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 告建筑与农业种植一体化模式的应用王磊,1982 年出生,男,汉族,天津河东人,博士,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铃薯种质资源评价与育种。通信作者:刘畅,1982 年出生,女,汉族,河北辛集人,硕士,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铃薯育种。冯莎莎,1981 年出生,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基金项目:河北北方学院教改项目园艺一流专业建设下园艺产品贮藏加工课程思政建设;园艺产品储藏与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G202264)。建筑与农业种植一体化空间研究作者:刘烨ISBN:9787112236046出版社:中
2、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8定价:68.00 元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增加、建筑用地增加导致我国的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小,我国种植业所遭遇的阻碍越来越多。为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我国提出了建筑与农业种植一体化模式,建议提高建筑土地的利用率,将城市建筑与农业相结合,既能解决城市绿化缺失问题,也能增加粮食产量,农作物种植还能对城市空气、温度以及雨水等进行吸收、净化,从而实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推广生态农业建筑等目的。由刘烨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与农业种植一体化空间研究,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城市建筑与农业种植一体化模型。
3、本书共分为 7 个章节。1 章绪论,简单介绍建筑与农业种植一体化课题的研究背景。2 章对城市中的建筑农业进行介绍,如垂直农场,并对城市有机废物再利用、雨水收集等农业相关技术进行说明。3 章通过阐述其作用原理,比较人与农作物生理需求的异同、规划城市建筑与种植空间布局等方式,来说明建筑与农业种植一体化的空间构成与运转模式。47章以北京地区住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模型设想、光照环境与温度环境实验以及种植策略等方向,探讨构建城市建筑与农业种植一体化的低能耗模型。近年来,食品安全、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作为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人们也开始思考将农业与建筑相结合
4、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建设生态农业建筑、推广都市垂直农业等新兴农业理念,其中建筑与农业种植一体化模式便是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方法,这一模式是指利用城市建筑的屋顶、阳台以及住宅区绿化带等空间开展农业种植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城市中土地利用率,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利用建筑空调、保暖设备为农业种植提供便利,从而降低农业能耗。现今城市建筑与农业种植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种形式:1)建筑内部空间与农业种植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指利用建筑内部的地面、阳台以及门窗、墙面等空间与位置进行农作物种植,人们利用建筑内部的空闲空间来布置农作物,不仅能够满足家庭饮食对农作物的需求,且农作物还能够净化
5、建筑内部空气,自然生长的绿色植物也能够为居民提供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对植物来说,其正常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与光照环境,如今很多建筑在设计时会引入自然光、LED 等适合植物生长的光照系统,使得建筑内部空间有充足的光照,为居民种植农作物提供了便利。且城市住宅建筑中多设有空调系统,居民可将室内温度调整至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范围,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2)建筑外部空间与农业种植一体化模式。在建筑外部空间种植农作物时,人们通常会选择屋顶、外墙等位置,种植盆栽类或攀爬类农作物,如人们可在屋顶用泡沫箱种植青椒、青菜等农作物,而外墙则可种植豆角、丝瓜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可以吸收城市雨水,降低建筑外部热量,为室内居民提
6、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也能够为居民提供纯天然绿色的果蔬产品,提高居民的生活与饮食质量。3)建筑附加空间与农业种植一体化模式。建筑附加空间与农业种植一体化主要表现为温室种植、都市农场等形式,是指在城市中专门开辟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的一种模式,像采摘园、农家乐皆是如此,这种种植模式通常规模较大,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健康的农产品,现如今,都市农场、温室大棚已是城市建筑与农业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在构建城市建筑与农业种植一体化模式时,人们不仅要考虑种植空间的选择,还要重视种植技术、生态循环技术的创新,如无土栽培技术、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以及新能源技术等,研发更加适合城市空间的农作物种植模式,推动建筑农业进一步发展。此外,人们也应重视在建筑空间种植农作物的安全问题,避免农作物根茎生长而影响到建筑结构安全与稳定,在发展建筑农业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