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508.30KB ,
资源ID:2634922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6349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TZLX 018-2021 绿色食品 毛峰类绿茶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ZLX 018-2021 绿色食品 毛峰类绿茶生产技术规程.pdf

1、I T/ZLX 团体标准 T/ZLX 0182021 绿色食品 毛峰类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of green food productionMaofeng green tea 2021-08-18 发布 2021-08-31 实施 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协会 发 布 ICS 65.020.20 CCS B05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II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工作

2、领导小组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磐安县特色产业技术推广中心、遂昌林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迎春、姜慧燕、应金耀、翁丽萍、朱建友、余继忠、吕利湘、陈文明。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1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 毛峰类绿茶生产技术规程毛峰类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 毛峰类绿茶的定义、产地环境、茶园建设、茶树种植、土壤与肥培管理、树冠管理、病虫草害治理、鲜叶采摘、茶叶加工、包装和贮存、生产档案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 毛峰类绿茶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3、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767 茶树种苗 NY/T 288 绿色食品 茶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4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NY/T 1999 茶叶包装、运输和贮藏通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毛峰类绿茶

4、 Maofeng green tea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经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绿茶,茶叶产品质量应符合 NY/T 288 标准的规定。4 产地环境 4.1 茶园应选择在生态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茶园环境应符合 NY/T 1054 的要求。4.2 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肥力条件应符合 NY/T 391 的要求。4.3 茶园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明显隔离带。隔离带可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做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种植树林做隔离带。全

5、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2 5 茶园建设 5.1 茶园规划 5.1.1 结合茶园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合理规范设置茶园道路、排灌系统、行道树、防护林,便于茶园灌溉、田间日常作业。5.1.2 应防治水土流失,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干道种植行道树,四周设置隔离带。茶园内空地应植树造林,树种应选择病虫寄生少,树冠幅小,经济效益高的适宜常绿树种。5.2 茶园开垦 5.2.1 坡度 15以下的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 50 cm;坡度 1525的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梯面宽应在 2 m 以上。5.2.2 生荒坡地开垦应分初垦和复垦。初垦宜夏、冬季,初垦深度一般 50 cm;复垦应在种植前进行,深度

6、30 cm40 cm。熟地开垦只进行复垦。5.2.3 茶园应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和地头道。主道路面宽度应不小于 4 m,连接交通干线,便于机械运输。5.2.4 平地茶园排灌系统以排水沟为主,坡地及梯地茶园以蓄水沟为主,做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路路相连,沟渠相通。有条件的地方应配套节水灌溉系统。6 茶树种植 6.1 种苗选择 主要适用品种有迎霜、茂绿、福鼎大白茶、翠峰及其他适宜本地发展、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适合加工毛峰类绿茶的茶树品种。6.2 种苗质量 种苗质量应符合 GB 11767 中规定的一、二级标准,且茶苗规格基本一致。表 1 种苗质量要求 级别 苗高(cm)茎粗(mm

7、)根长(cm)着叶数(片)一级分枝数(个)检疫性病虫害 一级 30 3.0 12 8 1 不得检出 二级 2030 1.83.0 412 68 01 6.3 种植时间 春种:2 月中旬3 月中旬;秋种:10 月下旬11 月下旬。6.4 定植规格 采用单行条植或双行条植方式种植,一般缓坡平地茶园和梯形茶园以单行条植为主。单行条植行距 150 cm,穴距 30 cm,每穴 2 株,每公顷用苗 53000 株;双行条植行距 150 cm,小行距 30 cm,穴距 30 cm,每穴 2 株,每公顷用苗 85000 株。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3 6.5 定植 6.5.1 开设深 50 cm、宽 60 c

8、m 种植沟,内施底肥,施用符合 NY/T 394 要求的有机肥 30 t/hm240 t/hm2,加磷肥 1.50 t/hm22.25 t/hm2,施后覆土,间隔半月后种植。6.5.2 茶苗种植深度至少 10 cm,根系自然舒展后,逐层填土、压实,不露须根,随即浇足“定根水”,在茶株两边覆松土 5 cm。坡地覆土后稍低于地面,平地则稍高于地面。6.5.3 定植后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材料可用青草、稻草、秸秆等,用量 15 t/hm220 t/hm2。6.5.4 种植后定期检查成活情况,适时补缺。7 土壤与肥培管理 7.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

9、土壤改良措施。7.2 釆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髙茶园保土、蓄水能力,可使用未经污染的植物源覆盖物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秆等。7.3 合理采用浅耕、中耕、深耕和免耕等耕作技术,配备茶园耕作机械。春茶后浅耕深度 5 cm10 cm 或中耕深度 10 cm15 cm,每年进行两次浅耕(中耕),浅耕可结合锄草与追肥进行。秋季(9 月11 月)深耕,深度 20 cm30 cm,深耕每年或隔年进行 1 次。行间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7.4 土 壤 pH 值低于 4.0 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等物质调节土壤 pH 值至 4.5 左右。土壤 pH值高于 6.5 的茶

10、园 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 pH 值至适宜的范围。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70%时,茶园应节水灌溉。7.5 修剪枝叶(不包括病虫害为害后需处理的枝叶)应作还田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效养分。7.6 肥培管理 7.6.1 应符合绿色食品肥料施用准则 NY/T 394 的要求。7.6.2 生产中应使用安全、优质的肥料产品;所使用的肥料应对环境无不良影响,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或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7.6.3 应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状况、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7.6.4 肥料种类的选取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配合施用的原则。在保

11、障植物营养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兼顾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茶树需求量的一半。7.7 施肥方法 7.7.1 基肥 于 9 月下旬10 月在茶园秋冬养护时施用基肥。一般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 3 t/hm26t/hm2,或复合肥 1.5 t/hm23 t/hm2。于茶树冠外叶缘下方开宽 20 cm、深 25 cm 的施肥沟,施肥后及时盖土。7.7.2 追肥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4 2 月上旬,施用尿素或复合肥 400 kg/hm2600 kg/hm2。4 月下旬修剪前施用复合肥 300 kg/hm2左右。8 树冠管理 8.1 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第一次在茶

12、苗移栽定植时进行,在离地 15 cm20 cm 处剪去主枝,侧枝不剪;第二次在定植后次年进行,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 10 cm15 cm;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进行,在第二次剪口基础上提高 15 cm 左右。8.2 重修剪 时间宜每年春茶结束的 5 月上旬,修剪高度离地 50 左右。9 病虫草害治理 9.1 治理原则 9.1.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的环境条 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9.1.2 应采用农业防治为主,优先使用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9.2 农业防治 9.2.

13、1 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高产优质的茶树品种。9.2.2 加强茶园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9.2.3 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小绿叶蝉、茶蚜、螨类等病虫。9.2.4 合理修剪、疏枝,剪去病虫枝条、茶丛下部过密枝条,保持茶园通风透光,减轻黑刺粉虱等病虫害。及时清除病虫枝,集中处理,减少病虫源。9.2.5 结合秋季深耕,清理病虫危害茶树根部附近的落叶,破坏表土中害虫的越冬场所;同时将深土层越冬的害虫如地老虎、象甲等暴露在土表,降低土壤中越冬害虫的种群密度。9.3 物理防治 9.3.1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捕杀茶毛虫、茶尺蠖、茶蓑蛾、茶丽纹象甲等具有群集性、移动慢或假死特点

14、的害虫。9.3.2 利用害虫的趋性,采用杀虫灯诱杀茶尺蠖、黑毒蛾、茶毛虫等鳞翅目成虫;采用色板、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黑刺粉虱成虫和茶小绿叶蝉等害虫。9.3.3 采用机械除草、人工锄草或覆盖防草布等方法防控杂草。9.4 9.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 9.4.1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等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9.4.2 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应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3 的要求。9.5 化学防治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5 应符合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10 鲜叶采摘 10.1 开采指标 平面采摘茶园每平方米

15、有 10 个以上茶芽,立体采摘茶园 5%以上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即可开采。10.2 采摘方法 采用提手采摘,双指捏芽叶使其弯曲、自然断裂,杜绝掐、捋、抓等不正确采法。不采残、破、碎、虫、冻伤叶和无芽叶。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和老枝叶。10.3 鲜叶储运 鲜叶宜用清洁卫生、透气性良好的竹篮、篓筐等用具盛装,不应紧压,不应用布袋、塑料袋、塑料桶等用具盛装。鲜叶运送应及时,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10.4 标识 应有规范明显的标识,注明地块、品种、数量、时间、采摘方式。11 茶叶加工 11.1 鲜叶分级 原料应选择鲜嫩有活力、色泽大小均匀、芽叶完整、无杂质老叶的鲜叶。鲜

16、叶分级指标见表 2。表 2 鲜叶分级指标 鲜叶原料 特级 一级 二级 指标 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主 一芽二叶初展或一芽二叶为主 一芽二叶与三叶初展为主 11.2 鲜叶摊放 11.2.1 鲜叶送到茶厂后,应及时摊放,并做到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晴天叶与雨水叶分开,上午采的 鲜叶与下午采的鲜叶分开,不同级别的鲜叶分开。11.2.2 摊放工具应清洗干净,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的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 制成的工具和器具。11.2.3 鲜叶摊放厚度 3 cm5 cm,雨水叶、露水叶适当薄摊;摊放时间一般为 6 h12 h,摊放至叶质变软,芽叶舒展,水分散发,清香透露即可。11.3 工艺流程 杀青摊凉回潮揉捻初烘二次摊凉回潮复烘整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6 11.3.1 杀青 手工杀青:当锅温达到 130 左右时投叶,投叶量 250 g300 g。手法上采用抖闷结合,杀匀杀透,杀青时间 5 min,至含水量 58%60%,杀青叶变为暗绿,梗茎折不断,茶香显露时即为杀青适度,起锅摊凉。机械杀青: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待滚筒壁温达到 200 220,出口处温度100 120 时匀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