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2.36MB ,
资源ID:2541691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5416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南宋戏曲世俗化形成以及传播途径_洪博涵.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南宋戏曲世俗化形成以及传播途径_洪博涵.pdf

1、Vol.44 No.3Mar.2023第 44 卷 第 3 期2023 年 3 月赤 峰 学 院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中国戏曲是一种包含诗、歌、舞综合因素的戏剧样式,戏曲建立的首要条件是“曲”,“曲”是一种集语言、文学、音乐成分为一身的艺术形式,它既遵从语言的声律词格,又有某种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规律,其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恰好与中国戏剧世俗阶段的到来相辅相成。南宋戏曲承北宋而来,衣冠南渡后,戏曲种类骤增至50多种,其中南戏影响最大。这些不同门类的艺术汇聚一地,通过同

2、台演出、交流和竞争,对戏曲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题材方面可通过彼此移植,扩大反映社会生活的领域;在艺术上通过取长补短、吸收各种审美因素,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以满足广大市民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戏曲是南宋封建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经济极大繁荣的结果,是中国戏剧发展史的重要篇章1。一、中国戏曲起源概述戏曲即指中国的传统戏剧。戏曲作为一个专门的艺术名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宋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首次从理论上把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戏剧定名为戏曲,从此约定俗成。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学术界遂将宋代以来的杂剧、南戏乃至地方戏都统称为戏曲。中国戏曲起源很早,形成却很晚。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是与表演艺术紧密结

3、合造成的。只有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等到其他艺术趋向成熟后才能为它提供艺术基础。所以,一般认为南宋时温州一带的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形成的标志。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它已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人类的文化遗产2。二、南宋戏曲世俗化发展的音乐基础(一)市井音乐兴起与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恢宏华丽的宫廷乐舞不同,伴随着宋元商贸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空前壮大,备受新兴市民青睐的小曲、说唱、戏曲、小型器乐等市井音乐的蓬勃兴盛并日益繁荣。市民成为社会音乐生活的主宰,这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次重要的转型。市井音乐娱乐活动的产生,说明宋代的艺人已不是唐代那样靠宫廷、官宦、贵族蓄养,他们的社会与经济地位已相对独立,

4、他们的音乐表演活动走向了职业化,并具商业化也从此开始3。(二)宫廷音乐渐衰宫廷音乐同迅速崛起并具有崭新风貌的市民音乐形成鲜明的对照,宋朝宫廷音乐则是一片雅乐重铸的复古风景。宋初宫廷通过承接南唐系统的江南音乐,间接继承的是隋唐燕乐遗制,故宫廷雅乐、燕乐、鼓吹乐、大曲各类音乐的建制、内容齐备。与隋唐燕乐相比,宋代宫廷音乐较唐代已远为逊色。收稿日期:2022-10-23作者简介:洪博涵(198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沈阳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责任研究”(AAA150009-104)论南宋戏曲世俗化形成以

5、及传播途径洪博涵(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03)摘要:南宋在中国戏曲传播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代,遍布各大都市的瓦舍勾栏,为戏曲的广泛传播准备了合适场所。一批生活于市井,同时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书会才人”成了戏曲传播的第一创作者。文中主要从南宋的戏曲世俗化的形成以及传播途径进行探究,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南宋戏曲世俗化的发展进程,也有利于对中国音乐发展史的研究。关键词:南宋;戏曲;世俗化;传播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3-0068-0568-DOI:10.13398/ki.issn1673-2596.2023.03.007宫廷音乐机构规

6、模大大缩小,乐工只有数百人。宋初乐制循后周,设教坊,所奏乐曲十八调四十大曲,大都是经由五代各小朝廷保存下来的唐朝宫廷乐舞,且不可能全部演出。(三)南宋的词调歌曲自文人介入曲子歌词创作之后,其语言风格、音乐风格以至审美的标准,顿时具有了浓郁的文人气质,被称为文学史上的宋词。词人特别注重词的文情与曲调的声情相结合。填词之风的盛行又促进了新的词调不断产生,更有词人兼音乐家常为自己所做的新词因词度曲,一时词调音乐迅速发展成为一道波澜壮阔的巨流,掀开了音乐史上新的一页。宋词有大量的曲牌,是当时及后世多种音乐形式的涌现和构成的主要因素,尤其为唱赚、诸宫调、杂剧、南戏等综合性音乐形式的形成以及戏曲的成熟奠定

7、了基础。(四)缠令、缠达和唱赚两宋的民间,至少有三种流行的声乐套曲缠令、缠达和唱赚。缠令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中间插有同宫的若干不同曲牌;缠达前有引子,引子后由同宫的两个不同曲牌不断反复联成。唱赚在声腔曲式上极其复杂,几乎综合了当时各种声腔的优长,曲调丰富,曲式复杂,既包括慢曲、曲破、大曲等传统艺术歌曲4。(五)说唱说唱技艺大致分有两支:一支是说唱受音乐影响较深的诸宫调;一支是直接从曲子音乐发展而来的鼓子词,在文人中间流行。虽然它们都在元代衰微,但由于它们的音乐组合形式都是曲牌的连缀,所以都为曲牌体音乐的成形提供了重要基础。(六)戏曲音乐1.宋杂剧宋杂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宋杂剧

8、有相对完整的表演结构,包括艳段、正杂剧、后散段3个部分。艳段表演生活琐事,有着简单的情节,相当于楔子的作用;正杂剧即杂剧的主体,用于对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后散段又称为“杂扮”,是一种临时的滑稽表演,可加演或者不加演。(2)宋杂剧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角色行当。其中主要的角色有末泥、装旦、副净、副末、装孤等。末泥相当于男主角,是主要演员兼导演;装旦扮演妇女,是对女主角的称呼;副净是丑角,一般扮演滑稽可笑的角色;副末则以副净为对象,与其配合,打趣逗乐;装孤是扮演官吏的角色。杂剧的角色是后世戏曲中“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雏形。(3)宋杂剧有滑稽戏和歌舞戏两种。滑稽戏以对白为主要表现形式,歌舞戏

9、以歌舞表演为主。(4)宋杂剧的音乐有着十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如莺莺六幺诸宫调霸王藏瓶儿法曲卖花黄莺儿四段杂剧,就分别对大曲、诸宫调、法曲和词调黄莺儿的音乐素材进行了借鉴。(5)宋杂剧的剧本大多已失传,只有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还载有其280多个剧目名称。另外,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繁胜录 等都为我们保存下了许多了解宋杂剧的珍贵资料5。2.南戏南戏兴于北宋末宣和年间的浙江、温州一带。初为在温州永嘉一带民歌、曲子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演唱当地的“村坊小曲”,故初名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南宋时进一步吸收大曲、唱赚、诸宫调及北杂剧的养料。南戏发展至南宋绍熙年间在杭州风行一时。南宋中期足迹遍布浙江

10、、福建、江西。从称谓上区别于北杂剧而称南戏。南戏的发展虽然比杂剧晚,但因流传有较完整的剧本,如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王焕乐昌分镜等,所以学者们多以南戏作为我国戏曲艺术完全成熟的标志。南戏的音乐组织结构早期受姊妹技艺的影响,采用当时词牌联唱、鼓子词、大曲多遍结构,同时采用最为常见的同一曲牌多遍连唱形式,也有如张协状元采用的缠达形式或缠令及唱赚的音乐联套、大曲的音乐摘遍等,体现出了自己的创造性6。三、南宋戏曲世俗化的形成机制(一)宋代都市的繁荣戏曲的形成与两宋社会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南宋社会生活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南宋城市商

11、业经济的大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戏曲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众所周知,宋代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已发生动摇,人们再也不以经商为耻,反以为有利。南宋艺术研究69-更有长足发展,并得到舆论的支持,并认为士农工商,不可缺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国富民足,杂剧演出获得经济支持。同时,以营利为目的的瓦舍勾栏演出,与商品经济相结合,促进了杂剧的发展,商家往往以优伶杂剧吸引广大顾客7。可见,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戏曲的兴盛,而戏曲的兴盛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二)戏曲演出场所瓦舍勾栏的形成在宋代产生了许多大型的文艺演出场所瓦舍,每个瓦舍里又拦出一个个以供演出的圈子,叫作“勾栏”。大的瓦舍可容

12、纳观众数千人。由于宋代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不少繁盛的大城市。南宋偏安一隅,瓦舍勾栏依然众多,仅临安城内外就有瓦舍23处,其仅北瓦一个瓦舍就有勾栏13座。在瓦舍中,不但设有勾栏,还有众多的饮食店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在勾栏中演出的节目有杂剧、杂技、讲史、说书、皮影、傀儡、散乐、诸宫调、角抵、舞旋、花鼓、舞剑、舞刀等等8。瓦舍勾栏的形成,对中国戏剧,特别是宋杂剧的兴盛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瓦舍勾栏为各种艺术样式相互学习、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为戏曲的全面综合提高提供了条件。(三)戏曲世俗化后的观众群体以手工艺者、店员、商贩为主要成分的市民阶层,作为城市文化的独特载体,市民文化在宋代终于形

13、成。除了那些文人士大夫外,绝大多数市民文化素养不高。这种低层次的文化水平与相对发达的城市生活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为适应生长的环境,缩小社会与自身的差别,他们往往通过各种娱乐活动,特别是“看戏”来吸取知识。另外,市民对文化艺术的渴求以及对节目欣赏的兴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戏曲便符合了这种文化消费观,因而也就在南宋更加兴旺起来。(四)书会才人的出现随着瓦舍勾栏中演出的繁荣,出现了与戏剧形成关系极为密切的组织“书会”。一批下层文人为戏曲写唱词,作剧本,形成了一批职业的脚本撰写者“才人”,他们也成立了自己的行会组织“书会”,以协调商议创作。书会才人的出现,对中国戏曲的产生影响是巨大的。书会才人具有较高

14、的文化修养、社会历史知识和娴熟的文字表达能力,可以为戏班提供诸多新剧目。而且把写作目光直接对准观众,了解观众的趣味,并在反复的演出中不断修改提高。(五)民间文艺的繁盛与竞演促进戏曲的兴盛宋代是我国民间文艺品种最多的年代,北宋有20多种,南宋骤增至50多种,有讲史、小说、说经、诸宫调、鼓词、皮影、角抵等其他艺术。戏曲正是在与这些兄弟艺术同台竞演中逐渐成熟发展的,它们通过竞演,在剧目上互通有无,在演技上取长补短,共同争取观众,开创一代文艺之风,最后戏曲获得全面胜利。四、南宋戏曲世俗化的表现(一)创作题材的多样化宋代戏曲创作的题材相当广泛,就塑造的人物而论,有才子佳人、士农官商、神仙道化、帝王将相以

15、及新兴的城镇市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院本杂剧名目”中,表现市民生活的剧目占了189种,这在以往的各类创作中是不曾有过的。就表述的故事情节而论,有反对封建束缚争取婚姻自由的、有批判文人做官后忘恩负义的、有表现普通市民生活的等等。(二)剧目内容的现实性王国维、任二北曾在优语录优语集中将80种宋杂剧按内容分作4个大类,其中属“丽言诮语”的有14种;属“讽刺大臣”的有24种;属“讽刺时事”的有35种;属“讽刺皇帝”的有5种;属“直干时事”和“君臣自嘲”的各有1种。这里表现对国家政治干预的讽刺剧目几乎占了一半。可以说,戏曲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呼声,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现实性、人民性。(三)市井生活

16、的突出反映南宋由于城镇商业贸易的大发展,形成了一大批社会结构颇为庞杂的市民阶层。而都市中瓦舍的出现与繁荣,又给宋代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较大的变革,形成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流的戏曲作品,改变了宋代以前文艺作品主要是描写统治阶级或文人雅士的生活内容。这种创作倾向的改变尤以杂剧院本为鲜明,主要是反映都市生活,且表现的生活面非常之广泛,几乎触及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类剧目主要有闹棚兰闹学堂坏粥店坏食店双斗医宽布衫等9。艺术研究70-(四)演出场所的规范化宋代戏曲演出的场所,在城市主要为瓦舍中的勾栏,在乡镇和农村则为庙会。与庙会这种既有的演出场所不同,勾栏的产生是与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它不仅促进了戏曲的发展,也带来了演出场地的固定与规范。随着瓦舍中固定演出的出现,大批相对稳定的观众也逐渐产生。艺人们就必须重视观众对演出的反馈,以争取在艺术商品化的瓦舍场上的优势。因此,宋代固定而且规范的演出场所勾栏的产生,是戏曲前进道路上的极大进步。五、南宋戏曲的传播途径(一)文本传播“文本”原是西方现代文艺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这个词含义丰富而不易界定,一般地说,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我们这里所谓的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