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教育职业教育2023年 7月第 13期(总第 811期)2023年 7月第 13期(总第 811期)收稿日期:2023-5-13作者简介:牟爱州,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律。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法治专项课题研究项目“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养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JYFZZXKT-089);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河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PPP模式下的合同管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GZGG006)。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牟爱州(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中牟 451450)摘要:培养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和养
2、成良好行为习惯日益重要。本文首先对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高职学生的调查访谈,对目前高职学生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从两个方面提出培养途径:一是优化学校教育路径,分别从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学校教育两个层面展开分析;二是培育学生自主行为,在培养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关键词:法治思维;行为习惯养成;高职学校教育;自主性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052(2023)13-0091-0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近年来,由于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高职学
3、生的法治观念有所增强,法治意识也有所提高,法治氛围日益浓厚,但是在学生群体中仍然时有发生违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成为相关行为的受害者等各类情况。因此,学校需要加强法治思维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一、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内涵与特征(一)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内涵法治思维内涵层次丰富,涉及立法、司法、执法、守法不同环节。从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角度来看,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法治思维的内涵进行阐述。首先,高职学生要树立法律至上的思维。不论是各类机关、组织还是个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依法办事,不应在处事过程中想着以人情代替法律,正确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的意识。其次,高职学生要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有权利必有义务,有义务必有权利”的含义,理解义务的遵守最终是为了各个主体权利的实现,切实遵守履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1。最后,高职学生能够从法律的角度看待生活工作。法律规范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和将来的工作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让学生识法懂法,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或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法律的角度寻求解决办法。(二)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特征法治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约束性和公平正义性。约束性即从国家行为到个人行为,都需要受法律约束。公平正义性是法律基本的价值追求,法律的各个环节都以追求公平正义为目标
5、。笔者结合法治思维的内涵、特征与高职学生的情况,分析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具有以下特点。1.高职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多面融合法治思维的培养并非仅仅依靠法律类课程的学习,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91职业教育职业教育2023年 7月第 13期(总第 811期)2023年 7月第 13期(总第 811期)课程上讲,一是依托思政课程2,学习思想政治的基本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二是依托课程思政,结合专业课程挖掘的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启迪,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赋予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中基础性、战略性
6、地位。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使法治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会涉及法治内容,拓宽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平台,以思政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对学生展开相关教育,亦有助于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同时可以在整个校园营造出良好的氛围。2.高职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注重实践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探讨高职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问题,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因此,培养高职学生法治思维需要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拥有判断分析法律问题的思维能力、解决基本问题的实践能力,也是法治思维的培养对学生产生的长远影响。具备法治思维能培养学生在生活工作
7、中处事严谨、逻辑合理,在职业领域与职业道德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二、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内涵与特征(一)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内涵高职学生的年龄及所在学习阶段,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三观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需要从他律走向到自律,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指在行为规范的引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训练,形成较为固定、主动的具有正向性的行为方式,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下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二)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特征1.行为习惯的后天习得性行为习惯主要受后天环境、教育等影响。先天带有的一些行为特质属于
8、一种本能反应,不是这里所探讨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有良好和不良之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良好的教育和有意识的训练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行为主体克服不良影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行为习惯是后天习得的。教师、学生需要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使教师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不为之找借口,不认为其不可克服。2.行为习惯的长期训练性行为习惯养成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受环境变化、意识变化等因素影响亦会发生改变。因此,要培养、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长期训练、长期坚持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不断的、长时间的重复训练,同时这种训练需
9、要有认识的增进或频次的增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着眼于行为的训练与培养,还应深入思维习惯方面的培养。既往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常常结合道德素养教育,在法治背景下,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在于提升道德素养,还应该表现为结合法治思维,将法律至上等法治思维的内容落实到行为上,成为具有一定稳定性、长期性的习惯,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具有主动性、下意识性。三、高职学生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养成现状为了解高职学生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我们选取了多地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访谈。通过调查访谈发现,66.95%的学生认为与法律相关的课程对于法治思维培养与行为习惯养成非常有用,22.22%的学
10、生认为比较有用,8.55%的学生认为一般有用,剩下各有 1.14%的学生认为没用或者不好说。在问到对自己的评价时,38.18%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浅薄,但有实际运用的意识,33.3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13.39%的学生认为自己知道但不会运用,11.97%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相关知识,3.13%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不懂得。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93.73%的学生认为应用法律知识来维护权益。但是24.22%的学生认为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信息甚至是不良信息对自己的判断影响非常大,25.93%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这些学生占到了半数,其余 33.05%的学生认为影响一般,各有
11、8.55%与 8.26%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39.03%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对于法治思维培养及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33.33%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视。在被问及高职学生在这一问题上有不足的原因时,58.4%的学生认为是心理原因,即没有相应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便认为与己无关,不去关心,24.5%的学生认为是相关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对于“法治思维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应包括什么”这一问题,94.02%的学生提到了遵纪守法维护法纪,90.31%的学生提到要能够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86.04%的学生提到了提高自己的素养,57.26%的学生提到与不法现象作斗争。通过调查和访谈可以看到大部分高
12、职学生具备一定的法治思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有相应的意识和运用的能力。大部分同学对于培养法治思维和良好行为92职业教育职业教育2023年 7月第 13期(总第 811期)2023年 7月第 13期(总第 811期)习惯的内容有一定的想法。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学生在此问题上,增强意识是主要方面,尽管很多学生的自我评价比较高,但是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很难主动地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和判断,而且受外界影响很大,比如各种网络信息的影响,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受到各种外界信息的影响而不自知,很多同学会因为各种信息或是同时接触到相互矛盾的信息而陷入迷茫或混乱。这表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职学
13、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四、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一)优化学校教育路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对于学生法治思维与相关行为习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法治思维与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学校以及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因此优化学校教育路径主要有以下方面。1.推进依法治校学校应当有健全的、科学的制度规范,在明确规范要求后,学校、院系部门、教师都应当严格遵守规范,认真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不搞特殊,不搞区别对待,师生都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应对此积极回应。在日常生活中讲平等、讲公平、讲民主,打造出良好的校
14、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让学生身处其中,时时处处感受得到,使法治观念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自觉以相关规定引导控制自己的行为。2.加强学校教育通过调查访谈,有 61.54%的学生认为培养法治思维,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是学校的学习教育。课堂教学是学习教育的首要阵线,因此承担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承担着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86.61%的学生提到在进行相关改革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做的重点工作是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除了教授法律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之外,承担各科教学任务的教师亦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本学科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维及法律素养。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行为习惯
15、训练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将法治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设施,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吸引学生,培养学生。除了第一课堂,学校的第二课堂亦能够在此处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组织学生发展学生社团,开展法治情景剧、法治月、法治宣传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的组织、准备、实施过程中充分体会法治的内涵与理念,在其中获得生动的教育。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自身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携手,将真实案例等引入校园,结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要求,让学生看到行业、企业对自身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提升法治意识,主动自觉地调整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管是课上课下的教学与活动,还是与企业携
16、手引入企业案例、企业导师,这些过程中都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了解真实的情况,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判断、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法治思维的同时,长期持续的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习惯的稳定性、长期性。最后,加强“硬件”配置。在调查中有 82.62%的学生认为应当设置大学生法律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日常的辅导与咨询帮助。77.49%的学生认为法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十分重要,学校可以在校园官方网站上开辟法治教育页面或专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涉及法治教育的网站链接,拓宽学生相关信息的接触面。还有 66.38%的学生提到应当增订相关的杂志、报纸,扩充丰富图书资源,便于学生学习和查询。此外,73.5%的学生提到希望增加法律选修课。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增加在法治教育方面的“硬投入”,为学生强化良好行为习惯提供更多支持。(二)培育学生自主行为为有效地培养某种思维意识、行为习惯,单纯靠外部力量、内容灌输是很难达到预期的。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发展与完善。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认同程度、认识趋向和认识方式等的变化。在涉及法治思维培养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价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