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良玉(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育的角度认识文化卷首论坛说到中国文化,林语堂说过:“中国民族思想在种族性上和西方文化是那么不同,在历史上又和西方文化那么隔离着它有光辉灿烂的艺术,也有微不足道的科学,有博大的常识,也有幼稚的逻辑,有精雅温柔的关于人生的闲谈,却没有学者风味的哲学。”理解文化有多重角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视点。中国拥有悠久的教育传统。孔子就是上古社会的伟大教育家。史记 说他“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个教学的规模,说当时是世界第一大约没有什么问题。史记 记录,孔子所用的教材是 诗 书 礼 乐,他还有一整套道德、思想和方法。不要说两千多年之前,今天,即令有国
2、家完备的教育网络的支持,一个大学教师亲手培养的学生,也很难达到“弟子三千”的水平。孔子之后教育在不断发展,总体上和中国农耕时代的社会需求是适应的。其中,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特别是宋代采取了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和八股文形式的出现,不仅使科举成了最重要的人才通道,而且规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人们都说,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四大瑰宝。唐诗、宋词的繁荣,和唐、宋科举有密切的关系,而元曲和明清小说则更多地反映了元明清时代尖锐的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科举的没落以及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社会的要求。中国的落后,是从教育开始的。西方的现代大学起源于意大利境内。1088 年,欧洲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
3、大学诞生,这证明西方拥有了独立于政治的科学共同体,也标志着西方通过教育更新国民知识体系的开始。博洛尼亚大学建立的时候,相当于中国的北宋末期,相对应的教育机构就是书院。著名的岳麓书院建立于公元 976 年,比博洛尼亚大学早 112 年。但北宋书院实际上是一种体制内教育,讲的是儒学,是农耕时代解释天、地、尊、亲关系的说教,不是自然科学知识,不是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和政治文明进步要求的社会政治理论。从 1088 年博洛尼亚大学建立,到 1898 年中国京师大学堂建立,有 810年时间。这段时间所积累的国民知识和科学文化的落后,决定了中国鸦片战争必遭厄运。近代中国的图强开端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教育的转型则是近代文化革新和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之一。从京师同文馆学洋文开始,儒学的意识形态地位就逐渐动摇了。以京师大学堂为主要标志,一个以西方近代教育体制为摹本、融合了中国方式和中国发展特点的现代教育逐步形成起来。新式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包括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现代军事、现代文学艺术、现代各项事业提供了知识和人才。甚至,戊戌变法运动以来的文化改造运动和革命运动,也都和教育的变革和转型有关。严复、孙中山、容闳、陈独秀、胡适、鲁迅等等一流先进人物所以先进,不都和新式教育有关吗?教育决定社会的落后或进步,我们要牢记这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