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说文章的四山论说说文章的四山论 新华社时任总编辑何平老师在一次谈及文章写作时,曾用“四山”论来定义文章:要“开门见山、文似看山、稳如泰山、一览众山”。 这“四山”论,道出了好文章的真谛,值得很好探究一番。 一、开门见山 这是讲文章的开头写法,即要开门见山。 文章的开头千姿百态,不拘一格。但好的开头都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开门见山。行文一开始就亮出观点,摆出论题,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要讲什么问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的开头,开宗明义地写出了所论的问题。观点鲜明,简洁明快。 在开头问题上,常见的毛病有两个:一是铺垫过多,写了好多
2、文字还未进入主题;二是吞吞吐吐,不明快,想说还不痛快地说。以上两个毛病,使文章“败在开头”。即使文中有精彩段落,也会使人与文章失之交臂。 当然,开门见山也不能开得太近,像“大馒头堵嘴”一样,让人受不了。要善于以简洁的文字写开头,三言两语就切入主题,使读者一目了然。 二、文似看山 “文似看山”这4个字后面还有3个字,即“不喜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诗句出自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如交友须求淡。意思是说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画画就像交朋友一样,须得淡雅朴素。 “文似看山不喜平”,是文章写作的一个高要求,真正做好不容易。不过,以下两个常见的手法可供大家参考。
3、 1、文有波澜。写文章不能平铺直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段文字一个问号都没有,让人看得昏昏欲睡。 在论述中最好有一点波澜为好。比如讲了正面讲反面,说了这一面再说那一面,同时还可论及相关的方面等。人民日报一位资深评论员曾戏言:这是“巧理话头”,把话头岔开又回来。这样的写法使人看着有“节梗感”,还易于把所论问题分析透彻。 当然,这种写法注意不要东拉西扯,要紧紧围绕着文章的主题来写。 2、巧设问句。文章里设问句,是自己给自己树立对立面,以便更好地展开论述。同时还使文章激起波澜。别小瞧了这个问号,一个问号,提出了疑问,吸引了注意力,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然时下有些文章里很少见到问句,比如有篇配合全国
4、低碳日活动写的时评,6个自然段的文字一直没有个问句。虽然内容不错,观点正确,但缺少问句、没有波澜,读起来沉闷得很,让人好不耐烦。 三、稳如泰山 我国文论家十分讲究“文章要稳”,从“一字稳”到“整体稳”都要力求做到。 所谓“稳”,就是文章要站得住、稳稳当当。 如何做到“稳如泰山”呢? 1、观点正确。观点正确是立文之本。只有所论的观点正确,才能使文章立得住、行得稳。怕就怕观点有误或让人产生疑问,让人一问就倒。 要做到观点正确,需要作者行文前精心提炼,把观点提炼得正确无误,鲜明准确。在这当中,作者要仔细研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的意见,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2、架构合理。建房子要架构合理,
5、如果“四梁八柱”没设计好,那房子难于建得稳当。写文章也是这样,提出观点后,要把文章的总体架构设计精当。 何谓架构?框架乃文章的整体设计,即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再讲什么都有个严格的写作次序。这个先后次序不能随意而写,这是按照文章逻辑设立的,马虎不得。 3、论述严密。一些文章之所以不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论述不严密,让人一看就有漏洞。 写文章要回答3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3个问题。把这3个问题逐一论述清楚,文章就严密了。 把文章写严密,还要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疑问,并有针对性地在文中回答。 4、文字精美。文字精美也是实现文章稳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字虽是表现观点的一种手段,但其
6、保障文章稳的极大作用不可忽视。文字粗糙、用词不当,逻辑有误,那文章怎么能立得稳呢? 四、一览众山 一看这4个字,人们就会想到杜甫望岳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站在最高处,才能俯瞰群山。此处用这个4个字,旨在说明写文章要有高度,要有全局观念。 写文章的一个常见毛病是就事论事,围绕着一件事“车轱辘话”来回说,那是没有读者的。文章贵在有高度,有了高度才能把问题分析透彻,于人有启迪。 商店里为顾客买鱼免费提供拴鱼绳,事不大。可作者在分析此事时没有囿于此事,而是将之提升到“为民服务”的高度来论述,一下子把文章的立意提升了。如果只是一般地赞扬几句,说“这件事做得好”、“为顾客提供了方便”,那是缺乏高度的,让人看了有“隔靴搔痒”之感。 古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把握好写文章的高度,才能使文章高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