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3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为促进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向往的追求,国家在制度层面给予公益慈善领域较大的发展空间。由公益为主导的慈善事业机制作为第三次分配的核心,促进了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流动,建立了更加合理的、能有效缩小社会发展差别的分配制度。201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提出“鼓励高等学校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1。”2017 年 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 提出“将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作为慈善资源的有力补充,鼓励在慈善扶贫社会组织和服务项目中吸纳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2019 年 民政部职能
2、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提倡设立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拟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政策,组织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3。”宏观政策层面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工作是基金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 年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 年)提出“引导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支持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为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关爱服务4。”截至2020 年底,全国认定的慈善组织 9480 个,注册志愿者达 2.09 亿人5。许多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社会工作收稿日期:2022-04-21作者简介:董亭亭,女,贵州遵义人,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3、,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工作;王亚奇,男,江西赣州人,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究。公益基金会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路径研究董亭亭1王亚奇2(1.贵州民族大学 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遵义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摘要:由公益为主导的慈善事业机制作为第三次分配的核心,在国家、民生层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研究了G 省企业主导型的 H 基金会专业化发展实践,分析其专业化发展困境,探索公益基金会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路径。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化;公益基金会;发展中图分类号:C916文
4、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583(2023)-0053-04Research on the path of social work participation under thebackground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welfarefoundationsDONG ting-ting1,WANG ya-qi2(CollegeofSociology,GuizhouMinz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CollegeofManagement,ZunyiNormalUnversity,Zunyi5630
5、06,China)As the core of the third distribution,the philanthropy mechanism led by public welfare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and practicalsignificance at the national and peoples livelihood levels.Therefore,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actice ofH foundation in G province,analyz
6、es i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lemma,and explores the path of social work participation underthe background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welfare foundations.Social work;professionalization;public welfare foundations;development第 25 卷第 2 期2023 年 4 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unyi Normal Universi
7、tyVol.25,No.1Apr.2023 54 第 25 卷第 2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4 月与公益慈善之间的特殊关联和内在契合,产生了较多有价值的成果。有学者认为中国慈善事业外部面临着行政介入过度、法律政策环境不友好、社会道德绑架、慈善供需失衡;内部表现为慈善事业的异化和发展不成熟6。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社会工作要倡导一种本土式引领下科学的公益慈善7。其中,最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正处于同源殊途的发展之路,并行分离,甚至疏离,在实践操作层面较难进行互动和连接8。因此,研究立足于 G省企业主导型的 H 基金会专业化的发展实践,分析其专业化发展困境,探索公益基金会专
8、业化发展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路径,具有一定的意义。二 公益基金会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困境G省H基金会是企业和个人共同发起并注册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于 2015 年由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其开展公益活动主要聚焦:其一,弱势群体关怀。针对山区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等弱势群体开展物质资助、健康关爱和社会融入公益活动;其二,青少年成长与发展。普遍关注青少年群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其三,青年公益支持。资助民间公益组织和青少年志愿团体开展公益活动;其四,救灾减灾。与民间公益组织合作,针对 G 省山区中小型洪涝、凝冻、泥石流、干旱等突发灾害开展人道主义赈灾行动。H 基金会参与和主导的公益项目多、发展势头较
9、好,具有个案代表性。2020 年起,H 基金会在前期项目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向专业化转型。主要表现为:其一,服务性质突破。基金会通过省民政厅审批正式获得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为凝聚社会资源,促进筹款多元化,实现辐射全省的战略目标提供基础性保障。其二,服务范围聚焦。基金会服务中心搬迁至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型安置社区,集中为社区儿童提供课外辅导、文化宣传和心理支持等常态化服务。其三,服务内容聚焦。基金会目前的工作内容是以 1:1 的慈善捐助配额承接 G 省慈善总会的“益童乐园”服务站项目,创建儿童志愿服务与保护平台。其四,服务项目延续。基金会并未完全放弃涉外公益活动,仍旧保留部分线上留守儿童“筹款”项
10、目。如,“圆梦大学行动”“122 安全书包计划”等。以基金会为中心的专业化实践涵盖丰富的内容,服务对象在多元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社会福利层面的需求还需进一步满足。通过分析发现公益基金会专业化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基金会专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基金会内部管理设置梯形组织架构,下设理事会和监事会两大职能部门。理事会统领项目评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筹资投资委员会和秘书处,监事会主要发挥监督功能。一方面,主要部门成员由各捐赠企业负责人和受委托的领域专家担任。其本身承载两种角色和职能,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和维持基金会正常运营。目前,管理主体无法均衡地对待两种角色的作用,且主体本身与基金会行为
11、主体间的关联,可以称之为公共意义上的“主导”与“自治”间的度量把握与交换,基金会运营与公益服务的提供往往成为企业的附加值部门。另一方面,秘书处主要负责基金会综合管理、项目运营和公益传播,实际仅存在执行权。此外,内部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年报与财务披露、合同管理等多项工作制度,但基金会内部专业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二)基金会专业服务内容较为贫乏基金会作为活动的主要承担方和服务的发起方,在链接其他公益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活动时缺乏专业规范性。一方面,基金会专业服务的意识薄弱,虽然将服务群体集中在四个领域,但长期开展的公益活动大多是简单的物质性资助,缺乏专业的服务内容。目前,工作重心向社区
12、儿童大规模倾斜的同时对其他需求群体帮助较少,在其中充当有限的服务角色,仅发挥了部分职能。当工作集中在儿童精神健康关爱与保护层面时,缺乏更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基金会执行主体在参与相关项目服务时往往缺乏平等的地位和视角,服务对象对其提供的物质、服务存在依赖思想,与理想的专业服务发展目标相互背离。此外,项目开展并没有提供完整的项目评估内容,在“向下透明”工作机制方面指“益童乐园”项目 HD 基金会自筹 6 万元,G 省慈善总会配额 6 万元,项目经费共 12 万元。“益童乐园”项目是 G 省民政厅、省委网信办指导支持下,省慈善总会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开展的战略合
13、作,服务对象为省内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城市边缘社区农民工子女,通过联合和支持社会服务组织在“益童乐园”内开展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项目重点资助孤儿、单亲、残疾、重病家庭的学子圆梦大学。项目主要资助贫困村级小学学生价值为 122 元的装有 360 度反光布料的安全书包(书包内配备校服一套、环保水杯一个、字帖一本)。55 存在问题,容易引起信度和效度问题。(三)基金会专业服务人才基础不足一方面,基金会决策层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专职人员,其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多趋向利益关系,无法深层次为服务对象考虑。基金会秘书处工作人员4 名,本科学历占 50%,所学专业与公益服务、困难群体帮扶等无关。另一方面,基金会
14、项目开展和运行主要依靠企业员工志愿者和寒暑假返乡的青年学生志愿者,志愿者的多重角色决定其无法提供持续的服务,而志愿者经常更换也会导致核心志愿者紧缺,使服务对象适应性和融入程度相对较低。此外,基金会专业化发展前期虽然与县内公益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这些公益组织活动的内容及组织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有研究表明公益组织很少参与社会工作专业谈论,社工机构也很难加入公益组织的发展事业中去,这种刻意或者不经意的隔离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技术考量,社会工作失去了独立性和群众基础,公益慈善组织在长时间面临人才危机9。(四)基金会专业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企业主导的非公募基金会向着公募基金会专业化发展本身涉及较多
15、关系主体,包括:企业、社区、基金会。许多企业通过建立基金会管理自身慈善事业来提升企业形象和增加企业价值。一方面,H 基金会对企业资源的利用仅仅依靠接受捐赠资金途径,受场域的限制,公益活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与企业资源对公益的促进两者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变得薄弱,其他公益组织也认为基金会是资源的主动给予方,而不会过多考虑如何促进基金会资源的链接和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基金会承接的“益童乐园”项目是在组织筹资基础上,同样获得民政厅的资金配给。在政策层面缺乏资源的充分链接和向上影响力,其本身行政动员能力和政府投入仍有待提升,而基金会作为公募平台进行资源的整合和第三次分配还在初步探索中。三 公益基金会专业化
16、发展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路径(一)推动基金会组织管理的专业化在健全的政策规范下,各机构内部逐渐探索出较为理想的组织管理模式。作为提供公益服务的专业组织,基金会通过有效管理和服务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要重塑基金会与政府、社区的关系,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内部责任、权力、利益的平衡机制,领导主体委员会做到实际权能下放至秘书处,保障秘书处在基金会运营过程中拥有相对的自主权。另一方面,组织管理者履行内部管理职能时,可以采取倾听、同理和接纳等多元社会工作服务技巧,目的明确地与被管理者即实施活动的执行者,相互交流观点,以求达到对共同目标的情感认同。通过此种行为过程减少组织运营和项目服务中管理层面上下级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解决潜在冲突。此外,可以进一步优化基金会工作流程,以社会工作实证为本和人本主义的方法论为原则,借鉴优秀的社会工作机构运营中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在基金会内部建立制度化的组织架构,打造新型公益服务平台,促进组织建立社区、居民、社会组织、政府等多元主体间的责任循环体系,推动基金会专业化发展中衍生出新的社会、社区、社群组织合作关系。(二)助推基金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