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1.94MB ,
资源ID:2582531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5825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清朝庄浪八旗驻防考述_牛海桢.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清朝庄浪八旗驻防考述_牛海桢.pdf

1、摘要:旗兵驻防是清代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庄浪地区从乾隆二年开始成为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八旗驻防点。随着西域重入中原版图,庄浪满城地位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庄浪地区连接青海和河西走廊的重要地理位置,加之当地民族成分复杂,因此八旗驻防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从而成为清朝稳定甘青局势,支援平定西域和维护边疆安全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从庄浪满城的兴衰,可以明确庄浪地区的地理形胜和军事地位,也可以窥见八旗驻防制度的一些特点。关键词:清朝;庄浪满城;旗兵驻防制度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3)1018509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朝新疆移民问题与边疆开发研究”(批准号:19BZ5128)

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牛海桢,男,甘肃甘谷人,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族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王弘卓,男,四川巴中人,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清朝庄浪八旗驻防考述牛海桢王弘卓(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清军入关后,随着全国形势的基本稳定,根据需要在全国设置了畿辅驻防兵、东三省驻防兵、各直省驻防兵和藩部兵等四类驻防1,派驻八旗军队,独立于地方政权之外,直接接受兵部和皇帝调遣,形成了清朝独有的旗兵驻防制度。为了保持固有传统,防止旗人沾染汉俗,影响到清朝的统治基础,清朝统治者在旗兵驻防的地方修筑了专门的驻防城。民间称这种驻防城

3、为满城或满营。清朝时期,当时甘肃境内主要有三个主要的旗兵驻防点,即宁夏、凉州(今武威)和庄浪(今永登)。其中庄浪满城是清朝设立的所有31处满城中唯一至今保存完好且至今还在使用的军事驻防城2。关于庄浪满城和旗兵驻防,学术界发表过部分文章,对满城由来进行过研究。其中集中探讨满城兴衰的是满城驻防后人戴宏胤所著永登满城史话,该书采访了大量驻防官兵的后代,记载了满蒙汉八旗迁移、驻守乃至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对我们了解满城变迁帮助很大,但是囿于资料,很多问题悬而未决。本文拟利用清实录以及地方志中关于庄浪满城的记述资料,通过对庄浪八旗驻防设置缘由、驻兵规模、兵员来源、参与战事以及驻防部队在西北地区边疆稳定过程

4、中所发挥作用的探讨,为我们认识清朝时期旗兵驻防制度的研究提供一个案例及视角,同时也可以明确庄浪的地理形胜以及庄浪在清朝时期的军事地位。一、庄浪驻防八旗的设立及原因庄浪在黄河兰州段以西,以境内流过的庄浪河而得名。明洪武五年(1372年),征西将军宋国公冯胜等自甘肃班师,为了实现控扼河西走廊和青海湟水流域的目的,在庄浪设置“甘肃卫都指挥使司庄浪卫指挥使司”3,后又设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于庄浪。明代庄浪地属临洮府,卫属陕西行都司,辖境约当今黄河以北的庄浪河和大通河下游之间地域。An Exploration of the Eight Banners Garrisoning Zhuanglang in th

5、eQing DynastyNIU Hai-zhen WANG Hong-zhuoAbstract:The garrisoning of banners was an important military institutio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From the second year of the Qianlongreign,the Zhuanglang area became an important garrison for the Eight Banners in the northwest.As the Western region rejoined t

6、heCentral Plains,the status of Zhuanglang Mancheng declined,however,due to its importa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linking Qinghai and theHexi Corridor,as well as its complex ethnic composition,the Banner garrison continued until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thus becomingan important military base for th

7、e Qing Dynasty to stabilize the situation in Gansu and Qinghai,support the pacification of the Westernregion and maintain frontier security.The rise and fall of Zhuanglang Mancheng make clear the geographical and military status of thearea,and also gives a glimpse of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

8、he Banner garrison system.Keywords:Qing Dynasty;Zhuanglang Mancheng;The banner garrison institution历史学研究185DOI:10.15899/ki.1005-5681.2023.01.023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明清鼎革,顺治时期英亲王阿济格在平定甘肃丁国栋、米喇印反清势力后,为了稳定形势,在甘青一带继承了明朝实行的土司和卫所制度,庄浪地区的祁土司、鲁土司和西宁地区的李土司继续保留。因战事到达甘肃的满族八旗时驻时撤,主要驻扎地点就在宁夏(今银川)、凉州和庄浪三个地方。其中庄浪因

9、为紧靠兰州,临近青海和河西走廊,当地和硕特蒙古、番部聚集,与西域准噶尔联系紧密,因此成为西北驻兵的基地之一。如康熙六年(1667年),为了防备墨尔根部落内犯,时任山陕总督卢崇峻即赴庄浪,与总兵孙思克共同防御,后因达赖喇嘛调解,各部落解送马牛羊千只认罪,满汉官兵随即撤回。4康熙十八年(1679年),随着王辅臣败降平凉,平定三藩已进入了决战阶段,康熙在审度形势后认为,庄浪地方,“其与凉州、西宁、兰州、临洮邻近、缓急皆可相顾。”5决定由孙思克率领官兵,暂驻庄浪,防守河东河西诸处。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为了讨伐噶尔丹,刑部尚书图纳,即赴庄浪地方,会集将军、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官等商议西路进剿事宜。

10、6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尧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后,认为“甘肃之河西各厅,自古皆为郡县,至明代始改为卫所。今生齿繁庶,不减内地,宜改卫所为州县。”7决定在甘青地区撤卫置府县,设置宁夏、西宁、甘州和凉州四府,其中庄浪所改为平番县。雍正九年(1731年),和通泊之战失利后,为了防备西北准噶尔沿着祁连山南北两侧进犯内地,以“西宁地方,最关紧要,设有调拨兵丁之处,应预为筹画。查庄浪地方,系通西宁肃州之要路。”8决定从西安驻防之江宁、河南满洲兵内,调拨一千名。直隶河南之绿旗兵内,调拨一千名,遣往庄浪驻劄。再从四川预备兵四千名内拨二千移驻松潘,以备西宁调遣,与庄浪成策应之势。雍正十年(1732年),

11、清准议和,为了防备准噶尔从西域深入甘肃,除在巴里坤、哈密留驻一万两千绿营屯田守御外,以凉州为甘肃咽喉,通省关键,决定驻兵二千名。西宁地处边隅,逼近青海,决定驻兵一千名。这些驻兵从西安驻防满洲、蒙古八旗中调遣。但是大学士兼川陕总督查郎阿与西安将军秦布上奏,认为在甘肃驻防旗兵,主要是防御西域蒙古,弹压甘青一带番人。如果在西宁驻兵,“而卓紫山、琦紫山、国隆国明寺等处,转为内地,脱有不靖,西宁、庄浪,内外不能相顾。”9卓紫山、琦紫山,大清一统志称“棋子山在平番县西南二百里,与之相连者为卓子山,道险林密,为番人巢穴。”10平番县志则称:“棋子山、棹子山,城西二百里,两山相连,崎岖险峻,密松四围,为番民巢

12、穴。”11二山分布在庄浪和西宁的中间地带,周围有大量少数民族居住耕牧。国隆寺又称郭隆寺,后称佑宁寺,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是当地藏传佛教的中心,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叛的主要战场就在该地。查郎阿认为该地处庄浪、西宁中间,一旦生变,庄浪和西宁将首尾不能相顾,建议将原议西宁驻防八旗改驻庄浪,同时增设城守步兵汉军四百名以为辅助。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以副都统品级鸟枪护军参领色尔固楞,为庄浪副都统12。按照“若夫驻防之兵,则无论骑、步,皆合满洲、蒙古、汉军为营”13的原则,于乾隆二年(1737年),率领从西安驻防营内挑选的满洲、蒙古和汉军一千四百人正式进驻庄浪。清朝之所以在庄浪地方驻防八旗,

13、和庄浪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八旗在京师以外驻守选址的原则是交通枢纽,形胜要冲之地。康熙时期成书的秦边纪略记庄浪卫当地形势时说:“其于河东西,为兰州门户,凉、湟堂奥,甘肃之咽喉,靖、夏之捷径。车马络绎,毂击肩摩,乃诸郡之统汇,九达之庄逵也”。作者梁份在自注中解释说:“兰州在东二百二十里由兰州至西安一千四百里,西宁在西三百七十里,凉州在西北庄浪在凉、湟之东,故曰堂奥。甘州在西北八百二十里,肃州在西北一千二百四十里,庄浪为甘肃馈道,故曰咽喉。庄浪东北至三眼井,与靖虏之芦塘相连。自芦塘而东七百五十里至宁夏,盖便道也,故曰捷径。凡甘肃凉湟之趋河东者,舍庄浪更无他途,故曰统会。”14就地理位置而言,庄浪“首

14、接金城,东应宁夏,西援西宁,北套凉甘。”向西南可达青海西宁直至西藏,向东北可达宁夏蒙古;向西北可直通凉州,通过河西走廊直达新疆,向东南通过兰州可到内地。因此,清代庄浪附近驿站众多,其中东西向通往新疆有五驿,西南向通往西宁有三驿。嘉庆年间谪戍新疆的祁韵士经过庄浪后感慨说:“甘肃省驿之多者,莫如平番。”15同时,庄浪附近,少数民族众多,“境内东北之打鱼沟、达隆寺,山川回莽,族聚番民。境东边墙,起靖远之芦塘,至古浪之大靖。隘口之外,北部环列而天涝、自墩直透贺兰。境西南至红古城,西北踞连城堡,皆土司住牧之所。”16其中“所辖各山番族有在西北二百馀里金羌滩者,连城土司在县西南一百四十里,大酋鲁姓自明以来

15、世袭指挥使,辖境緃广二百里,有十三村堡土民十族番民二十七族。”17在庄浪驻防八旗部队,近可渡河拱卫省城兰州,弹压西宁河湟流域蒙藏各族,远可向西穿越河西走廊,经略西域。在八旗军队进驻庄浪后,与原有沿长城驻扎的绿营共同构成了严密的军事体系,以之为依托,在当地又设立庄浪厅,设理事通判与平番县同城驻扎,具体处理旗民纠纷及茶务,兼管平城、松山两处驿站。而186庄浪满城,则成为甘青一带“弹压枢纽,喉襟之地。”18二、驻防初期恩养庄浪八旗的措施清朝初年,八旗入关,和投降清朝的降将一道,以摧枯拉朽之势连续打败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统一了全国。然后,八旗被派驻全国各要隘名城,成年男子禁止从事农工商贾,一律披铠带

16、甲,练习骑射;女子老幼,皆有给养;婚姻死葬,官给费用。由于八旗部队是国家的主要军事保障,对各地官员民众起到监视和威慑作用,旗营建设与国家体制攸关,所以清廷对此非常重视。庄浪八旗驻防之初的兵力,根据乾隆十四年(1749年)修成的五凉全志记载,额设“马兵一千名,步兵四百名,炮手二十八名,弓、铁、箭匠三十名,驼三十只,官兵马三千二百八十二匹,枪五百杆,弓箭五百副,子母炮三位,威远炮一十位,甲一干四百副。”19庄浪副都统虽统于凉州将军,但和其他与将军同城驻扎副都统有别,系分城另驻,独自领军,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经大学士兼川陕总督查郎阿奏请,庄浪“添设鼓手八名,炮手二名,工食于司库支领。”20这些鼓手和炮手应该是作为副都统仪仗专用。同时,为了稳定驻军,提高驻防八旗战斗力,清廷在满城建设、后勤保障、军事训练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修建满城,兴建营房在八旗兵丁进驻的同时,庄浪满城开始修建,主事者为凉庄道阿炳安和榆葭道王凝,乾隆六年(1742年)竣工,共用银两十万一百六两九钱。当地“番民土人,习耐勤劳,是以事半功倍。”21方志记载:满城“周围砖包,四里三分,连女墙高三丈五尺,底阔三丈,收顶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