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260.97KB ,
资源ID:2630650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6306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53T 892-2018 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53T 892-2018 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pdf

1、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 2018-09-17 发布 DB53/T 8922018 2018-12-01 实施ICS 65.020.20 B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 管理总局备案号:60530-2018 云南省地方标准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3/T 892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云南省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5)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供销

2、合作社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邰丽梅、董娇、姚远、刘绍雄、罗孝坤、孙跃明、张微思、姚竞、杨化七、刘春丽、李建英、金宏伟。DB53/T 8922018 1 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栽培基质、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和菌渣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黑木耳吊袋(挂袋)栽培和地摆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NY/T 2375-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

3、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黑木耳 隶属于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伞菌纲 Agaricomycetes,木耳目 Auriculariales,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 Auricularia 的 A.heimuer、A.villosula 和 A.americana。3.2 吊袋栽培 采用吊杆、吊绳等设施,将木耳菌棒(袋)悬吊于棚(房)内进行立体出耳的栽培方法。3.3 地摆栽培 将木耳菌棒(袋)斜靠在由木(竹)杆、不锈钢架等搭建的

4、横杆上或直接摆放到地面上进行出耳的栽培方法。3.4 菌渣 DB53/T 8922018 2 指栽培木耳后废弃的培养料。4 场地选择 4.1 基本要求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4.2 设置和布局 4.2.1 原料室 要求干燥、通风、防雨、远离火源。4.2.2 辅料室 空间充足、水电方便,室外需有天棚。4.2.3 灭菌室 水电安全方便,通风良好,空间充足,散热良好。4.2.4 冷却室 洁净、防尘、易散热,有控温设施。4.2.5 接种室 设缓冲间,防尘换气性能良好。内壁屋顶光滑,便于清洗和消毒,保持空气洁净。4.2.6 培养室(棚)培养室(棚)应便于清洗和消毒,具有避光设施,

5、在使用前消毒排湿。4.2.7 栽培场地 4.2.7.1 地摆栽培场地 选好场地,平整作畦。畦高 0.10 m 0.15 m,宽 1.20 m 1.50 m,长度根据场地而定,过道宽 0.40 m 0.50 m,在畦床中间安装喷水带(折径 2.0 cm 4.0 cm,斜五孔,孔径 0.8 mm 1.0 mm)或微喷灌(每隔 2.00 m 安装一个雾化喷头),在畦面上铺薄膜或遮阳网,防止杂草生长或耳片溅上泥土影响木耳的品质。4.2.7.2 吊袋(挂袋)大棚 用钢架结构或木质结构搭建南北走向大棚,要求结构坚固安全,承重不小于 200 kg/m2。设立柱、吊梁、斜拉等,两端开门,门宽 2.00 m 以

6、上为宜,大棚两侧设地锚用于压实棚膜和遮阳网。常规大棚,宽 6.00 m 10.00 m,棚中心点高 3.50 m 4.00 m,吊梁高度(棚肩高)2.50 m,长度 30.00 m 40.00 m 或根据场地而定。棚内宽边每隔 2.00 m 设一根立柱,长边每隔 1.00 m 设一根立柱,四周立柱下设预埋件,棚的四周打斜拉。棚上 2.50 m、离棚边 0.30 m 处设置第一排吊杆,与第一排吊杆间隔 0.50 m 0.60 m 设置第二排吊杆,两排吊杆为一组,留 0.60 m 0.70 m 过道设置第二组吊杆,依次类推设置多组吊杆。横梁上安装微喷灌(每隔 2.00 m 安装一个雾化喷头)。大D

7、B53/T 8922018 3 棚顶部及四周覆盖棚膜与遮阳网,遮阳网直接双层覆盖,第一层遮光率 85%,第二层遮光率 95%。大棚地面铺上沙子或者碎石。5 栽培基质 5.1 安全 应符合 NY 5099 的要求。5.2 主料 以阔叶树木的杂木屑为主。要求新鲜、无虫、无霉变、无异味、干燥,粉碎成 0.2 cm 0.8 cm 的颗粒。5.3 辅料 有机辅料常采用麦麸、米糠、玉米粉、大豆粉等,要求新鲜、无虫、无霉变、无结块、无异味、干燥。无机辅料常采用石膏、石灰等。6 栽培管理 6.1 栽培季节 云南省立体气候明显,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及黑木耳生长适宜温度:菌丝生长(22 28)、子实体分化(15 20

8、)、子实体发育温度(15 25)安排栽培时间,一般 7 月 11 月生产菌棒(袋),9 月 次年 3 月安排进场出耳。6.2 菌种选择 菌种应选择适宜云南当地自然资源条件、耳根小、出耳整齐、耳片黑厚、抗逆性强、产量高且稳定的品种。6.3 生产用水 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6.4 栽培工艺流程 备料 拌料 装袋 灭菌 冷却 接种 培养 刺孔(开口)催耳 吊袋(挂袋)/排场 出耳管理 采收 晾晒。6.5 备料 6.5.1 配方 云南适宜黑木耳栽培的原料资源丰富,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结合当地资源情况可选择以下配方:a)配方一:桑枝木屑 78%、麦麸 15%、米糠 5%、石灰 1%、石膏 1%

9、,含水量 55%60%;b)配方二:桤木木屑 49%、桑枝木屑 30%、麦麸 13%、玉米粉 3%、大豆粉 3%、石膏 1%、石灰 1%,含水量 55%60%;DB53/T 8922018 4 c)配方三:阔叶树木屑 78%,麦麸或米糠 20%,石灰 1%,石膏 1%,含水量 55%60%;d)配方四:阔叶树木屑 88%、米糠 7%、麦麸 4%、石膏 0.6%、石灰 0.4%,含水量 55%60%。6.5.2 要求 配方中添加石灰粉不超过 3%,夏秋季节栽培配方中玉米粉不添加或少量添加;木屑应粗细搭配;麦麸最好用新鲜粗糠。6.6 拌料 按照配方称量好各种培养料,先把辅料混匀后再与主料混合均匀,

10、调节水分含量在 55%60%,以手握紧料再松开时手掌心含有水渍不滴落为宜。6.7 装袋 短棒(袋)可选用规格为 16.5 cm(34.0 cm 37.0 cm)0.005 cm 的栽培袋,长棒(袋)可选用规格为 15.0 cm 55.0 cm 0.005 cm 的栽培袋;常压灭菌采用聚乙烯栽培袋,高压灭菌采用聚丙烯栽培袋。应采用装袋机(黑木耳专用装袋机)进行装袋,短棒(袋)每袋 1.25 kg,长棒(袋)每袋 1.6 kg。装袋时应随时翻动料堆,避免料干湿不均匀。装袋要用力均匀,松紧适当,避免菌袋胀破,装好后检查菌袋壁,无拉薄,破损。拌好的料应在 5h 内装完,防止时间过长培养料变质。6.8

11、灭菌 6.8.1 常压灭菌 将菌棒(袋)装入常压蒸汽设备中,袋料温度达到 90 以上灭菌不少于40h,装量较大时,灭菌时间适当延长。灭菌结束后温度降至 60 以下出锅。6.8.2 高压灭菌 使用符合特种设备质量要求的高压式蒸汽灭菌设备,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当压力 102.97 kPa 137.30kPa,温度 120 125 时,保持 4h。灭菌结束后自然冷却,压力回零后打开放气阀出锅。6.9 冷却 将出锅的菌棒(袋)搬入冷却室,冷却至 25 以下。6.10 接种 接种应按无菌操作进行。液体菌种每棒(袋)接种量 15 ml 20 ml,固体菌种每个接种穴接 10 g 15 g。使用液体菌种,须

12、具备完善的液体菌种生产和接种设施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6.11 培养 将接种后的菌棒(袋)放到培养室培养,要求通风、干燥、避光。26 28 条件下培养 1d 7d;22 25 条件下培养 8d 15d;20 22 条件下培养 16d 45d;菌袋发满后温度控制在 15 20 进行后熟 4d 6d。检查杂菌从第 7d 开始,每隔 5d 7d 检查一遍菌棒(袋),随时移除污染菌棒(袋),并及时处理。6.12 刺孔(开口)DB53/T 8922018 5 菌棒(袋)长满白色菌丝,且有少量黑色原基形成,即达到生理成熟,进行刺孔(开口)。短棒(袋)每棒(袋)刺孔(开口)160 个 200 个,孔径约 4

13、.0 mm 6.0 mm,孔深约 5.0 mm 8.0 mm;长棒(袋)每棒(袋)刺孔(开口)190 个 220 个,孔径约 6.0 mm 8.0 mm,孔深约 5.0 mm 8.0 mm。6.13 催耳 刺孔(开口)后,采用“井”字或三角形堆放,温度 15 22、空气相对湿度 85%90%,避光催耳 5d 7d,孔眼菌丝变白或出现原基即可进行挂袋或排场。6.14 吊袋(挂袋),排场 6.14.1 吊袋(挂袋)一般 9 月 次年 3 月吊袋(挂袋),吊袋(挂袋)栽培一般选用短棒(袋)。在棚内吊杆上,系两根细尼龙绳或按品字形系紧三根尼龙绳,每组尼龙绳可吊棒(袋)6 袋 8 袋,袋与袋采用铁丝钩或

14、三角片托盘进行固定,距离约 0.10 m,相邻两串距离 0.25 m 0.30 m,吊袋(挂袋)密度平均每平方米 60 袋 70 袋。菌袋离棚顶的最高点约 1.50 m,离地面约 0.40 m 0.50 m,保持棚内温度低于 27。6.14.2 排场 一般 9 月 次年 3 月排场。短棒(袋)直立摆放在畦床地膜上,菌袋间距 0.10 m 0.15 m,每平方米放置菌袋 25棒(袋)30 棒(袋)。在畦床上用木(竹)杆、不锈钢搭成支架,支架行距 1.00 m 1.50 m,高 0.30 m,支架上间隔 0.25 m 0.35 m 用铁丝拉一根横杆,用于摆靠长棒(袋)。排场时,菌棒(袋)斜靠在横杆

15、上与地面呈 60 70,每条横杆放置 6 棒(袋)7 棒(袋),间距 0.10 m 0.15 m,均匀排布,每亩排场 8000 棒(袋)10000 棒(袋)。6.15 出耳管理 6.15.1 总则 主要是水分管理,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控制浇水量,做到晴天多浇水,阴天少浇水,下雨天不浇水。一般早晚浇水,晴天中午不浇水,以避免高温高湿造成烧包或流耳、烂耳。采用喷灌或微喷设施浇水,要求间歇性喷水,干湿交替的管理方法。6.15.2 耳片分化期 空气相对湿度 80%90%,保持原基表面潮湿不干燥,温度 15 22,正常管理直到耳片分化。吊袋栽培应全天通风,适当的散射光。6.15.3 耳片展片期 干湿交替,

16、浇水使耳片达到舒展透亮后保持 2d 3d,停止浇水待耳片收缩易碎时保持 2d 3d,再浇水至耳片舒展透亮,重复管理直到采收。吊袋栽培应全天通风。6.16 采收 DB53/T 8922018 6 适时采收,一般耳根收缩变细,耳片舒展,耳片色泽转浅由黑变褐,腹面初现白色粉末状担孢子时及时采收。采收前 1d 2d 应停止浇水,采收时用手握住耳片贴基部拧下,不带基质。每批采收后停止喷水 6d 8d,让菌丝充分恢复,袋料紧贴后再进入下一潮的出耳管理。6.17 晾晒 用木杆或竹杆搭成宽 1.20 m 1.50 m,第一层离地面约 0.20 m,第二层距第一层 0.70 m,长度不限的床面,中间挂透气性好的纱网,用于晾晒木耳,晾晒期间防止雨淋,晒干后按要求进行保存。7 病虫害防控 7.1 主要病害 常见病害主要有链孢霉、木霉、青霉、青苔、流耳等。7.2 主要虫害 常见虫害主要有菌蚊、螨虫、蓟马、线虫、跳虫等。7.3 防控方法 按照 NY/T 2375-2013 中 4.6 病虫害防控的规定进行防控。8 菌渣处理 采收完毕及时将菌棒(袋)集中,进行袋料分离,统一处理,避免污染环境。_ DB53/T 8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