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7 ,大小:1.31MB ,
资源ID:2623562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6235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7T 4595-2023 地表水浮游蓝藻监测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7T 4595-2023 地表水浮游蓝藻监测技术规范.pdf

1、 ICS 13.060.01 CCS Z 22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5952023 地表水浮游蓝藻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planktonic cyanobacteria in surface water 2023-04-16 发布 2023-05-16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595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样品采集.1 采样设备.1 4.1 采样点位布设.2 4.2 采样频次与时间.2 4.3 采样方法.2

2、4.4 样品标识.2 4.5 5 样品处理与保存.3 样品处理.3 5.1 样品保存.3 5.2 6 蓝藻种属鉴定及密度分析.3 基本流程.3 6.1 实验室仪器设备.3 6.2 实验室预处理.3 6.3 显微镜校准.3 6.4 玻片标本制备.3 6.5 蓝藻种属鉴定及优势属(种)确定.4 6.6 蓝藻密度分析.4 6.7 7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6 样品采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6 7.1 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7 7.2 附录 A(资料性)蓝藻样品采样表.8 附录 B(规范性)蓝藻鉴定及计数流程图.9 附录 C(资料性)蓝藻鉴定记录表.10 附录 D(资料性)藻种鉴定书目.11 附录 E

3、(资料性)藻种鉴定书目中未包括的蓝藻种形态特征及图谱.12 E.1 伪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Kom rek 1992).12 E.2 拟柱孢藻属(Cylindrospermopsis K tz 1843).12 参考文献.14 DB37/T 4595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B37/T 45952023 1 地表水浮游蓝藻监测技术规

4、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表水浮游蓝藻监测的术语和定义、样品采集、样品处理与保存、蓝藻种属鉴定及密度分析、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中浮游蓝藻的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581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493 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浮游藻类 ph

5、ytoplankton 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藻类,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等。来源:SL 7332016,3.1,有修改 3.2 浮游蓝藻 planktonic cyanobacteria 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蓝藻门藻类,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呈革兰氏阴性。来源: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第二章,有修改 3.3 蓝藻密度 cyanobacterial density 单位体积中蓝藻门藻类的数量,单位为cells/L。来源:SL 7332016,3.3,有修改 3.4 优势蓝藻属(种)dominant genus(species)of cyano

6、bacteria 在浮游藻类群落中数量占比大于15%的蓝藻属(种)。来源:SL 7332016,3.2,有修改 4 样品采集 采样设备 4.1 DB37/T 45952023 2 4.1.1 闭管式采样器:应符合 GB/T 14581 的要求。4.1.2 杆式采样器:将闭管式采样器放置于可伸展的 1.5 m2 m 的长杆末端。4.1.3 具刻度棕色磨口玻璃瓶:1 L。4.1.4 溶解氧仪:HJ 506。4.1.5 pH 计:HJ 1147。4.1.6 浊度仪:HJ 1075。4.1.7 温度计:GB/T 13195。4.1.8 塞氏盘:20 cm,黑白色相间,配重锤及带刻度的绳索等。4.1.9

7、 定位系统。4.1.10 照相机。采样点位布设 4.2 4.2.1 采样点位的设置与确定按照 GB/T 14581 和 HJ/T 91 的相关规定执行,与水质监测一致。4.2.2 采样点位应能代表整个水体,能反映调查水域蓝藻的实际情况。4.2.3 应保持采样点位的长期一致。4.2.4 当蓝藻沿岸边积聚形成浮渣时,应在浮渣积聚处设置采样点。采样频次与时间 4.3 4.3.1 采样频次应与水质监测同步。4.3.2 常规监测的采样频次按照 GB/T 14581 和 HJ/T 91 的相关规定执行。也可根据监测目的确定:每月采样 1 次;每季度采样 1 次;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各采样 1 次。4.3

8、.3 当水体蓝藻密度大于 200 万 cells/L 时,应增加采样监测频次。4.3.4 同一点位的采样应在相同时段进行,并记录采样时间。采样方法 4.4 4.4.1 船只采样适用于河流、湖泊和水库水体较深区域。应用闭管式采样器进行采样。4.4.2 岸线采样适用于河流、湖泊和水库沿岸带。应用杆式采样器进行采样。4.4.3 桥梁采样适用于有桥梁的监测断面。采样时应将绳子一端系在闭管式采样器上,另一端安全而牢靠地系在桥上固定的位置。4.4.4 应使用闭管式采样器或杆式采样器采集水样。4.4.5 采样体积应不少于 1 L。4.4.6 样品常规监测的采集深度应符合 HJ/T 91 的要求,与水质监测一

9、致;发现明显水华(肉眼可见浮渣)时,在表层下 0.5 m 处采集水样。4.4.7 所采集的样品应不含浮渣。4.4.8 藻类样品采集应安排在其他样品采集之前,避免生物类群在采样前受到扰动,并及时在现场进行固定,固定及保存方法见第 5 章。4.4.9 样品采集过程中的安全保护应符合 GB/T 14581 的要求。样品标识 4.5 4.5.1 采样瓶外侧应标识采样点信息、采样时间以及采样人姓名。4.5.2 采样表应记录采样时间、点位名称、采样工具等(见附录 A)。4.5.3 样品标识应符合 HJ 493 的要求。DB37/T 45952023 3 5 样品处理与保存 样品处理 5.1 5.1.1 使

10、用鲁哥试剂固定藻类样品,其制备方法为:60 g 碘化钾(分析纯)加入 1 L 去离子水中,再加入 40 g 碘(分析纯),充分搅拌使其溶解,静置 24 h 以上。配制好的鲁哥试剂应储存于棕色磨口玻璃瓶避光保存。5.1.2 每升样品中应加入约 15 mL 鲁哥试剂对藻类进行固定。对于发生蓝藻水华的水样,每升水样中酌情再增加 3 mL5 mL 鲁哥试剂。样品保存 5.2 5.2.1 样品应 4 冷藏、避光保存,且在 24 h 内密闭运输至实验室。5.2.2 鲁哥试剂固定后的样品低温(4 左右)避光保存不得超过 12 个月,储存超过 10 周的样品应定期检查鲁哥试剂的损耗情况,若样品颜色变浅,则应向

11、样品中适当补充少量鲁哥试剂,直到样品的颜色恢复为黄褐色。6 蓝藻种属鉴定及密度分析 基本流程 6.1 蓝藻样品的种属鉴定及密度分析按照附录B所示流程进行。实验室仪器设备 6.2 6.2.1 虹吸管:2 mm3 mm。6.2.2 玻璃量杯:50 mL。6.2.3 螺口玻璃试管:10 mL。6.2.4 微量移液管:100 L。6.2.5 塑料滴管:3 mL。6.2.6 光学显微镜:物镜 4、10、40、100,目镜 10或 15。6.2.7 血球计数板:1/400 mm2,容量 0.1 mm3。6.2.8 计数框:20 mm20 mm,容量 0.1 mL。6.2.9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功率 250

12、 W,工作频率 20 kHz25 kHz,破碎容量:0.5 mL150 mL。实验室预处理 6.3 样品沉淀和浓缩的具体方法为:藻类样品在采样瓶中静置沉淀24 h后,用虹吸管于水面下5 mm处抽取上清液,直至藻类沉淀物体积约40 mL。将藻类沉淀物转入玻璃量杯中,用少许上清液冲洗采样瓶2次3次,将冲洗水一并转入玻璃量杯中。玻璃量杯中的藻类沉淀物沉淀24 h后,用塑料滴管吸取上清液,保留约10 mL藻类沉淀物转移到螺口玻璃试管中,静置定容后用于种属鉴定及密度分析。显微镜校准 6.4 显微镜的校准方法参见GB/T 2985。玻片标本制备 6.5 DB37/T 45952023 4 将藻类样品充分摇

13、匀后,用塑料滴管(或微量移液管)取样品置血球计数板或计数框内,盖上盖玻片,制成玻片标本,计数室或者计数框内不得有气泡。蓝藻种属鉴定及优势属(种)确定 6.6 6.6.1 参考相关藻种形态学书目在光学显微镜下对玻片标本中的蓝藻进行种属鉴定。6.6.2 优势个体或群体应鉴定到种,其他个体或群体至少鉴定到属。6.6.3 在鉴定记录表中记录蓝藻种名、数量,并且记录其他藻类的数量(附录 C)。鉴定藻类数量应至少为 200 个。6.6.4 藻类鉴定书目见附录 D。书目中未包含的湖泊伪鱼腥藻及拉氏拟柱孢藻见附录 E。6.6.5 蓝藻属(种)所占比例:P=蓝总 (1)式中:P 蓝藻某属(种)所占比例;A蓝鉴定

14、过程中蓝藻某属(种)细胞数量;A总鉴定过程中藻细胞总数量。6.6.6 当 P15%时,该蓝藻属(种)属于优势蓝藻属(种)。蓝藻密度分析 6.7 6.7.1 基本要求 6.7.1.1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玻片标本进行总藻及蓝藻密度分析。6.7.1.2 当某些蓝藻(例如微囊藻属)以群体形式存在时,若群体大小相对均匀,可通过确定群体的平均细胞数再进行计数;若群体大小不均匀,应对蓝藻群体进行解团(如超声解团)后再进行计数。6.7.1.3 对丝状蓝藻进行计数前,应计算其藻丝和藻细胞平均长度。6.7.1.4 大于 200 m 的藻种(如颤藻)应在低放大倍数(物镜 10)下计数,小于 200 m 的藻种(如铜绿

15、微囊藻)应在较高放大倍数(物镜 40)下计数。6.7.1.5 每个样品应重复计数 2 次3 次,每两次结果的绝对偏差不得大于 15%,否则应继续取样计数。6.7.2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6.7.2.1 将玻片标本放置于载物台上,静置 3 min5 min 后,对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和中心五个中格进行计数(见图 1)。在计数过程中,应不断调整焦距,保证藻细胞无遗漏。DB37/T 45952023 5 图1 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6.7.2.2 当藻体一半以上处于计数视野内则计数;当藻体少于一半在计数视野内,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6.7.2.3 每个中格藻数量应在 35 范围内;如不在此范围,应对水

16、样进行适当的浓缩或稀释以保证计数的准确性。6.7.2.4 把计数所得结果按下式换算成总藻密度:总=5总 104(2)式中:N总每升水中藻细胞总数量,cells/L;A总五个中格中藻细胞总数量;V 1 L水样经浓缩后的样品定容体积,mL;k 计数过程中稀释倍数;若浓缩n倍,则k=1/n。6.7.3 计数框计数法 6.7.3.1 将玻片标本放置于载物台上,静置 3 min5 min 后,依照目镜行格法,间隔选取四个“半行”(见图 2)进行计数。在计数过程中,应不断调整焦距,保证藻细胞无遗漏。6.7.3.2 当藻体一半以上处于计数视野内则计数;当藻体少于一半在计数视野内,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6.7.3.3 一个“半行格”内的藻数量应在 75250 范围内;如不在此范围,应对水样进行适当的浓缩或稀释以保证计数的准确性。DB37/T 45952023 6 图2 计数框半行格计数法 6.7.3.4 把计数所得结果按下式换算成总藻密度:总=50总 (3)式中:N总每升水中藻细胞总数量,cells/L;A总四个“半行格”中藻细胞总数量;V 1 L水样经浓缩后的样品定容体积,mL;k 计数过程中稀释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