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 SP 4 19 1.1 4 0.8 0gJ中华人 民共和 国城 镇建设行 业标 准曰/T 2 3 1-2 0 0 6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 V C-U)玻璃微珠复合管材U n p l a s t i c i z e d p o l y v i n y l c h l o r i d e(P V C-U)a n d g l a s s m i c r o s p h e r e c o m p o s i t e p i p e s f o r d r a i n a g e2 0 0 6-0 6-2 6发布2 0 0 6-1 1-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 布CJ/T 2 3 1
2、-2 0 0 6目次前言 ,皿1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原 材料 ,14 产品分类 ,25 要求 36 试验方法 ,67 检验规则 7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C J/T 2 3 1-2 0 0 6N O青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的城镇建设行业标准。本标准参考了国家标准 G B/T 1 6 8 0 0(排水用芯层发泡硬聚氯 乙烯(P VC-U)管材 及国家标准G B/T 5 8 3 6.1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根据本标准生产的管材可与符合 G B/T 5 8 3 6.2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规定的管件配合使用。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给水排水
3、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金德管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钢、王士良、陈敏、张钊、刘东、鲁文耕。C J/T 2 31-2 0 0 6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 V C-U)玻璃微珠复合管材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聚氯乙烯树脂和中空玻璃微珠为主要原料并加人必要的添加剂,经共挤成型的硬聚氯乙烯(P V C-U)复合管材(以下简称管材)的原材料、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外或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 V C-U)玻璃微珠复合排水管材。在考虑材料 许可的耐化学性和耐温性后,也可用于工业排污用管材。2规范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
4、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T 1 0 3 3-1 9 8 6 塑 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 B/T 2 8 2 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 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 B/T 2 9 1 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6 1 1 1 长期恒定内压下热塑性塑料管材耐破坏时间的测定方法 GB 6 2 8 3 化工产品中水分
5、含量的测定卡尔 费休法(通用方法)G B 6 2 8 6 分子筛堆积密度测定方法 G B 6 2 8 8 粒状分子筛粒度测定方法 G B/T 6 6 7 1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GB/T 8 8 0 2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 GB/T 8 8 0 4.2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2部分:硬聚氯乙烯(P V C-U),氯化聚氯乙烯(P V C-C)和高抗冲聚氯乙烯(P V C-H D管材 G B/T 8 8 0 5 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 G B/T 8 8 0 6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 G B/T 9 6 4 7 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 度的测定 G B/T
6、1 3 5 2 6 硬聚氯乙烯(P V C-U)管材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 G B/T 1 4 1 5 2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性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原材料3.1 管材原材料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并配以中空玻璃微珠及相关加工助剂。制造管材的材料性能应符合表 1 及表2规定。表 1 聚氮 乙烯材料性能性能单位技术要求试 验 参 数试 验 方 法维卡软化温度 7 9(5 0 士 5)0C/hGB/T 8 8 0 2拉 伸 屈 服 强 度M P a要 4 0(5 士 1)mm/m i nGB/T 8 8 0 4.2Ci/T 2 31-2 0 0 6表 2中空玻璃微珠材料性能性能单位技术要求试
7、验 方 法粒 径拜 m平均值1 5 0GB 6 2 8 8堆 积 密度g/-0.2 6-0.4 5G B 62 86水分含量%成 0.5G B 6 2 8 33.2 在保证最终产品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条件下,允许在中间层中使用符合本标准的清洁回收料。产 品分类4.1 管材按连接型式可分为直管材(Z)、弹性密封圈连接型管材(M),溶剂粘接型管材 3.0)4.52表观密度/g/-1.1 0 -1.4 53扁 平 试 验不破裂、不分脱4落锤冲击试验(0 0C)真实冲击率法通 过 法TI R 1 0%1 2次冲击,1 2次不破裂沙纵向回缩率,%5%,且不分脱、不破裂6连接密封试验连接处不渗漏、不破裂7二氛
8、甲烷浸演试验内外表面不劣于4L 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 2 0 0 mm的管材可不做此项试验。b 真实冲 击率法 适用于型式检验,通过法适用于出厂检验6试验方法6.1 试样预处理 除有特殊规定外,按G B/T 2 9 1 8规定,在 2 3 士2 条件下对试样状态调节 2 4 h,并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试验6.2外观检 查 用肉眼直接观察,内壁可用光源照看。6.3 规格尺寸测 A6.3.1 平均外径 按 G B/T 8 8 0 6 的规定测量。6.3.2 管材内、外层厚和壁厚 用精度不低于0.0 1 mm的读数显微镜测量管材内、外层厚度。按 G B/T 8 8 0 6 的规定测量管材壁厚,并取最大值和
9、最小值按式(1)计算同一截面壁厚偏差。e(YD)一e-二 e m.X 1 0 0 。.(1)e a 盆 式 中:e 同 一截面壁厚偏差,%;e.同一截面测量的壁厚最大值,MM;e m,同一截面测量的壁厚最小值,mm,6.3.3 管材承口 承口外径尺寸测量方法见6.3.1;承口中部平均内径用精度不低于 0.0 1 mm的内径量表测量承口中部两相互垂直的两径,计算其算术平均值;承 口深度和承口配合深度用精度不低于 0.5 m m 的量度测量。6.4 弯曲度 按 G B/T 8 8 0 5 规定测量。6.5 环刚度 按 G B/T 9 6 4 7 规定进行。6曰/T 2 3 1-2 0 0 66.6
10、 表观密度 按 G B/T 1 0 3 3-1 9 8 6 A法规定测量。6.7 扁平试验 从三根管材上各取一段长度为 5 0 mm士1.0 mm管段为试样,两端垂直切平试验按 G B/T 9 6 4 7规定进行,试验速度为 1 0(m m/mi n)士5(mm/mi n),当试样在垂直方向外径变形量为原外径的 5 0%时,立即卸荷。观察试验过程中试样是否破裂或分脱。6.8 落锤冲击试验 按 G B/T 1 4 1 5 2规定测试,试验温度为。士1 0 C,落锤质量、冲击高度、冲头型号应符合表 1 1 规定。表 1 1落锤 质f、冲击 高度和 冲头型号6.9纵 向回缩 率 按 GB/T 6 6
11、 7 1 的规定进行。6.1 0 连接密封试验 将试样溶剂粘接连接 4 8 h 后或密封圈连接后,按 G B/T 6 1 1 1规定试验,在 2 0 水介质中,对试样加压至。.0 5 MP a,并保持 1 5 m i n。观察试验过程中试样连接部分是否渗漏和破裂。6.1 1 二抓甲烷浸溃试验 按 G B/T 1 3 5 2 6 规定进行。7检验规则7.1 产品需经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并附有合格标志方可出厂。7.2组批 同一原料、配方和工艺条件下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管材作为一批,每批数量不超过 5 0 t。如果生产数量少,生产期 7d 仍不足 5 0 t,则以 7 d产量为一批。7.3 出
12、厂检验7.3.1 出厂检验项目为本标准 5.1-5.6 规定的要求及本标准5.7中的扁平试验、落锤冲击试验、纵向回缩率和二氯甲烷浸溃试验。7.3.2 本标准 5.1-5.6检验按GB/T 2 8 2 8.1 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取检验水平 II,AQ L 6.5,见表 1 2C1/T 2 3 1-2 0 0 6表 1 2 抽样方案字码样 本 大 小 n接 收 数 A c拒 收 数 R eF2 034G3 256H5 07818 01 01 1K1 2 51 41 5L2 0 02 12 27.3.3 在计数抽样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不少于三根的样品,进行 5.7中的扁平试验、落锤冲击试验
13、、纵向回缩率和二氯甲烷浸溃试验。7.4 型式检验7.4.1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 5.1-5.6中规定的要求及在上述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5.7中的各项检验规定的要求检测。7.4.2 有以下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产品停产半年以后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别时;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7.5 判定规则 本标准 5.1-5.6按表 1 2 规定进行判定,物理机械性能中有一项达不到指标时,可随机在该批中抽取双倍样品进行该项的复验。如果仍然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8.1 标 志 复合排水管材产品上标志应包括下列内容:产品名称、标准编号、产品规格、生产厂名(商标)及生产日期。8.2包装 每根管两端要封套,塑料包装或根据用户需要提供。8.3运输 产品在装卸运输时,不应受到剧烈撞击、抛摔和重压8.4贮存 管材存放场地应平整,堆放应整齐,承口交错悬出,堆放高度不应超过 1.5 m,距热源应大于1.5 m,不应露 天曝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