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 ,大小:1.42MB ,
资源ID:2378801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3788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以“不等式及其解集”为例_丁祥芝.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以“不等式及其解集”为例_丁祥芝.pdf

1、 138 第 25 卷第 1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2 月我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创设真实情境设计与重视设计合理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反思、推理等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1。张华认为情境可以作为发展核心素养的知识载体,多样化的情境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学生置身于具体真实的情境,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2。可见,数学问题情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选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不等式及其解集”进行教学设计。不等式是表达不等关系的

2、数学模型,并且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不等关系,因此教师在不等式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丰富的、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发展素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新知,在探讨中提出质疑,自主合作探究,再将所得新知应用于具体的现实情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认知社会。综上所述,运用情境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深度把握不等式的本质,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收稿日期:2022-01-23作者简介:丁祥芝,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2020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学教育。基于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以“不等式及其解集”为例丁祥芝1,吴京霖1,田俊康2,*(贵州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3、贵州 贵阳,550025;遵义师范学院 数学学院,贵州 遵义,563006)摘要:数学学习的核心是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它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作者在梳理分析“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各个环节的特征与联系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并以人教版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中各环节做了详细说明,为“情境问题”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关键词:“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不等式及其解集中图分类号:OI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583(2023)-0138-03Teaching Design Based

4、on Mathematics“SituationProblem”Teaching ModeTake“Inequality and Its Solution set”as an ExampleDING Xiang-zhi1,WU Jing-lin1,TIAN Jun-kang2*(1.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2.School of Mathematics,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 563006,China)The core of

5、mathematics learning is to find,put forward,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from the mathematical perspective.It isan important means to develop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mathematics.On the basis of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connections of each step of“mathematical situation and posing

6、 problem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situ-ationproblem”teaching mode of mathematics,and takes the“inequality and its solution set”of mathematics in the textbooks of Pe-ople s Education Press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design,which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7、 of each step in the teachingdesig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situationproblem”teaching.“situationproblem”teaching model;teaching design;inequality and its solution set第 25 卷第 1 期2023 年 2 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unyi Normal UniversityVol.25,No.1Feb.2023 139 一、“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我国,李吉林的

8、教学实验被认为是国内情境教学的开端。在数学教育界,贵州师范大学的汪秉彝、吕传汉从 1997 年 2000 年历经 3 年的调研,在保留我国传统教学优势(如启发式、解题能力强等)的基础上,结合并吸收西方国家教学长处(如“探究式”、提出问题能力强),对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整改,于 2000 年正式提出了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图如图 1 所示。图 1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示意图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创设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数学问题是核心,解决数学问题是目标,应用数学知识是归宿。设置数学情境是提问的前提,提问是对数学情境的探究、思考,而提出的

9、好问题也可延伸出好的数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自身的思考中不断成长。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互相成就,提出数学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驱动力,解决数学问题又为发现新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机遇。数学知识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连续、开放、动态的教学系统3,4。二、“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教师创设一个数学情境或者生活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经验的或者现实的背景。学生自主经历对此情境的观察、分析与探究,并从此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形成问题意识,接下来经小组讨论发现或者建构新的数学问题。在这期间,学习者经历了从内隐的思维活动向外显的数学行为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内隐的

10、思维活动是学习者分析和处理教师所创设情境中的信息,从中提炼出所要生发的问题,以及对问题雏形及初步的想法进行整合处理。外显的数学行为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数学问题,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表达的过程。在整个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中,情境起着关键作用,它既是学生问题信息的来源,又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环境氛围5。学生“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前期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如图 2 所示。图 2“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前期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问题情境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其优点在于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索的数学情境。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主动产生认知冲突,从而生成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像教师一样,拥有

11、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责任,让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此外,学生自主在情境中体验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此种教学模式真正让学习回归了它的本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由知识的获取转向知识的生成。三、形成“情境问题”教学过程“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的“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过程是基于学生现实和教学目标进行的,整个学习过程由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具体步骤见表 1。四、结语本文依据“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对不等式及其解集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教学中

12、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发挥了“课堂主人”的角色,增加其参与课堂的机会,在课堂上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真正实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的教学既为学生带来充分的体验,也为“情境问题”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3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1(4):9-14.丁祥芝等基于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140 第 25 卷第 1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

13、报2023 年 2 月4吕传汉,汪秉彝.再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2(4):72-76.5曹允瑶.“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责任编辑:罗东升)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了等式的概念,并且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教师在课堂伊始直接呈现几个简单的有关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放在任何生活实际或模拟情境之中,目的就是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几个提问让学生提取原有认知,同时建构新的认知。(一)列式表示:(1)-1 与 7 的和等于 6.(2)1 与 3 的差小

14、于 0;(3)a 的一半大于 3(4)x 与 5 的和不等于 7;提出以下问题1.何为等式呢?2.你们能依据(2)、(3)、(4)这三个式子归纳一下不等式的定义吗?(二)练习(1)-30(2)x=3(3)4x+3y 0(4)x2+xy+y2(5)x-5(6)x+2 y+5(7)x1(8)y12(1)依据问题列出数学式。(2)回顾并表述等式概念。(3)经过观察其余几个式子并类比等式的概念归纳何为不等式?(4)确定研究对象为不等式。(5)掌握五个不等号,尤其是理解“,”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是直接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直接依据情境给的信息列出不等式,然后对“”和“”并没有过多解释,然而在

15、解决实际问题列不等式解决问题时“不大于”、“不超过”这些关键词才是让学生容易混淆的,因此在这里先让学生接触表示不等关系的一些特殊关键词“不大于、不超过等”,为后续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情境”是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解集,产生数学行为的环境或者条件。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获得某种刺激,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情境”是问题所依赖的信息材料,创设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的思索,进而引发接下来的一系列学习。学生在明确问题之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此过程可以小组合作。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后,分享意见,达成组内共识。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学生们在这个

16、反复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 11:20 距离A地 50km,要在 12:00 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满足什么条件?问题 1汽车在 12:00 前驶过A地的意思是什么?问题 2 对于不等式23x 50 而言,车速可以是80km/h吗?78km/h、75km/h、72km/h 呢?问题 3 不等式23x 50 还有其它解吗?如果有,这些解应满足什么条件?(1)不等式23x 50 的解集是x 75,这个解集我们在数轴上如何表示呢?(2)出示几道相关练习(1)依据题意列出不等式:23x 50。(2)明确不等式的解、解集。(3)思考不等式的解和解不等式的关系。不等式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关系。(1)小组思考讨论如何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并派代表讲解。(2)经历习题归纳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步骤。经过铺垫、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急着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索、小组间讨论交流。设置适宜的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讨论交流。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经历创造的过程,在“情境问题”教学中,探索解决问题既可以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