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1.71MB ,
资源ID:2371898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3718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马克思历史哲学争论的再审思_闵超.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马克思历史哲学争论的再审思_闵超.pdf

1、对马克思历史哲学争论的再审思历史哲学是对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反思1。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是否存在可以被归纳为历史哲学的部分?这一问题关涉马克思哲学的性质、体系,历来争议不断。相关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思辨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与马克思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吸收、总结与反思,笔者认为,以上三者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关系应置于马克思历史观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进行系统考察。历史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哲学是马克思历史观的不同理论表达,不能静止地将马克思历史观的多重样态与历史哲学解读为非此即彼的对对马克思历史哲学争论的再审思闵超内容提要学术界对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与

2、否这一问题曾有争论,争议点在于如何理解思辨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与马克思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从马克思历史观动态性和发展性的视角予以辨析,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直指其唯心主义的理论本质,并通过反思德国现实历史和扬弃黑格尔辩证法,实现了历史哲学性质的唯物主义变革。马克思注重发展自身理论的历史科学性,主动深入人类史以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有效地回应了思想史上“使历史成为科学”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以往历史哲学的话语革新。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最后成果”,在历史阐释的起点、过程和目标中具体化为分析历史的方法体系,进而给予马克思历史哲学以方法论指导。关键词马克思历史哲学历史科学

3、历史唯物主义闵超,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2CKS012)的阶段性成果。1有学者认为历史哲学最早由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提出,维柯把“历史发展规律”作为研究专题,并由此发展出一种新形态的“哲学”,即历史哲学(参见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依循该学者观点,笔者认为历史哲学是从哲学维度对人类历史的批判性反思与建构,在阐释和总结过去的历史中透视其与现实历史的内在联系,并探寻和揭秘历史发展演进的规律以通往未来的历史景象,即历史哲学是对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反思。39D

4、OI:10.13858/32-1312/c.20230329.002江苏社会科学2023年第 2 期立关系1。思辨历史哲学是马克思进行历史哲学研究的理论渊源,但绝不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最终形态。正是在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和对历史科学的探索及界定中,马克思确立了从“一定经济状况”的现实出发,以“从后思索”方法探究历史发展一般过程和普遍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态。回归文本审思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否存在的问题,既有助于整体呈现马克思科学历史观的致思理路,也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理解,从而推动马克思历史哲学理论体系的积极建构。一、马克思批判思辨历史哲学:不是否定历史哲学而是变革理论性质批判性构成马克思哲学

5、的重要理论特质,马克思通过批判思辨历史哲学实现了历史哲学理论性质的唯物主义变革。学界有观点依据马克思从未在积极意义上使用“历史哲学”概念,尤其是基于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从而判定马克思没有历史哲学。回到马克思文本语境中审思,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意在揭示其唯心主义的理论本质,并通过对德国现实历史的反思和对黑格尔辩证法“头足倒置”的改造,实质上建构出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形态。学界存在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批判思辨历史哲学就蕴含着马克思对历史哲学的否定立场。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在完成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的时候,并不是用一种历史哲学代替另一种历史哲学”,指出在马克思理论视域中“历史哲学

6、已经终结”2。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对历史哲学持否定态度,即在马克思那里历史哲学“被认作一种具有形而上学思辨性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超历史性”的“意识的空话”,而马克思在给俄国 祖国纪事 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对“历史哲学”持批判和讽刺的态度3。也有学者认为,一切历史哲学都是将主观的东西(如公式)强加给千差万别的历史现实,以此“提供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而这一观点在马克思对蒲鲁东等人的批判中就已经得到充分展现,由此认为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就是拒斥一切历史哲学理论4。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理解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那么“似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不应看作一种历史哲学。其实,无论马克思还是恩格

7、斯的话,都是针对黑格尔式的思辨历史哲学和全部历史唯心主义理论的”5。笔者认为,要深入理解具体文本语境和时代环境对马克思思想生成的作用,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使用历史哲学以及批判思辨历史哲学的本真意涵,才能对马克思历史哲学与思辨历史哲学的关系予以中肯评价。回归文本厘清马克思批判思辨历史哲学的多维语境,是解读马克思批判思辨历史哲学本真意涵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直接批判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指出黑格尔本人在历史哲学 的结尾已然承认自己“所考察的仅仅是概念的前进运动”,对历史的描述是一种“真正的神正论”6。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 中,马克思在贬义上使用历史哲学,认为“蒲鲁东等人自然

8、乐于1历史观实际上属于哲学研究的范畴,是关于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哲学变革了历史观因此区别于以往哲学,还以历史观统摄马克思哲学的其他部分。历史观与历史哲学的区别在于,历史哲学是哲学历史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参见庄国雄:历史哲学和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而历史科学是马克思从科学层面对历史观的思考,旨在追求一种具有科学性的历史观。马克思探索科学历史观的最终成果就是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关于社会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既是一种历史观也是一种世界观,本质上是实践的、辩证的、唯物的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观(参见郝立新:历史唯物主义

9、的理论本质和发展形态,中国社会科学 2012年第3期)。2王晓升: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扬弃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3游兆和:论历史哲学的本质及其与历史科学的区别兼评学界同仁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误解,学术研究2016年第7期。4俞吾金:实践诠释学:重新解读马克思哲学与一般哲学理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546页。5庄国雄、马拥军、孙承叔:历史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3页。40对马克思历史哲学争论的再审思用编造神话的办法,来对一种他不知道历史来源的经济关系的起源作历史哲学的

10、说明,说什么亚当或普罗米修斯已经有了现成的想法,后来这种想法就被实行了等等”1。马克思在给 祖国纪事 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回应了米海洛夫斯基对自己理论的一般历史哲学定性的误解,即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上,米海洛夫斯基“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2,但“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3。总体上看,历史哲学在马克思的文本中主要在三种语境中出现:一是批判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语境;二是讽刺蒲鲁东、巴师夏和凯里等人所使用的历史哲学的语境,指认其完全是出于主观意图的神学编造;三是拒斥一

11、般历史哲学的语境,回应对其理论进行一般历史哲学定性以及教条化、公式化误解。这三种语境在基本内涵上都指向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不论是直接批判黑格尔历史哲学,讽刺蒲鲁东等人所使用的历史哲学,还是拒斥米海洛夫斯基强加给他的一般历史哲学,马克思都旨在批判并揭示思辨历史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而非否定对历史进行哲学思考。在理论层面,马克思一方面直接揭示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决定现实”的唯心主义本质,另一方面则讽刺蒲鲁东等人使用历史哲学进行理论解释的神秘形式。在具体运用中,马克思严厉驳斥米海洛夫斯基将自己的理论视为一般历史哲学,认为一般历史哲学抛弃具体历史环境而空谈俄国社会走向,从精神世界出发构造社会历史发展普

12、遍适用的万能公式,以“超历史的”观点反观现实社会,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马克思强调俄国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依据俄国的现实历史环境,并指出马克思历史哲学与一般历史哲学的区别在于:从现实历史条件出发探寻历史发展走向,而不是出于某种目的论预设来寻找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直指思辨历史哲学唯心主义的理论性质,在反思德国现实历史和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实质性地建构出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马克思对德国现实历史的哲学反思推动其建构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马克思在 博士论文 中就致力于“哲学的世俗化”研究,但囿于黑格尔绝对精神的理性观念束缚,他只能在精神构造的世界里“兜圈子”。在 莱茵报 时期,马克

13、思遭遇“物质利益难题”后,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信仰开始动摇,对待思辨理性的态度逐渐从坚定走向怀疑。在克罗茨纳赫时期,马克思深入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识到德国与现代各国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促使他进一步厘清黑格尔理性王国的本质,认识到哲学应该积极发挥对现实历史的拯救作用。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 中,马克思第一次将哲学与历史真正结合起来进行探讨,认为现在的革命是“从哲学家的头脑开始”,德国可以通过诉诸哲学触及当代现实问题的中心,由此展开了对德国“时代错乱”4的哲学思考。马克思得出拯救德国现实历史的哲学方案,即“为历史服务的哲学”,这种哲学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最初理论表达。马克思对德国历史的哲学思考具

14、有超越德国现实的思维境界,蕴含着“人的解放”的哲学式构想,因为马克思不仅希望将德国社会发展推进到“现代国家”水平,而且试图诉诸批判德国制度来弥补国家自身的缺陷以克服政治解放的局限性,从而发动一场超越“现代国家”水平的“人的高度的革命”5。由此,马克思对历史的反思真正从纯粹精神领域进入具体的现实社会,实现了自身历史观的阶段性转变,逐步走向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2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6页,第467页。4马克思认为,与同时代的英国和法国相比,德国虽然在经济与政治上低于当时历史的水平,但“德国人在思想中

15、、在哲学中经历了自己未来的历史”,德国是“当代的哲学同时代人,而不是当代的历史同时代人”。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41江苏社会科学2023年第 2 期在对德国现实问题展开历史哲学思考的基础上,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切中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辩证法内核,并通过对“头足倒置”的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实现对历史哲学的唯物主义变革。黑格尔历史哲学中最“值得钦佩”的“基本观点”就是辩证法,即尽管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现在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

16、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还值得钦佩”1。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核心在于对辩证法的扬弃,“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形式的简单形态上建立起来”2。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历史哲学颠倒了思想与现实之间的逻辑理路,使现实历史的发展屈从于主体的精神之维,不仅使得历史进程作为自我意识的主观性展开,还把历史规律视为“无人身的理性”的绝对精神过程。与黑格尔相反,马克思“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3。他将历史从黑格尔“理性王国”拉回“异化”的现实世界,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指出一切历史都是人的活动史,揭露现实的“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并力求在对异化现实社会的剖析与关注中寻求社会解放的方案,由此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建构出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并不是否定历史哲学,而是扬弃一种唯心主义的一般历史哲学,确立起关于具体现实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解读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不能仅仅从字面来理解,而应当注重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整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