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7(下)总第415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等院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课程建设“主战场”、教师队伍“主力军”、课堂教学“主渠道”三大抓手,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探索教工党支部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统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内驱力,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战略意义。一、现存问题
2、分析(一)基层党支部党建与课程思政教学两项工作处于割裂状态。在高等院校内,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重要工作,教学业绩与科研成绩是支撑职称晋升与薪资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教师普遍重视教学与科学研究,将党建学习与相关工作视作辅助或额外项目,积极性不高,党建与业务工作呈现“两张皮”,处于割裂状态(王振兴等研究成果)。随着教育部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强调与重视,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逐步推广发展,而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即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显然,党建应成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引领,党建与业务应处于充分融合的状态,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曹慧平研究成果)。(二)课程思
3、政建设缺少扎实的党建理论基础。挖掘与选取课程思政元素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且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黄国文研究成果),具体包括价值取向原则、思政元素的自然和谐及其与专业知识的紧密联系等。其中价值取向原则应以党建理论为基础,涵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章党规、系列政策与讲话等。因此,党建理论作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其天然属性的体现。但现实中,诸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重视党建理论基础的作用,造成课程思政元素选择混乱、价值取向引导不明确等现象。(三)党员教师党性修养不足,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主力军的有效性较低。当前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必须接受严格的党性教育,具有良好的
4、党性修养。党性修养不足会导致教师课程思政元素选取不合理,课堂讲授共鸣与感染不足,课程思政效果较差,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而实践和研究表明,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教师党性原则、提升教师党性修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严格的组织生活、创新的支部活动形式均是提升教师党员素质的重要路径(靳晓宇、杨卓、杨胡列研究成果)。二、案例分析(一)案例简介。案例选取的高校是一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涵盖牧、工、商多学科专业,学校专业特色明显,主要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案例涉及二级学院(以下简称案例学院)是以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金融学等专业为主干的学院,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绩显著,在同行高校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5、近几年,学院高度重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二)案例学院教工基层党支部党建与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实践路径。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学院思政育人大格局。案例学院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中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专业“大思政”格局,做好顶层设计,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思政育人推进思路。首先,发挥党建引领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双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专业建设协同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思政育人目标;其次,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教师队伍“主力军”、课堂教学“主渠道”,做好专业课程【摘要】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
6、务,确立思政育人顶层设计;应通过党建领航,明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统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师资队伍政治理论水平。发挥标志性成果示范引领作用是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的重要保障。【关键词】基层党支部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与启示文/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苗霞;中国财政杂志社张璐怡页第 101经验交流Exchange of experience2023/7(下)总第415期体系中各类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系统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设计能力,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政育人中的作用;再次,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二级学院与职能部
7、门、科教产教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机制。在建设过程中,学院注重凝练思政育人特色,着力体现“两个结合”,即与行业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与会计财务、金融专业特点结合,弘信守正,将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与专业建设紧密融合。教工基层党支部全面贯彻落实学院思政育人理念,明确党建和专业建设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双带头人”为纽带,促进党建活动开展与专业建设活动、教学活动、特色化活动开展有机融合,服务学院思政育人大格局。依托党日活动,广泛深入实践调研,明确在新技术、新业态日新月异背景下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标准;以党建政治学习明晰专业及课程育人目标,从学习材料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统筹课程
8、思政内容体系;强化支部政治功能,依托基层党组织组建课程思政团队,提升教师思政政治理论水平,激发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主动性,增强专业教师“守渠种田”的素质与能力。以实践调研检验育人成效,形成动态反馈机制,改进提升党建和课程思政育人工作。2.党建领航,明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统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践出真知,案例学院教工支部将党日活动开展与专业实践调研有机融合,深入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内部,就新业态对专业发展的冲击、学生需要加强提升的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深度调研,并以此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专业载体课程目标方面,明确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并依据专业课程功能和地位,在课程素质目
9、标部分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专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以此为指导,将党建政治学习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有机衔接,在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例如,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在党支部内部开展党史学习研讨活动,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与会计专业课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政契合点,明确党史是大学生人生教材,是其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导
10、向,是方法论教育的重要素材,是大学生政治品质塑造的大课堂,也是课程思政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延续该思路,在挖掘思政元素、开展教学研讨时引导教师注意专业课程之间知识的进阶或交叉重叠,从协同整体的视角规划专业思政内容体系,避免出现同一专业内多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类型的多次重叠、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思政育人进阶的情形。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可能出现基础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学以及财务管理学与管理会计学思政元素的重叠低效。鉴于某一类型思政元素育人导向的共通性,指导教师根据专业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分解专业知识点,有所侧重地匹配思政元素,体现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专有性”,以及思政元素间的互补性,由此构建专业课程思政内容
11、体系,实现协同育人目的。3.从党的思想中汲取动力,提升师资队伍政治理论水平,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队伍是“主力军”,其政治理论水平是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学校关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细则相关制度的指导下,学院制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利用党课学习、党日活动等形式,加强教师对党情国情世情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政治理论的学习,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同感,增加其内驱力,提升其积极性。通过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双百助企促发展”以及红色基地学习参观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党支部书记“双带头
12、人”、党员骨干参与、支部党员全员参与,提升教师思想素质、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学院教工党支部中党小组设定与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相匹配,能够将党建活动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有机融合,构建以高职称、高学历为基础的团队单元,打通教师政治学习与骨干教师培训联系的桥梁,全面提升骨干教师及团队教师的思政能力。4.树立“党建引领经济社会”理念,明晰科学问题推进科学研究,反哺教学。历史照亮未来,奋斗成就伟业。“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深入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有助于明晰社会经济建设问题的根源,
13、确定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国家经济发展大政方针,关注经济实践热点问题,确定“问题导向”“需求牵引”的科研思路,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创新驱动”“系统性风险防范”等国家战略发展和经济政策发展需求,确定科学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组建重点学科研究团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科页第 1022023/7(下)总第415期学研究能够为专业课程提供思政元素材料,提供思政案例库,便于课堂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前言热点问题还能够提升课程思政的时代性、引领性和开放性,推动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5.建设形成良好工作机制,促进党建与
14、业务高质量融合发展。通过推进党建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实践,确定“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日常工作模式,形成常态化可持续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引导“双带头人”注意查找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建设中的不足与问题,并进行整改落实,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推动专业学科重点项目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协同发展。例如,学院教工党支部依托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财务管理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检验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成效。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认知、课程思政元素选取、课程思政授课模式、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五个维度设置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
15、性进行充分肯定,但对专业课程思政内涵的认知有限,存在认知程度不深的情形;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与价值理念两类思政元素的认同度和触动度较高,但对国家经济政策与经济实践类思政元素的认知度还有待提升;教师已具备一定的专业思政教学能力,但思政元素选取的合理性及融入的自然性还需持续关注。三、经验及启示(一)充分发挥“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的纽带作用。高教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而“双带头人”则处于桥梁纽带的中心,是打通党建和业务建设的关键。“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应树立支部党建与课程思政
16、协同育人、融合促进的意识,并在实践行动中主动践行,这对党建与业务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二)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构建集常态化与特色化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在基层党支部党建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过程中,以教研室为基础的基层教学组织(党小组)是推进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实践调研等各项党建工作的基本载体,同时也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组建、教学研讨开展等推进一系列业务建设工作的基本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基层组织的支撑地位必须要牢固。在支部书记带领下,应积极从融合的视角推进党建和课程思政建设各项业务活动,部分融合活动可作为常态化工作来开展,激发教师活力,确保党建脱虚向实,同时根据环境与形势需要开展特色化工作,全面推进二者的融合促进。(三)发挥标志性成果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如前所述,基层党支部党建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推进由理论学习、课程与教学研讨、团队建设、实践调研、团学活动开展等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系列活动组成。在同类型活动开展时,应充分发挥标志性成果示范引领作用,以省级样板支部教工支部带动其他支部建设,以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带动其他专业课程建设,以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