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艺2023 年 8 期 135摘 要:农业结构调整是精准扶持“三农”发展,聚焦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举措,事关农民钱袋子的民心工程。凉山州作为四川省的一个边远少数民族,因其特殊的地域、文化、历史原因造就了特殊的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宏观政府政策的有力调控,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支撑,协力区域共同发展。通过对凉山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发展观念滞后、技术资金短缺、规模小产业链不全、产业化与品牌效应不突出、引导力度不强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促进凉山州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需要从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
2、专业化人才发展途径、打造全产业链特色品牌等方面着手,从根本上转变凉山州农业产业现状,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关键词:凉山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凉山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 谢贞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事关农民富裕、农村振兴、农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百年大计,农村的现代化出路在产业结构调整,在于智能化、智慧化农业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化发展为模式,全方位、多领域、宽结构的视角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打造符合与时代特色与需求的现代农业。凉山区以山区农业为主,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农产品结构形式较单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异
3、常严峻。为实现凉山区农民、农村、农业的开拓性发展,需要纵深推进产业结构化调整升级,必须协同推进共同富裕的步伐,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三农”事业的蓬勃发展。1凉山州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边陲,幅员面积60115平方千米,总人口数近450万人,可持续耕作面积约3.21万公顷,属于边远的山地农村少数民族,以传统的农业结构为主导,农业生产无论是形式还是规模都相对落后,交通也较闭塞,自然资源也较匮乏。受限于、地理、历史、交通、资金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凉山州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在十四五发展农业的红利条件下,充分发挥凉山州的地域特色,深度挖掘山地农业资源并结合市场需求,以绿色、生
4、态、有机为特色,以农产品生产为基地,主导农产品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山地农业发展新态势,凉山州农业结构有了稳步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发展,凉山州逐步形成了以“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畜牧、烤烟、蚕桑、林产品”为鲜明特色的八大生产基地,从生产到运输,从农田到商超,形成了全套产业链。此外,凉山州充分利用优势农业资源,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凉山州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发展山地农业与生态旅游,加大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建设,引入资本与运作,形成了系列的优势农业产品与农业生产基地。但同时,也该清楚地认识到,凉山州农业产业还需做大做强,打造持续优势特色,不断地以市场为主导,以客户
5、需求为目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持续引领农业产业的发展。2凉山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2.1基础建设与发展观念亟需提升转变要先富先修路,这个道理对于发展山地农村经济尤为重要。首先,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前提与基本保障是发展现代农业,而高质量的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套工程。凉山州作为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脆弱,缺乏大量资金作为发展先决条件,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空有一番雄心壮志但现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鉴于信息、技术、资金等发展的不对称,凉山州各级领导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上的认识也存在差异,虽然都明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意义,但在具体的落实上依然
6、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执行,很难摆脱这种循规守旧,思想不解放,认识不统一的观念。农民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模式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最后,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还是民众以及部分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等原因都严重地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影响了农产品产、DOI:10.15989/ki.hbnjzzs.2023.08.029农艺136 2023 年 8 期 供、销的正常运作,使得生产、运输、加工的成本变得高昂,不具备同市场竞争的潜能,削弱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大局与协调发展。2.2信息、技术、金融服务欠缺首先,信息的不对称因素造成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与客户需求,市场为指
7、导原则的交流、需求信息瞬息万变,鉴于凉山州的地理环境、硬软件设施建设、农众整体综合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受到极大的限制。例如:山区民众在何时、何地种植何种作物,农作物产品如何进行价格定位,如何确保种苗的质量、数量,如何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态势联系商家等等都需要做到精准的信息保障。其次,技术支撑存在短板。在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中技术支撑与服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期的作物选种、育苗直接决定最后的目标,产品是否满足市场的需求,能否带来可观的利润及收益;产中的技术支撑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农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服务,种植养殖的生产周期决定了技术服务的特殊性;产后配
8、套销售服务的匮乏直接导致潜在的客户资源的流失,也进一步打消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最后,资金缺乏力度大。高效的产出必须要求较高的前期资金投入,由于较高的生产风险与建设投资环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难以接受亏损的假设愿景。2.3规模小、产业链未形成我国自1982年践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农民作为土地使用的所有者,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了三农事业的第一次实质性的飞跃。凉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农业生产难以规模化,田、土、山、水等生产要素尚难以流通,张家种稻,李家种麦,自然很难统一。此外,虽然当地也强调要打破区域限制,但跳出辰溪看辰溪,站在更大的市场范围
9、来看,这种布局依然是小而全、缺少辰溪的特色。最后,资金投入存在严重不足。从其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成功区域经验来看,要使农业产品形成产业链,先是加强龙头企业的发展,后续带动地方产业的调整发展,加强区域协调与联动,打破区域壁垒。目前就凉山区整体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而言,还缺乏这样的龙头企业以及配套的流通企业与设施。2.4宏观扶持红利需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到的面广,无论是从技术、产品、运输、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配套的系统产业建设。大量实践证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第一,四川省凉山州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其他地方一样,资金缺口大,且短时间难成效应,特
10、别是近三年期间,经济发展大受影响,农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引导力度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二,凉山州大多数农民岁数偏高,年轻人不愿继续留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辛辛苦苦的劳作换不来相应的报酬,家庭幸福得不到保障,作为劳动生产力的先决条件,没有了劳动力谈何生产;第三,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效益低、资金周转量大等特点,当地部门缺乏足够的生产运作资金,从而影响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且信贷部门对农业贷款有诸多限制,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乡村特色建设中,特别是投资回笼快的项目。3凉山州农业产业结构调对策研究3.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随着村村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凉山州的交通得到了大幅的改善,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
11、障。凉山州以打造高标准质量的农田为建设目的同时兼顾乡村河道农业污染的全方位治理,强抓严管地打造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有机农田、生产田道、机耕道路的建设,充分利用每一片山坡、每一道沟壑、每一条小河,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州政府根据十四五乡村发展规划指南,多方位、全领域筹措资金,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将生产条件差、产出效率低的农田综合进行改造,因地制宜、资源互补、综合利用,保证农业用水灌溉、产品运输从根本上得到保证。特别是将梯地、梯田综合改造利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夯实农业基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增加种植效益。3.2强化人才
12、、技术支撑“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技术、在人才,人才作为劳动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抓手,着手培养并打造适应新时代环境下的新型农民,通过追、比、赶、学、超等途径带动农民学习热潮,练就娴熟的技艺,综合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具体做到:一是加强农村技术骨干的培养,将一批土专家真正锻炼成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老专家;二是完善“三农”干部配备、管理、使用和培训机制,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人才成长体系;三是建立以市场为需求的导向机制,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的现代农业体系,农艺2023 年 8 期 137按照供求需求完善地域发展特色模式;四是提升乡村农业的硬软
13、件设施建设,构建及时的、对称的信息沟通渠道;五是围绕“种什么学什么,缺什么学什么”精准实施农民培训项目和素质提升工程。重点抓好种植、养殖两大产业技术,以及“村社合一”、产品加工、电商销售等培训,因“村”施教、因产施教,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监督,保证规范化生产,提高产业发展效益。3.3优化合作社模式与产销对接方式凉山州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中,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大力推广各乡县的特色产品,不断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提高农户的参与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不断的探索中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了稳定的合作经济规模与形式,管理规范、竞争有序,不存在恶性竞争的局面。基于现代农
14、业、农产品、农户与商场的新型合作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减低农业生产风险,使得农户的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的西南腹地,凉州山充分发挥市场需求与政府扶持的优势,统筹各方资源,内挖潜能、外借支柱,积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将绿色天然有机蔬菜、水果源源不断地运往沿海各大城市,推动“川货出山”。随着网络平台的搭建,农户能根据千里之外的顾客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导向性的功能,不断促进凉山州与沿海城市的交流,加速了农业产业化的调整发展。3.4优化布局结构,打造特色品牌凉山州应充分利用
15、集体耕地、山地资源,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和高产农业。全方位打造有特色的农产品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使农户致富,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打造有特色的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凭借龙头企业的引领、种植大户的规模化生产,以及家庭个人农场和新时代农合社等经营主体的带动,大力提倡生猪养殖、林下养鸡、茶叶种植、辣椒和大福姜等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凉山州积极打造示范区,塑造特色品牌。一个示范园区,就是一个特色品牌,就成为一个亮点、一面旗帜。通过资源整合;同时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经验开展示范,争取最大限度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时刻把握市场需求导向,掌握驾驭市场的本领,促进农业产业的
16、升级调整发展。4结语凉山州结合自身地域实际创新探索农业产业新发展模式,以绿色、安全、生态、自然为特色加快构建适宜当地发展的种植、养殖、加工、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供应模式,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益双丰收。凉山州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打造特色龙头企业为引领,新型农村合作社为枢纽,以特色产业基地为单元,壮大农户生产规模,拓展销售渠道,加速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实现农村、农民、农业的三丰收。在政府引领方面,积极转变方式方法,形成运作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全力推进凉山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需要全面摒弃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命令方式,以积极的姿势引导与服务,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优质服务等方面加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参考文献:1周岩.城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的思考J.农技服务,2007,24(07):107-108.2刘颖.关岭县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J.理论与当代,2020(08):33-34.3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第五十七期中青班第一课题组,焦玉石,郑钦.贵州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风险与对策J.理论与当代,2019(11):32-34.4余海,陈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