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080.20 B 31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5552019 代替 DB14/T 5552010 无公害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9-06-25 发布 2019-08-25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555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栽培条件.1 5 栽培技术.2 6 病虫害防治.4 7 生产档案管理.7 DB14/T 555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了DB14/T 5552010无公害食品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2、,与DB14/T 555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了术语和定义;修改了生产场所;修改了催蕾及出菇;修改了病虫害防治。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蔬菜产业管理站、太谷绿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烨、张晓鹏、黄超、王小军、郝志勇、武爱娟、张芳、褚润根、田文杰、田来生。DB14/T 5552019 1 无公害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香菇的栽培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香菇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
3、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转色 香菇菌丝在培养料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代谢产生色素而使表层变为褐色的过程。3.2 催蕾 采取控温、控湿、通风、振动及适当光照等方法促进菇蕾形成的技术措施。4 栽培条件 4.1 生产场地 场地应选在生态条件好,周围环境清洁
4、,水质良好,无污染源,地势平坦,并有可持续性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4.2 栽培菇房的前处理 4.2.1 清洁整理 菇房使用前要清洁整理,清除杂物、杂草等,平整地面,充分通风日晒。DB14/T 5552019 2 4.2.2 灭虫和消毒 菇房在使用前34 d 应进行消毒,以杀灭潜伏的病菌及害虫。消毒前,先将菇房的孔洞、裂缝堵塞严密,以保证药味不外逸。菇房消毒常用的方法是混合熏蒸法,即每立方米用甲醛 10 mL、高锰酸钾 5 g、硫磺 10 g。硫磺可用燃烧法使其挥发,甲醛可倒入高锰酸钾中使其自动氧化。放药点可采取上、中、下均匀放置,不同药剂要错开放置,边放药边退出,密闭熏蒸24 h42 h。或
5、者用气雾消毒盒消毒,按3 g/m35 g/m3的用量点燃熏蒸30 min 以上。4.3 基质 主料主要有阔叶树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等,辅料主要有麦麸、玉米面、米糠、白糖、石膏等。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无异物。拌料要均匀。调制好的栽培料适宜含水量应为6065,pH 值在78之间。4.4 菌种 品种中有的适合于春栽,有的适合于秋栽和夏栽。应按栽培季节、菌种特性和市场要求选择适宜品种。5 栽培技术 5.1 生产流程 播期确定料袋制作灭菌接种发菌脱袋和转色催蕾和出菇采收采后管理。5.2 播期 晋中地区秋播:8月中旬9月下旬;春播:12月初翌年4月初。晋北地区秋播适当提早,春播适当推后;晋南地区秋播适
6、当推后,春播适当提早。如有控温设施,播期可调整。5.3 料袋制作 5.3.1 常用配方 木屑 79%、麦麸或米糠 20%、石膏粉 1%;木屑 79%、麦麸或米糠17%、玉米面3%、石膏粉 1%。5.3.2 栽培料制备 按照配方比例,称重原、辅料,含水量控制在55%65%之间。拌料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5.3.3 装袋 采用(2022)cm55 cm 的袋子栽培。原则上天气热的地方袋子宜细些,天气冷的地方可粗些。装料时,要松紧度适宜。装料过紧,灭菌后容易胀破袋子;装料过松,袋膜与料不紧贴,接种、搬动操作时,袋子必然上下鼓动,杂菌随气流进入接种穴,从而引起杂菌污染。5.4 灭菌 采用高压蒸
7、汽灭菌时,料袋必须是聚丙烯塑料袋,锅内的冷空气要放净,当压力表指向1.5 kg/cm2时,维持压力2 h不变,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让压力表指针慢慢回落到0位时,先打开放气阀,再开锅出DB14/T 5552019 3 锅。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锅,开始加热升温时,要旺要猛,从生火到锅内温度达到100 的时间最好不超过4 h,否则会把料蒸酸蒸臭。当温度到100 后,要用中火维持8 h10 h,中间不能降温,最后用旺火猛攻一会,再停火焖一夜后出锅。出锅前先把冷却室或接种室进行空间消毒。出锅用的塑料筐也要喷洒2%的来苏水或75%的酒精消毒。5.5 接种 最为常用的接种方法是长袋侧面打穴接种法。有两种接种方式,
8、一种是封闭式接种,适合高温季节接种,需在接种箱(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一种是开放式接种,适合气温低的季节接种,一般都必须在酒精灯周围进行。5.6 发菌 发菌场所要保持干燥、洁净、通风,避光。培养室温度在22 25,料温不超过28。恒温养菌,菌袋堆叠发菌。每隔710 d 翻堆一次。保持培养场所干燥,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培养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菌袋采用定期刺孔增氧。发菌期间室内保持黑暗。5.7 脱袋和转色 5.7.1 脱袋 菌袋出现三分之一以上瘤状物,达到生理成熟后,可在保温性能更好的斜面式半地下菇棚脱袋,用干净的刀片将菌袋纵向划开数刀,剥去料袋,选择晴天,温度保持在
9、18 22 之间。5.7.2 转色 脱袋35 d 除去薄膜后最佳,室内温度控制在18 22。温度过高要放下卷帘,一般放至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温度低于12 时,要把卷帘揭开,引光增温;温室内要加盖遮阳网,严禁阳光直射,增加阳光散射;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0%80%为宜,可在早晚进行洒水;正常情况下,一般经15 d左右,菌棒可完成转色,其感观标准为料表呈棕色至棕褐色,形成一层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白色菌斑约占菌棒总面积的10%以下,最好是全身通体呈棕色至棕褐色,菌膜厚度适中,菌棒富有弹性,重量较转色前轻20%左右。5.8 出菇管理 5.8.1 催蕾 菌棒转色后,昼夜温差达到5 10,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
10、90%左右,促进菇蕾形成,适宜条件下45 d 形成大量菇蕾。有些菌棒采取常规催蕾不能出菇或转潮,可采取机械振动或电击刺激协助催蕾。对于转色较深或翻动次数过多,形成硬、厚菌皮的菌棒,可通过增加菇棚内湿度和提高温度,软化菌皮,促进现蕾。5.8.2 出菇 从菇蕾生长到子实体成熟,一般只需35 d,气温低时需67 d,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从温、湿、气、光四个方面进行。子实体生长发育最佳温度15 左右。长菇阶段,菌筒前期以喷水保湿为主,后期则以浸水、注水和喷水相结合。长菇阶段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遮阳方法和光照时间。5.9 采收 DB14/T 5552019 4 5.9.1 采收
11、时期 菌盖3 cm9 cm展开的幅度,是采收的适宜期。在适宜的采收期内,应按鲜售和干制的不同要求、不同标准采摘。鲜售香菇的采收标准:外销香菇,菇盖球状菌膜初裂,菌褶初显为最适宜采收期。菇体表面干燥,菇体色浅,不粘手有弹性。内销香菇,边缘尚有少许内卷,菌褶已完全伸长,孢子已开始正常地弹射,即菌盖有89分展开时,是鲜售菇采摘最适期。此时菇肉质地结实,分量较重,外形美观。干制香菇的采摘标准:菌膜全裂,菌盖上有菌膜残留,选择晴好天气,菌盖边缘内卷,内卷的边缘处尚与菌褶相连时采摘为最好。花菇采收时,在菌盖边缘未完全展开,即67分展开,菇盖边缘的菌幕尚能清楚可见时采收。5.9.2 采收方法 采菇时一手压住
12、菌柄基部的菌棒处,一手捏住菇柄基部,先左右旋转摇动,再向上轻轻拔起。应采大留小,不碰伤周围小菇蕾。采下的鲜菇应防止相互挤压损伤,以免影响外观和质量。5.10 采后管理 5.10.1 清理菌棒 采菇后应对老菌膜、污染处和孢子粉等及时除去,停水37 d,让菌棒表面稍干燥,促使菌棒内部的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为下潮菇生产奠定基础。5.10.2 补水 菌棒停水结束后,及时进行补水,常用补水方法有注入补水和浸水补水两种。注入补水:用注水器向菌棒内注水补水,水温越低越利于出菇。浸水补水:在既没有注水器或也没有自来水的情况下,可以用容器或地面挖坑,坑内衬有塑料薄膜盛水的办法对菌棒浸水补水。浸水24 h后捞
13、出。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抓好菇房消毒、器具消毒、科学管理。药剂防治贯彻执行NY/T 1276和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6.2 防治方法 6.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菌种;选择新鲜培养料,使用前在露天曝晒23 d消毒杀菌,并采用科学的培养料配方;科学确定播期,适时栽培;栽培中加强通风,控制料面无积水,避免杂菌产生的环境条件。6.2.2 物理防治 人工捕捉害虫,除去病斑或带病子实体。搞好菇棚及周围环境卫生,清除棚室周围及内部杂草、杂物,特别是种菇后的菌渣,必须及早运出远离菇房处,减少虫卵隐藏场所。安装防虫网,栽培
14、场所出入口及通风窗口安设 60 目纱门、窗,防治螨类、菇蝇、跳虫等害虫迁入。用荧光灯等光源诱杀害虫。DB14/T 5552019 5 6.2.3 化学防治 严格执行NY/T 1276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科学使用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使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提高防效。允许使用的低毒农药,每种每茬最多使用 2 次。提倡使用生物防治病虫方法,如用200 mg/L的链霉素防治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病害,用200 mg/L 的金霉素防治细菌性腐烂病。6.3 主要病害防治 见表。表1 主要病害防治 名称 症状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黑斑病 香菇菌筒上出现黑色
15、病斑,表面有一层黑色粉末状物,造成香菇菌丝消失,感病部位不再出菇。菌筒转色不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生。菌筒转色要良好,使菌简转变为褐色或茶褐色,在夏季栽培时,菌筒转色以略深为好。出菇期内,加强通风换气,避免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补水时,控制好注水量,切勿注水过度。出现黑斑后,用“美般静”或“菇力达”进行局部喷施。烂筒病 发菌后期出现退菌,杂菌重新侵染而烂简:局部染绿霉,继而向纵深扩展,整筒腐烂;靠近土层的一端腐烂;脱袋后不转色或部分转色时菌筒松散解体;长12 潮菇后,看似完好,但手触或喷水即解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 生。特别是菌筒转色不 良时,极易引起木霉菌 侵染。料袋灭菌要彻底,用“菇力
16、达“拌料可预防。做好菌筒的转色管理工作,使菌筒转变为褐色或茶褐色。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出现木霉后,可用“菇安”进行喷雾。香菇病毒病 在香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中都有发现,在菌丝生长期,菌种瓶或菌种袋中出现秃斑,子实体生长阶段,一是出现畸形子实体,二是子实体早开伞,菌肉薄,产量低,均为病毒感染 香菇病毒病主要靠菌丝和孢子传播,使用带病毒的菌种接种,或者带病毒的担孢子落到菇床上后都可能引起发病,造成损失。严格把好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检查关。栽培结東后,“菌必清”对床架和菇房喷酒进行消毒。香菇褐腐病 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香菇子实体。初期在菌盖或菌柄上出现不定形褐色病斑,之后软化,并迅速向外扩展,使菌肉和菌褶变褐坏死,终使整个子实体变褐腐多发生在含水量高的段木或菌筒上,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气温20 以上明显,气温降低,轻微发病。病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病菇的手和工具传播。搞好菇场消毒灭菌,保持清洁生产环境。使用洁净的水喷酒,接触过病菇的手和工具,经严格消毒灭菌后方可接触。感病后用“瑶台保清”或“菌必清”DB14/T 5552019 6 烂,散发出恶臭气味。喷施可有效防治。