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391.37KB ,
资源ID:2574098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5740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础学科建设的象征意蕴与知识想象_李海龙.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础学科建设的象征意蕴与知识想象_李海龙.pdf

1、129DOI:10 16614/j gznuj skb 2023 04 011基础学科建设的象征意蕴与知识想象李海龙(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225009)摘要:基础学科具有不同于应用学科的知识属性,不论对大学组织还是整个社会而言都是最高科学精神的体现。基础学科是基础科学在大学中的载体,并形成了最初的学科组织。从中世纪大学诞生开始,基础学科向所有高深知识提供了代表真理的价值象征。然而,随着知识类型和学科种类的多样化,人们对基础学科的认知产生了偏差,经济收益成为衡量学科建设成效的主要依据。事实上,基础学科建设并不是短期且功利的行为,只有在社会成员心目中建立起对基础科学共同的知识想象,建

2、设基础学科才能成为一个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关键词:基础学科;学科建设;象征意蕴;知识想象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733X(2023)04 0129 10Symbolic Implications and Knowledge Imagin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of Basic DisciplinesLI Hai long(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9,China)Abstract:The basic discipline has the

3、 knowledge attribute different from the applied discipline,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the highest scientific spirit for both the university organization and the whole society Basic discipline is the carrier of basicscience in universities,and has formed the initial discipline organization Since the b

4、irth of medieval universities,basic disci-plines have provided all advanced knowledge with value symbols representing truth However,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knowledge types and disciplines,people s cognition of basic disciplines is biased,and economic benefits become the mainbasis for measuring th

5、e effectivenes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fact,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disciplines is not a short term and utilitarian behavior Only by establishing a common knowledge imagination of basic sciences in the minds of socialmembers can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discipline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6、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Key words:basic disciplines;discipline construction;symbolic implication;knowledge imagination基础科学是科技进步、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基础学科是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组织制度载体,因此建设基础学科是一个国家原始创新的重要职责。作为高深知识系统的制度安排,基础学科的发展状况往往能够决定知识生产质量。不少发达国家从发展基础学科和鼓励原创研究中获益良多,从 1662 年英国建立“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会”开始,

7、基础科学就成为造就全球工业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虽然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收益,但让人感受到整个社会生产力与观念的迅速提升,美国 1945 年发布的 科学:无尽的前沿 提出建设并发展基础学科的战略起到了一系列创新的轴心作用,正像报告正文中所宣称的:“科学进步是一种必需。”1 51*收稿日期:2022 12 26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高教重点立项课题“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策略研究”(B/2021/01/60)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海龙(1985),男,北京市人,教育学博士,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

8、育管理。130更直接地说,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面对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时,其主要意愿就是使科学及科学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求。从国家到大学,建设并发展基础学科,关注原创性研究也成为 20世纪 60 年代起各国提升国家发展实力的重要举措。拥有基础研究传统的欧洲各国在上世纪 70 年代的 单一欧洲计划 中确定了科学技术的基础地位之后,又在组织形式上将各国的科研力量加以整合,并于 1984 年建立了“欧盟科研框架计划”,对于基础学科研究的关注一直持续到了 21 世纪,2021 年,支持研发和创新资源整合的“欧洲地平线”(Horizon Europe)计划通过。在发达国家建立有效的基础科学研究推进计

9、划的背后,不仅有长期以来的科学观念在发挥作用,还有制度、组织与资源层面的协调作用。其本质都是凭借共同的知识基础,将基础学科发展视为整个社会的根基。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重新认识基础研究,重新定义并建设基础学科,才能为国家创新与社会进步塑造“共同想象”。一、基础学科发展与科学认知的形成学科不仅是大学内的知识分类形式,也是人才培养和知识生产的成熟组织。按照知识生产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划分,今天大学内同时存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应用学科四种知识分类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和知识分类的愈加细致,将各类知识分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各国及高等教育机构的共识。其中,基础学科

10、的研究主导着所有知识生产发展的方向,也是其他学科得以存在的前提。例如从整个 20 世纪的诺贝尔奖评选来看,其中代表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大科学发现”获奖所占比例几乎达到了 60%。相较于应用研究而言,基础研究代表着基础科学及其科学精神,也是“学术研究”的载体。在上世纪美国著名的科学:无尽的前沿 的报告中曾提出:“今天,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引领者,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真理。”1 71因此,发展基础科学和建设基础学科是各国的共识。(一)基础学科研究对科学精神的生产与传播科学精神源自对基础学问的探究,这是今天所有知识活动的起点。正是在基础学科和科学精神互为条件所营造的氛围中,基于高深知识

11、的教育活动才能打破单纯的宗教信仰得以立足。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对知识及方法的开发,再到中世纪大学所进行的艺学教育,科学精神一直未曾离开过高等教育,就像瓦格纳所说:“以前的学者认为,除非凭借信仰或启示,上帝的方式是难于理解甚至是不可能理解的,但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原则的重新发现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这种理解可以通过运用人的观察能力和理性能力而理性地达到。换句话说,所有科学都必须基于普遍的、不变的原则。”2 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基础学科逐步获得认可一方面是因为符合西方宗教神性启示的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在文明发展中的可积累性。不论是社会认知构成还是活动秩序的构建,由基本学问所提供的知识成为主要文明社会运

12、行和活动的范式。借助西方特有的公共场域,科学精神的传播更加迅速,“科学既是指探索 真理 的过程,又指新知识。要确保真理必须是通过标准的模式和方法、数据分析、受控实验和重复检验,以客观和系统的方式获得的,这是科学探索的核心。科学的目标是更好地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创建理性而可行的模式解释其中的各种现象。”3 在科学发展体制化与制度化之前,不论是知识生产还是知识传授,探究真理的理念和普遍原则的确立成为基础学科的合法性起源。欧洲各国凭借哲学和自然哲学知识的开发,宗教信仰与世俗认知之间才能结合得更加紧密。爱德华格兰特认为科学群体的诞生离不开宗教信仰的支持,而科学精神的核心在于各自学科系统的独立性。李海龙

13、:基础学科建设的象征意蕴与知识想象131“整个神学家自然哲学家(theologian natural philosophers)群体非同寻常地发展起来,这是理解西欧中世纪科学和自然哲学命运的一个关键。正是由于这批神学 哲学家的出现,神学与科学之间才极少发生冲突。他们在自然哲学和神学上都训练有素,因此能够比较轻松地将两门学科关联起来。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早已适应了希腊世俗思想。”4 正因为有这种历史积淀,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在古典科学精神的驱动下才逐渐获得爆发的机会。从 19 世纪末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以基础研究为代表的知识生产方式获得了高度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

14、着各国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基础研究的科学成果层出不穷,而且计算机科学、量子物理、分子生物学等应用学科加快了向实践成果的转化。基础研究代表着科学最专业的知识生产领域,在人类文明土壤上也拥有深厚的根基。为了提升知识生产的效率,在中国学者和管理机构又有更加细致的划分,“我国把为了取得根本原理的新知识而开展的实验工作或理论工作称为纯基础性研究,把有一定应用背景的定向性基础研究,称为应用性基础研究。”5 基础研究的组织和制度载体是学科,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所秉承的都是人类文明中相一致的科学价值系统。基础学科则提供了一切知识生产所秉持的精神与制度规训,以古典哲学精神为代表的科学意志支撑着知识探究活动

15、的延续。古希腊掀起的智识生活开辟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空间,而科学精神正源于此,陈嘉映指出:“希腊是西方科学精神的源头,而西方的科学精神今天又统治了世界。结果重大,源头上的细小差别也变得重大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言必称希腊。”6 一言以蔽之,基础学科为基础研究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上的栖身地,以基础学科为主体的知识系统又称之为基础科学,今天通俗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则源自人类文明的基础科学。(二)基础学科发展与社会认知的塑造基础学科除了生产和传播知识的职能之外,还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公认的价值系统。这种价值系统代表着智慧、理性与真理。作为人们观念中的知识组织与制度形式,基础学科不仅是现代大学的知识奠基者,而且也是新

16、兴学科的基石。从知识功用上看,基础学科代表着科学发展路程上的“重大发现”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负责提出原创性的“大问题”,如数学、哲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应用学科主要指解决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像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学科,带给普通人的直观感受更明确,二者所代表的价值系统也完全不一样。在任何国家的大学中,基础学科都承担着“守门人”的角色。相对于人类文明中浩如烟海的各种知识,由基础学科塑造的知识形态更加稳固,因为其起到了对其他知识甄别、选择、提炼和批判的作用。“科学发展的方式是批判,其他知识则没有系统的批判。当一种知识开始接受系统的批判时,它就进入了科学的范畴,成为科学知识的一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如此。”7 虽然今天科学知识系统的划分日益细密,但从本质上看,应用学科的价值朝向的是“学以致用”,而基础学科知识探究目的就是“学以致知”。而在观念上,今天大学中人们所熟知的“科学”,事实上就是指基础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从人类早期历史对哲学和自然哲学的划分,再到“七艺”科目在欧洲各地的散布,最后到中世纪大学文、法、神、医形成的知识组织形态,基础学科不仅是大学内的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