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8 ,大小:900.76KB ,
资源ID:2618071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6180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5T 97.1-2021 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5T 97.1-2021 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pdf

1、 ICS 67.140.10 CCS X 55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97.12021代替DB35/T 97.12006、DB35/T 97.22006、DB35/T 97.32006、DB35/T 97.42006 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Baxian tea 2021-09-28 发布 2021-12-28 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5/T 97.12021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品种来源.1 5 特征、特性及经济性状.

2、1 6 苗木培育.2 7 栽培技术.4 8 低产茶园的改造.10 附录 A(资料性)茶园主要病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使用药剂.13 附录 B(资料性)茶园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使用标准.14 参考文献.15 DB35/T 97.1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5/T 97.12006八仙茶 茶树品种、DB35/T 97.22006八仙茶 苗木培育技术规范、DB35/T 97.32006八仙茶 栽培技术规范和DB35/T 97.42006八仙茶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规范,将其整合为八仙茶栽培技术

3、规范。与前述版本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 GB 117672003、GB/T 30357.1、NY/T 5010、NY/T 5018 等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章);b)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c)更改了茶树苗木(见 5.11,DB35/T 97.22006 的第 7 章);d)删除了根外追肥(见 DB35/T 97.32006 的 6.2.4);e)更改了追肥(见 6.6.2.2,DB35/T 97.32006 的 6.2.2);f)更改了培育目标(见 6.6.3 和 6.6.4,DB35/T 97.32006 的第 4 章);g)更改了化学防治

4、(见 6.7.5,DB35/T 97.32006 的 6.5.5);h)删除了改造目标和改造对象(见 DB35/T 97.42006 的第 3 章和第 4 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委员会(SAF/TC 20)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诏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诏安县农业农村局、诏安县工业与信息化局、诏安县茶叶协会、福建省元勋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南靖县高竹金观音茶叶专业合作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冠莲、张程宗、吴梦晖、林顺杰、郑兆钦、吴溪生、胡伟义、黄云勇、吴俊光、许炜东、林保平、吴少云、陈裕兴、郑镇勇、李坤海、王元勋

5、、赖玉春。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9 年 9 月首次发布 DB35/T 97.11999、DB35/T 97.21999、DB35/T 97.31999、DB35/T 97.41999;2001 年 9 月第一次修订 DB35/T 97.12001、DB35/T 97.32001、DB35/T 97.42001,2004年 12 月第一次修订 DB35/T 97.22004;2006 年第二次修订 DB35/T 97.12006、DB35/T 97.22006、DB35/T 97.32006、DB35/T 97.42006;本次为第三次修订。DB35/T 97.12021

6、1 八仙茶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八仙茶茶树品种、苗木培育、栽培技术、低产茶园改造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八仙茶的田间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2003 茶树种苗 GB/T 20000.1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 GB/T 30357.1 乌龙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

7、境条件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20000.1、GB/T30357.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品种来源 在诏安县白洋乡(原西潭乡)汀洋村八仙山下茶场单株培育成功,命名“八仙茶”,属无性系品种。1994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茶树品种”(GS13021994)。5 特征、特性及经济性状 5.1 特征 5.1.1 树型 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分枝部位较高。5.1.2 叶型 大叶类、椭圆形,长约11 cm,宽约5 cm,长宽比2.2左右。叶尖钝或渐尖,叶缘平,叶齿浅而钝,叶面微隆起,叶质柔软,叶色黄绿,叶脉710对。DB35/T 97

8、.12021 2 5.1.3 嫩梢 萌芽整齐,腋芽两侧有紫色斑点,节间较长,一芽三叶长约5.5 cm,百芽重90 g120 g。5.1.4 花、果 花冠大小中等,花量较少,一般只开花不结果。5.2 特性 5.2.1 生育期 早芽种,越冬芽的萌芽发于2月下旬,3月上旬开采(乌龙茶),12月中、下旬芽梢停止生长。5.2.2 抗逆性 耐瘠、耐旱力较强,抗寒性较弱,冬季气温低于-5地区不宜种植。5.3 经济性状 5.3.1 产量 每亩年均产干毛茶200 kg以上。5.3.2 品质 八仙茶,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回味甘爽,初泡稍有苦涩感。5.3.3 适制茶类 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等茶类。6 苗木培育

9、 6.1 母树的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的茶树作为无性繁殖、短穗扦插的剪穗母树。6.2 母树的培育 6.2.1 秋末冬初结合深耕改土,每亩施商品有机肥 300 kg400 kg。6.2.2 供秋冬育剪穗的母树在夏茶后轻修剪,供春育剪穗的母树宜在秋茶结束封园后轻修剪。6.2.3 防治病虫害,剪枝前再喷一次长效低毒农药。6.2.4 采穗的母树在剪穗前 1015 天进行打顶采摘。6.3 苗地选择 6.3.1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易于排灌,通风向阳,交通方便的农地或水田。前作为烟草、麻类的地块不宜做苗地,苗地应轮作。6.3.2 土质肥沃,土壤结构应疏松,保水、透水、通气性良好。

10、DB35/T 97.12021 3 6.4 苗床制作 6.4.1 苗地经深翻、碎土、耙平后制成高 15 cm,宽 110 cm120 cm 的苗床,长度依地势而定,一般10 m15 m,东西走向为宜。6.4.2 苗床间沟宽 30 cm40 cm。6.4.3 苗地的两端设贮水坑,深长各 80 cm100 cm,宽 50 cm,苗地四周设排灌沟。6.5 铺培养土 每亩用20m3左右的红、黄壤心土,将碎土过筛后均匀铺在苗床上,厚5 cm6 cm,压实约3 cm厚。6.6 荫棚设置 6.6.1 苗床两边每隔 1.5 m1.6 m 打一个桩,在横纵向木桩上,捆扎作棚架,架高 30 cm50 cm(低棚)

11、或 100 cm120 cm(高棚)。棚架上用遮阳网覆盖。6.6.2 遮阴物蔬密应均匀,避免阳光直射。6.7 插穗要求 品种纯正,枝茎浅褐色、半木质化、粗壮叶大、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梢。6.8 剪穗 6.8.1 枝梢出现浅褐色半木质化时进行剪穗。6.8.2 剪取枝条应及时运回,避免重压、日晒、发热、损伤,保持新鲜度,枝条应摊放在阴凉避风处,喷水湿润,即可剪成插穗。插穗应带有一片叶一个腋芽,叶片下短茎长 2 cm2.5 cm。6.8.3 剪口应平滑,剪口斜面与叶面平行,上端剪口距腋芽 0.2cm 左右,应随剪随插。6.9 扦插 6.9.1 扦插时间 春插在4月至5月;秋、冬插在10月至12月。

12、6.9.2 扦插方法 6.9.2.1 将苗床充分喷湿,待苗床土稍干不沾手时,按划好的行距扦。6.9.2.2 行距 7 cm8 cm,株距 4 cm5 cm,叶缘叶尖不重叠为宜,每亩插 1520 万穗。6.9.2.3 直插或倾插入土,叶片应顺风向,叶片、腋芽应露出土面,叶片不应粘土,插后立即遮阴、喷水至培养土湿透。6.10 苗圃管理 6.10.1 浇灌水与排水 6.10.1.1 插穗愈合发根期,勤喷水,保持苗床湿润状态。晴天干燥天气,土壤保水性差的发根前,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6.10.1.2 发根后,晴天隔天浇水一次,苗高 10 cm 以上遇干旱可适当沟灌,一次沟灌 3h4h,苗床湿透应立即排

13、干。DB35/T 97.12021 4 6.10.2 遮阴 6.10.2.1 愈合发根期间,做好遮阴。6.10.2.2 待根系发育健全,选择阴雨天去除遮阴物。去除遮阴物后应注意防旱,及时浇水。6.10.3 施肥 6.10.3.1 插穗发根后,施第一次肥。每亩用 0.5%尿素、0.5%过磷酸钙的混合液 300 kg 喷施,以后间隔 2030 天追肥一次,逐次增加施肥量,每年施肥 34 次,每亩施尿素 8 kg10 kg,过磷酸钙 6 kg8 kg,复合肥 6 kg10 kg。6.10.3.2 每次追肥后,应喷浇清水淋苗。6.10.4 防治病虫害 按7.7规定执行。6.11 茶树苗木 出圃茶树苗木

14、质量指标、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按GB 117672003的要求执行。7 栽培技术 7.1 茶园选择 7.1.1 空气质量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空气质量要求 项目 日平均 1h 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部分状态),mg/m3 0.30 二氧化硫(部分状态),mg/m3 0.15 0.50 二氧化氮(部分状态),mg/m3 0.10 0.15 氟化物(F)(部分状态)7g/m3 1.8(dm3d)20g/m3 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1 h 平均指任何 1 h 的平均浓度 7.1.2 土壤 7.1.2.1 土壤类型:pH 值酸性或微酸性的红壤、黄壤、沙壤土、砂砾壤土,

15、棕色森林土均适宜茶树生长。7.1.2.2 土壤结构:土壤应保水透水,通气性良好。7.1.2.3 土层深度:1 m 以内没有粘盘层。7.1.2.4 土壤要求:pH 值 4.56.5 最为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 25%28%;石灰质含量 0.2%以下。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 2 要求。DB35/T 97.12021 5 表2 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项目 浓度限值 镉,mg/kg 0.30 汞,mg/kg 0.30 砷,mg/kg 40 铅,mg/kg 250 铬,mg/kg 150 铜,mg/kg 150 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总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 的土壤,若5cmol(+)/kg

16、,其部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7.1.3 水份 茶园灌溉水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茶园灌溉水质要求 项 目 浓 度 限 值 PH 值(pH)5.57.5 总汞,mg/L 0.001 总镉,mg/L 0.005 总砷,mg/L 0.1 总铅,mg/L 0.1 铬(六价),mg/L 0.1 氰化物,mg/L 0.5 氯化物,mg/L 250 氟化物,mg/L 2.5 石油类,mg/L 10 7.1.4 地形 7.1.4.1 坡度:应小于 25 度。7.1.4.2 海拔:50 m1000 m。7.2 建园规划 7.2.1 道路 7.2.1.1 干道:90 亩以上茶园要设置干道,路宽 6 m8 m。7.2.1.2 支道:各片茶园间联络通畅,路宽 3 m 以内。7.2.1.3 步道:连结上下层的梯层间设步行道。路宽 1 m 以内。7.2.1.4 环山道:在茶园四周设环山道,路宽不应少于 1.5 m。DB35/T 97.12021 6 7.2.2 等高梯田 7.2.2.1 梯田宽度:梯层宽度最窄不应小于 2 m。7.2.2.2 梯壁高度:梯壁最高不应超过 1.5 m。7.2.2.3 梯层长度:按茶园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