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辑理论与实践2023年3月 出版参考|6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2 戴晓娥.大单元教学是学习任务群实施的基础 J.语文建设,2022(6):5.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大单元设计初探关键词:核心素养 任务群 大单元设计文/崔 丽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劳动课程正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立必修课程,为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实施提供了方向性引领。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是引导各级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中采用大单元设计能够有效架构劳动课程的各项内容,落实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其中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劳动课程正式独立进入国家课程体系。劳动课程标准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全新定位,对劳动的育人价值进行了深入阐释,对劳动课程内容进行了多层次整体架构,为学校、家庭、社区如何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是课程标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桥梁。编写出版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最新教育发展方向的劳动实践指导手册,能够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作为一名教材编辑,笔者认为,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应避免技术化、技能化倾向,将课程内容结构化,进行
3、大单元设计。一、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大单元设计的必要性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是单一的技术教育,而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1。劳动课程标准中,将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归纳为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在具体课程内容方面,劳动课程标准采取“任务群+劳动周”的形式对主要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将劳动课程内容分为三大类十个任务群,即:日常生活劳动类,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类,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类,包括“
4、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并对每个任务群在各学段的内容要求、素养表现、活动建议给出了明确描述。劳动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每学年开展一次劳动周,对劳动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给出了建议,同时要求学校与家庭、社区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并将课程评价作为劳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了平时表现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见,劳动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劳动素养的要求是全面的、综合的、立体的。劳动实践指导手册要实现课程标准对学生多层次的劳动素养的要求,有效架构劳动课程的各项内容,需要进行大单元设计。大单元设计,是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有效方式,也是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原
5、则之一。“大单元倡导素养本位的大任务学习,通过凝练单元主题,思考单元育人价值,明确素养的具体内涵,设计结构化的任务,创设进阶性的问题或活动。”2“整体设计的大单元,不是碎片化教学内容的堆砌,栏目编辑缪立平编辑理论与实践64|PUBLISHING REFERENCE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有机的、模块式的建构。”3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大单元设计就是明确不同教学要素在整个劳动教育中的不同地位、所承载的不同功能,并将这些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架构起相互配合、整体有序的课程体系,以发挥各要素综合的教育作用,使课程整体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大单元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任务群内容为基础,以真实情境中
6、的劳动任务为驱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实践、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开展劳动,结合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大单元设计,不仅有利于推进劳动项目的主题化、项目式开展,还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劳动的大观念。二、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大单元设计的基本要素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大单元设计应整合任务目标、情境设置、劳动实践、评价反思等要素,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设置真实的劳动情境,以劳动实践为主线,并注重发挥评价反思的作用。(一)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往的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中,往往偏重于对劳动技能的传授。劳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应实现从技能导向到素养导向的转
7、变。劳动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地位:“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4劳动课程核心素养是劳动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现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的集中阐述。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编写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核心素养统摄下构建大单元,各板块的设置都应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对核心素养的重视和培养应渗透在大单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单元导入环节,可介绍一些与劳动项目相关的历史知识、背景材
8、料,培养学生的劳动史观,树立他们“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在劳动实践环节,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劳动,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劳动的步骤、方法,获得劳动能力,培养优良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在拓展环节,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模范的事迹等,让学生受到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激励。以“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第三学段的陶艺项目为例,可以通过介绍我国陶瓷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感受我国作为陶瓷故乡的悠久、辉煌的历史,树立学生对民族传统手工艺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工具、方法制作陶瓷制品,了解陶瓷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基本的陶瓷制作能力;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够不断尝试,培养学
9、生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可以介绍当代陶瓷的发展、陶瓷制品的优势,让学生思考陶瓷技艺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二)设置真实的劳动情境与其他课程相比,劳动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联系更紧密。劳动无处不在,人人皆是劳动者。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情境设置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情境设置的意义不仅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课程内容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情境的设置可贯穿在整个劳动单元。在开始劳动前,可以给学生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第三学段“整理与收纳”任务群要求培养学生
10、对学习、生活等较大空间的整理收纳能力,可设置如下情境:“有一天,你去同学家做客,发现她的房间非常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回家后,看看自己凌乱的房间,你也想让它变得整洁漂亮。应该如何着手呢?”这种情境是学生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引起他们劳动的兴趣。同一单元内若安排不同的劳动项目,也可以用情境进行连接。如“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要求学生学习布艺、编织等传统工艺制作劳动。在一个劳动单元内可安排扎染、布艺两个相关性较高的劳动项目,并通过情境设置将两个项目连接起来。在学生学习了扎染技术,得到了扎染布料后,可设置如下情境:“父母每天工作很辛苦,为3 钟启泉.学会单元设计 J.新教育,20
11、17(1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编辑理论与实践2023年3月 出版参考|65家庭付出很多,你特别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用你手中的扎染布料,为他们做个独具特色的靠垫吧!”情境是连通课内与课外的重要桥梁,也是连接各种劳动项目的媒介,必须重视发挥情境在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单元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三)以劳动实践为主线与其他课程相比,劳动课程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学生只有在真实、具体的劳动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才能完成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是实现劳动课程目标的载体和具体化,是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大单元设计的主线。劳动
12、实践指导手册可以各学段的任务群中安排的劳动实践为基础,构建大单元。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中的任务群安排可以分为纵、横两条线。纵线,即一个任务群贯穿在不同的学段,每个学段根据学生的能力、需求安排不同的劳动项目,学生逐步达到这个劳动任务群的培养目标。如“整理与收纳”任务群在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都有安排,各学段侧重点不同。横线,是同一学段内学生要完成的劳动实践项目。如第一学段,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共安排“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5个任务群,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在安排这5个任务群的劳动项目时,应考虑到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大单
13、元设计为不同劳动实践项目的安排提供了空间。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千差万别,各学校的客观条件、劳动教育基础也不相同。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应为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具有差别化、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引导。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中同一学段的一个任务群下可以包括多个劳动项目,各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执行哪些劳动项目。无论执行哪些劳动项目,都能达到总体的培养目标。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大单元设计为不同实践方式的组合提供了空间。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不仅注重培养学生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能力,还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调查、研究、讨论、设计、展示等多种活动方式,从更全面、更宽泛的角度来开展劳动。如“烹饪与
14、营养”任务群第四学段,可安排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饮食喜好,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在此基础上设计家庭一日三餐食谱,然后再学习制作菜谱中的相关菜品。大单元设计将调查研究、制作菜品两项不同方式的劳动内容有机组合到一起,使整个劳动的开展更有方向性、目的性和趣味性。(四)发挥综合评价的作用劳动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离不开对学生劳动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学生对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所做、所想的评价和反思。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中应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内容,提供反思支架,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回顾和衡量,使学生实现从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过渡和升华,体现劳动教育的目的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核
15、心素养是学生自己反思或悟出来的,不是直接教出来的,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到学科核心素养,其关键环节在于介入真实情境与学后反思。因此,学后反思必须是学习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且是学习过程的关键步骤。”5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综合评价应做到“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6。评价内容应以课标核心素养为引领,注意结合不同的劳动项目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学生的自我评价部分,按照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12年级可以采用画星星、打钩等形式;34年级可以采用写简短感想、填表格等形式;56年级及以上可以采用劳动测试、写劳动报告等多种形式。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中还应注意设计一定的教师、家长评价内容,尤其是家长评价部
16、分,有利于带动家长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构建家校协同的劳动教育机制。三、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大单元设计应注意的其他问题(一)突出强调安全问题为保障劳动教育顺利开展,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大单元设计中,应有机融入安全教育,即根据具体劳动开展情况,提示其中的安全问题,以引起师生的重视,避免意外伤害。安全问题贯穿整个劳动过程。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中在突出强调安全问题时,应遵循全面、准确、适时的原5 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 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4.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下转75页)审读加工2023年3月 出版参考|75拓宽知识面。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求博、求杂,以便具备最佳的知识结构。(二)养成善于质疑、勤于核实的好习惯每个人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个人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无所不知。所以,编校人员要有质疑的精神,有“问题”意识,保持对“问题”的高度警觉。编校稿件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可疑之处,还要有“于无疑处生疑”的追求,不经自己的辨别就不轻信作者的言论。有了质疑精神,还要有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