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节的诗意沉思论穆旦“季节诗歌”的文学体验与文化内涵余梦成(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摘要:“季节”作为中国古老的时间概念,最初表现的是人们对自然的丰富体验和生命变化的时序感知,而后才被赋予了各种文化内涵。作为现代汉语新诗史和西南联大时期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穆旦的“季节诗歌”在延续古典文化基因的同时,也进行了现代化的创新,承载着复杂的生命体验,表现其人生历程中诗风情调、心境意绪的转变,更彰显着穆旦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自然万物的切身体验、审美空间的细节找寻、生命存在的诗意沉思,以及对民族国家的建设理想,具有丰富文学体验和文化内涵。关键词:穆旦;季节诗歌;文学体验;文化内涵
2、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7-1532(2023)03-0074-07作为现代汉语新诗史和西南联大时期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穆旦一直是现代文学研究的重点。他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文化思考、幽灵般的私人秘境、抒情的现代开创,以及热切的国家情怀,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穆旦几十载的文学生涯中,与“季节”相关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诗题直接以季节为名,包括 春 二首、夏、秋、秋(断章)、冬;另一类则是诗题中含有季节语词,诗歌以季节环境为底色,围绕着季节氛围展开,有 夏夜 冬夜春底降临 春天和蜜蜂。这些“季节诗歌”在延续古典文化基因的同时,也进行了现代化
3、的创新,承载着“时下”更加复杂的生命体验,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但当前的“穆旦研究”多是聚焦于其诗学主张、诗歌的修辞技巧运用、空间表现与现代性维度等方面,对“季节诗歌”的讨论较少,所见只有一行(王凌云)老师的 穆旦诗歌中的季节书写一篇。研究从“季节书写”的现代性切入,认为:“穆旦的 季节诗歌 脱离了中国古典传统 季节书写,根据现代个体的生命体验,塑造由现代生活和现代语言铸成的个体生命显现,并唤醒了现代汉语的诗性力量,从现代的同感心出发,直面社会、时代和人生,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更具现代性的季节意识,具有新的文化特质”190-111。研究对穆旦的“季节诗歌”所追涉的现代性创新进行了深入讨论,从整体上
4、把握住了穆旦诗歌对“季节体验”的现代化改造和创新,但尚未涉及讨论这些“季节诗歌”所折射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事实上,“每一个诗的季节里都有它的时尚和流俗,既能传达那时代的脉搏,而又能卓然自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2。“季节诗歌”伴随着穆旦人生演进的同时,还丰富了他对人生意义的各种体验,作为一种“精神之物”承载着自我的灵魂秘境、生命的意义体悟,以及民族的文化历史,深刻表现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一、自然体验与“美的发现”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季节”首先是以自然体验出现的,人们借助于自然物象的变化来掌握时间秩序,而后在长足的发展历程中才赋予其各种情绪氛围、文化意义,乃至政治伦理等。作为有着丰富情感表现的
5、诗人而言,穆旦诗歌中的“季节书写”最初表现的就是对自然万物的切身体验。各季节的景象、物象在穆旦的诗歌中呈现本真面貌,如同“四季”的风在书页的夹缝中缓缓吹出,将读者的思绪带入每一个季节的氛围中。第33卷第3期2023年6月甘肃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Gansu Open UniversityVol.33No.3Jun.2023收稿日期:2022-12-06作者简介:余梦成(1998),男,云南昭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余梦成:季节的诗意沉思2023年6月春的气息、春的魅力,在穆旦的笔下散发着这个季节专属的诗意体验:“春天是人间的保姆,/带领一切到秋天成熟,/劝服你用温暖
6、的阳光,/用风和雨,使土地重复,/林间的群鸟于是欢叫,/村外的小河也开始忙碌”3。伴着轻柔细腻的微风细雨,浸润的土地开始朦胧,春意由此悄然萌生,温暖的阳光将诗意洒满大地,林间的鸟儿飞上树头,愉悦欢鸣,连小河都在盎然的氛围中奔腾起来,流过每一寸山河,看遍每一方春的诗意。春的朦胧体验总让人感受丰沛而不愿离去,但时序都只是暂住而不会停滞。因此伴随着晚春“被围困在花的梦和鸟的鼓噪中”,浊重而喧腾的太阳降临了。这是属于夏的时刻:炙热的阳光刺着大地的每一寸肌肤,被热气包围,让“汗流浃背”的我们想要“躲进冥想”中,以减轻躯体的“苦恼”。穆旦的“夏之体验”在丰富的生活实景中,不断引导着人们发现日常体验的秘密和
7、诗意。当夏日灼烧着心灵的流动,人们逐渐缺少对自然丰富多样的感知时,穆旦在夏季的情绪氛围中,开篇就引导春的诗意流淌进夏的火热中,丰富了诗歌的体验维度。秋冬季节万物凋敝,少了春夏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穆旦的“秋冬体验”中,能感受到诗人流露出的愁绪。那“曾经书写过热情和狂暴”的承载生命勃发的大地,而今在西风吹拂中也“只剩下凄清的虫鸣,绿色的回忆,草黄的微笑”。更为残酷的是,随西风落幕瞬间转入“严酷的冬天”,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仿佛都在诉说那寒冷的季节已经来临,“手脚被缚,潺潺的小河冰封了口舌,盛夏的蝉鸣和蛙声都沉寂,大地也一笔勾销了它笑闹的蓬勃”4。至此,寂寥的情绪伴着秋冬的降临从心底流出,体验的秋
8、冬与人生的秋冬紧密结合在一起,赋予季节更加深沉而复杂的诗意。整体上,穆旦的季节诗歌从切身体验出发,对大自然进行丰富多样的呈现,提供精美的四季画卷。但对诗人而言,“自然体验”并非他“季节诗歌”的书写重点,更多是借助于自然指涉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美”的发现与追求。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伴随着“启蒙”和“救亡”的历史任务,这种文化成分助力构建了现代民族国家,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富强的路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进程也会带来被遮蔽的成分,比如个体自由性在集体主义的话语和意识形式中被消解,审美知觉性在紧张的文化氛围中被压抑等。更为特殊的是,随着现代生活的转向,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后还有更多的“欲
9、望”诉求,于是城市作为现代欲望的最大载体就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空间,似乎现代人的生命意义要以城市为依托才能尽情展现。但殊不知,这样的欲望追逐已经将人的生活“物质化”“空虚化”了,也缩小了人们对自然的体验空间,其审美知觉逐渐衰退,“美”在某种程度上被遮蔽了。于是发现与寻找“美”就成了作家文学体验和文学书写的重要维度之一,其最终目的在于冲破“泛物质”和“欲望化”生活藩篱,解放人类丰富的自然体验和情绪感知,重拾生命的现代活力和主体意义,进而召回有利于抗战胜利的人类原始野性和生命力。因此可以发现,在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西南联大作家们,为了抗战文化需要和主体的自由追求,打造了一条条通向“美”的文学路径。沈
10、从文见到底层民众的生活实貌,也发现了生命的“美好品质”,在变化的思绪体验中建构起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构筑了其优美的湘西世界,以此召唤“神性”与“人性”的回归。冯至在对“山水”的自然体验中,将个体丰富多样的生命意义嵌入山水的文化世界里,发现“里面含有无限永恒的美,给我们生命滋养,使我们生长和忍耐”5。卞之琳的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除了“慰劳”抗战集体之外,还将自然山水和人性融为一体,强调“以人表现山水以至一切”6,进一步发现自然的“美”与人性的“真”。对穆旦而言,“美”的发现与建构也是其一生的追逐,无论是在抗战的烽火还是在文革的硝烟中,他都执着坚守和追求。于是当战争来临,诗人从战火纷扰的城市中撤出
11、,向着西南大后方前进的旅途中,他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终于离开了渔网似的城市,/那窒息的,干燥的、空虚的格子/不断地捞我们到绝望去的城市呵!/而今天,这片自由阔大的原野/从茫茫的天边把我们拥抱了,/我们简直可以在浓郁的绿海上浮游。”7可见穆旦对自然风景的无限向往,对原野的呼唤,以及对喷涌而出的原始生命力的追逐。当然,文学作为“存在”的意义载体,就是要不断发现并寻找那些已经失去或正在消失的各种生命体验。穆旦的“季节诗歌”,无论是从自然物象层面,还是在现实生活层面,都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作为“体验者”和“发现者”,对万物生生不息的向往,以及对“美”的时刻关注。所以“长久地被围困在城市生活中”的诗人,对
12、自然山野有着强烈的渴75甘肃开放大学学报第 33卷第3期望和期盼,呼喊着说道:“我渴望秋天山野的颜色,/听一听树木摇曳的声音,/望一望大地的闲适与辽阔”。当然,“美”的发现是一个主动体验(寻找)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大自然在春天破土动工,/到秋天为美修建了住宅”8,自然时刻向我们展现其“美”的品质,因此需要我们用心感悟,用心发现。但“美”不是自然物象的专利,自然表现的只是生活之外的体验,而更多、更丰富的“美”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诗意叙事,它承载着普通人的“生活诗意”。因此,冬 的最后一章写道:“在马房隔壁的小土屋里,/风吹着窗纸沙沙响动,/几只泥脚带着雪走进来,/让马吃料,车子歇在风中
13、/高高低低围着火坐下,/有的添木柴,有的在烘干,/有的用他粗而短的指头/把烟丝倒在纸里卷成烟。”9穆旦以普通马车夫“寻常”的生命体验指涉“日常生活”的诗意感受,以生活化的细节景象,向我们展示凡俗的审美知觉和生命的可珍之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本质,拾捡起那些被忽略的生命体验。总之,穆旦的“季节诗歌”是诗人切身体验后的抒情建构,是对自然、原始野性的深情呼唤,是抗战文化环境所需要的重要体验,是切合时代氛围与审美特质的意义开创。二、生命的“季节体验”与沉思当然,“季节”除了作为时间秩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体验和情绪氛围外,还在“自然秩序和共同体的生活秩序之间,建立起一种感通、同步的关系,它构成了中
14、国古人生命的自我理解,规定着他们的生命气息和节奏”10。事实上,对生命存在形而上的追问与哲思,古往今来都是经久不衰的主题。作为“人类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11,文学艺术的生成,离不开作家切身的生命体验。四季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循环交替赋予万物灵动的生命感受,给予个体丰富的生命知觉:生的变化、幸福、希望和痛苦,等等。季节既是诗人(作家)借以表现心灵世界中生命体验的特殊意象,也是诗人(作家)精神和情感结构的外现。可以说,季节作为人类可时刻感知到的“风景”,承载着丰富的生命意识,隐含了个体深沉的生命体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穆旦的“季节诗歌”中饱含着对生命存在的诗意探索和人文关
15、怀,其诗歌魅力“更多地来自于那种与我们当下的生存体验密不可分的复杂性”12,表现出丰富的生命知觉与诗性特质。穆旦的“季节诗歌”上承中国古典文学的生命书写,但与传统“伤春悲秋”的意义表达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张扬的是充满现代基因的生命体验,是“现代性”打造的意识结构和精神空间。每一首关于季节的诗,所呈现的文学体验各具风骨,但都是时代环境和个体生命相互碰撞、揉合的诗意沉思,是在特殊氛围中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问。总体上,穆旦“季节诗歌”的生命体验表现出这样几个特质:“春之体验”生的希望和苦闷;“秋之体验”生的记忆与享乐;“冬之体验”生的旨趣与再生。(一)“春之体验”生的希望和苦闷当生命伴随着遥远的诗意降
16、临,或许我们会说:春天来啦!在穆旦的“季节诗歌”中,“春之体验”首先满载的是“生的希望”。但这并非是对传统文化的直接挪用,而是紧贴时代的面孔,行走在祖国大地上得到的生命感悟。穆旦在南行途中,感受到山河间散发的野性,“倾听着春天激动的歌唱!”在心中“燃烧着希望”。抵达蒙自后,出于对原野的深切感知,写下他西南联大时期第一首诗歌 看。借“春风”“青草”等意象表现对原野的热爱、对野性力量的呼唤,进一步抵达“春之体验”的诗意本质。把个体生命之思同民族的未来揉在一起,怀着对未来的坚定希望,发着咏赞的气息。之后,穆旦写下了他最具代表的诗歌 春(1942)。“绿色的火焰在草地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13“绿色的火焰”作为春意的表达,也是个体生命的起点,提醒人们生命的秘密或许就如同那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的草儿,时刻面临风雨侵蚀,仍能顽强生长,在隐喻中给予人们力量应对生命的复杂时刻。而那“二十岁”充满蓬勃生机和朝气的“肉体”,就成为生命存在的实体确证。“欲望”的意义在此更加重要,它丰富生命体验的过程,让生命在复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