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华箴言 天人篇天人篇所反映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强调万物和谐有序,各就其位,各得其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人合一,和谐一体。宇宙天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人只有自觉地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才能造福人类。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关系,而不是一种相互敌对,相互征服的关系。2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天行,大自然的运动、变化;常,常规;为,因为;尧,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号陶唐氏,与舜一起被称为最早的圣贤君主;桀,夏代的最后一位君主,被认为是昏君的代表。天体运行有其本来的客观规律,它不会仅仅因为贤明的尧帝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昏暴的夏桀而
2、消失。顺应其规律,井然有序就吉利;违背其规律,扰乱其秩序,就会面临凶险。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238),名况,字卿,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一说今新絳县)。战国晚期思想家、教育家和先秦思想集大成者。注释大意天人篇第一天行有常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战国)荀子荀子天论3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一天 行 有 常法,学习,效法。三国王弼认为:“法,谓法则也”。“天”,是指天文学上的天体之天。“自”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道法自然”,道的运行以自然而然为法则。王弼认为:“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
3、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人类的行为取法于大地,以地球物理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地球运行的法则以整个宇宙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宇宙运行以道的法则为法则;道的运行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以宇宙本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老 子(约 公 元 前 571 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一说安徽亳州涡阳)人。有老子存世,又名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的演变。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春秋)老子道德经注释大意4中华箴言中
4、 华箴 言易,变。日月有不明的时候,但天没有改变;高山有看不见的时候,但地也没有改变。管 子(约 公 元 前 723 或725-公元前 645),姬姓,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安徽省颖上)人,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任为上卿(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推行各项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3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春秋)管子管子形势注释大意5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一天 行 有 常元,元气之始,乾元,意为天德之大始(朱熹注);资,凭借;统,领;天,天体,以天为形象的整个宇宙。何等伟大啊,天德之大始,万物由此获得生机,并
5、统领着整个宇宙。易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因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共含六十四卦,由八卦相迭演易而成,相传为伏羲所作。周易系辞中解释“易”说:“生生之谓易”。“生生”,就是生命永远不息的运动。4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春秋)易经彖传乾注释大意6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具备象天地一样的品德,虚怀若谷,包容万物,奋发图强;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普照无私;像一年四季一样周而复始,运转有序;像神灵一样不偏不倚,降灾赐福。文言是专门解释乾、坤两卦卦爻辞的,分别称为“乾文言”与“坤文言”旧经学家曾认为是孔子所作,此说已遭质疑。5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
6、其吉凶。(春秋)易经文言乾大意7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一天 行 有 常恒,g ng,上弦月渐趋盈满。如新月澄澈,如旭日东升。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6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春秋)诗经小雅天保注释大意8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愧,愧疚;畏,畏惧。对人没有愧疚,就不担心天的惩罚。另解为:难道你对人心里无愧?难道你不怕天报应?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作。小雅中有部分民歌。7不愧于人,不畏于天。(春秋)诗经小雅何人斯注释大意9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一天 行 有 常万物父
7、母,古人认为天地生成万物,故为万物父母;灵,灵物,灵性。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部分。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五经之一。为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相传为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内容是后代人添加进去的。8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春秋)尚书泰誓上注释大意10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孽,邪恶,灾祸;违,避免,远离。不可活,原为“不可逭”;逭,音 hu n,意为逃避。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春秋)尚书太甲中注释大意老天爷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避免;自己造下的罪孽,则逃不脱惩罚。11中华箴言天
8、人篇第一天 行 有 常孟子(公元前 372-公元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城(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继承与发扬孔子的思想,成为继孔子之后又一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10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顺应天道者生存,违背天道者灭亡。强调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挫折和灭亡。大意12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庄 子(约 公 元 前 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亳州蒙城,一说河南商丘市民权县)人。中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说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11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
9、为一。(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共同存在,万物与我融为一体。大意13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一天 行 有 常时,时势,天时。这段话旨在说明客观时势不可违背。顺应时势就昌盛。不符合时势就灭亡。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道家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圃田乡圃田村)人,与郑缪公同时。贵虚尚玄,主张清静无为。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12得时者昌,失时者亡。(战国)列子列子说符注释大意14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兮,语气词,表示停顿或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像天地一样长寿不老,像日月一样光辉灿烂。屈
10、原(约 公 元 前 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立楚辞这一文体。因受谗言,被流放,5 月 5 日投汨罗江而死。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为纪念他而设。1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屈原 九章涉江注释大意15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一天 行 有 常覆,盖;上天无私,覆盖大地;大地无私,承载一切;日月无私,普照万物。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
11、三礼”。14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战国至秦汉)礼记孔子闲居注释大意16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大一统”思想首见于春秋公羊传,强调天人一统,夷夏一统,人人一统,强调国家的政治统一。春秋公羊传作者公羊高为孔子弟子子夏的弟子。春秋公羊传一书中提出的大一统思想,是天地之间的客观规律,古往今来的通行法则。董仲舒(前 191-前 106),广川(今河北省景县广川镇)人,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经学大师。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15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董仲舒天人三策注释大意17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一天 行 有 常迥
12、,远。看到天高地远,才领略到宇宙的无穷无尽。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隋末大儒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省父时,溺水而死,年仅 27 岁。1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注释大意18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代谢,变化交替。人事不断新陈代谢,古往今来,时序交替,构成人类的历史。孟 浩 然(689-740),名 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隐居家乡鹿门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17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
13、登岘山注释大意19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一天 行 有 常杂然,充盈的样子;赋,体现于;流形,万物形体。文天祥在正气歌的序文中说他领军抗金被虏后,囚于污秽,狭窄,幽暗,闷气的土牢中,有七种邪气侵害着他,他之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坚持了两年多就是因为他有浩然之气,一气抵七气。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它充盈宇宙,赋予万物以灵魂与生命。在下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表现为日月星辰。文 天 祥(1236.6.6 1283.1.9),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初名云孙,字天祥,号文山。官至丞相。孤军奋战被俘,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与陆秀夫、张世杰一起被称为“宋末三杰”。18天地
14、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宋)文天祥正气歌注释大意20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偏,片面,偏向;易,变化;庸,常;正道,正确、纯正、公正的理念和准则;定理,确定不移,永恒不变的道理。中庸,儒家的一种道德标准,强调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守正不偏称作中,守恒不变称作庸。中是天下最公正的法则,庸是天下确定不移、永恒不变的道理。朱 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儒学大师,世称朱子,撰有四书集注等。19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注释大意21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二自
15、 强 不 息大自然的运动刚健强劲,道德高尚的人同样应该自我激励,奋发图强,永不松懈。健,刚健有力,有生命力。天行健,是指天体有规律地运行,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具有永恒性,刚健性。注释大意天人篇第二自强不息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春秋)易经象传乾22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乾,健而不息;乾乾,自强不息的样子。偕,共同。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春秋)易经文言乾注释大意每日每时自强不息,与时代一起进步。23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二自 强 不 息自胜,战胜自己,指能克制自己,克服自身弱点。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注释大意能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表现,能克服自身弱点才是真正的强者。24
16、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九仞,极言其高;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春秋)尚书旅獒注释大意堆造九仞高山,因为差最后一筐土而功败垂成。25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二自 强 不 息大任,重大使命;斯人,这个人;空乏,空缺贫乏;拂乱,扰乱。老天爷要将重大使命赋予一个人时,必定会首先使他在艰苦的环境下,内心受到煎熬,筋骨受到劳累,忍受饥饿的折磨,身上一贫如洗,行动处处受到干扰。这是为了磨励他的意志,培养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增长他的才干,提高他超凡的素质。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注释大意26中华箴言中 华箴 言暴,残害,糟蹋;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注释大意对自我糟蹋的人,跟他们没有什么道理好讲;对自我放弃的人,跟他们很难一起有所作为。27中华箴言天人篇第二自 强 不 息如果不能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如果不能汇集起每一条小溪,就不能形成汪洋大海。骏马纵身一跳,超不过十步远;劣马拉车,坚持不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