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 ,大小:1.68MB ,
资源ID:2564627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5646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得意与放逸——浅析罗戟人物画的创作法度_芦甲川.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得意与放逸——浅析罗戟人物画的创作法度_芦甲川.pdf

1、120美术家 ARTISTS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4期得意与放逸浅析罗戟人物画的创作法度芦甲川自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画家们就开始探索人物画的价值本体和创作法度:东晋画家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了“生气”“骨法”“神气”“情势”等美学范畴;南朝齐梁时期画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绘画“六法”;唐代张怀瓘在画品断中提出了“神、妙、能”三品论,张彦远又提出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品论;到了宋代,黄休复又提出“逸、神、妙、能”四格论,首推“逸格”为最,这些理论多是品评人物画家或作品的,有着重要的本体论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这些人物画的传统范式愈加

2、变得式微,当代的画家们积极探索人物画新风,画家罗戟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直致力于传统创作法度的实践和研究,不断探索传统人物画表现的多元审美路径。中国传统的人物绘画尤重“得意”与“放逸”,所谓“得意”,也就是画家所领悟的心象和意象,其直接构成了作画的胸臆和笔意,进而体现画家对所绘人物的观念和态度。而“放逸”则揭示了画家的性情和品格,是画家的“神、气、韵”在画中的凝聚与生发,也是画家无拘无束的性情流露。“放逸”与“气韵”同出一理,画之法度达“放逸”者,即入张彦远所述的“自然”之品,也即“逸格”的境界。中国传统人物绘画是通过人的形象,来比拟于天地万物,表现生命的气韵与生机。画家也只有在这种审美境域之中,

3、才能体会畅快、顺达和逍遥,入“放逸”之玄妙。罗戟是中国传统画学思想的坚守者,秉承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精髓,尤善于从画面的空灵、洪荒、寂寥、惨淡之处把握人物神韵的特征与情势,再从审美品格入手,楔入“自然”随性的“放逸”境界。罗戟在大学时期就专注于人物画创作,其作品大海的女儿刊发在1984年第11期美术杂志封面上。在该作品中,罗戟探索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多元表现方式,采用装饰、构成、对比等观念,通过线的有机组合,把人物以剪影的形式置放在大海之间,再通过线的分组布局,把游鱼、浪花、海贝抽象成了一个个视觉符号,让黑蓝沉郁的大海烘托出橘红色调的母子形象,形成装饰性极强的对比效果。这成为罗戟在传统绘画观念下对

4、人物画多元表现的大胆尝试。在夜游赤壁图中,其探索了构图的多元程式,通过人物、行船、山林、浪花的上下排列和垂直布置,使画面古朴雅致,别具特色。在松荫高士图中,罗戟用随意狂放的笔墨概括人物,又用淡色点缀古松,体现了“得意”与“放逸”的双重审美意趣。罗戟将古典美学观念化为自我的创作法度,在创作中深层次地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不断探求着中国人物画新的表现范式。数年来,罗戟在传统人物画的创作上进行着多元的探索实践,其出入于梁楷、八大、石涛的画理之间,取诸家之长生自我面目,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罗戟深谙传统的画法与画理,尤其是在对传统美学思悟上有着自我的独特见解,因而,他的人物画,多随心意而生,而不以客体

5、为参照,其题材多取于古代先贤、隐士、智者、高人、罗汉等,以饮茶、抚琴、听雨、独钓、冥思等为情节,将人物置身于山川河流、青松古藤之间,来体现“天人合一”“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他的笔墨点画之间,形态万千,肆意勾勒,各具其形。在他创作的达摩渡江图中,罗戟通过几条随意的墨线使达摩形象脱颖而出,再通过几笔浅淡的远山和几片苇叶使画之意境灵动自然,意趣横生。寂寥、空灵成为罗戟人物画的主要审美格调。在人物形体的刻画上,罗戟的创作皆由感悟而来,其把人物品格性情视为主骨、把人物德操视作眉目、把人物俊逸雅趣化作四罗戟 无量寿佛 纸本设色 6355厘米 2012121美术家 ARTISTS品评美术观察 ART OB

6、SERVATION2023-06肢、把人物心思神韵融为动势,笔简形具,得之自然。罗戟的画在墨法上,尤重浅淡清逸、疏简邈远。在用笔上,其线如流水,畅快洒脱,随心随性,一气呵成。在罗戟看来,所谓画人,画的是意中之人而非客体,正如南朝宋王微所说的“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在画面的呈现上,罗戟的人物画多布色淡雅、朴拙荒疏、去繁就简,以求人物神态的自然生动,也正体现了杜甫所说的“元气淋漓障犹湿”,这恰恰是中国传统美学所倡导的艺术精神。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创作法度,即先生气韵,再生骨法,正如郭若虚所言“气韵非师”,其皆源于画家对客体的感悟,是作画者审美品格的个性显现。罗戟的人物绘画,引人之处就在于画面的韵律感

7、和生动性,其显著的特点就在于“静”和“柔”,画面上下无一死线,落墨设色自然天成。在无量寿佛中,罗戟采用细笔塑形貌,用线清逸淡雅,柔和自然,再用粗笔大墨绘其衣袍,笔痕朴拙荒奇,如磐石枯木;画之点睛之处,在于寿毫佛指之妙笔,几根淡线勾勒,让佛法随意而出,人物鲜活于纸上。观看他的无量寿佛,作品中流淌的“静”是其画意与胸臆的契合,也是其参佛悟道的境界,是画家对生命的思考和审视,更是“得意”的外在映照。而其中体现的“柔”之意韵,则是罗戟心性至善、品格学养的性情写照;是传统美学中“大柔非柔”的命题显现;是画家“神、气、韵”相互融合的“放逸”精神的表征。这种“得意”与“放逸”的精神,同样体现在他的操琴觅友图

8、中,此画人物清逸萌动,雅趣横生,肆意勾勒,三五笔成,尤其在人物脸上点上一笔红色,让高逸之士性情不失,让困倦书童愈加酣然。罗戟的人物绘画,多出之于观念和心悟,是其对客观世界的融合与再生。其画人物,多随着胸臆、情势淋漓而就,笔墨所到之处,生气圆满,胸臆聚合之间,骨法自成,这种境界和开悟,是其数十年艺术修养积淀所成。中国古代画家画人物多不仅求外形之似,更是通过人之性情、德操绘其体貌,去获得意境的高远与无限。罗戟正是这样一个传统观念的践行者,他把绘画看作对人物品格性情的塑造,将人物比附于天地自然,意化笔墨、随情取势、相由心生、出入穷奇,借助人物形态来实现美学中的“天人合一”法则,体现自我的妙悟与感知。

9、在罗戟多年的创作中,一直在突破即成观念的羁绊,来探究人物画的多元表现法则,这种带有愿望理想和求新求变的创作思维,成为罗戟人物绘画独特品格的价值显现。在罗戟诸多的“罗汉图”中,其习惯于从道法自然、随心随性的顿悟中来塑造人物灵神入定的瞬间形态,如在半托迦尊者中,人物盘坐蒲团之上,双手托举,张口闭目,以示得“道”。在红衣罗汉图中,罗汉双手扶杖,回头凝望,入定冥思。这种妙悟和意境,也正是五代画僧贯休画罗汉时,图绘深目高鼻各具异能的法相显现。罗戟在塑造的众人物中犹善画罗汉、观音、隐士,笔下的罗汉个个形象迥异,各具奇态,其多以粗笔大墨刻化肢体,再以淡线塑其形貌,以示觉悟圆满、法相万千。在达摩像中,罗戟刻意

10、在达摩头上前后绘出两大肉髻以示异相;在伏虎罗汉中,罗戟又将罗汉掩遮在宽袍之中,只露髯面环眼,让人物入定凝神冥思。罗戟笔下的观音面目纯朴、慈悲谦和,他的用线用色,一气贯通,如在其所绘的观世音菩萨中,罗戟用清逸的墨线自由意化观音之面,再随情势简塑观音之身,画中观音怀抱婴儿、性情尽备,盘腿赤足,端目凝神。罗戟刻意避开观音的庄严,把观音画成了博爱的母亲,这种创意手法,是罗戟不拘章法的个性所现。罗戟画隐士,往往去繁就简、不拘常法,如在高逸图中,其在画之一角绘一小童,隐士临风冥思,书童煮茶酣睡。总之,罗戟把画理神韵、美学感悟、艺术情趣融为一体,这成为他的人物画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征。近些年,罗戟一直在思考着

11、传统人物画法的创新,其创作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人物形态的塑造上,罗戟用笔、用墨变得愈加拙朴荒奇、疏简渺远,其多用淡墨细线来表现画之静柔、寂寥之意境,围绕画之气韵尽舍一切羁绊,始终遵循着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精神,把人物呈现为审美中的心象和意象,视“得意”与“放逸”为画之灵魂。他通过多样化的构图形式、自然随意的笔墨关系、简易的人物动势布局,创作出了多幅情势独具、生气淋漓的人物图卷。其还常常采用儿童画的法式,来意化人物形象,探索传统人物画的多元表现方式,把传统的创作法度推向了更深的美学意境。而今,中国的人物绘画在写实观念影响下正在趋向工丽与肖似,罗戟依然坚守着传统绘画的宗脉与法度,而不为风尚所左右,这恰恰是一个画家所应具备的审美理想与个性品格。芦甲川 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罗戟 1961年生,江苏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戟 操琴觅友图 纸本设色 6055厘米 2016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