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1 ,大小:1.88MB ,
资源ID:2528379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5283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露天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内涵解析与框架构建_官炎俊.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内涵解析与框架构建_官炎俊.pdf

1、第37卷 第2期2023年2月Vol.37 No.2Feb.,2023中 国 土 地 科 学China Land Science矿区开采作为大规模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有组织人类活动,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破坏矿区生态环境、损毁矿山土地资源1-3。尤其是露天开采4-6,往往造成地形地貌破碎、自然植被破坏、土壤结构紊乱等生态损毁问题7-10。剧烈的人为扰动迫使矿区成为全球生态环境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1,严重制约着矿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供应12-13,阻碍“绿色矿山”与“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土地复垦是改善矿山环境、恢复矿区生态系统的有效手段14-15,更是统筹矿区资源开发与土

2、地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加强矿区土地复垦及其管理,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16。当前国内外学者针对矿区土地复垦理论内涵、修复目标、方法技术、效果评价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7-18,有效促进了矿区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然而矿区土地生态系统属于复杂的人工干预生态系统,针对土地复垦全生命周期的把握尚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土地复垦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生态修复过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需要在经历漫长的修复及自我调整才能实现系统内外部发展的动态平衡19-21,矿区生态修复具有恢复过程的长期性。受采矿扰动程度、土地复垦措施、自然区位条件等因素差异性影响,矿区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1

3、9,22-23。同时,矿区生态建设效果对土地复垦的响应受到环境变化以及发展过程不可控性的影响,生态修复成功与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面对矿区土地复垦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以传统静态思维的线性管理方式难以解决矿区土地复垦动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一种与矿区生态系统相适应的土地复垦动态管理模式尤为迫切。目前,适应性管理及其理念的优越性在生态保护领域得到广泛认可24。随着管理实践过程中知识doi:10.11994/zgtdkx.20230208.104815露天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内涵解析与框架构建官炎俊1,2,王 娟2,周 伟2,3,4,曹银贵2,3,4,白中科2,3,4(1

4、.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3.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5;4.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技术创新中心,北京 100083)摘要:研究目的:探讨露天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的理论内涵,阐释其主要管理要素与组织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回顾法、类比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基础铺垫、案例引导、需求倒逼、使命号召4层缘由共同驱动着露天矿区去探索一种与其生态系统内外部机理相适应的土地复垦动态管理模式适应性管理;(2)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是以矿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目标,通

5、过监测、评估、反馈、调整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探索并认识矿区土地复垦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内在规律,从而促使土地复垦不断适应矿区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的管理过程;(3)“目标制定规划设计方案执行监测评估信息反馈模式修正”六要素一体构成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的基本组织框架。研究结论:适应性管理具有灵活性、动态性等特征,如果管理者能把握矿区生态系统内部演化机理与外部干扰规律,并借鉴吸收相近领域研究成果经验,那么适应性管理有望成为破解露天矿区土地复垦过程管理难题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土地复垦;生态保护;五元共轭理论;适应性管理;露天矿区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6、8158(2023)02-0102-11收稿日期:2022-07-29;修稿日期:2022-12-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藏高原露天煤矿排土场地形土壤植被响应机理及地貌重塑研究”(41977415)。第一作者:官炎俊(1992-),男,江西上饶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E-mail:103官炎俊等:露天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内涵解析与框架构建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系统动态发展过程监测技术的提升,人们对系统管理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为深入开展适应性管理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25-26。有效管理土地复垦的首要任务是掌握土地复垦的动态发展规律,

7、随着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大型矿区历史数据资料的长期积累,进一步论证了揭示矿区土地复垦恢复特征和描述恢复过程广泛细节的可行性,为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的系统研究提供充分的数据基础。因此,本文在借鉴相关领域适应性管理理念与实践基础上,着力探讨了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的理论内涵,阐释了其主要管理要素与组织框架,以期为矿区土地复垦的动态管理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1 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缘由剖析1.1 基础铺垫矿区复垦适应性管理现状支撑当前虽未有文献直接对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开展研究,但类似观点已经被一些研究提及或者体现。已有研究表明采煤塌陷区不同种植品种对于矿山生态系统条件具有不

8、一样的适应性27,适应性策略能够有效克服高寒高山环境下矿区植被恢复的挑战,但适应性措施调整的有效性仍有待持续的跟踪监 测11。近年来,适应性管理理论也逐步应用于矿区生态系统管理中,部分学者初步提出了我国矿地协同适应性管理的机制、模式与制度基础28,并基于适应性管理思想提出自燃矸石山热量聚散梯度原理29。适应性管理作为矿区采后管理的新思路,已被应用于关闭矿区社会生态系统的转型策略研究30。通过构建小组模型让利益相关者参与采矿后土地利用规划,充分挖掘了各利益相关者长期合作对矿区复垦土地进行适应性管理的潜在作用13。总体来看,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适应性理论层面,其应用潜力正处在积

9、极探讨阶段。但适应性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在矿区生态系统中的有效尝试,为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的系统研究打下坚实基础。1.2 案例引导相近领域适应性管理理念借鉴适应性管理概念提出40多年来,其理念内涵不断发展成熟。适应性管理凭借其能有效解决复杂系统中不确定性难题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社会(城乡发展、应急管理、乡村旅游)、自然(森林、水资源、湿地、草原等)管理等众多领域,并积累了不少成功案例。随着管理实践过程中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系统动态发展过程监测技术的提升,人们对系统管理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为深入开展适应性管理理论的拓展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25-26。结合矿区土地生态系统自

10、适应性和自组织性,在借鉴相近领域典型案例基础上,将适应性管理理念引入土地复垦及其管理过程中有望成为破解矿区生态修复难题的新思路。1.3 需求倒逼土地复垦发展过程的特征使然根据恢复生态学的干扰(Disturbance)理论,生态修复过程中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会在干扰产生的情况下发生转变31。对于矿区土地复垦这样一个受人为扰动和自然条件共同作用下的生态修复活动,干扰作用影响尤为明显。当扰动措施适应于矿区生态系统演变机理时,土地复垦发展过程表现出“初始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成熟稳定阶段”的“S型”指数发展趋势;而当扰动措施不适应于矿区生态环境及自然条件时,则需要通过生态重建再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土地复垦发

11、展过程表现出“初始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退化溃败阶段更新与重组阶段”的交替循环发展趋势。因此,迫切需求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解释矿区生态系统在土地复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扰动。通过动态监测评估与信息反馈,适时对原复垦模式与目标进行管控调整,进而消除矿区生态系统因人工干预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1.4 使命号召新时代土地复垦及其管理新追求矿区土地复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从学术理念发展为政策现实。开展矿区土地复垦是助推新时代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是乡村振兴、绿色矿山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展基石。作为践 行 习 近 平 生 态 文 明 思 想 的 有 力 推 手,加 强矿山土地复垦及

12、管理研究对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形成与稳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及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都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含矿山地区)列为优先关注的主题,并强调以科技与理论创新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矿山环境中加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从而促使损毁矿区可持续性地为人类提 中国土地科学 2023年2月 第2期104供生态系统服务是新时代土地复垦及其管理的高标准与新追求。2 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内涵分析2.1 适应性管理理念与内涵适应性管理作为一种对资源利用进行过程管理的活动

13、体系,由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理念发展而 来24,32。适应性管理理念提出的初衷是为了破解用静态方式评价环境自适应水平及其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33,并通过学习对评价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实践。适应性管理理念应用领域广泛,由于管理目的、角度以及研究背景的不同,各研究视角下对适应性管理理论内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32,34-37。当前,被广泛认可的概念为2020年三部委联合印发的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对适应性管理的定义,即基于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对生态系统认识的时限性,通过监测评估过去采用的管理政策和实践措施来获得经验,并根据生态系统变化情况,修正、改

14、进管理政策和实践措施的方法和过程38。2.2 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内涵当前,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尚未形成明确的概念内涵,严重阻碍了适应性管理理念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与推广。界定科学的理论内涵是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研究的首要任务,更为广大学者深入探索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的实践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结合矿区土地复垦发展过程及适应性管理特性,在借鉴相近生态系统治理适应性管理理念基础上,可将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定义为:以矿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目标,通过监测、评估、反馈、调整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探索并认识矿区土地复垦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内在规律,从而促使土地复垦不断适

15、应矿区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的管理过程。其表现形式为矿区生态系统在各组织要素(目标制定、规划设计、方案执行、监测评估、信息反馈、模式修正)之间层层递进、交替循环,并随着时间推移,呈现“从实践中积累知识,以知识指导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动态管理过程(图1)。需注意的是,在管理过程中,当土地复垦活动与矿区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水平满足或超过设定目标时,可跳过某一个或几个组织要素,更早实现系统内外部的平衡发展。3 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的组织框架解析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强调对矿区土地复垦发展过程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强调从知识管理到知识创新、从经验性管理到科学性决策管理的转变。针对矿区土地复垦发展

16、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以及适应性管理灵活性、动态性的管理特性,尝试构建了基于“目标制定规划设计方案执行监测评估信息反馈模式修正”6要素一体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组织框架,并对其实施环节进行阐释,各要素组织形式如图2所示。3.1 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是适应性管理各环节实践的基础。作为一种多目标兼顾优化的管理模式,土地复垦管理目标既需要满足土地复垦质量验收的标准,同时也需要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能否理解与接受。按目标实现阶段划分,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要求在土地复垦施工期结束后,能够针对具体生态问题消除生态胁迫的物理屏障,从而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创造基础条件。中期目标要求在管护期(一般35年)结束后生态系统能达到土地复垦的工程验收标准,即从形态上有效恢复矿区生态系统的景观结构。远期目标要求在宏观尺度上恢复和提升矿区生态系统整体质量与功能。图1 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螺旋式推进示意图Fig.1 The spiral propulsion of adaptive management of land reclamation in mining areas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