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性法氏囊(IBD),病 原,流行病学(li xn bn xu),临床(ln chun)症状,病理变化,诊 断,概况(gikung)和历史,防 治,第一页,共二十一页。,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主要症状是腹泻、颤抖和极度虚弱。胸肌、腿肌的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花斑肾,腺胃、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为特征。本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一方面由于鸡只死淘率增加、影响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导致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shbi),使鸡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一、概况(gikung)和
2、历史,第二页,共二十一页。,一、概况(gikung)和历史,1957年首次在美国特拉华州甘保罗镇的肉鸡群中暴发,又称为甘保罗病。1970年世界禽病会议正式定名为传染性法氏囊病。1972年Allan报道了IBDV的早期感染可引起免疫抑制。在我国,1979年邝荣禄等分别在广州、北京首先报道该病。目前该病呈世界性流行。20世纪(shj)80年代后期,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以及其引起的免疫抑制危害严重。,第三页,共二十一页。,二、病 原(1),1.分类地位:IBDV为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bngd)属。IBDV病毒基因组为双链、分节段的RNA。其VP2蛋白是IBDV最主要的结构蛋白,它还是该
3、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2.形态特征:病毒粒子20面体,无囊膜,5860nm。,第四页,共二十一页。,二、病 原(2),3.血清型:IBDV有两种血清型,即血清I型和血清型。其中血清I型为鸡源毒株,只对鸡致病,研究表明I型各毒株存在明显的抗原差异,可以分为(fn wi)6个不同的亚型,其相关性为10%70%,可能是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血清型为火鸡源性,一般对鸡和火鸡无致病性。,第五页,共二十一页。,二、病 原(3),4.变异:IBDV变异株引起免疫抑制为主,不引起明显法氏囊炎症变化,但导致其萎缩。超强毒株可突破高母源抗体(kngt)感染鸡只。变异原因是免疫压力选择。5.抵抗力:对一般消毒药和
4、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可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污染鸡场难以净化;但甲醛及蒸气及氯胺可将其杀灭。,第六页,共二十一页。,三、流行病学(li xn bn xu)(1),1.易感动物:病毒主感染鸡、火鸡,鸭、麻雀等,主要是鸡感染发病。凡是法氏囊未完全退化的鸡均可感染,主要发生于2-11周龄鸡,但以3-6周龄鸡最易感。小于3周龄的鸡感染后会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成年鸡隐性感染。2.传染源:病鸡及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麻雀也可带毒散毒。3.传播途径:直接和间接(jin ji)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春秋季节的小粉甲虫蚴可作为本病的传播媒介。,第七页,共二十一页。,三、流行病学(li xn bn
5、 xu)(3),(2)在新疫区或新鸡群往往呈现暴发流行;在IBDV污染区,流行多为散发或轻度暴发;(3)超强毒株可突破高母源抗体,导致70的死亡率;变异株引起免疫抑制。(4)本病易与ND、E.coli,MG等疫病混合感染;(5)IBDV早期(zoq)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第八页,共二十一页。,四、临床(ln chun)症状(1),典型感染:多见于新疫区和高度易感鸡群,常急性暴发。个别鸡突然发病,1-2d波及全群;病鸡沉郁,羽毛蓬松,闭目打盹,有些病鸡啄泄殖腔;腹泻,排出含尿酸盐白色稀粪或蛋清样稀粪,肛门周围羽毛污染严重(ynzhng);严重者垂头、伏地,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后期体温下降。
6、病程约1周。若继发感染,鸡群死亡数量再次增多,病程可达半月之久。,第九页,共二十一页。,四、临床(ln chun)症状(2),非典型感染:见于老疫区和有一定免疫力的鸡群,因感染低毒力的IBDV变异毒株而引起(ynq)的。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表现为少数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轻度腹泻,死亡率一般在3%以下。但流行期较长,反复发生。该病型主要引起免疫抑制,感染鸡群对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甚微或根本无效;鸡群对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第十页,共二十一页。,五、病理变化,病死鸡尸体脱水明显,胸肌、腿肌有条状或斑点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横向出血斑点(bndin)或溃疡。法氏囊病变具有特征性
7、:初期肿大、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质地变硬;法氏囊黏膜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有淡粉红色液体;后期萎缩,内有干酪样渗出物。花斑肾:肾不同程度肿大,可见有尿酸盐沉积。IBDV超强毒株引起法氏囊的严重出血,呈“紫葡萄样”外观;变异毒株感染引起法氏囊的迅速萎缩,无法氏囊病变,但可见脾脏肿大。,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严重(ynzhng)脱水,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后期(huq)法氏囊萎缩,内有干酪样渗出物,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六、诊 断,根据病原、流行、症状、病变情况(qngkung),进行诊断,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六、诊 断,(一)初步诊断:跟据突然发生、感染率高、尖峰死亡曲线和迅速康复,剖
8、解(puji)法氏囊特征变化可以作出诊断。(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以发病死亡鸡的法氏囊和脾脏为病毒分离材料。接种911日龄鸡胚尿囊膜,中和试验鉴定。(三)血清学试验 常用琼脂扩散试验、荧光抗体技术、双抗体夹心ELISA、病毒中和试验、PCR进行IBDV的检测。,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琼脂(qingzh)扩散试验,法氏囊抗原(kngyun)、抗体特异性结合出现白色沉淀线,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七、防 治,一、严格卫生管理,加强消毒净化措施。进鸡前,鸡舍(包括周围环境)用消毒液喷洒清扫高压水冲洗消毒液喷洒(几种(j zhn)消毒剂交替使用2-3遍)干燥甲醛熏蒸封闭12周后换气再进鸡。饲养鸡期间
9、,定期带鸡气雾消毒,可采用0.3%次氯酸钠或过氧乙酸等。,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二免疫接种:1.选好疫苗活疫苗有三种类型,一是弱毒力苗,对法氏囊无任何损伤,但免疫后保护力低;二是中等偏强毒力型,对法氏囊损伤严重,并干扰免疫,故现在不用(byng);三是中等毒力苗,保护率高,在污染场使用这种疫苗效果好,其代表有:Cu-IM、D78、TAD、B87、BJ836 疫苗。灭活疫苗是用鸡胚成纤维细胞毒或鸡胚毒的油佐剂灭活苗,用于活疫苗免疫后的加强免疫。变异株感染引起免疫失败时,用当地分离的毒株制成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较好。,七、防 治,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七、防 治,2.确定首免日龄和免疫程
10、序首免时间常以琼脂扩散试验测定(cdng)雏鸡母源抗体水平来确定。当1日龄雏鸡琼扩抗体阳性率不到80%的鸡群,首免时间为10-16日龄。阳性率达80-100%的鸡群,待到7-10日龄时再测定一次抗体水平,其阳性率达到50%时,首免时间为14-18日龄。无条件时5-12日龄法氏囊中毒疫苗滴囗或饮水,1周后2免,第十九页,共二十一页。,七、防 治,三发病鸡群的控制 发病初期鸡群注射法氏囊高免卵黄,死亡率能控制在2%左右;雏鸡1-1.5毫升/只;成年鸡2毫升/只。发病中后期使用(shyng)高免卵黄抗体则不太理想。在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后7天左右要做法氏囊的免疫接种。消毒、抗菌药物、补充Vit电解质。,第二十页,共二十一页。,内容(nirng)总结,传染性法氏囊(IBD)。在我国,1979年邝荣禄等分别在广州、北京首先(shuxin)报道该病。1.分类地位:IBDV为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3.血清型:IBDV有两种血清型,即血清I型和血清型。血清型为火鸡源性,一般对鸡和火鸡无致病性。花斑肾:肾不同程度肿大,可见有尿酸盐沉积。跟据突然发生、感染率高、尖峰死亡曲线和迅速康复,剖解法氏囊特征变化可以作出诊断。在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后7天左右要做法氏囊的免疫接种,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