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青年朋友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代丛书序)在指导研究生研究、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有两件事一直萦绕心头。其一,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近日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飙升至全球第二名,并有可能在2013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多产的科研大国。但是,由此引发的学界反应不一,乐观者表示,这将对中国科研水平的国际地位产生突破性影响;也有人对此不无忧虑,论者批评我国巨大的科研产量背后是日益盛行的学术功利主义。其二,北京大学教授汪丁丁曾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搜集、整理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文章,发现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用数理方式表达的对西方而言
2、有意义的文章,此类文章具有学术合法性,但缺乏中国意义:另一类是乡土中国的文章,能够表达出对中国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感受,但缺乏学术合法性。他由此得出结论:“表达”是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的“根本困境”,因为当我们中国人用西方逻辑传统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学术规范或者学术合法性,所以,学术合法性是中国社会科学家最根本的困境。能够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文章的学者,至少是小有成就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他们尚且如此,对于学做研究工作的初学者而言,更是如此了。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会碰到一些研究生为写论文、发表论文的事情发愁,也经常会听到些研究生导师抱怨说,研究生都快毕业了,还没有在学术上“
3、登堂入室”,甚至“连起码的研究规范”都不懂。不管怎么说,科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之于科研创新的迫切需求,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种学术繁荣和科研创新的需求与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似乎正好形成一个反差,令人不无忧虑。借此机会,谈几个经常为研究生所关注的问题。DChina poised to overhaul US as biggest publisher of scientific papersEB/OL.2011-03-282011-05-06http:/www.guardian.co.uk/science/2011/mar/28/china-us-publisher-scientific-papers汪丁丁.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导论门.财经问题研究,2008(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