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审计学 彭毅林主编.3 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I SB N978 _ 7 _ 5504 _ 0572 _ 1.审.彭.审计学.F 239.0中国版本图书馆 C I P数据核字(2012)第 009595 号审计学主 编:彭毅林副主编:李 琼 冷 琳责任编辑:李玉斗 李霞湘封面设计:穆志坚责任印制:封俊川出版发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四川省成都市光华村街 55 号)网 址ht t P:w w w.bo o kc j.c o m电子邮件bo o kc j f o x m a i l.c o m邮政编码610074电 话028 _ 8735378
2、5 87352368印 刷郸县犀浦印刷厂成品尺寸175m m 248m m印 张24.25字 数410 千字版 次2012 年 1 月第 3 版印 次2012 年 1 月第 1 次印刷印 数13000 册书 号I SB N978 _ 7 _ 5504 _ 0572 _ 1定 价39.80 元1.版权所有,翻印必究。2.如有印刷、装订等差错,可向本社营销部调换。3.本书封底无本社数码防伪标志,不得销售。书书书总 序 总 序在钟灵毓秀的岳麓山下,林立的高校似争奇斗艳的奇葩;在“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大学城内,群贤荟萃,荆玉焕彩。这里,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孕育了一代代贤哲俊彦,经世致用的湖湘精髓砥砺着
3、一批批乡贤名士。而今,湖湘文化的接力棒依然鞭策着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莘莘学人。为了传承文明,他们焚膏继晷,著书立说。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兴学久远,私立起源,几经合并、迁址易名,改革开放后拓址新建,前后七十余年。虽历尽坎坷,仍薪火相传,弦歌不绝。历代师生,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春华秋实。正值高教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之际,财院同仁审时度势,踏上了跨越式发展之路。为了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内强实力,外树形象,财院人在办学理念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近几年来,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全校上下就教学科研工作如何定位,怎样处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关系问题,进行过广泛讨论和深度思考。我们认为学科水平是一所院校综合实力的
4、标志,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以及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它直接体现学校的学术水平、科研方向、办学特色及服务面向的能力和社会地位。专业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作为一所新成立的本科院校,必须正确处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尽快实现由单一专业建设向学科建设的提升,并通过学科带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课程建设是专业特色的基础,是专业特色的载体。专业特色的彰显必以特色明晰的课程建设为依托。我们秉承在课程建设中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试题密切配合的教学理念,打造个性化教学模式,大力加强课程建设。
5、基于上述办学理念,我们为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先后启动了“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重点课程建设工程”和“重点教学改革研究工程”等多项重要措施,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首批资助出版的 12 门重点课程的教材,内容涉及财政、金融、税收、会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法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财院学人的学术视野和教学理念。作者都是财院的业务骨干,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一定的学术积累和较好的研究基础。这批重点建设教材的问世,标志着我院的办学理念开始转变,学科建设已经起步,科研特色进一步彰显。审计学 当
6、然,这批教材在选题、内容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我们一方面恳请学者贤达关注、批评、指正;另一方面,也希望学院有关部门认真总结经验,力争在下一批课程建设组织过程中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使我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跃上新台阶。衷心希望这批教材能够成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隆重献礼!是为序。伍中信2012 年 1 月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总序作者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湖南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导师)第三版前言“审计学”一直是会计、审计专业的一门“高深”课程。它理论较抽象,实务性很强,是一门较难理解和掌握的课程;同时,它又是“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是会计、审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根据所学
7、的会计知识对已形成的会计信息进行规范的监督、鉴证和评价。因此,本书在全面介绍审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依据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对基本审计业务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介绍。2006 年财政部先后发布的新的会计准则和新的审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我国会计职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新的审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审计实务中的运用。注册会计师审计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务操作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审计程序将更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等的了解及其风险的评估和应对。因此,本书在编写中吸收了我国二十多年来的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成果,
8、借鉴了西方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成功经验,并按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要求,全面阐述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重点阐述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审计测试和审计报告编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重视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本书由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系彭毅林教授任主编,李琼副教授和冷琳任副主编。本书共十八章,各章的撰写分工如下:第一、十一、十六章由彭毅林编写,第二、八、十章由张薇编写,第三、十四章由向洪光编写,第四、十五章由彭洋编写,第五、十二、十三、十七、十八章由冷琳编写,第六、七、九章由李琼编写。全书由彭毅林教授总纂、修改并定稿。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关于审计理论和实务的书籍和资料,吸
9、收了其中的精华,在此一并致谢。本书主要面向高等财经院校的学生,也可作为从事财经工作和相关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的学习参考资料。本书自 2007 年 8 月第一版出版以来,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厚爱。随着 审计准则应用指南 及 会计师事务所内容治理指南 和 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 的发布,我们于2008 年8 月对本书进行了修正。此次,随着审计准则的深入运用,我们针对本书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第三次修订。编者2012 年 1 月于长沙第一章总论1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第二节审计的概念5第三节审计分类9第四节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13第五节审计的基本假设17第二章审计准则22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22第二节
10、国家审计准则24第三节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6第四节内部审计准则36第三章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39第一节审计职业道德规范39第二节审计责任47第三节审计的法律责任51第四节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57第四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61第一节审计目标61第二节审计过程66第三节财务报表循环67第四节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69第五节审计业务约定书71目录1审计学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77第一节审计证据77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85第六章计划审计工作93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93第二节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96第三节审计重要性104第四节审计风险112第七章风险评估116第一节风险评估概述116第
11、二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20第三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127第四节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41第八章风险应对147第一节风险应对概述147第二节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147第三节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149第四节控制测试153第五节实质性程序160第九章审计抽样168第一节审计抽样概述168第二节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182第三节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1882第十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93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193第二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197第三节营业收入审计203第四节应收账款审计208第五节坏账准备审计212第六节
12、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214第十一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220第一节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220第二节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223第三节应付账款审计228第四节固定资产审计230第五节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236第十二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244第一节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概述244第二节生产与存货循环的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246第三节存货审计250第四节应付职工薪酬审计255第五节营业成本审计257第六节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259第十三章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264第一节投资与筹资循环概述264第二节投资与筹资循环的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266第三节借款相关账户审计2713审计学第四节所
13、有者权益相关账户审计275第五节投资相关账户审计279第六节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283第十四章货币资金的审计287第一节货币资金审计概述287第二节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测试288第三节库存现金审计291第四节银行存款审计294第五节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299第十五章完成审计工作302第一节期初余额审计302第二节期后事项审计306第三节或有事项审计311第四节持续经营审计314第五节获取管理层声明320第六节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322第十六章审计报告328第一节审计报告概述328第二节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330第三节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333第四节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342第十七章特殊审计
14、领域345第一节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345第二节验资352第十八章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361第一节财务报表审阅业务361第二节内部控制审核365第三节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和决算审核369参考文献3755书书书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最初形态是政府审计(国家审计),它产生于奴隶社会末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公元前 1066前 771 年),我国审计就进入了萌芽阶段。当时周王下设有天、地、春、夏、秋、冬六卿,冢宰为天官之长、六卿之总,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其中,国家财计机构
15、大体分为两个系统:一是掌握财政收入的“地官司徒”系统;一是掌握财政支出、会计核算、审计监督等的“天官冢宰”系统。“天官冢宰”系统下设有行使审计职能的机构,其官员 宰夫行使就地稽查之权。宰夫独立于财计部门,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秦汉时期伴随着统一封建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中央控制地方、自成体系的审计监察系统。该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审计的确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二是“上计”制度的建立和日趋完善。所谓“上计”制度,就是皇帝亲自听取和审核各级地方官吏的财政会计报告,以确定赏罚的制度。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审计的完备
16、成熟时期。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上“三省六部制”定型,客观上为审计的发展和完善创造了先决条件。隋唐年间,颁布了 上计律,并在刑部之下设比部开展审计监督,其与司法监督并列,是审计工作走向专业化、独立化和司法化的开始。上计律 是我国最早的审计法规,比部是我国最早独立于财政机关以外的审计监督机关。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设立了审计院,审计在制度方面也随之日臻健全。从此,“审计”一词开始使用。元、明、清三朝,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穷途末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取消了专门的审计机构,古代政府审计在我国也随之逐渐走向衰落。随着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被推翻,我国的审计制度又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民国元年(1912 年)在国务院下设中央审计处,地方设审计分处,并颁布 审计处暂审计学 行规定 等法规,授审计机关对国家、地方财政收支及国债、国家财产收支等进行清查。1914 年北洋政府改审计处为审计院,直属大总统,同年又颁布 审计法、审计实施细则。至此,审计立法已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基本上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