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
2、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反思与展望:近三十年中国明代灾害史研究综述隆杰(云南大学 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云南 昆
3、明 650091)摘要 近三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明代灾害史的研究日趋深化,从长时段的对明代进行整体的灾害研究再到区域性研究以及具体灾种的研究,不断细化,其间兼而探讨了明代灾害与政治、经济以及明代荒政、荒政思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与自然科学学者都在不断相互借鉴;从研究区域上,明代灾害史研究主要关注北方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黄河流域地区,其次为江淮地区的安徽、江西等地,最后是南方的福建和贵州等地,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地区灾害研究则相对薄弱。关键词 明代;灾害研究;综述;荒政中图分类号 K248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674-
4、9340.2023.01.003文章编号 1674-9340(2023)01-0015-09收稿日期:2022-06-06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7ZDA158)。作者简介:隆杰(1999),男,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史、灾害史。中国作为灾荒“大国”,自然灾害自古便对我们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重视灾害研究,总结其中的教训和经验,不仅有助于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历史,更对我国当今的灾害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本文对近三十年明代灾害史研究情况做了梳理和总结,希冀能够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一、
5、明代灾害的综合研究明代是我国古代灾害多发的时期,加上这一时期地方志在全国开始普遍修撰,灾害史料大量增加,在资料保存较多的基础上,明代灾害史也因此产出了大量研究成果,无论是从整个明代时空范围或是区域上的自然灾害的整体性研究还是针对明代发生的某一灾害类型进行分析,以及对明代荒政及荒政思想的研究成果都较为丰富。(一)长时段的明代灾害研究自邓拓先生的 中国救荒史 之后,明代灾害史直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受关注,研究成果渐而增多。首先是从宏观上对明代自然灾害进行把握的研究,如陈关龙、高帆的 明代农业自然灾害之透视 以 明史 五行志 中的明代灾害史料进行数据分析,认为明代中后期以旱灾、蝗灾等农业自然灾害
6、为主,且气候的变迁和明前期的屯田、围垦、御边等活动造成了生态破坏,加上明中后期的吏治腐败、不修水利等是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1。桂慕文的 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概说 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灾种、灾害发生的特点进行了举例与总结,针对宋元明清灾害,其认为该时期灾害呈现为“四大主灾肆虐,其余六灾不轻”即水、旱、虫、饥高频发生,地震发生较多且损失大,风、雪、鼠灾疫病、淫雨也十分突出2。孟绍华编著的 中国灾荒史记 延续了邓拓先生 中国救荒史 历史时期纵向贯通的写法,将各时期的灾害状况依次进行史料梳理,且以各个时期重大灾害问题为导向,结合该时期的救灾措施对比分析,关于明代部分,孟氏将明代灾害分为水潦、恒雨、火灾等十
7、七种,且以明代长江水利问题、黄河河患对比明代荒政措施进行了较为仔细的分析,其间运用了丰富的史料3。邱云飞、孙良玉著 中国灾害通史 明代卷 以 明史 明实录 为第 42 卷第 1 期保山学院学报2023 年 2 月史料来源对明代水、旱、蝗、震、疫、沙尘、风、雹、雷击、霜、雪、寒十二种灾害做了数据统计与特点分析,同时论及明代灾害发生的自然与人为原因,最后探讨了明代救灾制度与救灾思想,且对明代存世的救荒著作了介绍4。该著作对明代灾害的论述内容较全面,但由于采用的史料太过单一,可能数据分析结果稍显瑕疵。邵侃的 中国古代农业灾害防减体系研究 统计了自西周至清朝的灾害发生情况,对中国古代农业减灾措施与灾赈
8、体系做了梳理分析5。也有将灾害与政治、民族关系联系的研究。鞠明库的 明代的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影响 以 明史 明实录 古今图书集成 庶征典 历象汇编 为史料来源,统计出明代两京、十三布政司洪涝、旱灾、地震、雹灾、蝗灾、风沙、疫灾、霜雪八种灾害总数六千一百九十九次,远远超过邓拓先生所得出的一千零一十一次,在灾害的社会影响方面,鞠明库认为灾害造成了明代人口的大量减少和大规模迁移,对明代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灾害也在“天谴”的政治意象下为明代政治演进提供了重要契机,最后,灾害对明王朝的统治稳定,社会风俗的形成都造成了较大影响6。其后鞠明库在前篇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研究,扩充成其博士论文 灾害与明代
9、政治,加入了对明代荒政建设、灾害与明代吏治、灾害与明代政局演进、灾害与明代社会动荡四个章节,着重分析灾害对明代政治的影响,认为明代灾害与政治是一种相互促动、相互影响的关系7。除此之外,李媛的 明代皇帝的修省与罪己 也谈及明代皇帝因天灾等进行的修省罪己活动,认为这在明成化以后成立常规化的政策反思手段,具有弭祸、祈庥的宗教意味,也为安抚臣民、调整政策的承诺8。刘详学的 自然灾害影响下的明蒙关系 则以自然灾害的视角切入明蒙关系,认为自然灾害是影响明蒙之间战争与缓和的重要因素9。(二)明代灾害的区域性研究另有从不同的区域对明代的灾害进行的研究,如袁林所著 西北灾荒史 对历史时期西北地区的干旱、水涝、冰
10、雹、雪冻、风沙、地震、滑坡山崩地裂陷、虫灾、鼠灾、瘟疫、畜疫、禾病、饥荒等做了史料梳理、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10,对区域灾害史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且由于该著作史料较为翔实,对往后的西北灾害史研究做了较为充分的基础性工作。马雪芹的 明清河南自然灾害研究 利用河南地方志灾害史料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明清时期的河南主要自然灾害为旱、涝、风、雹、震、雪等,且将森林破坏、黄河水利不修、贪污腐败等作为明中后期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11。卞利的 明代中期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矛盾 从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指出了明代中期淮河社会发展的弊端,并认为抑河夺淮政策加剧了淮河水患,而中后期的贪腐加上水旱蝗雹的灾害,导致了自然灾
11、害的破坏与社会矛盾激化也即天灾与人祸二者陷入了恶性循环12。王双怀的 明代华南的自然灾害及其时空特征 依据 明史 明实录 明会要 以及明清华南地方志的相关灾害史料进行数据分析,认为从时间上,明代前期的自然灾害在频率上相对较小,中期逐渐增多,灾种以及灾情都十分复杂,而至明后期灾害减少,但灾情却仍严重,从空间上,明代华南地区福建受灾次数最多,其次是广东,广西相对少,发生的灾害主要为水、旱、震13。罗丽馨的 明代灾荒时期之民生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 以方志“灾异”“祥异”等资料为依据对明代长江中下游灾荒时期民生状况做了研究探讨,认为明代灾荒时期,米麦价格相比常年少则高达34倍,多则10倍以上,其他各种日
12、用品皆受影响,灾民只得以草叶、葛蕨、竹米、各类树皮等为生,且明朝官府救济措施弊端之下,煮食子女,买卖子女等社会问题也时常出现14。赵玉田的 灾荒、生态环境与明代北方社会经济开发 利用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揭示明代北方灾害、环境、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明代北方本身处于一个生态脆弱的空间,明初虽是盛世但仍灾害多发,经济损失严重,而明代中期的北方灾荒程度极甚,其后又对流民与经济,明代灾荒控制方面继续论述,最后认为明代北方陷入了今天经济学上的“PPE”怪圈15。张崇旺的 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 以明清时期的江淮地区为时空范围,资料上几乎是地毯式搜索,但主要利用明清江淮地方志资料,
13、将江淮地区的水灾、旱灾、蝗灾、潮灾作为主要灾害,兼及瘟疫、地震、风灾、雹灾、雪灾等灾害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其分布特点,而后从灾害与农业生产、社会矛盾、水利建设,备荒救灾、与灾害相关的民间信仰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论述16,称得上是灾害史研究的一个十分标准的-16隆杰:反思与展望:近三十年中国明代灾害史研究综述范式著作。朱普选的 明至民国时期青海东部地区自然灾害及其治理 在利用了袁林所著 西北灾荒史 之中的青海灾害史料的基础上,弥补了地方志上相关地震史料记载,对青海旱灾、水灾、雹灾、霜雪冻害等灾害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认为明代至民国青海灾害的发生有随时间递增的趋向,且灾害多具有伴生性。连续性的特点,其中
14、水、旱、雹、霜雪冻害为最主要的灾害,最后对灾害引发的社会影响、官方应对的方面做了相关论述17。何孝荣在 明代北京地区自然灾害研究 则对北京地区的水、旱、雹、风、震、蝗、瘟疫等进行了数据统计,同时论及相关灾害的影响与治理措施,认为明代北京地区的灾害治理措施为其他省所不及18。吴媛媛的 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 除正史、地方志外,利用了较多家谱、文书、征信录,对明代徽州地区的灾害实况与应对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统计了明清徽州的水灾、旱灾、火灾、虎患、蝗灾、虫灾、冷冻灾害、风灾次数并做了数据分析,认为水旱灾害对当地农业影响最大,其后对灾害之下的备荒仓促,城市生活的都做了探讨19。安介生 自然灾害
15、、制度缺失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田地陷阱”基于明代山西地区灾害与人口变动状况的探讨 以明代山西为切入点,认为自然灾害与定额田制的交互作用以及灾害应对中的制度缺失导致的传统农业的高风险性是造成农民厌弃、逃避承种土地即所谓“田地陷阱”的重要原因20。周承、彭法的 明代贵州自然灾害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主要利用嘉靖 贵州通志、万历 贵州通志 黔记 等文献对明代贵州自然灾害做了数据统计分析,认为嘉靖以后贵州自然灾害愈加严重,且群发性明显,而贵州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地质特征以及人口增多等是自然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21。党群、殷淑燕、徐兆红 明清时期陕北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研究根据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 陕西卷 陕西
16、自然灾害史料 陕西历史自然灾害简要纪实 以及 西北灾荒史 和各县县志资料对明清陕北灾害进行了数据统计、小波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22。党群的博士学位论文继续深化对明代陕北地区的灾害研究,名为 陕北地区明代自然灾害时空特征、原因与影响研究,此文除利用数据统计分析灾害特征外,对灾害发生原因以及造成的人口减少和迁移、农业商业经济破坏、社会秩序混乱以及文化民俗的生成都进行了分析论述23。关于明代灾害的综合性研究还有许多,尤其是各个高校的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西、河南、福建、江西等各个地区的灾害研究不胜枚举,但从区域特点来说,明代北方地区的灾害研究较多,南方地区的灾害研究则集中于长江下游地区,福建、贵州等地灾害研究相对较多。限于篇幅便不再一一列举。二、具体灾种的研究除对明代灾害进行整体性研究之外,也有对个体灾害进行研究的成果,最为重要同时也是研究成果最多的灾种为水旱灾害、蝗灾、疫灾、地震灾害等等,其他次要灾害限于篇幅便不在此列举。(一)水旱灾害研究水旱灾害一直是中国古代发生最为频繁且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明代的水旱灾害也并不例外,陈高佣先生曾统计出明代水灾共383次,旱灾共247次24,几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