的期待就会成为压力,快乐也就无处可寻了。通过最近几年的演出,我深深体会到,在繁忙、拥挤的社会中,人们

13、精神生活的匮乏及渴求。站在一个音乐工作者的立场而言,以美丽的音符充实人们的心灵、提升社会的文化气息,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当然,除了音乐,书籍也是一股净化社会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人何时最快乐;如何经由掌控自己的内在意识与体验,品尝生活的快乐以及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转换为乐趣的泉源。书中还提到,快乐并非瞬间发生,也不受外在世界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在事物的阐释。同时快乐须靠个人修持,事先准备,刻意培养。只有学会控制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而如果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这本书强调,快乐与否取决于内心是否和谐;而追求内心和谐,唯有

14、从掌握意识着手。学习从生活中创造乐趣,需要再三练习。书中分析了八种乐趣产生的元素以及心流产生的基本步骤,对此我感觉特别有趣,而我深信这对读者也大有帮助。根据这些原则,发掘各种方法,把例行的细节转变成具有个人意义的“游戏”,化无聊为有趣,也就是所谓的兴味盎然。方法既简单又不失深度,十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现代社会不快乐的人太多,快乐的人太少。希望这本书能对忙碌的现代人有所启发。(朱宗庆,台湾打击乐团总监)23第一章新快乐心快乐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00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

15、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最高目标。我们不仅为拥有幸福而追求幸福,我们追求其他目标健康、美貌、金钱、权力,无非也是因为我们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得到幸福。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人类对宇宙星球及原子的认知与知识,已超乎前人想象;往昔无所不能的希腊众神,与现代人相比较,不过是一群无助的幼童。尽管如此,人们对幸福的渴求却是亘古不变。现代人对幸福的理解并不见得比亚里士多德更透彻,而对于如何得到幸福,更可说是毫无建树。追寻幸福的青鸟虽然我们比古人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数十年前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奢侈品(路易十四的宫廷里没有一间符合现代标准的浴室,中世纪最富裕的人家也难看见椅子

16、,古罗马皇帝无聊时也不能看电视打发时间),又有这么多科学发明任我们灵活运用,但仍然有许多人觉得生命是种浪费,漫长的人生岁月不仅幸福难求,还时时处于焦虑和倦怠之中。难道人类注定永远得不到满足,永远怀着非分之想吗?或许人性的通病就是缘木求鱼,四处去寻找幸福的青鸟,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糟蹋殆尽?本书希望通过现代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一个古老的问题:人何时最幸福?若能找到解答,或许我们就可以调整生活秩序,享受更幸福的人生。在着手写作本书之前,我发现了一件事,但我足足花了25年时间才认清这是一个发现。说是“发现”或许有点儿误导,因为自古以来,人类对此就不陌生;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个字眼也颇为贴切,因为尽管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却不曾有人用相关的学术理论加以说明和阐释。因此,我毫不迟疑,投入25年的时间,研究这个久未有人触及的心灵现象。我发现,幸福并非瞬间发生;它与运气或概率无关,用钱买不到,也不能仗恃权势巧取豪夺;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阐释。实际上,幸福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刻意培养与维护。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