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00 ,大小:6.28MB ,
资源ID:2360042      下载积分:14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3600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胡适研究.pdf)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胡适研究.pdf

1、胡适扉出片.pdf 2012/8/30 14:43:50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胡适研究/李敖著.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9ISBN 978-7-5387-4119-3.胡.李.胡适(18911962)-人物研究.K825.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03361号出品人 陈 琛责任编辑 魏洪超本书著作权、版式和装帧设计受国际版权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本书所有文字、图片和示意图等专用使用权为时代文艺出版社所有未事先获得时代文艺出版社许可,本书的任何部分不得以图表、电子、影印、缩拍、录音和其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和转载,违者必究胡适研究李敖 著出版发行/吉林出版集

2、团 时代文艺出版社地址/长春市泰来街1825号 时代文艺出版社 邮编/130011总编办/0431-86012927 发行科/0431-86012939网址/印刷/北京慧美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10毫米1000毫米 1/16 字数/400千字 印张/25版次/2012年9月第1版 印次/2012年9月第1次印刷 定价/38.00元图书如有印装错误 请寄回印厂调换4-67L.indd 42012-9-13 16:36:41001目录胡适研究 胡适研究 前记/002 播种者胡适/008 为播种者胡适翻旧账/042 三人连环传 /145 胡适先生走进了地狱/157 胡适对苏俄看法的四阶段/160 关于

3、胡适文存 /167 评介丁文江的传记/176目 录002胡适研究 胡适评传 关于胡适评传/188 楔子/191 可怜的县太爷(18411895)/193 可怜的小寡妇(18731918)/217 半个台湾人(18911895)胡适也是“阿海”吗?/226 被拧肉的时代(18951904)/245 “努力做徽骆驼”(1904)/265 “侬跟我来”(19041906)/281 竞业旬报(19061908)/301 少年诗人(19071909)/341 “无忘城下盟”(19081909)/356 从逛窑子到上北京(19091910)/374胡适研究002胡适研究前记胡适先生死在1962年2月14日

4、。在他死的那天晚上3点钟,我写下了这几段文字:“别看他笑得那样好,我总觉得胡适之是一个寂寞的人。”在播种者胡适里我写过这么两句话。今天傍晚,这个“寂寞的人”到底走向永恒的寂寞:他看不到捧他的脸孔,也听不到骂他的声音。在天路的历程中,他转入了苦难的炼狱他是一个战斗的人,那才是他战斗的地方!我想到去年10月9日给他的信。有一段说:“我觉得你有点老惫,虚荣心与派系观念好像多了一点,生龙活虎的劲儿不如当年了,对权威的攻击也不像以前那样犀利了。”在我这封信前两天,他写信约我去南港“玩玩”;在我这封信后二十天里,他先托姚从吾先生带了一本小说送我,不久又转给我一封信。可是他没收到我的复信,也没见到我去“玩玩

5、”,他就倒下了!两年十个月来,我一直没见到他,当然再也不会见到他一个最能播种的人儿,如今再也不能播他的种子了!003胡适研究这几段文字写好后,我并不打算发表,所以我改写了一篇胡适先生走进了地狱,发表在3月1日的文星杂志里。*胡适先生走进“地狱”后,眼看就快两年了。两年来,真可说是一个既“冷漠”又“吵闹”的局面。何以说“冷漠”呢?这是专指胡适生前围绕在他周围的人说的。他们这批人,在胡适生前俨然是他们的畏友、良朋、门生、干女婿,是“蟠龙大花瓶”的赠送者,是生日酒会的拜寿者,是“胡适合会”的“标会”者可是在胡适倒下以后,几乎在“尸骨未寒”的当儿,他们就变成了“不认得耶稣”的“彼得”。新约路加第二十二

6、章里,有这样的故事:他们拿住耶稣,把他带到大祭司的宅里。彼得远远地跟着。他们在院子里生了火,一同坐着,彼得也坐在他们中间。有一个使女看见彼得坐在火光里,就定睛看着他说:“这个人素来也是同(耶稣)那人一伙的。”彼得却不承认,说:“女子!我不认得他!”过了不多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看见他,说:“你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是!”约过了一小时,又有一个人极力说:“他实在是同那人一伙的,因为他也是加利利人。”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晓得你说的是什么!”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主(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这真是一个含义深长的

7、故事!这个故事在耶稣死后1900年,居然在台湾来了一出全新拷贝胡适的亲爱的“彼得”们,纷纷露出了他们的嘴脸,他们和当年彼得不同的一点是:彼得还会羞惭痛哭,还会在日后做个传布耶稣思想的使徒,可是他们呢?他们都不会,他们只会在胡适的生日、忌日里来一番“告朔饩羊”,对遗照三鞠躬以后,一哄而散,坐车回家。记得胡适死后不久,胡虚一先生在民主潮第十二卷第六期(1962年3月16日)里,翻译了一篇民主政治的两种观念,他在译后记里有这样一段话:004胡适研究这几年来,别以为有那么多人围在他的身旁搞什么献花祝寿的热闹事,也别以为有那么多的男记者女记者把他当作“花边新闻”的采访对象,而我却体会到胡先生的心之深处,

8、一直是孤寂的!一直是忧愤的!为什么?这可从胡先生这些年来的处境想象得到的。近几年来,胡先生固然是个人自由主义的象征,但他也日益成为一个所谓“自由民主”的可悲人物!他的声誉,也是渐渐地为点缀这点可怜的所谓“自由民主”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君不见许多怀抱自由民主理想的青年人,在他们的谈话中,充分流露出他们“对胡适的失望”。虽然如此,可是“围剿胡适”之浪潮,却仍是一波一波地涌过来。而更可“悲”者是,“桃李满天下”的胡先生,他的门生高足,际此“围剿胡适”的风暴声中,竟都只会为他开祝寿会,除了一个不相干的“青年小子”李敖君挺身出来说几句外,很少有人挺身出来为“胡适思想”做一是非辩的!你想:胡适先生怎么会不觉

9、得心灵孤寂而忧愤呢?胡虚一先生这段感叹,还只不过是专指胡适临死前的一段日子而言。现在胡适死了快两年了,在这两年里头,胡适的“门生高足”更是安静得可爱了,他们安静地看着,看着那个“不相干的青年小子李敖君”来开创一个“吵闹”的局面。*所谓“吵闹”,应该从头说起。1961年的年底,我应文星杂志编者的邀请,为他们写了一篇播种者胡适。这篇文章带来了大是非和大麻烦,进而酿成了一次大笔仗,后来这次笔仗分成了两个圈圈,一个圈圈是“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论战”;一个圈圈是“关于播种者胡适的论战”,前者的主要对手是徐道邻先生和胡秋原先生;后者的主要对手是叶青(任卓宣)先生和郑学稼先生,大家打作一团,十分热闹。在播种者

10、胡适发表以后,赞同或变相支持我这篇文章的人很多,例如香港自由报的社长雷啸岑先生(马五先生),中国学生周报中的若兰先生,展望杂志中的孟戈先生,台湾作品杂志中的苏雪林先生,民主中国杂志中的牟力非先生,文星杂志中的王洪钧先生、东方望先生、田尚明先生都是形诸文字的例子。此外在口头上面、书信方面,我也得到了不少的支持和同调。当然相对的,反对我的浪潮也就澎湃而来,它们的大本营就是我所谓的“三005胡适研究大评论”:政治评论民主评论和世界评论。在这些刊物上,我陆续遭到许许多多的攻击和谩骂,可是我实在懒得理他们。对播种者胡适的问题,我只写过一篇为播种者胡适翻旧账的文字,来答复叶青先生和郑学稼先生,其他不入流的

11、人和那些不入流的文字,我一概不理。即使叶、郑两先生,我也只答复一次,当他们第二次向我使出回马枪的时候,我也懒得辩驳了。我为什么不再答复叶青先生和郑学稼先生?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我觉得对这两位先生,从文字上、枝节上跟他们辩论是没有用的,也是不能了解他们的。要了解他们必须从他们的“基本思路”(primordial motives and images)上一刀扎下,从“基本思路”上来探讨他们写文章时的理论背景和“心理运作”(mental operation)的过程。当我对两位先生过去的历史有所了解之后,当我恍然大悟他们的“前期快感”(fore-pleasure)是什么主义以后,我不禁阻止我自己说:

12、“算了吧!放他们去吧!”*谈完了“冷漠”和“吵闹”两个局面以后,我觉得我该谈谈“播种者胡适”本人。我先抄世界评论第十年第五期(1962年5月16日)中,周伯达先生的现阶段中西文化论战之评议里的一段话:文星第五十四期还有胡颂平先生的适之先生康南耳君传的最后校改一文说:“先生又给我十二本未曾校改的康南耳传,一张便条,用红原子笔写了下面的字样:校改本,送给徐高阮、毛子水、台静农、姚从吾、台大图书馆、成功大学图书馆、李敖、蒋孟邻、沈宗瀚、钱天鹤。先生吩咐我:等这两天院士会议忙过后,请你照我最后的校本改正后,分送给他们。”据胡颂平先生说:这大概是胡适之先生逝世前一天五时四十多分钟的事。从这件小事,我们可

13、以看出:李敖这位年轻人,在胡适之先生心目中的分量,可能还在蒋孟邻先生之上,因为胡适之先生用红原子笔写的次序,是先写李敖,而后写蒋孟邻的。关于这件小事,我只能作如下推断:其一,李敖与胡适之先生有深厚的世交关系;其二,是李敖所作的播种者胡适(本年1月1日)及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本年2月1日)这两篇文章,深为胡适所赏识。否则,胡适恐不会这样看重他的;即令李敖为胡适的世交晚辈,也必是胡适认为这两篇文章作得好才如006胡适研究此地看重他的。果真这样,那岂不可见胡适之先生也在鼓励青年人如李敖者骂人吗?我相信今后注重考据的人,或许会考出这个秘密。这段令人发笑的“推断”,简直荒谬得不值一驳。其中有一点,所

14、谓胡适“深为”“赏识”我这篇播种者胡适的问题,我觉得大可不必请“今后注意考据的人”来“考出这个秘密”了,请读读杨树人先生的文章就得了。杨树人先生在今年2月1日的文星第七十六期上,发表了一篇回忆一颗大星的陨落记胡适之先生最后的三年,里面有一段写胡适先生对播种者胡适的不高兴:一天下午,我应召去他市内的寄寓,商量一件公事。我很快地结束谈话,好让他静养。可是他止住我离开,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杂志,问我曾否阅读这最近的一期。我知道这又是一桩淘气的事,我急忙设法推开,我说:“先生,我现在的范围很窄,是凡与我本行无关的,我就懒得看它!”“不,你应该看看这一期。”他一面说,一面打开杂志指给我看,并且拿起一支原子笔

15、准备画。“你看,这说的什么,这样的轻佻浮薄!再看这儿,简直瞎闹。这还算是捧我场的一篇!”他一面指给我,一面用笔把他批评的地方画出来。情绪已是颇不开心。这大概就是周伯达先生所说的胡适先生对“李敖这位年轻人”的“深为”“赏识”吧?据钱思亮先生告诉我,胡适先生死后,他整理遗稿,发现了一封胡先生读了播种者胡适后写给我的信,可惜这封信因为被胡先生的近亲好友“妥为保管(封锁?)”了,所以直到今天,我这个收信人还不能看到。我知道我这篇播种者胡适会三面不讨好:骂胡的人会说我捧胡,捧胡的人会说我骂胡,胡适本人也会对我不开心,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好在我是搞历史的人,搞历史的人只晓得追求历史的真相,不计其他。胡适先

16、生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的一名朝山香客,他的所作所为、他的真面目,都对我们这个时代有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值得一个搞历史的人去结一结账。基于这个理由,我除了写一部胡适评传外,决定再印行这本胡适研究。007胡适研究*这本胡适研究,共收了我自己七篇文字:第一篇就是播种者胡适,这是一篇重要的文字,一篇“祸首”。第二篇是为播种者胡适翻旧账,也是一篇惹是非的文章,可惜这篇文章写完那天,正是胡适“遽归道山”的日子,胡适生不及见,反倒成了他的安魂曲。这两篇文章都有许多和它们有关的文字,可是限于篇幅,我只能挑出八篇,作为附录。第三篇三人连环传,是写梁启超、胡适、徐志摩三个人的。这种连环写法,也许可给传记文学开一个有趣的例子。第四篇就是胡适先生走进了地狱。这篇不到一千字的文章,最为某些人所欣赏,他们觉得能用这样少的字数、刻画出这样多而深刻的意思,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我对这篇文章也颇得意。不料居然引起读者刘星先生的误会,在报上痛骂我,我只好把这种批评,请到这篇文章的背后,作为附录。第五篇胡适对苏俄看法的四阶段,是写胡适的一段思想变化的历史,可算是胡适评传中的一小节,这段历史,我在胡适评传中还要细细写到它。第六篇关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