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蝶变篇46“惠”平台构建“四位一体”成果转化链条 助力惠州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文/刘启强 陈岚专注人才队伍培养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成立以来,中大惠州研究院一直高度重视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将平台建设作为引进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举措。经过多年精心建设,研究院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山大学工程硕士管理办公室、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广东省化工学会(惠州)科技服务站等诸多人才培养的平台载体。利用这些平台,研究院引进培养了一批科研创新人才,有力充实了院内科研团队。如通过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研究院根据科研项目需求对接了高校、企业的
2、“高精尖”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弥补了院内科研团队在技术攻坚上的短板;此外,还成功申报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1项、惠州市创新科研团队1项、惠州市领军人才计划5项、大亚湾创新科研团队5项。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院不仅对接了欧美地区的一些知名高校和国内重点高校,吸引优秀博士进站,还联合中山大学等高校共同培养了17名博士后,极大充实了科研攻坚力量。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研究院紧紧围绕当地石化产业发展需求,与区内企业积极联动,通过建立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培养了各类工程硕士近百人,为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大亚湾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储备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
3、,研究院共有本科以上科研人员75人,其中博硕士45人,占到总人数的40%;还拥有企业、高校、院所、政府的智库专家566人,不断壮大的科研人才队伍,为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合各方优势资源 “四位一体”服务区域创新作为中山大学与大亚湾区共建的科技创新平台,研究院从创立伊始就紧紧围绕石化、能源等惠州支柱产业的创新发展需求,瞄准全国石化行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以及颠覆性技术,通过整合中山大学以及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大惠州研究院”或“研究院”)是中山大学与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建的科技创新平台,成立于2011年5月,是广东省第一批认定的新型研
4、发机构。自成立以来,研究院紧紧围绕石化、能源、新材料等惠州支柱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构建“小试+中试+企业孵化+成果推广”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积极为区域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十多年来,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惠州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导语创新引领 撑起惠州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46专 题47474747国内外其他高校院所的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电子通信、先进制造等学科,以及惠州石化、电子、港口产业优势资源,建立了“小试+中试+企业孵化+成果推广”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积极为产业和企业提供工程技术研究与中试、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检
5、验检测、技术咨询、教育培训等各项服务。目前,研究院已建成面向石化、新材料、环保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试和产业化基地。结合化工园区企业的创新创业需求,研究院高效利用创新资源,搭建了检测、教育培训、科技服务、情报检索、危化品安全服务和产品设计6个公共服务平台,其中,检测平台已获得CNAS 和CMA 认证,是广东省环境类第三方检测项目最齐全的机构之一,检测项目达1744项,受到园区企业的一致好评。此外,研究院还搭建了30个技术研发平台,包括广东省工程中心4家、广东高校工程中心1家、惠州市工程中心1家,与企业共建工程中心24家。近年来,研究院的科研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成果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6、及好评,同时也收获了一系列奖项和荣誉,包括: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6项,中国化工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等等;此外,还被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2013 2014)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好案例(2016),其组建的石化科普基地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与企共建研发平台 引领行业创新发展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服务并帮助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是研究院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一项重要职能。多年来,研究院紧紧围绕市场开展研
7、发活动,所实施的每个项目都会匹配对接一批惠州地区的优秀企业,并与企业联动进行研究开发。研究院先后建立了广东省仿生催化制备精细有机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业有机废气治理材料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提供创新服务。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开发、联合人才培养等形式促进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部分资质4748蝶变篇48“惠”平台企业科技创新。据统计,研究院与企业共建工程中心并保持长期合作的有29家,对接企业超300家,产学研合作创造效益超20亿元。为了更好地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不仅牵头组建了广东省石化中下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惠州市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同时还充分挖掘
8、中山大学校友资源,利用这些平台和资源,积极跟踪产业发展的趋势,分享行业发展资讯,并组织开展学术报告、产品推广、业界论坛、培训交流等活动,如举办中山大学大亚湾区产学研对接活动,惠州市“惠企专家行”石化新能源新材料专场产学研对接会等。在助推成果转化方面,研究院积极创新服务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线下推广服务上,研究院采用了多种模式:一是以市场合作为基础,在惠州市多个区域设立服务驿站和服务专柜;二是结合研究院现有平台资源,以“互联网+成果+科普+专业展会”的模式举行成果发布会,如联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东莞研究院举办成果发布会;三是借助市场专业展会和会议等平台,如参
9、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等;四是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与当地科技主管部门共同举办“惠企专家行”。在线上推广服务上,则利用互联网资源搭建创新型服务渠道,如在微店、淘宝店、公众号,以及奇化网、华转网等平台网站进行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推广。绘就五年发展蓝图 支撑惠州高质量发展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研究院开启新一轮建设的机遇之年。在总结10年工作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院正在绘制新的5年蓝图。据了解,下一步,研究院将从4个维度加快发展步伐:一是依托中山大学文、理、医、工的特色学科优势,以及大平台、大装置和大团队优势,将研究院打造成中山大
10、学面向大亚湾乃至惠州地区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二是针对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海洋港口物流、生命健康等领域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生产建设中面临的技术瓶颈、工艺改造、产品开发等系列问题和需求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助力惠州、大亚湾区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建设中山大学(惠州)成果转化基地,支撑大亚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集中承载中山大学创新成果在惠州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四是在绿色石化工艺、低碳节能技术、可降解材料技术、新一代电子信息、港口物流、生命健康等新兴领域培育孵化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接下来,研究院将对标惠州市“2+1”产业集群和大亚湾支柱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与示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为目标,力争建成中山大学对惠州进行人才、技术、成果、研发平台输出的重要载体,并助力惠州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创新型城市。(本文素材及图片由中大惠州研究院提供)研究院检测中心实验室中山大学化工产业化基地创新引领 撑起惠州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48专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