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174.74KB ,
资源ID:2577681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5776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代西方身份政治研究述评_陈文旭.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代西方身份政治研究述评_陈文旭.pdf

1、当代西方身份政治研究述评*陈文旭刘涵/文 提要 身份政治最初是二战后西方民主国家政治变革实践的产物,此后发展为左翼和右翼维护党派利益、表达政治立场的共同理论资源。近年来,随着欧美国家相继经历一系列政治动荡,国内外学界围绕身份政治的内涵和起源等问题展开了新一轮讨论,并从哲学、民族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其相关议题进行分析,关于身份政治的批判理路以及解题方案也呈现为左右政治光谱的不同路径。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有关身份政治研究的理论成果,可以为正确认识和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厘清西方左右翼身份政治的利益诉求,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2、。关键词 身份政治多学科视角西方左右翼马克思主义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作为一个现代范畴,是理解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民主国家社会变革的钥匙。进入近代社会,由于经济议题和阶级话语逐渐凸显,身份认同尚处于政治领域的边缘地带。直至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发生自我分裂,身份政治才真正发展为社会运动的代言口号,并在复杂的政治光谱中呈现出不同的理论样态。身份政治虽然在推动社会公平、促进政治参与、提升主体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无论西方的左翼还是右翼都深切地意识到,其消极作用正在直接威胁着国家和党派的生存根基。21 世纪以降,全球左翼运动式微而右翼民粹主义回潮,身份政治与西

3、方保守主义的媾和使得左翼运动和全球治理的前景更为黯淡。因此,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身份政治的多维度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系 2021 年度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21LLMLB07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 世纪资本主义四大社会思潮的最新发展与理论批判研究”(19BKS031)的阶段性成果。一、身份政治的内涵与起源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促使国内外相关学者以身份政治为透镜聚焦西方社会的时代变革。英国脱欧和唐纳德特朗普上台等一系列例外事件的发生,使国外学界关于261国外理论2023 年第 3 期身份政治的讨论于 2017 年达

4、到高峰。2022年 10 月 24 日,印度裔的里希苏纳克出任英国执政党保守党党首和英国首相,预示着身份政治对欧美政局的后续影响加剧。在关于身份政治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从身份政治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起源入手,把握其现代性特质和价值指向。(一)身份政治的内涵身份(identity)在词源上由拉丁文词根idem 发展而来,原义是指内在的同一性、确定性和个体性。1950 年代,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将 identity 一词引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强调个体通过与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实现自我发展,以确证自身发展的同一性和连续性,并感知到外界对这种同一性和连续性的承认。

5、由此,同一性概念被转换为一种明确的自我认同(ego identity)意识,“认同”成为比“同一性”更为适用的译法。1960 年代,着眼于个体认同的概念发展为描述群体认同的社会科学概念,美国社会心理学和欧洲社会心理学分别对“认同”展开了研究,前者在社会学范式下,基于符号互动理论提出了社会情境下的“角色认同”(role identity)概念,认为社会认同是社会网络中个体所对应的外在角色期待的内化;后者则在心理学框架下,从获得群体成员资格这一诉求出发,提出了“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概念,意指“源于伴之以情绪的、评价的以及其他心理相关因素的社会群体或类别的成员身份而形成的个体

6、自我概念的那些方面”。由此衍生而来的群体认同概念群,在西方新社会运动中日益政治化,演化为身份政治的话语形态。学界关于身份政治的内涵考察是从不同层面展开的。在宏观层面,身份政治的初始意义和底层逻辑被阐释为“以基于特定身份的诉求为目标,或以特定身份为优先考量乃至政治判准,或以特定身份的表达本身为动力的政治形态”,这种开放性理解将身份政治视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中性政治现象。在中观层面,身份政治在前现代社会及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在前现代社会,人们的群体认同来源于不可证伪的外部权威,具有非理性、群体优先性、身份先赋性和文化差异性等特征;在现代社会,特别是 1950 年代,一系列社会运动将

7、身份政治从“幕后”推至“台前”,身份的政治意义在与群体关系的互动中形成,体现为向本群、他群以至国家这个大群伸张独特性、反抗压迫性和寻求自主性,身份政治逐渐成为一种以抗争为手段、以赋权为目标的政治形态。在微观层面,身份政治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存在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基于对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人性基础的批判,身份政治的逻辑起点不再是自由主义所描述的原子式、抽象化个体,即公民身份政治的主体基础,而是注重阶层、性别和族裔的共同经历和切身感受的微观个体。作为当代西方左翼在阶级革命退潮后维持抵抗、表达立场的一种行动策略,身份政治与阶级政治的关系问题受到学界关注。尽管阶级政治是一种广义的身份政治,但是为了突出问

8、题导向和聚焦研究视域,更多学者仍坚持认为,阶级概念实际上被排除在身份话语之361学术动态Ashok Kumar,Adam Elliott Cooper,Shruti Iyer and DaliaGebrial,“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Identity Poli-tics”,Historical Materialism,Vol 26,No 2,2018,pp 3 20Stryker Sheldon,“From Mead to a Structural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and Beyond”,Annual

9、eview of Sociology,Vol 34,2008,pp 14 31约翰特纳:自我归类论,杨宜音、王兵、林含章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31 页。谭安奎:身份政治:根源、挑战与未来,载 探索与争鸣2020 年第 2 期。张国军、程同顺:当代西方民主的基础与危机 右翼民粹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对抗的政治冲击,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第 4 期。林红:困于身份的政治:西方政治极化问题的文化探源,载 天津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6 期。邢承吉:脆弱的共识 由马克里拉谈美国的“身份政治”,载 读书 2020 年第 5 期。外。学界通过比较身份政治与阶级政治等范

10、畴,认为身份政治在政治形态上体现为等级政治、普遍政治向个体政治的转变,在发生领域上表现为由经济领域向文化领域的跃迁,在身份话语上反映出由同质、主流、强势的群体身份话语向异质、边缘、弱势的群体身份话语转移。比较分析表明,身份政治具有普遍性、多重性、冲突性和后现代性等特征,是在后现代主义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二)身份政治的起源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国内外学界关于身份政治起源的讨论主要包括六种观点:(1)古代历史溯源说。将身份政治视为起源于古代的政治形态,以亨利梅因(Henry Maine)从身份到契约的法学理论为依据,指出古代社会中的政治身份是个人生存发展的根本依凭。(2)民族主义起源说。将身份政治

11、与民族主义视为具有同构性的政治现象,认为身份政治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16 世纪宗教改革以来的民族国家运动或 1819 世纪的西方民族国家建构时期。(3)反抗殖民统治说。认为反殖民战争、去殖民运动以及欧洲殖民帝国在亚非地区的瓦解标志着殖民地人民身份意识的觉醒,政治运动同时引发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型,由此形成了身份政治的话语形态和抗争形式。(4)启蒙主义反叛说。认为身份政治是边缘群体对启蒙神话所掩盖的主体支配他者关系的觉醒与斗争,反启蒙思想的政治化运用构成了 19世纪右翼身份政治的思想资源。(5)左翼运动转向说。认为美国康比河公社宣言(Com-bahee iver Collective Stat

12、ement)的发表标志着身份政治的历史出场,该宣言反映了西方社会政治文化的结构性转向,体现出 19501980 年代民权运动背景下左翼运动的理念、方式和目标的转换。(6)21 世纪新身份政治说。认为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崛起和冷战格局的崩解,特别是21 世纪以来形成了一种新身份政治。后冷战时代的新身份政治以 2001 年的“911”事件、2008 年金融危机和 2016 年特朗普当选总统为三个时间节点,表现出内涵发生部分逆转、主张权利方式更加激烈以及诉求和意识形态更加复杂等特点。总之,身份政治本身仍是一个处于历史发展中的事物,这导致学界对身份政治的相关讨论难以达成共识,体现出当前对身份政治的不同解读

13、视角和研究剖面。二、多学科视角下的身份政治研究身份政治的丰富内容使相关研究一方面突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形成高度整合的“身份政治学”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也存在碎片化和表面化的潜在危机。因此,厘清身份政治的多学科研究视域,才能实现对其发展理路的有效追踪和充分把握。(一)哲学视角下的身份政治研究身份政治所内蕴的哲学谱系始于对同一性哲学的批判。同一性哲学为普遍主义政治传统和少数服从多数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身份政治恰恰要质疑这一政治传统,构建一种强调他者地位、反抗主体压迫的政治话语,因而身份政治的哲学研究从关于“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问题展开。以勒内笛卡尔(en Descartes)“我思故我在”的主

14、体形而上学为开端,主体作为绝对的、先验的优势性存在成为西方近代哲学史中的主流。重构主客体关系的哲学努力经历了从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主体间性概念、弗迪南索绪尔(Ferdinand Saussure)的语言符号学到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权力话语理论等解题路径的发展历程。此外,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雅克拉康(JacquesLacan)、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iek)等学461国外理论2023 年第 3 期庞金友、洪丹丹:大变局时代的身份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危机,载 行政论坛 2019 年第 6 期。汪越:身份政治的理论

15、逻辑,载学术界 2018 年第 3期。者也都对身份政治产生过重要影响。学界普遍认为,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与身份政治中对他者的伸张有着更为密切和直接的亲缘性。福柯对主体的解构揭露了微观权力压迫他者的事实,促进了弱势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其提供了反抗压迫的理论武器。身份政治在这一理论的加持下,得以深入女性主义运动、后殖民主义运动和同性恋运动之中,推动了其自身的后现代转型。(二)民族学视角下的身份政治研究身份政治的民族学研究主要聚焦于一国之内的族际政治。欧美国家的“多族化”现象产生了多维族群身份,以族群身份为基础的族裔政治运动激化了欧美国家内部的族际矛盾。为从理论上对这些矛盾予以回应,多元文化主义思潮

16、应运而生,它吸收于尔根哈贝马斯(Jrgen Habermas)包容他者的宪政民主思想、约翰罗尔斯(John awls)的政治自由主义、解构主义等理论资源,形成了以下主要流派:以威尔金里卡(Will Kymlicka)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以艾利斯 扬(IrisYoung)和詹姆斯塔利(James Tully)为代表的激进多元文化主义,以亚瑟施莱辛格(ArthurSchlesinger)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以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和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ser)为代表的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族群理论表达少数群体利益的核心理念相反,右翼民族主义利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机制谋求政治合法性,诉诸政治文化构筑起来的民族身份,试图取消以多元文化概念为基础的民族身份,抹杀工人阶级与少数民族的反压迫斗争。可见,族群政治与身份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其政治影响来看,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族群政治在瓦解民族国家、诱发社会冲突等方面比其他微观身份政治破坏性更强。(三)政治学视角下的身份政治研究在政治学领域,身份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政党政治中的党派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