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23.020.30 CCS E 24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3492022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承压特种设备 风险防控规范 2022-10-17 发布 2023-01-16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349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风险辨识.1 5 风险防控.2 6 应急处理及事故上报.4 7 设备档案管理.5 DB41/T 2349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南省承压类特种设备
2、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伟超、李腾蛟、王天然、马喜振、王龙、郭永强、周红权、申红菊、朱磊、王瑛、王峰、朱睿颖。DB41/T 23492022 1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承压特种设备 风险防控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承压特种设备术语定义、风险辨识、风险防控、应急处理及事故上报、设备档案管理等。本文件中的承压特种设备包括承压储气系统、车用气瓶、长管拖车、安全附件、阀门等,使用工况为:工作压力25.0 MPa、环境温度-40 5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3、。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144 气瓶颜色标志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047 车用压缩天然气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 GB/T 50493 石油化工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压缩天然
4、气(CNG)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压缩气体燃料。3.2 车用压缩天然气 以专用压力容器储存的,用于车用燃料的压缩天然气。3.3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 通过加气机为汽车CNG储气瓶充装CNG的专门场所。4 风险辨识 DB41/T 23492022 2 辨识要求 4.1 加气站的风险辨识分为管理风险的辨识和设备安全风险的辨识两部分。加气站的风险分析时,需要对管理风险和设备安全风险分别各进行一次辨识。管理风险的辨识 4.2 管理风险主要为安全管理风险,包括人员操作不规范、未依照规程运行设备,误操作、无防护操作、无证操作,违规充装,监护失误,培训制度不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等。在辨识过程中,应确认是否存在
5、相应的风险,并统计各类风险的数量。设备安全风险的辨识 4.3 4.3.1 设备安全风险辨识要求 设备安全风险主要为生产设备风险、环境风险、天然气质量风险和其他风险。在辨识过程中,应确认是否存在相应的风险,并统计各类风险的数量。4.3.2 生产设备风险 生产设备风险因素包括:a)生产设备存在材质差、装配不当等质量风险;b)增压系统中阀门、连接件等由于压力波动而出现疲劳损坏;c)承压储气系统壳体发生严重腐蚀或严重碰撞产生缺陷;d)检修过程中承压设备密封不严或密封失效;4.3.3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因素包括火源、静电、雷击及摩擦撞击等。4.3.4 天然气质量风险 天然气质量风险因素包括游离水残留、硫
6、化氢含量超标等。4.3.5 其他风险 其他未列明、风险程度较低的风险因素参照GB/T 13861。5 风险防控 安全生产教育 5.1 5.1.1 公司教育 由公司安全负责人负责教育,内容包括: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公司概况,生产性质和特点,特殊危险场所,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事故教训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管理人员须经有关主管部门的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5.1.2 站级教育 DB41/T 23492022 3 由站领导和站内安全技术人员负责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规定,工作场所危险物品的使用情况及注意事
7、项,危险操作和以往典型事故教训。有毒有害物质的物理性质、中毒症状、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等,新入站人员需进行岗位培训,考试合格方准上岗。5.1.3 班组教育 由班组长负责教育,内容包括:岗位任务特点、主要设备结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规程、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安全装置、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设备与仪器 5.2 5.2.1 应当建立并保存设备采购、安装、运行、维修的文件和记录,设备应当有明显状态标识。5.2.2 应当建立设备使用、维护和维修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记录,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5.2.3 在线水分检测仪和在线硫化氢检测仪器的定期检定
8、或校准,频次不得少于 1 次/年。5.2.4 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应每天对安全装置进行一次巡回检查(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接管头、管道等),确认其性能是否正常或有无泄漏和损伤等,执行设备“十字”作业(清洁、润滑、防腐、调整,紧固)制度,消除脏、锈、缺、乱、漏等缺陷,填写运行记录、维修记录、缺陷记录及操作日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2.5 加气站应按照 GB 50016 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和安全防护设施。5.2.6 使用单位应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前 1 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并做好检验前准备,检验结束后妥善保存报告及相关记录。车用气瓶充装前检查 5.3
9、5.3.1 充装车辆进入站区充装前必须对车用气瓶进行详细检查,并填写充装前后检查记录。5.3.2 充装前检查气瓶内有无剩余压力,剩余气体与预装气体是否相符合。5.3.3 新投入使用、经定期检验、更换瓶阀或因故放尽气体后首次充装的气瓶,应标记,并按规定进行惰性气体置换或抽真空。5.3.4 检查瓶体是否存在裂纹、严重腐蚀、明显变形、机械损伤以及其它影响气瓶安全强度和安全使用的缺陷。5.3.5 气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充装:a)未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b)用户私自改装;c)原始标志不符合标准和规程的规定、钢印不清晰;d)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e)外表的颜色、字样、字色、色环等标志不符合 GB/T 71
10、44 的规定;f)附件损坏、不全或者不符合规定;g)外观存在明显损伤;h)无剩余压力。防雷、防静电 5.4 5.4.1 每年应由防雷、防静电专业检测部门对本单位的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5.4.2 站内爆炸区域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系统,一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 25%天然气下限浓DB41/T 23492022 4 度值,二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 50%天然气下限浓度值。5.4.3 站内爆炸区域的电力装置设计应符合 GB 50058 的规定。5.4.4 设备、阀门、管道上的法兰连接及螺纹连接处,应采用金属导线跨接,跨接电阻应小于 0.03。5.4.5 进入储气区间
11、及防火区域所有工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鞋,采用人体消除静电装置消除静电。5.4.6 在储气区间进行维修及其它作业时,应使用防爆工具。5.4.7 对设备及管线的跨接线、接地电阻,应定期检查并记录。5.4.8 进入充装站的车辆在装卸前应连接防静电导线。防火管理 5.5 5.5.1 站内工作人员应熟悉天然气的燃烧、爆炸特性,掌握防火、防爆、防雷击、防静电等安全技能。5.5.2 站内机动车辆应装戴防火罩,未装戴防火罩的机动车辆不得进入生产区。5.5.3 无关人员严禁进入贮罐生产区,进站人员不得携带火种、火具,严禁接打电话。5.5.4 严格遵守动火作业制度,不得擅自在生产区内动火作业。5.5
12、.5 不得随意动用消防设施,不得堵塞消防通道。产品质量防控 5.6 进站压缩天然气产品质量应定期检验并满足GB 18047的要求。安全使用操作 5.7 5.7.1 站内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设备。5.7.2 设备管理采取定人、定期、定责、挂牌的“三定一挂牌”制度,做到设备、管线、阀门,仪表专人负责,做好设备防冻、防凝、保温、保冷、防腐、防堵等工作。5.7.3 设备专用工具、器具及配备件应设专人管理;设备维修应采用挂牌操作制度,必要时,应断气、断电,并设专人监护。6 应急处理及事故上报 事故应急预案组成 6.1 应按照GB/T 29639的要求,编制事故综合
13、应急预案,内容至少包括事故风险描述、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信息公开、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应结合风险因素分析,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事故应急演练 6.2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后,应定期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或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演练结束后,应立即进行演练评估,不断完善改进预案。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6.3 6.3.1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按预定处置方案采取措施,果断切断事故灾害链,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按有关规定如实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不得
14、瞒报、谎报或拖延不报。6.3.2 事故第一发现人应第一时间向应急组织机构负责人报警,启动应急响应,分析事故形势,明确DB41/T 23492022 5 危险因素及风险程度,采取全面防护措施,第一时间组织事故救援工作。6.3.3 施救人员在实施事故处置和救援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事故或可能危及施救人员生命安全等情况,应紧急避险,撒离危险区域。事故报告 6.4 事故报告内容一般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或企业性质;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算;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人。7 设备档案管理 管理要求 7.1 7.
15、1.1 设备档案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整理和保管。7.1.2 设备档案和资料仅供有关人员查阅,不得外借。设备档案的基本内容 7.2 设备档案应包含以下资料:a)使用登记证;b)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c)特种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资料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含合格证及其数据表、质量证明书)、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书、型式试验证书等;d)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修理的方案、图样、质量证明书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安装改造修理监督检验报告、验收报告等技术资料;e)特种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f)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g)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维护保养记录 h)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校验、检修、更换记录及有关报告;i)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