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243.72KB ,
资源ID:2482876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4828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过度教育视角下的“考研热”现象分析_王宝玺.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过度教育视角下的“考研热”现象分析_王宝玺.pdf

1、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CX21_3306)作者简介:王宝玺(1977-),男,山东胶州人,研究员,从事比较高等教育研究;汤佳雯(1995-),女,江苏江阴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学研究。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最新的发展战略下对高学历层次人才需求旺盛,也使得“考研热”现象不断升温。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就业压力不断提高,促使“考研热”现象愈演愈热,过度教育程度加深,进一步加剧就业问题,二者相辅相成,陷入恶性循环。已有研究者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宏观视角探讨考研动机、现象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也有少数研究者从以小见大的微观视角解读“考研热”现象,并呼吁

2、个体理性考研,比如理性选择理论、文化资本理论等。过度教育是指教育发展的速度超过社会实际所需而导致的教育过剩,通常表现为失业现象加剧,社会大众普遍追求高学历1。过度教育作为西方“舶来品”,有着丰富的支撑理论,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配置理论对解释中国过度教育现象的拟合度更高。因此,本文试从过度教育视角出发,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配置理论构建“考研热”现象的分析框架,深度剖析“考研热”现象的生成逻辑与表征,提出纾解“考研热”现象的“冷”思考。一、过度教育视角下“考研热”现象的意蕴(一)过度教育的理论内涵过度教育由理查德 弗里曼(RichardFreeman)于1976年在 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

3、Overeducated American)一书中首次提出,指教育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社会发展所需而造成教育的过量。即对劳动者而言,其知识和技能超出了工作所需;对社会而言,其对所受教育劳动者的吸纳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失业现象2。关于过度教育的表征,国内外一众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见解,其中经济学家拉姆伯格(Russell W.Rumberger,1981)的观点较为权威。他认为,判断过度教育是否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在同等学历前提下,劳动者的经济水平出现下降;在职业成就上未能达到最初受教育时的期望;劳动者学历或自身技术水平超过工作所需3。我国在 21 世纪初已开始出现过度教育现象,且随着时间推移,过度教育

4、程度正不断加深4。国内外已有文献中通常以人力资本理论、工作竞争理论、筛选理论等解释过度教育现象。但经多位学者研究验证,证实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配置理论对解释中国过度教育现象更具适切性5-7。1.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由米歇尔 皮奥里(Michael Pirore,1970)提出,指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主次两个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特征具体为薪资水平高、福利待遇佳、工作环境优、晋升空间大、劳动保障机制完善等,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各方面与之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显然,二者具有阶层性,而劳动力市场层级决定了劳动者就业难易程度与质量高低。此外,两大劳动力市场互不流通,受教育程度是个体能

5、够进入何种劳动力市场的关键因素。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起初用于解释欧美国家的劳动力市场问题,后有国内学者通过多种验证方式得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必然存在且具备中国式特征的科学结论。一是主次要劳动力过度教育视角下的“考研热”现象分析王宝玺,汤佳雯(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而最新的发展战略下对高学历层次人才需求旺盛。伴随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等现象,就业问题凸显,升学意向增强,考研热度显著提升。基于过度教育的新视角,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配置理论揭示“考研热”现象的生成逻辑,并具体表现为分析农村生源、发达地区、往届生、学科、名校和虚假“考研热”。为警惕过度教

6、育导致的不良后果,提出加大产业结构升级力度、缩小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提倡理性教育投资、减少个人过度教育损失,完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促进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等“冷”思考。关键词:过度教育;考研热;就业;冷思考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8-0117-06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538期2023年第08期Serial No538No08,2023117-市场的工作特征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薪资待遇、晋升空间等方面;二是地区间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不同,地区发展程度越高,分割程度越小7。2.配置理论配置理论主要是指工作配置不

7、只是一个随机的过程,而且是个体在一定范围内寻找最优工作岗位,力求收益最大化6。由此,求职者在择业中易忽视自身知识技能与岗位适配性程度。一旦发生过度教育,个人发展遇到瓶颈,生产率到达“天花板”,就将产生并持续存在收入惩罚;企业若无法在聘用期间发挥职员所长,注重过程性培养职员提升技能,将会影响整体产业生产率的提升。我国学者通常用该理论解释教育错配,主要表现为横纵两方面,其中,个人所受教育年限与工作所需的教育年限之间的不匹配称为纵向错配,个人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之间的不同称为横向错配8。因此,配置理论解释了我国知识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的供需失衡现状,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表明我国过度教育是长期且局部存在

8、的。(二)“考研热”现象的意蕴近几年“考研热”现象愈演愈热,部分研究者认为是可喜的,彰显了我国“知识经济”的蒸蒸日上,而另一部分研究者则提出须警惕“考研热”后加剧的过度教育现象。当前,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在中国必然存在且呈现独有特征,主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特征以及地区间的整体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劳动者想以学历优势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或在整体劳动力市场更繁荣的的经济发达地区扎根落地,因此呈现出城乡间、地区间报考热度不一的“考研热”现象表征。根据资源配置理论解释,考生个体忽视自身知识、技能与职业匹配度,跨考占比逐年攀升,加剧教育错配,具体表现出往届生占比提升、热门学科内卷严重。由此可见,就业

9、观固化且落后,招致就业选择单一化、标准僵化、同化等一系列观念错误,加速了“考研热”现象发展。就业观主要受内部家庭教育与外部所处社会环境影响,因家庭教育因素涉及伦理且不可控,本文不予深入研究。而外部影响因素中的社会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结构有部分重叠,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维度细化。因考生中近半数仍为在校大学生,高校是塑造与培养大学生正确就业观与提升职业规划能力的重要场所,而近年来高校浓郁的“考研”氛围以及相关就业指导课程不完善等都引发了“考研热”现象蔓延,具体表现为名校“热”与虚假“热”。综上,本文将以劳动力市场为宏观因素,高校为中观因素,个人为微观因素,结合过度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配置理论,对“考

10、研热”现象生成的逻辑展开分析。二、“考研热”现象的生成逻辑(一)市场层面:劳动力市场结构不良诱发“考研热”现象产生已有研究都证实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一是表现在地区内的主、次要劳动力市场中工作特征差异较显著,特别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上,以致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受限,学历成为突破“舒适圈”的唯一方式,因此形成了农村生源“热”。二是表现为地区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存在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成反比,发达地区“考研热”表征突出。总体,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呈现结构不良态势,诱发了“考研热”现象的产生。1.农村生源“热”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人口结构逐渐空心

11、化,总体劳动力素质和技术不高。虽然乡镇企业整体规模正逐年发展壮大,吸纳能力增强,但是部分企业技术层次跟不上,产业结构长期僵化,导致同质化现象愈发凸显,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劳动者即使发挥了最大个人生产率,晋升空间却仍然有限。此外,较城市而言,农村劳动者缺乏丰富的人脉资源,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家庭经济支持力度较小,农村考生比城市考生更加迫切希望通过公平的读书、升学获取更高发展平台,实现自我价值9。有研究者对 20162018 年考取某校的研究生生源地调查发现,农村学生数量正在逐年递增,而城市学生数量呈下降趋势10。由此进行推测,即使我国城乡差距无法缩小,主次要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特征差异将持续扩大,

12、考研的农村生源占比也过半。2.发达地区“热”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且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东、中、西部差异较大11。近 40 年来,我国整体及各省市的人均 GDP 都呈增长趋势,而东部地区的人均 GDP 远超中、西部12。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高水平人才供过于求,综合素质与能力普遍较高,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便成为了筛选的重要标准。因此,地区发达程度越高,文凭作用越突出。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整体水平较高,位于一、二线城市的高校研究生可以获得118-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202229.9 万41.6 万37.9 万26.3 万26.5 万202126.3 万34.8 万30.2 万20

13、.2 万21.7 万202024.9 万31.3 万28.0 万17.4 万17.48 万年份省市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大的工作发展平台。已有研究也证实了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都是影响考生择校的主要因素,甚至超过了自身实力、学校条件、资助政策等因素的权重13-15。通过数据收集与整理发现,2022 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皆突破 20 万的五大省市多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如表 1 所示),且该地区近三年的报考人数呈稳定上升的趋势。这为当前“考研热”现象表征之一各地区报考热度不一做了强有力表 120202022年五大省份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的解释。(二)个人层面:就业观的落后与扭曲促使“考研

14、热”现象发展根据官方提供的 2022 年招考的调查报告显示,就业压力是考研主要动机之一。其中有 40%的报考者对就业缺乏自信,为未来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担忧。从而造成部分人过度关注学历带来的求职与晋升的“绿道”,引发往届生“考研热”;部分人扭曲了就业观,忽视自身理想与专业技能,引发学科热度极高。总之,个人就业观的落后与扭曲促使了“考研热”现象发展。1.往届生“热”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学历成为了求职中最重要、最直接的个人标识,在同等条件下,雇佣单位更倾向于选择学历层次更高的求职者。不可否认,我国劳动者中的硕士研究生占比和整体劳动力素质都在稳步上升,而岗位所需技能的提升却未得到广泛重视。人们只

15、是为获得更好的资源而把精力耗费在包装自身外表上,使就业观发生扭曲。往届生将提高“文凭”作为就业、升职的唯一砝码,冒着承担可能会受到收入惩罚的风险,肩负时间、经济与心理压力,不惜“三战”、“四战”。2017 年,非全日制考生开始参与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同年,往届生报考人数占比为 43.8%。随后两年,往届生占比持续上涨,分别是 45%、48.23%。2020 年教育部又下达了新的扩招政策,此时往届生占比高达 49.1%。尽管 2021 年未报道往届生占比具体数据,但据各高校发布的考研生源信息与后疫情下社会就业难的现状推测,2022 年我国往届生考研占比已超过 50%。2.学科“热”在我国数千年传统

16、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下,人们习惯于互帮互助,并且把公共服务和社会整体利益当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16。因此,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如公务员、教师、医生等公共部门职业,此类职业兼具福利待遇优、晋升空间大、稳定性强、保障制度完善等优点。但部分人忽视自身兴趣与特长,放弃所学专业与初心,为“理想”职业而选择跨考,产生了部分学科“热”现象。以教育学为例,由于该学科报考的专业限制较少、就业范围较广,毕业生大多可成为教育工作者,进入公共单位所以每年教育学的跨考生占 50%以上,有些学校和专业甚至达到了 70%80%。此外,其报考人数也在大幅增长,如 2019 年报考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人数共 735人;而 2021 年的报考人数涨至 1 188 人,三年内增长61.63%。报考人数的增长导致学科复试线也水涨船高,在近 5 年(20182022 年)所有学科复试国家线中,唯独教育学保持着持续且显著的上涨势头,复试国家线从320 分涨至 351 分,平均年增长 8.2 分,可见其学科的报考热度之高。(三)高校层面:引导不足与考研氛围浓厚加剧“考研热”现象蔓延往届生虽逐渐成为了考研“主力军”,但在校生考研人数仍然可观。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