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北京规划建设研究 RESEARCH 引言乡村的稳步发展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1,乡村的发展同样也与旅游政策息息相关。全域旅游战略为更好更快发展乡村提供了有力手段,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也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强劲的支撑。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了快速推进,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2。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推进,而全域旅游的实现也恰以文化、产业等作为抓手3。因此本文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针对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问题,从文态、业态、生态、形态多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推动全域乡村文化、产业、空间、生态全方位发展,最终实现乡村全
2、面振兴。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全域旅游为乡村转型提供引导全域旅游是将所在地的旅游资源及发展要素进行统筹发展和整合4,其实现路径在于将现状乡村从点(景区、乡村、村镇)、线(旅游道路、景观带)到面(区域组合成特色农业区)进行全方位突破,全面整合乡村资源,同时对乡村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将现状乡村从低级向中高级转化,同时注入本土文化和乡土活力记忆,为新型乡村导入新产业、新产品及新业态。其中现状乡村的点(景区、乡村、村镇)既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底,通过将现状乡村转化为新型乡村,为乡村转型提供新引导及新方向,进而实现设施升级、环境优化、接待提质、服务完善,短板补齐
3、,实现整体提升(图1)。乡村振兴是全域旅游的有效载体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的提出是党和国家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决策,同时也是实现全域旅游新的途径和方式,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环境而且也是提升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因此,乡村振兴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政策基石与有力支撑。输入乡村的三农资源及产业资源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良好的资源基底,实现乡村产业化经营,让产业村成为风情村、农产品成为休闲产品、农业园成为休闲园区。乡村通过改善公共环境、设施、产品及服务等薄弱环节,弥补发展全域旅游的短板,实现环境的整体提升,进而实现旅游资源从集聚到合理的转变,公共服务实现从缺失到完善的跨越(图1)。现行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乡村产业:
4、旅游产品同质现象严重,村庄产业发展定位不清晰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就是产业振兴5,产业也是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由于临近地区的地理环境及人们的生活习惯趋同,各片区对于旅游产品的策划思路也大致相似,旅游产品基本集中在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两方面,“雷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北京密云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研究孙立 石爽 陈禄文 王婷(通讯作者)张鹏远图1 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关系图 北京规划建设 89 RESEARCH 研究同”成了部分乡村旅游产品的代名词。部分村庄对于自身的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没有找准自身优势,导致旅游资源在同一片区域进行反复开发和建设,不仅旅游产品缺乏当地特色,也造成了旅游资源浪费。乡
5、村文化:村庄文化资源分散,乡村旅游缺乏“乡村性”乡村振兴的引领是文化振兴6,同时文化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精神中枢。一方面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部分乡村自身的文化和历史没有被有效挖掘和整理,村庄的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分散在各处,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传承。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受众一般是城市居民,在都市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村庄中的一些传统元素逐渐在现代的消费中消亡,乡村的生活方式、习俗及传统的工艺遗产也在逐步被城市居民同化,乡村旅游逐渐缺乏“乡村性”,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也会变得越来越少。乡村空间:“三生”空间利用不足,亟待空间重构村庄空间不仅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贯彻乡
6、村旅游的主要基石。乡村空间以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扩展为基础7,从旅游功能及消费体验的角度来看,乡村的生产空间缺少旅客的介入,导致游客缺乏体验感,难以实现游客回归乡野空间的需求;乡村的生活空间仍以传统的休闲方式为主,缺乏向旅居空间转变的过程;乡村的生态空间缺乏对于村庄环境要素的关注,同时对于乡村生态宜居的打造不够充分。乡村场景忽视了主题景观及历史文脉,亟需重构乡村空间,维系村庄内部的乡土乡情。密云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发展策略全域旅游视角下村庄发展现状问题村庄文旅融合不够深入,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密云对于乡村产业融合不够充分,产品品质及特色不够突出,除古北水镇外,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产品。现存的乡村旅
7、游项目对于当地特色发掘不够透彻,虽然形成一系列包括农业、采摘、观光类的旅游产品,但整体缺乏资源整合及主题性,村庄发展面临同质化、均等化的问题。从村庄本身来看,大部分村庄对自身的产业定位不够明确:对于景村共生型村庄来说,只是单纯以观光休闲为主,缺乏相关民宿类的配套设施,二次留宿率低;对于景区依托型村庄,景区资源利用不够深入,旅游功能及产品单一;对于资源活化型村庄,自身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大多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联动较弱。村落“三生”空间开发不足,旅居空间缺乏表达旅游村落空间作为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基本单元,综合了“三生”空间的多种要素。总体上看,密云村庄在生产空间方面,仍延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8、村庄客群的参与体验不足,缺乏与科普研学和文创产业共同构建的休闲游乐空间;在生活空间方面,由于现代元素的加入,密云传统的休闲方式已经逐渐消亡,在此情景下,密云的生活空间逐渐失去特色,同时对于旅居空间的开发较少;在生态空间方面,密云村庄环境的表达不够充分,只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没有充分结合主题及历史文脉,未能满足游客对整体环境的需求。特色资源未能有效利用,文化资源缺乏整合密云长城作为北京“一核一城三带两区”8整体规划中重要的文化带建设项目,也是密云区能搭载的唯一发展快车。除部分村庄对长城进行了景区改造,搞民俗旅游之外,大部分村庄内的长城修缮后处于闲置状态,其余村庄红色、历史、饮食、手工艺、山水文化
9、等资源也因地域的不同,散布在各处,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村庄整体文化及风貌也日渐相近。总体发展思路及理念针对密云资源丰富但未得到整合的情况,提出“四态融合”的理念。其中以文态理念作为引导,集合形态、生态、业态形成四态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体系9:整合密云目前所有资源,形成古韵密云、山水密云、都市密云、田园密云四个对应密云四线(东线长城文化、西线山水文化、南线都市休闲文化及北线农耕文化)的文化引领片区,形成乡村空图2 文态引领下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体系90 北京规划建设研究 RESEARCH 间(形态)、产业(业态)、景观(生态)、文化(文态)四态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图2)。多元文态理念下的乡村振兴发展
10、策略振兴乡村文化,实现全域特色文化引领第一,全面剖析长城文化,构建四大文化引领片区。密云长城作为长城文化带的关键段落,对于实现密云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首先,通过评估密云长城的资源丰富度(图3)和开发程度(图4),以及对长城文化特色分布(图5)进行梳理,打造出密云“一带一主片区两副片区及多点”的长城文旅结构(图6)10,逐步上升到体现文化价值的长城文化IP,塑造密云特色文化品牌。其次,全域旅游以“讲好长城故事”为出发点,构建密云长城文化IP,从物质和精神两大层面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形成全域围绕长城文化体验的旅游空间布局。第二,深入发掘文化特色,构建全域文化产业链。密云需要以长城文
11、化带动四大片区文化产业发展,以“长城文化+”打造全域文化IP,通过深入挖掘四大片区的文化及产业要素与长城文化进行深入融合,打造全域长城文化产业链。其中,“古韵密云”片区以长城文化为基础和宣传品牌,以古北口水镇为切入点,进一步打造密云独特的长城文化旅游线路;“山水密云”片区以“长城文化+”作为切入点,将长城文化与山水文化进行紧密结合,打造西线长城赤色与山川文化的休闲游览产业带;“都市密云”片区以东、西、北线长城文化为基础,将长城文化延伸至现代都市,传承古韵向都市休闲文化过渡,将长城文化扩展为文创、艺术品展示等行业,将长城文化与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融合。“田园泽雅”片区以密云农耕文化为根本,以长城文化
12、贯穿北线村落,重点打造文旅村落,开辟长城脚下农耕类产品。振兴乡村产业,实现全域产业联动发展第一,构建文化引领产业片区,明确全域产业发展布局。在旅游活动中,地域文化是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乡村文化的丰富度及特色是乡村旅游者进行决策的关键一环11。根据密云四大片区形成的文化引领,规划层图3 长城资源丰富度图4 长城资源开发程度图5 长城特色文化分布图6 长城文旅资源结构 北京规划建设 91 RESEARCH 研究面形成四大产业片区,分别为:长城文旅产业片区、都市文旅产业片区、生态康养产业片区及农耕研旅产业片区。以文化作为片区发展的重要基石,从而实现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方向。第二,加强产
13、业深度融合,构建三产联动发展。规划通过三产融合,深刻贯彻全域旅游,并在四大片区特色产业的引领之下,构建密云区产业发展的全新格局。联动一产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发展规模农业、生态林业、休闲渔业等为重点,以“农业+”为本底,融合农业科技、生态田园、休闲游乐等功能为一体,打造密云全域农旅品牌示范区;联动二产实现新型工业化,依托密云西南部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为重点,以工业旅游和文创产品为特色,让游客亲身体验生产工艺,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联动三产实现服务现代化,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娱”的产业内循环,以文创激发旅游IP。第三,统筹村庄发展类型,探索全域村庄发展方向。依托四大产业片
14、区,对村庄进行分类,同时提出具体规划策略。以景村共生型村庄为例,主要提升、改善和增加民宿等服务业配套设施,探索全域联通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景区依托型村庄,在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差异化,通过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加强旅游道路的交通联络,最终实现旅游贯通的局面;资源活化型村庄,抓住自身优势,通过开发本身资源及产业强项,实现“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创新旅游发展新业态。振兴乡村空间,实现“三生”空间高效利用第一,扩展乡村生产空间,推动乡村模块化提升。乡村旅游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接待服务功能外,四大片区的生产空间应逐步从游客的体验行为入手,逐步推动乡村模块化提升,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业研学及农耕劳作体验等活动。农
15、业观光可以依托密云北线的特色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打造密云农业观光品牌。农业科普研学是将密云当地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及后续操作与研学结合起来,塑造独具特色的科普研学之路。农耕劳作体验则是利用乡野要素,结合农业生产创造游憩空间,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价值。第二,改造乡村生活空间,增强旅居活动体验。生活空间是游客的基本活动空间,应从游客的角度入手,将四大片区可供改造的生活空间逐步转变为旅居空间。首先,将村庄原有建筑进行修缮,将新建建筑进行改造,逐步梳理出村庄的旅居空间,同时对村庄生活空间的外在形象及内部环境进行风貌管控和引导。其次对于新开辟出的旅居空间,植入更多的公共服务及旅游休憩功能,同时置入文化活动,提
16、升乡村旅游生活空间的丰富度及文化性。第三,振兴乡村生态空间,实现自然人文有机结合。振兴乡村生态空间是大势所趋,也是在旅游发展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条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打造村庄主题景观,二是延续村庄的历史文脉。主题景观的打造主要依托村落内的田园、山场、河流、山地等资源,设计开放式生态休闲游憩空间,丰富空间感受。延续乡村的历史文脉则是通过对古寺庙、古建筑等传统文化空间的修复,还原村庄的传统文化特色,同时也可以减少外来文化的侵入,促进生态和人文资源融合,体现村落生态空间的人文特征。结语自乡村振兴及全域旅游战略提出以来,旅游与村庄的发展关系变得更为密切,通过全域发展带动农村经济能够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全域旅游能够为乡村旅游提供更为全面的发展平台。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探寻乡村振兴的发展问题,将密云的乡村振兴划分四个层级进行剖析,提出以多元文态为主导,文态、业态、生态及空间形态全角度全方位融合的发展策略,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旅深度融合导向下北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21GLC038)参考文献1 朱良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再思考 J.南方建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