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北京文化创意北京文化创意2023.3摘要:通过游客对场景情感的评价,可以引导城市文旅空间场景的改善。然而,由于现有的场景评价大多停留在经济效益与功能性陈设上,与互联网驱动下的新型文旅场景的设计和现实的游客感知始终存在一定的偏差,其场景创建与设计更新的过程需要融入多元化的理论与实践手法。本文以20个杭州文旅空间为例,通过引入场景力这一概念构建游客对场景感知的量化模型,得出场景设计的构成因子对游客的主观感知具有一定的影响,并据此为文旅空间的场景设计优化提供新的方法论。关键词:场景力 场景感知 文旅空间基于场景感知的文旅空间场景力量化基于场景感知的文旅空间场景力量化与设计法则研究
2、以20个杭州文旅空间为例*与设计法则研究以20个杭州文旅空间为例*朱宸 金淑敏 石坚韧引言了解游客对场景意象的感知方式可以为城市文旅空间的设计改善提供思路。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通过个性、结构、意义三部分归纳概括了城市意象的生成方式。但在现如今这个智媒与体验型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游客对场景意象的感知程度往往取决于游客的综合感受,而不是单独场景的渲染。在旅行的过程中,场景通过一定的方式与场景之外的人产生一定的联系,其虚无、不可测。然而,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空间层次与场景的构成极其丰富多彩,从微观角度看,空间场景对人的吸引往往由丰富的元素构成,同时,其以一种相对恒定的方式集合起来并通过情感意象作用
3、于人的行为判断。对于文旅空间场景的评价体系,在目前的市场中以评分体制与语言评价体系为主。其中,大众媒介中的评分体系完全数字化,与背后影响因素的关联性断裂,场景主体很难通过单一的评分进行合理、直接的更改;而语言评价体系由于其数据冗杂、整合困难,信息片面、主观等问题,导致利用率低下,因此现存的主流评价方式,其往往仅停留在评价阶段,并未对场景的二次设计与评价升级产生积极的作用。随着“场景旅行”模式的不断推广,在构建场景意象的过程中,由其抽象化的本质所带来的相关性问题逐渐显现,如:设计师与开发商过多基于城市整体顶层规划与商业逻辑而考量,忽视了底层大众情感感知与单体空间的设计优化,从而导致情感互动失效;
4、再者,网红效应下,场景设计过于注重数字化媒介的二维视觉表达,轻视了线下场景体验的多感官综合影响力。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场景力”这个概念,利用场景构成要素进行拆解,并根据实际场景进行量化分析,使之符合地方文化特征后以寻找其中的相关性联系。针对空间场景营造的理论与场景力的定义有很多。“场景力”这一概念最初由新芝加哥学派代表特里克拉克和丹尼尔西尔在其场景一书中提出,他将城市的吸引力定义为场景的力量,并证实场景营造可以不断激发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从空间场景必须考虑的经济角度来看,研究发现,场景力能有效引导消费体验,将场景多维度、多元素的耦合叠加,扩大单一场景的影响力。从情感维度来看,通过实地项目证实,
5、场景力能通过场景营造转化为城市的情感*感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GJ202208002)朱宸团队所有成员的积极参与,为本文提供了部分基础数据资料。王喆,王玮(2022)。生态绿色餐饮景观作用品牌认知实证研究以天府沸腾小镇玛歌庄园为例。中国市场,(07),121-123。文创内页2023-3.indd 20文创内页2023-3.indd 202023/6/27 9:51:332023/6/27 9:51:3321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北京文化创意北京文化创意 2023.3 林峰(2022)。休闲街区:城市更新下的“新场景”。中国房地产,(08),18-21。Liu Ying,Deng Wei,
6、Peng Li(2019).Building a Framework of Evaluating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bjective Evaluations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s.Sustainability,12(1),167。Gabriel Moser(2009).Quality of Life and Sustainability:Toward PersonEnvironment Congruity.Journal of Environme
7、ntal Psychology,29(3),351357。Deng Zhaohua,Chen Dantong,Qin Xiaoling,Wang Shifu(2021).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o residents perceptions to historic urban center in megacity:a case study of Yuexiu District,Guangzhou,China.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20(5),566-580。汪原,凯文,林奇(20
8、03)。城市意象之批判。新建筑,(03),70-73。价值,并且其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增加空间设计概念的落地性。但是目前,场景力理论很少应用于具体的文旅场景设计方面。一、文旅空间中游客的空间场景力感知(一)城市文旅空间的场景设计现状在新商业背景下,场景设计是城市文旅存量改造与创新营造的有效工具,其在商业模式创新与线上引流和线下人流聚集方面均有实践,且已被证实有积极的效果。而现有的文旅空间设计在场景营造方面仍有欠缺。在20世纪,文旅空间的建设大多以建筑新建与自然环境景区建设,到本世纪开始以区域为范围进行街区建设,近10年多以点至面,进行大批量的空间场景存量优化。但上述设计模式皆以建筑结构与场景功
9、能性更改为主要设计思路。在这个过程中,空间形态与场景视觉管理被视为设计核心。设计师往往注重装饰风格化,并打造以IP符号为主体的视觉管理。例如:杭州广莲申、北京喜茶前门大街店,多是以装饰性构件堆砌作为主要设计手段。这些设计手段无法满足除视觉美观以外的其他功能性需求。同时,现下对于文旅空间的场景设计也缺乏对于游客情感的考量。由于空间维度的场景力最早在商业运营模式中被提出,并大量运用于商业美学空间的升级,在国内,目前凡是维持高水准场景体验性的文旅空间,几乎都是“全自持”和“强运营”:通过产权归属相对统一,从顶层设计的维度进行统一管控,设计手法单一;强控日常运营细节,不仅仅是场景整体风格,甚至包括空间
10、门头、字体标识、陈设布置等细节,来为整个场景的意象构造品质服务。因而当文旅场景设计关注于提升经济价值、城市政治文化建设、吸引投资者时,在经济和环境方面很可能取得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中,社会情感则被视为次要考虑维度。一般的文旅场景设计主打商业、风格、产品配套维度,而设计师的商业风格与游客情感感知作为一对固有矛盾,空间设计者由于受到文旅场景背后的商业逻辑与文化符号所束缚,其先入为主的代入感使其往往很难让从未了解过的陌生游客产生共情,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游客本身的情感感知方式。因此,城市文旅空间场景设计应该以注重游客视角的情感获取与表达方式,而不是专注于客观维度的设计改善,最终应通过场
11、景情感设计来实现城市文旅空间发展的社会可持续性。(二)文旅视角下游客的意识形态推动场景力的营造了解游客的场景感知是制定文旅场景设计策略的前提条件。在解决文旅空间可持续发展问题时,游客是需要关注的主要参与者。研究显示,环境感知在由心理转变主导的行为驱动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其中,情感地图表明,场所感能代表个体对环境的期望与关注所产生的环境满足感与依恋感,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情感驱动,弥补环境条件的不足,使空间场景不因场景构造的局限性而吸引力逐步衰败,从而获得空间场景的可持续性发展。个体满意度与客观场景设计质量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早期由研究人员提出后并证实,个体认知、行为驱动、能够表现出对一个地区的满
12、意度。这一概念指出:当外界环境支持人们的活动时,人们就会在他们的互动中对环境尊重,从而建立起一种双向的联系。由此,场景空间环境的优化能够有效提高个人对场景情感意象的感知与表达。然而,由于情感的抽象与虚无性,使得其很难与客观设计元素进行高效联系,因此对于场景力塑造的复杂性与其设计难度随之而升。另一方面,情感意象能对个人对场景的满意度进行具体描述。从方法论角度,草图法和认知法从物理结构的维度识别个人与城市环境的情感定位与满意度评测,而经过扩展,利用情感进一步呈现了个体对城市场景的满意度,试图引导城市场景美学更加关注城市形态的人文情感方面。在设计实践中,辅助游客识别并感知场景环境,并了解这种感知文创
13、内页2023-3.indd 21文创内页2023-3.indd 212023/6/27 9:51:342023/6/27 9:51:3422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北京文化创意北京文化创意2023.3因素与情感生成机制可以帮助文旅规划师与环境设计师在空间场景的设计上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虽然场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与空间的一致性,但针对旅行空间进行设计时,由于过分关注其历史文化、经济效益等价值,从而忽略了对游客情感获取的关注,且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因此,在设计决策方面,需要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从情感意象的生成机制入手,弥补空间营造的不足,寻找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与思考维度。(三)场景力驱动游客的行为意向假
14、设人同时面对1个或多个空间场景,每一个场景都会通过一个抽象的手段吸引人前往该空间场景的内部,我们把这些吸引手段统称为“场景力”。在物理学中,力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变的根本原因。在空间场景范畴中,“场景力”也是同时对场景的意象表达与人的意象感知的形成与变化的根本原因。从宏观角度来看,“场景力”越大,越能吸引人进入该场景内部,且停留时间越长,留下记忆越清晰。类同于物理学中力的三要素对力的影响一样,场景力会受到场景的各类构成元素的影响。因此,探索“场景力”的关键即为寻找最具影响力的场景构成。场景力对于人的行为意向的驱动效果与人对场景构成元素的评价息息相关。我们依据评价是否可量化分为客观模型与主观
15、模型。其中,可量化的客观模型对于建立文旅主题下场景力的评价体系与建设标准具有可操作与易推广的意义。表 1 调研场地基本情况统计表文创内页2023-3.indd 22文创内页2023-3.indd 222023/6/27 9:51:342023/6/27 9:51:3423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北京文化创意北京文化创意 2023.3二、研究区域与模型设计(一)研究区域杭州自古以来便极为重视文化旅游场景开发。从“西湖十景”到“新西湖十景”,杭州通过开发自然景观场景,通过商业引入、文化构建、IP开发等方式,构建了一大批高标准、强热度、可持续发展潜力强的城市特色旅游场景。在杭州的城市设计与市政建设中,旅游业
16、是其城市竞争力发展打造的核心重点之一。继互联网数字技术产业在杭州孕育之后,杭州功能性发展重心逐步向钱江新城CBD转移,旧城区的主体产业向文旅产业倾斜。在新商业发展背景下,线下实体营销多以场景为核心,在网络媒介高度发展的城市新城,“城市意象店”作为主要营销亮点的案例已得到了初步的实践与大量正向反馈。本项目通过研究场景力的生成方式,旨在对杭州旧城的文旅空间存量优化与杭州新城商业场景的情感意象营造提供量化模型与具体建议。文章通过实地采访与网络数据分析,最终将杭州旅游热点目的地分为三大类文旅空间:历史人文类,自然风景类,现代潮流类。根据游客人流、知名度等多因素筛选,选取三类中典型景点,共计20个进行研究(见表1)。历史人文类包括灵隐寺,良渚文化遗址,拱宸桥,中国茶叶博物馆,小河直街,河坊街,丝绸博物馆,雷峰塔,南宋御街。其中良渚文化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杭州市乃至中华文明史的解读具有重要作用,大运河周边景区如小河直街、拱表 2 问卷场景构成要素明细文创内页2023-3.indd 23文创内页2023-3.indd 232023/6/27 9:51:342023/6/27 9:51: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