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有效学业评价中的师德行为刘晓明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有效学业评价中的师德行为刘晓明主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 刘 师德师资培训教材 中国版本图书馆 数据核字()第 号责任编辑:曲颖封面设计:张然责任校对:孔垂杨责任印制:张允豪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金宝街 号(邮政编码:)销售热线:传真:网址:电子函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激光照排中心制版印装 年月第版 年月第次印刷幅面尺寸:印张:字数:千定价:元作 者 名 单主编刘晓明编者刘虹张清吴世韫张德臣李纯张晓婧王璐李贤哲杨爽书书书目录目录 第一章发展性评价理论下的师德行为一、由道德规范到道德品质
2、二、由关注结果到关注发展 三、由行为调控到人格养成 第二章命题与命题质量分析 一、命题的原则 二、命题的内容与方法 三、命题质量分析 第三章命题中的道德诉求 一、知识掌握与学生发展 二、教学至上与学习空场 有效学业评价中的师德行为三、技术崇拜与人性缺失 第四章命题中的道德蕴涵 一、学生发展:命题的核心目标 二、学习过程:命题的内容焦点 三、人性关怀:命题的方法导向 第五章命题与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命题原则:以学生认知发展为基础 二、命题过程:以考查认知发展为核心 三、命题方法:以符合认知发展为标准 第六章命题与学生的情感发展 一、命题原则:以学生情感发展为基础 二、命题过程:以考查情感发展为核
3、心 三、命题方法:以符合情感发展为标准 第七章命题与学生的行为发展 一、命题原则:以学生行为发展为基础 二、命题过程:以考查行为发展为核心 三、命题方法:以符合行为发展为准则 第八章命题与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命题原则:以学生人格发展为基础 二、命题过程:以考查人格发展为核心 三、命题方法:以符合人格发展为标准 书书书第一章第一章发展性评价理论下的师德行为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你应该能够 认知目标理解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的含义;明确发展性评价应该从关注结果到关注发展的转化;认识师德行为是人格培养的组成部分;掌握教师道德品质内化的方法。情感目标接纳发展性评价理论下的师德观,认同师德在评价中的重要性;
4、能够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人格的组成部分,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行为目标能够在评价中实现由“关注结果”到“关注发展”的转变;能够在评价中,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体现发展性评价理论下的师德行为。有效学业评价中的师德行为一、由道德规范到道德品质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新一代的培养者,各种社会人才的造就者,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同其他职业的劳动相比,具有特殊性。教师的劳动是将一些人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这种特殊的劳动就决定了教师要先受教育,要有一个比其他职业更高尚的道德境界。教师只有首先具备了崇高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实现塑造人格、育人向善的
5、职业理想,才能够成为一个热爱人、理解人、塑造人的“灵魂工程师”,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把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传递给年轻的一代。江泽民曾经说过:“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 先 垂 范,这 样 才 能 为 人师表。”可见,教师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当前,国家已有各种规范教师职业的条例,作为教师,如何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呢?问题诊断王老师是某校资深的优秀教
6、师,不少家长都将孩子送到她的班级学习。多数学生在王老师的关心和启迪下,成绩和品德都有长进。但对于好动不羁、个性强的学生可能就有点吃不消了。小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刚今年 岁,聪明活泼,喜欢画画、唱歌和打球。自从进入王老师的班级以来,最令他头疼的就是每天早晨必须比其他班级早一小时到学校补数学课,因为王老师的座右铭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迟到或者没有来得及完成早自习布置的作业,下课后就不得休息。另外,每天还要交一篇日记、两篇书法,更令小刚伤透脑第一章筋。月考将近,王老师总觉得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前用功,因此,她显得比学生还紧张,留给学生的作业也随着月考而增多。小刚连续两天功课没完成,前一天的随堂
7、测验又不及格。于是王老师想利用午睡的时间帮他补课,帮他写完作业。小刚转过脸去,一肚子的不高兴。王老师让他把脸转过来,小刚硬是不肯,王老师只好用手扭转他的头。没想到他猛地把头一甩,正好碰上王老师手上蘸水的红笔,笔尖划过他的脸颊,一道伤痕立即出现在小刚的脸上了。事后,小刚的父母坚持要王老师公开道歉,并要她立下悔过书,声明日后绝不再“碰伤”儿子。王老师身经此事,心中也不禁划下一道伤痕,并且反复自问:“我错了吗?”分析: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认为自己是教育的权威,有权规定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自己这样做也是爱学生,为了学生成才。根据她多年的经验,她认为学生只要按照她的要求,才能学好。但是王老师忘记
8、了施展权威的限度,忽视了学生是有着个性的生命体。王老师没有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使得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甚至自己的作息时间都得适应老师的要求 补课。王老师认为,她的这种教学方法是有效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是,学生的个性是多样的,学习的需求也是多样的,王老师创建的这种教学氛围并不能使每名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为学生制定符合个性发展的学习目标才有助于学生学习,同时,这也是教师师德的体现。作为现代的教师,应当重视师德,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对这一理念的实施,切实将师德这一观念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理论精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人类历史发展中,
9、教师在社会进步和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文化一代一代传授下去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同时,把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传递给青年一代,使得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延续有效学业评价中的师德行为和发展。因此,教师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职业道德也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已成为教师个人特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道德规范 外在的行为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伦理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评判教师
10、行为的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年修订)内容如下: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
11、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要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成熟的教师,须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特别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这种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第一章同
12、的特点。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靠用什么工具来塑造人才,而是要靠自身的知识、智慧、人格来影响学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铸造者,因此,教师的思想情操、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都重要。道德品质 内化的道德规范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在长期职业道德活动中养成的在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特定倾向。教师的道德品质包括教师个人内在的心理或意识上的素质,也包括个人的道德行为,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培养以及个人自觉修养逐步形成的,是师德规范在教师个人身上的内化和沉积,是一定社会或
13、阶级的道德要求在教师言行中的体现。那么,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阶段以及主要特征是什么呢?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发展阶段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既需要社会有意识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地通过自我道德修养,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逐渐养成。总的来说,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他律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自身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道德品质,这时的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而言还是一种外在的“异己”存在。由于“道”尚在“身”外,因而,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遵守并非完全出于教师自身真实的行为意向和道德自觉,在行为的具体表现上或多
14、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教师职业道德遵守形成的自律阶段随着教师教书育人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个体逐渐认识到职业道德规范对于自己从业的价值和意义,于是将“外道”化为“内德”。这种转化一旦形成,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自律阶段就开始形成了。从此以后,蕴含在教师职业伦理中的“为教之道”、“为师之道”的要求就不再是一种“异己”力量而存在于个体自身之外,成为了教师个体的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的最终确立阶段教师的职业道德理想是教师自我将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与自己的有效学业评价中的师德行为生活理想和事业追求相结合而形成的,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坚定的职业信仰。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的确立,是教师职业道德品
15、质走向完善化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它克服了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在他律阶段的被动性;另一方面,它还克服了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在道德遵守自律阶段的脆弱性。所以,在道德境界上,这一阶段是对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的扬弃和升华。教师一旦确立了职业道德理想,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教师道德品质的“自由境界”获得阶段坚定的职业道德理想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拥有稳定性的表现。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在稳定的行为表现之中,教师逐渐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这种职业习惯经过长期的积淀,最后逐渐成为一种自然,使教师自我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达到“自由”境界。这一境界是我们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来成就的自我。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
16、特征我们已经知道,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阶段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他律、自律、道德理想、自由境界这四个阶段的完成。那么,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之后,又具有哪些特征呢?()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人意志的凝结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性,离不开教师的意志参与。在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不仅要通过社会道德教育等社会道德调控,而且要经过教师自身的自我判断、教育与选择等个人道德调控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都是教师自由意志的选择结果,离不开意志的重要作用。()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教师道德品质是综合个人道德心理、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心理特质。教师个人的某种道德行为持续不断地进行以至养成一种道德上的习惯,就成为道德品质。个人道德品质是通过其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是判断道德品质的客观依据。教师道德品质虽是个体道德的外部表现,但也包含着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没有一定道德认识的指导,就不可能有一定的道德行为,而离开道德行为的长期积累,道德品质也就无所附丽。()教师道德品质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教师道德品质的主体是教师,但它的内容则具有社会性。教师在第一章学习一定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