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逢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提案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23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旨在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提升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凝聚机器人产学研用多方力量,解决机器人应用推广难题。搭建“机器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合作。在此背景下,代表和委员们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建造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大局提出提案,自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聚焦 2023 全国两会关注智能产业前沿趋势2023 全国两会已落下帷幕,但各人大代表及委员们所提交的提案仍在引发持续讨论。每年初春时节,各行业、领域发展的呼声与建议都汇聚于京。今年,在
2、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建造等领域又传递出了哪些新的声音?本文对 2023 全国两会上与此相关的声音进行了部分汇总梳理。文/刘政鑫聚焦 2023 全国两会 关注智能产业前沿趋势 2023 年第 2 期 1DOI:10.19609/10-1324/tp.2023.02.006通过汇总梳理代表和委员们的提案,可以看出我国工业领域各产业的应用需求和发展趋势,更好观察产业现状,洞见产业未来。系统布局、自主创新带动机器人产业高速前行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许礼进:加强工业机器人高端应用建立创新机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全球化开放创新平台,整合全球
3、创新要素资源。构建新型举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建立起市场导向、产业主导、院所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共享的创新机制。联合行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重点攻关机器人智能核心部件与器件、机器人共性核心算法等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全域感知与智能决策、自然交互与共融协作等基础前沿技术研发,掌握引领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技术储备,支撑产业发展。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系统性布局仿生机器人鼓励扶植科创产业链,攻关仿生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推进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规划布局,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指导行业制定
4、数据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全面推进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仿生人形机器人开放产业生态,加速场景应用培育。支持整机企业牵头创建国家创新联合体,形成“点面结合”的长期持续创新机制,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以突破国产机器人起步较晚,且缺乏在中高端重点领域的示范,应充分发挥我国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在需求侧,可组织实施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验证工程,选择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建立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品应用示范线,有效填补应用空白,提振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中高端领域应用信心
5、。在供给侧,建议整合相关产业链的优势资源,甄选并组建若干由国内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商、本体制造商、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联合攻关团队,强化协同供给能力,针对性解决重点领域需求侧的难点痛点,形成解决方案并推广应用。全国政协委员、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可控提高国产机器人应用水平。充分发挥我国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在需求侧和供刘政鑫 本刊编辑2 机器人产业|ROBOT INDUSTRYhorizon视野 2023 年第 2 期 3聚焦 2023 全国两会 关注智能产业前沿趋势给侧两端同时发力,从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去调度力量推动国
6、产机器人的应用,推动国产工业机器人不断提升性能。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组织创建“产学研用金政”的协同创新机制,组织并推动机器人产业重大课题研究和关键项目的落实等。引导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出台更多政策,引导制造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战略,支持全产业制造企业普及数字化、网络化,实现智能化,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钟铮:鼓励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应用出台财税支持政策,引导产业快速建设;鼓励国产化应用,形成行业生态;激励技术攻关,打破行业壁垒。出台激励政策,通过揭榜挂帅、产学研协同攻关等形式统筹解决机理、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应用。同时,对减速器上
7、游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厂商进行激励和帮扶,构建国内加工保障能力并降低综合成本。标准、生态引领智能建造新进程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进一步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汇聚关键资源,进一步打造行业生态,加快体系化推进。加快体系化推进我国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核心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进一步健全覆盖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层级的成套标准,建立健全智能建造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实用性;在核心能力锻造上,着力构建统一的智慧建造信息化协同平台,进一步提升智能建造与 EPC 管理的协同性;着力推进行业上下游企业深度联通,进一步强化数据共享和项目全
8、生命周期集成应用。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应用鼓励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力度,支持相关核心零4 机器人产业|ROBOT INDUSTRY部件和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在现有龙头企业研发成果基础上,大力推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投入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试点推广,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以 BIM 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法规、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良性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精度、速度、带载能力、寿命等相关核心技术和部件加强国家级、行业级工业数据标准化
9、体系建设。建设新型工业化高质量标准体系,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主导进行工业大数据基础标准和关键标准的研制和应用,统一工业数据的应用规则和技术要求,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重点行业、领域、地区开展标准试验验证和试点示范,加快标准应用推广。优先探索并推进工业大脑等智能场景的落地和产业实践。利用“工业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企业应用与示范作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推进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落地应用,推动普惠 AI 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构建工业大脑新产业生态。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加快企业数字化建设,拓宽高端装备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加快企业数字化建设。在数据支撑方面,
10、继续加快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在数据安全方面,持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并定期针对新业态、新应用追踪评估数据安全风险,促进数据安全保护与时俱进。拓宽高端装备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职业培训通道、探索校企资源整合、加大高技能人才宣传力度等,建设和优化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从研究、应用、技能三方面做好分类培养计划,由科研院所和高校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则以基horizon视野 2023 年第 2 期 5聚焦 2023 全国两会 关注智能产业前沿趋势本素养和技能培训为目标,结合职业等级认定进行人才培育。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建
11、立产研协同新模式,发挥龙头企业龙头作用建立大型科技企业+重点科研机构的产研协同创新模式,打造中国的“微软+Open AI”组合引领大模型技术攻关。从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度出发,筛选技术基础好的产研机构,组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协同组合,发挥科研机构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研究优势。同时,发挥大型科技企业在产品化、工程化、场景化、商业化和数据化方面的优势,成为大模型技术攻关和应用的引领龙头。支持设立多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长期开源项目,打造开源众包的开放创新生态。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全局规划、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落地构建以领军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联合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
12、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专项的统筹和支持下构建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加速并追赶国际前沿水平,持续推进我国认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研发和升级。推进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各行各业的示范应用和规模化落地。快速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创新应用,加速实现教育、医疗、司法等领域优质资源的普惠供给,推进人机交互的智能升级,打造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新标杆,助力我国有效抢抓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红利。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副校长钱家盛:加速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强化校、企、研深度合作加大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建设,稳步推进“人工智能+学科群”培养模式,构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
13、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着重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推动生产、教育与科技前沿的密切融合。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智:开展先导地区智能汽车设施体系落地支持上海、武汉等有条件的地区从 5G新型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系统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培育相关的创新链和产业链。积极开展智能汽车示范运行、系统验证“人-车-路-云”协同体系,严格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智能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通过梳理代表和委员们的提案不难看出,技术研发和标准政策是两大主旋律,这也正是我国工业、建筑产业等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必然选择。两会上的行业提案让更多人看到了国家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美好未来,在代表和委员们的持续呼吁下,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建造等领域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应用落地,智能化、数字化将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幸福。在线阅读(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